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开始的激情岁月 第124节

  一家人都十分开心,特别是陈小月三小只,见他回来,便一直围着他欢呼。

  大学录取通知书啊,这可是五十年代的大学生,并且还是北大学生,含金量是非常高的。

  便是旁边围观的甘如霜和于沫离母女俩,也是很高兴的。

  于沫离更是一副与有荣焉的小窃喜模样:不愧是自己看中的男人,果然很优秀。

  虽说这段时间,陈国华忙着工作,两人每天都说不上几句话,但每天能见着人,就非常不错了。

  今晚,于沫离没有跟着她母亲一起回去了。

  她要留在陈家吃晚饭。

  吃过晚饭,给范伟宏两兄弟讲题之余,陈国华也跟于沫离偶尔交流几句。

  直到把范伟宏两兄弟打发走之后,陈国华这才看向于沫离,询问后者的小说创作情况。

  “国华哥,我是不是很笨呐?这都过去快一个月了,我也才创作了五万字.”

  摸了摸少女的头发,陈国华笑呵呵地说道:

  “小说创作都是这样的过程,不要急,慢慢来嘛。”

  “对了,过两天我打算把我之前写的那本小说发表,你觉得怎么样?”

  陈国华还需要问于沫离的意见吗?

  其实完全不需要,他自己就可以做主了。

  原本他也不想发表小说的,奈何最近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

  光是靠翻译文稿,有点捉襟见肘。

  还不如小说创作来得快捷一些。

  至于说名气什么的,陈国华可能没有,但他坚信潜伏这本小说,绝对是非常优质的。

  他可没有添加什么乱七八糟的事儿,纯粹只是一部特务小说。

  再说了,这小说绝对是思想正确的正能量小说,并没有什么不妥。

  “你终于舍得发表了吗?我觉得挺好的,你应该早点发表的。”

  于沫离连忙点头,那本小说,她也看过,而且看过不止一次。

  自然,她也是非常喜欢这样扣人心弦的小说。

  整本小说的篇幅超过了三十万字,妥妥的‘量大管饱’。

  不管是文笔还是剧情,那都是这个时代一流的作品。

  “对了,国华哥,我今天看到一份报纸,上面有人在写你的事迹诶.”

  突然,于沫离似乎想到了什么,然后急急忙地从书桌上翻找出那份人民报的报纸。

  摊开之后,陈国华也看到了,嚯,这不就是他在高考时写的那篇语文作文嘛?

  题目居然也改了,改为‘如果信仰有颜色,那么一定是中国红’。

  还别说,这样醒目的标题,属实是太有排面了。

  于沫离是很清楚陈国华在北汽制造厂的事儿,所以她今天上午在翻阅这份报纸的时候,一眼就瞧出来了。

  只是,报纸上面,并没有刊登作者名字,于沫离有些失望。

  整篇作文,除了作文题目之外,一字没改。

  看完之后,陈国华目光闪烁,那还是再等几天吧,估计过几天,高考成绩也出来了。

  按照往年的情况,高考成绩都是在八月中旬,差不多是八月十七号左右。

  高考成绩会在报纸副刊里面刊登出来,到时候这篇文章的原作者,肯定也会刊登出来了。

  果不其然,两天过去之后,高考成绩出来了。

  陈国华他们是住在京城,所以录取通知书比高考成绩还要早。

  毕竟邮政是很快就可以找到陈国华的住所。

  反倒是高考成绩,那是全国统一刊登的。

  而这个时候,全国给到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也已经发出去了。

  有些偏远地方,接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只怕已经是八月底了。

  “大哥,大哥,你登报了,你太厉害了!”

  傍晚,陈国华刚到家,陈小敏她们就冲了上来,拿着报纸兴奋到手舞足蹈。

  听到这个消息,陈国华顿时笑了。

  好极了,这个时候再去发表小说,那就更加不成问题了。

  “等一下,我是不是太高兴了?”

  兴奋到忘乎所以了!

  陈国华突然间就反应了过来,旋即把这个计划给掐灭了。

  毕竟他的高考作文刚登报,小说就马上投稿,绝对是急功近利的代表啊。

  稳一稳,不急!

  越是反思,陈国华越是觉得发表潜伏这本小说,十分不保险。

  于是,他把潜伏小说给收起来了,直接扔到空间里,打算让它吃灰二十年。

  于沫离知道他的打算之后,很是不能理解:为什么呀?

  那么好的一部作品,就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啊。

  甚至,她还想把这件事告诉云娘和她娘亲,但被陈国华制止了。

  如果是被甘如霜或者云婉裳两人知道了,这件事只会更加麻烦。

  “我还是花时间沉淀一下,过段时间再发表其他作品吧。”

  陈国华如是说道。

  他是非常缺钱,比如买房这边,还欠他母亲八百块钱。

  比如采购粮食和肉,这里绝对是无底洞,再多都合适。

  可即便再缺钱都好,宁愿慢一点,也要走得稳一点。

  前脚他刚跟白礼春保证过,他不会急功近利,后脚就马上趁着高考作文的热点,发表自己的小说?

  别人会怎么看?

  又是一个‘夏可为’吗?

  听了陈国华的分析之后,于沫离这才默然点头,没有再催促他发表潜伏小说了。

  于是,这本潜伏小说,又难产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又出现了新的热点,关于高考作文的事儿,似乎成为了过去。

  这天,陈国华回到北汽制造厂,刚坐在自己的工位上,薛亚军便带着人过来了。

  “小陈,你还真是不鸣则己一鸣惊人啊!”

  刚到面前,薛亚军便开口笑着称赞道。

  随后他指了指身旁的几位陌生同志,简单介绍了一下,人家是人民报那边的记者同志。

  今天过来北汽制造厂,就是希望可以采访一下陈国华,希望将他的事迹作为特例进行宣传。

  嘎?

  陈国华都惊呆了,劳崇光等人更是羡慕坏了。

  窝草!

  登报?

  岂不是说全国上下都会知道陈国华这人?

  一时间,陈国华多少有些后悔在高考写的那篇作文了。

  擦,一不小心玩大了。

  本来最近的新闻热点,应该是炼钢这件事。

  毕竟北戴河的会议,刚结束没多久,青年报、人民报、妇女报等都在报道炼钢这件事呢。

  陈国华还以为他那篇作文的热点,过去了呢。

  结果还没有啊!

  薛亚军亲自带人家记者过来采访,陈国华有心推辞,也做不到啊。

  没办法,他只能如实回答。

  现如今,北汽制造厂需要这样的名气,人民报也需要紧跟这样的热度新闻。

  何况,这件事,还是人民报领导亲自过问的事儿,记者也不得不认真对待啊。

  “陈国华同志你好,那我们现在正式开始?”

  回到薛亚军的办公室里,陈国华跟人民报记者饶欣雨面对面地坐着。

  后者拿着笔记本,一边速记,一边提问,一边微笑点头。

  饶欣雨不愧是新闻工作者,办事老道,提问也让人如沐春风。

  “陈国华同志,首先我是非常喜欢你在高考作文写的那句话,那真是太美了.”

  采访刚开始,饶欣雨便称赞了陈国华一句,接着便询问陈国华是如何想到这样一段优美文字的呢?

  不远处的白礼春,还不知道是哪一句话呢,便小声地跟于建川打听。

  后者拿出纸和笔,把那句话写了出来:如果信仰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嘶!

  初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白礼春还是被惊艳到了。

  难怪饶欣雨会这么毫不吝啬自己的夸赞。

  “国华这孩子,成长得太快了!”

  采访很快就结束了,陈国华都冒出了一身冷汗。

  还好饶欣雨没有问那些刁钻的问题,否则的话,他真的要紧张起来了。

  等饶欣雨离开之后,薛亚军便上前笑着称赞道:

  “小陈你这样可不行啊,要不是人家记者登门,我们都还不知道你的文章居然登报了,你也太淡定了吧?”

  白礼春、于建川等人也是纷纷附和领导的话。

  只有陈国华无奈摊手道:

  “领导,您也知道我最近都在厂里面工作,光是翻译文稿,我都完成好几份了,我哪里还有时间去看报纸啊?”

首节 上一节 124/104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