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看向沈旭东,后者琢磨了一下:“应该能有200万美元了吧…其实在好莱坞的主流编剧,有以下三个特征,分别是男人、白人和犹太人…”
“啊?”
“不要啊,这是真的!”
沈旭东接着道:“还有,好莱坞的编剧是按照商业模式获得商业收益的。比如你写了个本子,某个公司觉得你的本子不怎么样,但是故事的设计有意思,就会付钱给你,买下你的创意,他们另外找人重新写剧本。即使最后出来的本子,和你当初那个完全不是一回事了,给你的钱也不会要回去。这样,只需要养少数几个明星编剧,又有大量的创意源源不断…”
赵林海插话:“对的,我以前看《实话实说》,就有一个《心灵捕手》这样的故事…”
“嗯,中国很大,故事很多,而且我们不比他们差…”
“说的好,来,干杯!”
几个人举杯——喝的啤酒…
大家都是圈内人,聊得自然也是圈子。
当然啦,先聊的是王硕——他的新书《我的千岁寒》,宣传的有点过了,各种上蹿下跳,逮谁喷谁…
骂余华、贾平凹、余秋雨…
反正能得罪的都得罪,顺便吹嘘自己的小说——‘《诗经》算什么东西,只有《道德经》能媲美’…
其实,99年的《看上去很美》销量40万册,他就已经过气了,这次之所以到处吹逼,无非是为了卖书!
《我的千岁寒》卖的更不咋地,一个月销量不到20万…
“偶尔的成功,让他在迷途上流连忘返…”
“时代抛弃他了…”
“我觉得他写的东西没那么是有生命力了…”
沈旭东有不同意见,一群人讨论了半天,他才道:“其实,一个作家的创作能力和男人的功能差不多,18岁20岁多的时候最喷勃,虽然技术缺点,但是灵感多得简直感觉用不完,可以随便喷洒…30多岁左右达到巅峰,精力没太衰退,技术也达到娴熟了;
40岁以后创作力急剧下降,一年不如一年,有心无力,力不从心…
其实,大作家50岁死了也不影响在文学史上的定位…对了,托尔斯泰那种70多还能写大部头的属于罕见的天才!”
“那王硕呢?”
“别急啊,有种男人,体力也好,技术也熟,硬度也够,但就是精神上太容易兴奋了,所以导致时间很短…王硕就是典型的创意多而耐力差,你看他年轻时候写的小说,金句叠出,但是本本都烂尾,他没有耐心好好经营一部小说,耐心也是一种能力,当然可以靠吃药能延时,但是不自然…年轻时候都搞不定,现在老了,更不行了!”
赵林海总结:“别说的那么直白…其实,创作这件事,它是有巅峰期的,有高潮就有低谷,写作是需要力气的,真正厉害的作品,大多都是在作家壮年期完成的,极少有人可以在晚年,创作出登峰造极之作…作家过了40岁,一部不如一部是正常事情!”
第550章 我觉得蛮正常的
“听说徐婧垒整了个博客网站叫什么《开啦》?王硕还跑过去给他写东西了…有邀请你嘛?”
“有邀请,当然,我没同意…”
“怎么讲?”
“我跟新浪博客有合约的…”沈旭东摇头:“再说了,我写博客又不是为了赚钱…主要是用来宣传的…我要是真想赚钱,自己也可以做付费阅读啊…”
“我看他们说的是商业模式以付费点击为主,未来也许还有广告;如果一天能有10万人每人花一毛钱看一次,一天能挣一万…”
“哪有那么简单,阅读毕竟不是生活中的“柴米油盐”,你要是免费的,我还能花点时间瞅一眼,你搞付费…不好意思,肯定没人看!”
“也是…”
廖高翔点头:“要是那么简单,谁还出书呢?”
“…那现在BJ文艺圈就靠旭东了?”
“别!”沈旭东赶紧摆手:“我可不想到处给别人当爸爸…”
“哈哈…”
几个人又扯到了陈晓旭离世…
——上个月,陈晓旭去世…
顺便批判了一下宗教啥的,都是不能写的…
赵林海岔开话题:“听说你要做导演?”
“对…”
“怎么突然想起来做导演?”
“…这个戏本来想叫‘一部电影的诞生’,后来我改了个名字《扬名立万》…”
沈旭东大概说了《扬名立万》:“陆子野在别墅聚集了一群人,他手上有个凶杀案,‘三老案’,他想把这个案子拍成电影…”
“暴雪山庄模式?”
“…不是,暴雪山庄模式重要的是寻找凶手,《扬名立万》把真凶摆在你眼前,甚至手铐脚镣都戴好了,齐乐山,目标是找寻齐乐山杀人的原因…”
“有意思…难怪你要自己执导…”
“主要没什么拍摄难度…”
……
当然,《赵子龙》续集的话题不可避免要提及…
这算是公司的大事!
关于这个事的处理结果,赵新有不同意见:“刘得华毕竟是港圈的,那么多公司对他有恩,找他出演《见龙卸甲》,他也没法拒绝…”
寰亚《无间道》、《爱君如梦》…
中国星更不用说,当年刘得华破产,向太直接给了他一张支票…
美亚娱乐是专门发行DVD的,老板李国兴也是香港几大娱乐大亨之一…
刘得华怎么抹得开脸面?
“…没事,这个事说明我们跟他不是一路人…”
“恰恰相反,”赵新摇头:“我觉得可以找刘得华再拍一部《赵子龙》续集,当年李连结除了徐可版的黄飞鸿,也跟王景合作了《铁鸡斗蜈蚣》啊…”
“对,人才就是要竞争的,说到底,影视圈还是靠人说话!”廖高翔也道:“…你不是说要证明《赵子龙》的成功最主要是因为制片人,而不是某一位导演嘛?”
赵新补充:“找个导演,拍《赵子龙》续集,告诉观众这才是正统!”
连赵林海都说了:“…顺便告诉那帮香港电影公司,谁才是有能力的!”
“等一下!”沈旭东被吵的有点头疼:“我捋一捋…你们的意思我不仅不应该怪罪刘得华,还要邀请他加盟《赵子龙》续集?”
“对!”
“凭什么?我没必要这么舔着他!”
“没让你舔着…这种时候,你既往不咎才是正确的,要是不爽,可以让钟董发个邀请,用低于市场价的价格邀请他…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更是人情世故!”
沈旭东琢磨一下…
还是可行的,导演换成陈佳尚呗!
“…我后天去香港,到时再说!”
……
虽然《赵子龙》续集暂停了,但嘉禾依然有条不紊运转,4月16号,《新世界》上映了…
而且是全亚洲公映…
其实就是新马泰、香港、台湾、菲律宾等地上映…
韩国还有日苯市场还要等市场反响——韩国那帮片商学聪明了,再也不敢大手大脚买片子!
几部大片亏损的太厉害了。
《新世界》这片子无论怎么讲都不太可能在内地上映。
因为这部电影对天然意义上的正义方——警察,做了毫不留情的揭露、批判以及反思。
除了在大义名分下用各种卑劣手段逼李子成就范的姜科长,甚至在决定推行“新世界”计划的秘密会议上,高局长进行汇报告知的警队高层官员听完则完全是明哲保身式地处理:事成,多亏领导大力支持;事败,领导一概不知都是下属自作主张,哪里有半分担当!
反观丁青和李子成的关系,则真的是多年来朝夕相处,出生入死的过命好兄弟,丁青对李子成的信任是毫无保留,不加置疑的。
这样不正确的电影内地上映?
《误杀》能上映,已经尽力了!
还好,《新世界》的成本精密管控,没到3000万港币,主演阵容虽然有名,但是没什么咖位——吴真宇、梁佳辉、刘青云…
对了,演员阵容没有内地演员,除了女性角色塞了陈郝、唐妍还有曾莉。
香港上映首日,《新世界》收获一致好评——媲美《无间道》…
首周四天票房1200万港币…
上映第二周拿下1760万港币,累计票房2900万!
按照预估,香港本埠总票房至少4000万!
媒体各种宣传——救市之作…
毕竟《赵子龙》拿了4700万港币票房之后,市场各种低迷,没有一部破千万的电影…
口碑贼好的《每当变幻时》票房才880万…
韦家辉、杜琪峰联合执导的《神探》票房1017万…
《新世界》,无论阵容还是投资都不算顶级,上映11天票房接近3000万?
而且海外也很畅销,新加坡、台湾分别挣得相当于600多万和900多万港币的票房,马来西亚也拿下了650万港币…
可谓大热…
《赵子龙》、《新世界》…
连续两部片子火爆,最直接影响是嘉禾的股价出现回升——虽然没有涨到之前的14亿港币,但市值回到了10亿以上。
所以嘛,影视公司靠的是作品,而不是某一个项目!
4月27号,沈旭东抵达香港,下了飞机就被一群媒体围住,询问他对《新世界》的看法:“我觉得蛮正常的,电影从来就是靠电影本身,观众是因为喜欢一部电影进而喜欢到演员本身、导演本身…”
“《新世界》的剧本,我在写的时候参考了《喋血双雄》、《无间道》…只不过模糊了正写对立的线路…”
“没有抄袭《无间道》?”
沈旭东驻足:“抄袭《无间道》?这两部片子除了有“警察卧底黑帮”这一条以外,有什么相似的点嘛?不能说有警察卧底就是抄袭《无间道》了吧?我记得有卧底概念的电影明明是章国明导演发扬光大的,《点指兵兵》、《边缘人》…”
“但气质上接近《无间道》…”
“…你们爱怎么写怎么写吧…警匪片套路就这么多…”
第551章 怎么办呢?
现在回顾一下香港电影衰落历史,依然觉得挺了不起的!
香港电影主要靠明星,很多方面存在不足,或者说并没发育成成熟完整的工业链,居然有段时间能跟好莱坞打的有来有回…
对手可是九十年代的好莱坞。
看看90年代好莱坞那帮妖孽们,弄出来的片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