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傻柱:我这辈子父母双全 第601节

  “明白,我会找可靠的中间人去试探。”

  挂了电话,何雨柱揉了揉眉心。

  他知道这事大概率成不了。商业卫星看似是商品,实则是大国博弈的棋子。但他还是答应去问,一方面是给老方一个交代,另一方面,他也想探探外面的风向和底线。

  几天后,白毅峰的回馈来了。

  情况比预想的更糟。

  几家主流制造商一听潜在买家可能来自中国,哪怕是通过层层转手的离岸公司,也直接表示需要极其复杂的政府审批,并且暗示几乎不可能通过。

  有一家小一点的欧洲公司态度稍微松动,但开出的价格是市场价的三倍以上,并要求提前支付全款,且不承担任何因审批失败导致的责任。

  “老板,基本就是这个情况。对方防得很紧。”白毅峰总结道。

  何雨柱显然对这个结果不是很满意,他又给陈胜打了个电话。

  几天后,白毅峰的反馈和陈胜通过其他渠道打听来的消息,都摆在了何雨柱的案头。

  情况基本一致:主流渠道严防死守,几乎不可能;非主流渠道风险极高,且要价是天文数字,条件苛刻。

  何雨柱将情况如实转告了老方。

  老方听后,沉默了许久,才重重叹了口气:“唉,知道了。我把话带过去,让他们自己权衡吧。”

  又过了些时日,老方再次登门,这次神色轻松了不少。

  “柱子,卫星的事,那边决定先放一放。”老方自己动手倒了杯茶,“上面的意思是,还是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自主研制上,不能总想着走捷径,免得被人卡脖子。这次也多亏你帮忙摸清了情况,让他们彻底死了这条心,也好。”

  何雨柱点点头:“自力更生虽然慢,但心里踏实。北斗那边,我们华高科会尽全力配合。”

  “这就对了。”老方抿了口茶,换了个话题,“说起来,书怡那丫头在新岗位干得怎么样?听说她最近在跟各个合作单位理顺流程,雷厉风行的,有点你当年的影子。”

  “还在适应,压力不小。”何雨柱语气平和,“毕竟涉及的都是重点单位,规矩多,协调起来复杂。不过她性子稳,应该能处理好。”

  “你倒是放心。”

  “雏鹰总得自己飞。”

  与此同时,在刚刚挂牌成立的“华夏高科集团”总经理办公室内,陆书怡正在主持召开一个小型协调会。

  与会的是来自精工、微电子研究所(已划归华高科)以及西飞、海军装备部的几位技术代表和项目负责人。

  议题是关于某型耐高温合金结构件量产后的质量一致性管控流程。

  西飞的代表提出:“陆总,按照我们航空系统的标准,这批构件需要百分之百进行X光探伤和超声检测,但目前华高科精工厂房的检测设备吞吐量跟不上,会影响交付周期。”

  华高科精工的技术主管面露难色:“百分之百检测确实有压力,而且成本会大幅增加。我们之前的工艺稳定性验证数据很充分,能否考虑抽样方案?”

  海军装备部的代表摇头:“这是用在关键部位的,抽样风险太大。能不能增加检测设备投入?”

  陆书怡安静地听着各方意见,等大家都说得差不多了,才开口:“质量是底线,不能让步。李工,你尽快核算一下,增加两台必要检测设备的预算和采购周期。”

  她转向西飞代表,“在设备到位前,能否请贵方派员驻厂,利用现有设备,我们安排三班倒,优先保证这批构件的百分百检测?产生的额外工时费用,由华高科承担。我们需要确保交付,也不能耽误你们的进度。”

  西飞代表和精工主管对视一眼,都点了点头。

  “我们没问题。”

  “我回去立刻打报告申请设备。”

  “好。”陆书怡在笔记本上记录了一下,“那这件事就按这个方向推进。下一项,是关于北斗星载原子钟原型机的真空测试环境搭建问题”

  会议结束后,陆书怡揉了揉有些发酸的脖颈。

  助理端来一杯温水:“陆总,您歇会儿。何董刚来电话,问您晚上回不回去吃饭。”

  陆书怡看了看表,才发现早已过了下班时间。

  她接过水杯:“你回去吧,我这边还有点事处理,处理完了我就我回去了,我会给董事长打电话的。”

  “好的,陆总。”

  老方那边放弃了,何雨柱却来了兴趣,他想搞一个让下面的人研究研究,看看能研究出来什么。

  于是他给白毅峰下了一个命令去买一个高端点的回来。

  “老白,卫星的事,我们自己搞一颗来研究。”何雨柱言简意赅。

  电话那头,白毅峰明显顿了一下,接着问道:“老板,目标呢?还是通信卫星?”

  “对,找一颗性能先进,最好是近几年发射的商用型号。渠道你把握,原则是安全。东西到手后,直接运到香江,我让元亨找地方安置。”

  “明白。”白毅峰应下。

  安排完这件事,何雨柱的注意力回到集团事务上。

  “华高科”的拆分组建工作千头万绪,陆书怡几乎常驻在了公司,协调各方,梳理流程。何耀宗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黄河通讯剥离了大部分军工相关业务后,需要重新规划发展方向,巩固民用市场地位。

  何凝雪的地产项目运作良好,资金回流稳定,她开始物色新的地块,同时兼顾着家庭和孩子。

  何耀祖在香江稳扎稳打,除了维持现有产业,也在密切关注国际金融市场动向,为集团寻找新的投资机会。

  这天,何雨柱正在书房看文件,何雨鑫敲门进来。

  “哥,曹妃甸新港的二期规划方案初稿出来了,你看看。”何雨鑫将一沓文件放在桌上,“另外,有个事得跟你汇报一下。最近有几个人,通过各种关系找到我,想探听咱们拆分出‘华高科’的意图,话里话外,似乎对咱们之前跟部队合作的那些技术很感兴趣。”

  何雨柱放下文件,眼神锐利了几分:“什么人?”

  “背景有点杂,有挂着研究所名头的,也有自称是南方某民营科技公司的,开价都不低。”何雨鑫道,“我都按你之前的交代,一律回绝了,说相关技术和业务已剥离至新公司,不属于黄河集团范畴。”

  “做得对。”何雨柱点头,“以后这类接触,全部挡回去。‘华高科’那边,让书怡也提高警惕,核心技术人员和资料的保密级别要再提一级。”

  “明白。”

  兄弟俩又聊了会儿曹妃甸港口的发展规划,何雨鑫才起身离开。

  何雨柱走到窗前,看着院子里老方和老赵正在为一步棋争得面红耳赤,他喊了一声。

  “方叔、赵叔,你们来我书房一下,我有事要说。”

  二人停止争吵,同时望了过来,何雨柱招招手。

  二人放下手中的棋,走了过来,进屋后,何雨柱把何雨鑫说的事情说了一下。

  老方怒道:“哼,总有人不安分,这事你不用管了,我会跟老范说。”

  老赵也道:“我也跟冀东那边打个招呼。”

  “嗯,那我就不管了,这个真不是我们集团的业务范畴。”何雨柱笑道。

第428章 国学

  老方背着手,在书房里踱了两步,眉头拧着:“雨鑫他们用不用我找人保护保护?”

  “不用,有人。”何雨柱道。

  “你说虎子他们?”老方道。

  “嗯。”

  “行,有人就行。”老方点点头。

  这件事何雨柱后面也没再问,老范那边肯定会妥善处理的。

  让何雨柱意外的是,几天后,许大茂从特区回了四九城。

  进了院给何大清、陈兰香等人问了好就拉着何雨柱进了书房。

  “哥,你还记得当年你让我搞中成药的事么?”许大茂神色比平时严肃。

  “我还以为你都放弃了,那些钱都赔光了呢,怎么突然说起这个了?”何雨柱笑道。

  许大茂道:“我是顾不上,不过还真没忘了你的交代,包括医疗器械。”

  “你小子自己开厂子了,我咋不知道?”

  “嘿嘿,我可没那么大的资本,当初那些钱我也没浪费,都花在了该花的地方,只不过没在黄河旗下,公司的法人也是你。”

  “额,我咋不知道?”

  “汗,这些年我其实也没怎么顾上,他们跟小日子交手很多次了。”

  “输了赢了?”

  “各有胜负吧,主要是专利方面的。”

  “津村制药?”

  “哥,你知道他们啊?”

  “嗯,他们搞了个汉方不是,我是没腾出手来收拾他们。”

  “哥,你打算怎么干?”

  “你先说你专门回来一趟干嘛,别说你闲的。”

  “哪能啊,要不是事大,我可没空回来,今年我们合作的几个老字号都来了考察的。表面上是交流,可问的全是拳头方子的配伍细节和原料产地。”

  “不对吧,我记得这事他们应该在我第一趟回国前就开始干了吧。”

  “我回来后不是弄了不少设备和技术啥的么,我也没要管理权,全都技术和资金入股了。”

  “所以,你的意思是,他们之前很多事情就没干成。”

  “要不说你是我哥呢,我不用说你就清楚。”

  “你小子找揍是吧。”

  “别,别,我都这个岁数了个挨不起你的拳脚。”许大茂忙摆手。

  “哼。”

  “那我继续,继续。”

  何雨柱在椅子上坐直了身体,手指在桌面上点了点:“说重点,他们具体干了什么?你现在手里有什么牌?”

  许大茂也收敛了玩笑神色,认真道:“他们主要在两个地方下功夫。一是挖我们的老师傅,开高价,想弄走炮制工艺和几个验方的关键手法。二是想控制上游,派人去几个道地产区,比如岷县、阜阳那边,跟当地谈独家包销,想把优质药材的源头掐住。”

  “成效呢?”何雨柱问。

  “老师傅这边,咱们合作的几家老字号盯得紧,家风也严,暂时没出大纰漏,但也走了两个心思活泛的学徒。药材源头那边比较麻烦,他们给出的包销价高,而且承诺引进他们的种植技术,有些地方已经动心了。”

  何雨柱沉吟片刻:“你之前投的那些厂子,现在是什么情况?”

  “大部分都活着,有几个发展得还不错。比如跟同仁堂合作的安宫牛黄丸现代化提质项目,和广誉远合作的定坤丹大规模标准化生产,都算是成功了,产品质量很稳定。我们还参股了一家河南的饮片厂,他们的低温炮制设备是国内独一份,就是规模一直没起来。另外,按你早年的吩咐,我们在滇南、贵省扶持了几个GAP药材基地,算是捏了点原料在手里。”

  “专利方面,你刚才说交手很多次,具体情况?”

  “主要是围绕几个经典名方的二次开发和剂型改良。他们拿着在海外注册的专利,反过来想限制我们在国内开发新剂型,比如中药注射剂和浓缩颗粒。我们这边联合了中医药大学和几家研究所,也在申请专利,打了不少无效和异议官司,互有胜负吧,算是僵持着。”

  何雨柱点点头,然后开口道:“光守不行,得打出去。他们搞汉方,根基还是在我们这儿。我们有两个优势,他们短期内比不了。”

  “哥,你说。”许大茂坐直身体。

  “第一,真正的道地药材和炮制传承。这不是挖几个老师傅、买几年药材就能解决的。第二,庞大的、信任中医药的国内市场和临床数据。这是他们梦寐以求的。”

  他看向许大茂:“你接下来做几件事。第一,把咱们参股、控股的这些中药企业、研究所、GAP基地,整合起来,成立一个‘黄河中医药发展联盟’,资源共享,一致对外。第二,联合部委和行业协会,推动建立更严格的中药材质控标准和溯源体系,把‘道地’这个概念,用标准和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第三,加大投入,用现代药物研究的方法,把几个拳头产品的有效成分、作用机理搞清楚,发高质量论文,申请国际专利。我们要的不仅是国内市场,将来也要走出去。”

  何雨柱一下说的太多,许大茂记不住,忙拿出随身的本子一边听一边记,听到最后,眼睛亮了起来:“我明白了,哥。咱们不能光跟着他们的规则打专利战,得把战场引到咱们的优势领域来。标准、源头、临床,这三块抓牢了,他们那些汉方就是无根之木。”

  “是这么个理。另外,跟那几家老字号通个气,如果他们需要资金或者技术支持,黄河可以优先考虑。告诉他们,这时候不能再抱着‘秘方自珍’的老观念了,得抱团。”

首节 上一节 601/61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