四合院,傻柱:我这辈子父母双全 第515节

  “顺利,具体我就不说了,不过也算是长见识了,那帮人是真敢。”

  “行,以后出任务注意安全。”

  “我知道。”

  接着兄弟几个又开始聊些‘国家大事’之类的,连何大清也加入进来。

  周白鸽则和陈兰香、小满、龚雪、钟楚红凑在一起,说着女人间的体己话。

  何凝雪在逗两小只玩,何耀祖和何耀宗也跑去听‘国家大事’。

  初六一早,赵兴邦来了,拉着何雨鑫聊了一上午,然后匆匆走了,他下午就要回冀东,走前要跟家里再吃顿饭。

  初七上午,周白鸽接到家里电话,放下听筒后对何雨焱说:“爸想过来一趟,说有些事想跟大哥、三哥聊聊。”

  何雨焱转头就去了正房。

  何雨柱正和何大清下棋,小满在一旁帮着陈兰香缠毛线。

  听了消息,何雨柱落下棋子:“成啊,让周叔过来吧,晌午就在这儿吃,雨鑫呢?”

  “一早就去藏古斋了,应该快回来了。”

  快晌午时,周父和周母到了,周父穿着半旧的深色中山装,周母则是一身比较新的衣服,后面的秘书手里拎着两盒茶叶。

  何雨柱几人迎到院门口。

  “周叔,大冷天还让您跑一趟。”

  “没事,活动活动筋骨。”

  进了屋周父笑着对何大清和陈兰香打招呼道:“老哥哥,老嫂子,又来叨扰了。”

  “打扰什么,我们巴不得你们过来呢,多热闹。”陈兰香招呼着。

  “是,是!”何大清对当官的还是有点怵的。

  “你们家人口多是热闹。”周父道。

  然后周母就被陈兰香拉着去聊天去了,周父则是跟何雨柱哥俩去了书房。

  “柱子,雨鑫,有点事想跟你们聊聊。”

  “周叔,您说!”何雨柱道。

  “年前去南方考察了一圈,看了几个厂子,心里不是滋味啊。咱们的设备、工艺,跟外面比,差距太大了。很多厂子还在用五十年代的老机床,精度差、效率低。上面着急,我们这些老家伙也着急。”

  何雨柱给他倒了杯热茶:“周叔,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国外也是这么一步步过来的。”

  “理是这么个理,可眼看着差距越拉越大,心里憋得慌。”周父叹了口气,“柱子,你在外面见得多,跟我们说说,这差距到底在哪?怎么追?”

  何雨柱身体前倾,手指在桌上轻轻点了点:“周叔,差距是全方位的。不光在机器设备,更在管理、标准、还有人的观念。咱们很多厂子,还停留在完成计划的阶段,对成本、对市场、对技术迭代,不够敏感。比如说,同样的零件,咱们觉得差不多能用就行,国外讲究的是精密配合,差一丝一毫都不行。”

  “是啊,”何雨鑫接话,“我们跟国内厂子合作,深有体会。有时候不是不想用国产件,是实在达不到要求,稳定性不够。”

  “那怎么办?全都引进?外汇太紧张了。”周父眉头紧锁。

  “全引进不现实,也未必是好事。”何雨柱摇头,“得挑着来。关键的基础设备、核心技术,该引进得引进,但更重要的是消化吸收。不能光是买来用,得学会自己造,还得想着怎么改进。要建立自己的标准体系,培训自己的人。这是个慢功夫,急不得,但也慢不得。”

  周父听得认真:“具体说说,哪些是关键?”

  何雨柱想了想:“比如高精度的数控机床、精密仪器仪表、特种材料、集成电路,这些是工业的基础。现在国外对这些技术封锁得厉害,但也不是铁板一块。可以通过合作生产、技术贸易、人才交流等方式,一点点突破。另外,管理也得跟上,同样的设备,不同的人用,效果天差地别。”

  “人才培养是关键,”何雨鑫补充道,“我们现在就跟几个大学合办培训班,请外面的工程师上课,也送工人出去学。”

  周父若有所思:“这些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牵扯的部门多,协调起来太费劲。而且,投进去的钱,短期内看不到效益,很多人就不愿意干,还有送出去的人能不能回来还是个问题。”

  “瞻前顾后肯定不行,可以选几个条件好的厂子做试点,集中资源扶持,成功了,再慢慢推广,就像种地,总得先有几块高产田。人么,总有那些媚外的,没办法,这个出去前是看不出来的。”何雨柱道。

  三人聊了许久,从具体的技改项目谈到行业规划,又谈到国际技术发展趋势。

  周父时而点头,时而追问,眉间的愁绪似乎舒展了些。

  窗外天色渐暗,周父站起身:“听你们一席话,心里透亮了不少。虽然难,但总得有人去做。老了,跟不上你们年轻人的思路喽,但还能帮着敲敲边鼓。”

  “吃饭了”这时陈兰香的声音传来。

  “走吧,今天又要在你们家打打牙祭了,我家那个厨子啊一言难尽。”周父笑道。

  “那就多来我们家,我爹娘会很高兴的,亲家本来就应该多走动。”何雨柱道。

  “呵呵,你要是不在家,他们会很拘谨的。”周父笑道。

  “没那么夸张,您来多了他们就习惯了,对了我方叔和赵叔过了年可能都会办到附近,您过来了也有人说话。”

  “真的?”

  “真的。”何雨柱道。

  “你办得好大的事,那我退了是不是也给我安排个地方啊?”

  “没问题。”何雨柱道。

  “哈哈哈哈,好。”周父大笑。

第374章 邀人去香江

  接下来几天,何雨柱去看了君悦的项目、藏古斋、电器商城。

  又跟小满去津门上了个坟。

  然后跟何大清、陈兰香商量流水六号院的使用问题,二老一口就答应了,岁数大了就喜欢热闹,有熟人能经常走动自然高兴,然后这件事就交给何雨鑫了,过了正月才会搬,何雨柱等不到那时候。

  至于劝老赵夫妻俩,就交给陈兰香和何大清了。

  这期间周父又来了两趟,委托何雨柱帮着引进工业生产线,何雨柱没把话说死,只说帮着留意,周父也不恼,只说尽力就好,因为这很正常,封锁太厉害了。

  过了正月十五,年味还没散尽,何雨柱一家便打点行装准备返回香江。

  钟楚红带着孩子也跟着一道回去,何雨垚想老婆孩子了。

  院子里停着两辆轿车,后备箱盖开着。

  何耀宗把最后一个小皮箱塞进去,拍了拍手:“爸,妈,都装好了。”

  何雨柱点点头,转身对何大清和陈兰香说:“爹,娘,那我们走了。天还冷,你们多注意身体,有事就往香江打电话。”

  陈兰香拉着小满的手,又摸摸孙辈们的头:“知道,你们有时间多回来住住,生意上的事,别太累着。”

  “知道了,娘(奶奶)!”

  何大清站在屋檐下,挥挥手:“走吧走吧,路上慢点开。”

  “回吧,外面冷!”何雨柱冲他们挥挥手。

  车驶出胡同,融进四九城早晨的车流里。

  回到香江的第二天,何雨柱便去了集团大厦金融部门在的楼层。

  钱豪正早已等在那里,脸色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老板,日元空头头寸的盈利已经超过预期。市场情绪开始分化,部分游资正在获利了结。”

  何雨柱走到巨大的投屏前,看着那条已经大幅下挫后又略有反弹的汇率曲线。

  “还不到时候,再等等,应该还能涨涨。”

  “老板还要等啊,现在汇率已经170:1了。”

  “嗯,等,到四月份,从150:1开始出货,到达140:1前的时候全部平掉。”

  “明白。”钱豪正也是老人,知道何雨柱从不说虚的,都给了这么明确的数据量,他们金融团队再做不好,那就是他们无能了。

  何耀祖在四九城,谈《红楼梦》的海外版权还真遇到了麻烦,不是价钱问题,也不是审批问题。

  “何先生,实在不好意思。《红楼梦》的海外版权事宜,目前已经在谈了。”负责接待的人道。

  “卖货总要比个价吧,你们不能谈一家就把我拒之门外是不是?”何耀祖笑道。

  “对对对!”

  “那不知道是哪家电视台来谈的?”

  “香江亚视的代表比您早到了一周,他们已经提交了初步方案,台里正在评估。”

  “方便说一下他们报的价格么?”

  “这个.”

  “那我可不可以见见你们领导?”

  “可以,我这就去帮你问。”

  “好,我就在这里等。”

  不久,对方回来:“何先生,领导们请您过去。”

  何耀祖站起身,跟着进了电梯,到了楼上,进了会客室,几个领导模样的人已经坐在那里。

  何耀祖一看乐了,这大部分都是熟人啊,连寒暄都免了,可以直入主题。

  “各位领导已经知道我的来意了吧,那我们直入主题?”

  “好。”为首的人回道。

  “我想请问一下贵台和我的竞争对手谈到什么程度了?”

  “何先生,他们刚进行了第二轮报价,目前台里还在评估。”

  “那就是我还有希望了?”何耀祖笑道。

  “那是自然,其实我们的第一意向是你们黄河文化,只不过过年期间没找到你,亚视又找上门来,我们只好先谈谈了。”

  “那我谢谢贵台先想到我们黄河文化,过年呢,我回了四九城过,我记得我留了电话了啊。”

  “诶,台里的人不小心把何先生四九城的电话弄丢了,我们打了几次香江的电话,都没人接。”一个人回道。

  听到这,何耀祖心里只能‘呵呵’了,要找人怎么也能找到,最简单的找杨导直接就领着去家里了,对方显然是想看看其他人过来能不能给个高价,毕竟一家垄断价格以后也不好谈。

  “那不知道亚视开出了什么条件?”

  “这个.”

  “不方便说么?”

  “那倒不是,他们现在开出的是5000美刀一集。”

  “那台里的意思呢?”何耀祖道。

  “我们想听听何先生的报价。”为首的那个副台长道。

  何耀祖注意到在座几位领导交换眼神时的那一丝不自然。

  心下了然,这五千美金一集的报价,恐怕水分不小。

  那就是说亚视根本就没报到这个价位,于是他没忙着报价而是问道:“除了这个他们还开出了什么条件?”

  对面坐的几人面面相觑,条件,对面要独家首播权,这算是条件么?

  这算是对电视剧的桎梏吧!

  毕竟只有一个电视台放,效果肯定没有多台联播好,当然这个不归他们管,他们只是卖版权,播放效果又不用他们负责。

  “没有。”副台长只能道。

首节 上一节 515/61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