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开始的激情岁月 第127节

  对此,陈国华表示理解,旋即指了指自己众多证明文件中的一份工作证明。

  “老师您好,您看看这一份文件,我目前还有工作,所以没办法一直待在学校学习的。”

  “麻烦您帮忙一下,虽然我也很想一直窝在象牙塔,专心致志地学习,奈何领导不允许啊。”

  废话,段云平怎么可能会让他一直待在学校里面呢?

  周一到周五这五天时间,陈国华可以有两天是完全待在学校读书的。

  剩下三天,必须得有半天待在厂里面。

  至于周末两天,也得有一天半在厂里面工作,还剩下半天,就是他的假期了。

  接待处的老师闻言,查看了一下证明文件,然后便摇头失笑了起来。

  既然陈国华准备如此充足,那也只能这么办了。

  当然了,该给陈国华的东西,却是一件都不会少的。

  比如被褥、脸盆、搪瓷杯、毛巾等等,以及学习用的讲义、笔记本等辅助工具也是一应俱全。

  陈国华领到这些东西之后,三小只就表示让她们拿一点。

  便是连于沫离也忍不住笑着说道:

  “我这也算是提前体验了一把大学报到啊,哈哈!”

  领完东西之后,学生证就没那么快拿到手了,而课表之类的就需要自己去抄写了。

  每个系的教学楼都有一个宣传栏,课表就张贴在宣传栏那边。

  军训的话,并不是在九月份开始的,而是在第二年的夏天进行。

  提及军训的话,就不得不提一下兵役法了。

  五五年十月的时候,京城体育学院和京城钢铁学院这两所高校就开始进行学生军训试点,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预备役军官。

  第二年就扩大到了十二所高校,结果在五七年的时候就停止了。

  这个虽然是停止了,但北大的军训却没有停止。

  譬如五七年入学的北大新生,就在今年夏天的时候被拉去军训了。

  而且是所有北大学生都编入了民兵组织,跟正常的士兵一样进行为期一个半月的军训。

  于是,陈国华他们这些今年入学的新生也就依照之前的惯例咯。

  转眼便是第二天,九月一号,这天也是周一。

  一大早,陈国华就比之前更早地起床洗漱,然后跑过来于家这边接于沫离。

  他到的时候,已经满头大汗,美少女也已经等了一会儿。

  两人相约跑步,还有三个拖油瓶跟着一起,倒是非常有意思。

  正常结束晨跑之后,回到家洗漱换衣服,吃过早餐,跟云婉裳说再见,陈国华这才骑着自行车,跟三小只一起上学去了。

  陈小月只能走路,两小只是坐在她们大哥的二八大杠上面。

  “大哥你要加油啊,我也想骑自行车。”

  之前还没觉得家里有没有自行车都一样,现在陈小月有点慌了。

  所以她朝她大哥喊了一句,希望她大哥在十月份的运动会上面加油努力。

  “哈哈,二姐你跑快点呀。”

  老幺这句话,坐在大杠前面,还不忘回头嘚瑟,气得她二姐牙痒痒的。

  把两个小家伙送去学校之后,陈国华这才出发前往燕园。

  北大计算机系教室,陈国华到的时候,班里已经来了不少人。

  计算数学专业一班,陈国华背着自己的斜挎包,从里面拿出了几本教材。

  “同学,你好,我叫成时若,很高兴认识你。”

  整个班级不大,学生也仅有三十人,陈国华坐下来之后,旁边的一位男同学便笑眯眯地朝他伸手进行自我介绍了。

  “你好啊,我叫陈国华,京城本地人,您呢?”

  话匣子很快就打开了,陈国华也了解到了一些基本讯息。

  比如整个计算数学专业有两个班,总共六十二人。

  也就是说隔壁二班比一班还多了两人。

  然而,其实整个北大计算机系也就只有计算数学这么一个专业。

  因为计算机系是五六年才成立的,当时还是从数学系等其他学科抽调学生过来,否则都没有学生呢。

  至于较早之前的五三年,那个还不叫计算机系,而是叫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专门化(选修课)。

  因此五六年之前,计算数学这个专业就只是选修罢了。

  现在陈国华他们这一届,算是第三届招生了,一共就招了六十二人。

  成时若这个同学,虽然是来自孔孟之乡,但这家伙对北大的了解,却远胜陈国华。

  对于这些信息,陈国华听了也没觉得有什么,跟他关系不大。

  两人聊了没一会儿,一个中年人走进了教室。

  “大家好,我是你们计算数学一班代数基础的老师吴文达.”

  老吴啊?

  陈国华听到对方的话,马上便想起了他在暑假期间看到过代数基础这本教材的主编名字。

  没错,吴文达就是这本书的主编之一。

  得!

  真不愧是北大,卧虎藏龙啊。

  然而,伴随着课程的开始,他却觉得有些无聊。

  只因为这本书,他都已经学习完了,而老吴讲的知识点,对他来说,也没有什么帮助。

  往后的课程,也同样如此。

  不得不让他有些无奈:早知道就不那么早自学了。

  周二这一天,刚上完吴文达的课之后,陈国华便找到了辅导员徐翠薇。

  “徐老师,我想问一下,咱们计算数学专业有没有计算机啊?或者说我们北大有没有计算机?”

  “你想干嘛?”

  徐翠薇皱眉道,却听陈国华表示,他想看看计算机,而不是坐在教室里死读书。

  “你一个大一新生,你不读书你还想碰计算机啊?”

  听到陈国华这么说,徐翠薇当即便训斥道:

  “你是北大高材生,天之骄子,我能理解,但你也别好高骛远啊,年轻人,还是要务实一点。”

  “徐老师,您也知道,我是北汽制造厂的设计员,我习惯了能动手就不说话,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我早就学完了”

  陈国华连忙摊手道。

  这根本不是什么新鲜事。

  五十年代的很多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确实是自学了不少大学知识。

  很多教材都摆放在大学图书馆,甚至是高中图书馆也有。

  在高三一班还没成立学习小组之前,陈国华就已经知道班上有不少同学自学大学数学了。

  甚至,他们有些人学得还不错。

  徐翠薇闻言,狐疑道,“你把大一的理论知识都学完了?”

  “昂,不只是大一的,大二和大三的课程,我也学完了,现在就差一篇论文了。”

  听陈国华这么自大的话,徐翠薇顿时也不客气了,直接拿出上学期五六级大三学生期末考试的试卷,让陈国华来做。

  后者也不废话,当即就在办公室里坐着开始答题。

  这个时候,办公室里的其他老师也都投来了好奇的目光。

  过了一会儿,刚下课的吴文达,以及陈永和、林建祥、滕震寰等青年教师也走进了教室。

  看到陈国华在答题,又听徐翠薇没好气地简述了一下前者狂妄自大的话,吴文达等老师,全都来了兴致。

  众所周知,北大在西南联大时的校训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

  学风是勤奋、严谨、求实、创新,而学术精神则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北大在五五年的时候,就组建了全国高等院校的第一个计算数学教研室。

  所以,在这个时候,陈国华一介新生,居然自称已经自学完了所有大学课程,那么他们这些老师该如何自处?

  “你们都围在一起干嘛呢?”

  门口,教研室主任徐献瑜微笑着走了进来。

  看到大家都围在一起,便开口问道。

  “主任,是我们班的一位同学,名字叫陈国华,他这小子说”

  当即,徐翠薇便愁眉苦脸地说道。

  对于陈国华这位刺头学生,她是有些头疼了。

  刚才她之所以拿出试卷来,只不过是想让陈国华知难而退罢了。

  她也没有想到这小子,居然顺着梯子就爬了上来,胆子也忒大了。

  现在好了,整个办公室的老师们都知道了一班出了一位胆大妄为的学生。

  “哦,我看看他答得怎么样。”

  徐献瑜却不以为然,乐呵呵地端着搪瓷杯,来到陈国华身后,笑眯眯地看了起来。

  只是一会儿,他便和吴文达等其他老师一样的惊讶表情。

  无他,陈国华这小子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答题速度一流,正确率也是百分之百。

  要知道,这可是高等数学啊,涉及到了理论知识,比高中数学,高了好几个层次。

  尽管本科教育阶段的教材知识点,对徐献瑜来说,再简单不过了。

  然而,他毕竟是教授,而且他还是五六年那一批次被评为北大二级教授。

  虽说吧,北大很大,光是一级教授便有三十八人。

  二级教授更是有六十一人,但他徐献瑜的眼界、知识等肯定是远超其他人。

  更何况,他教的学科还是计算数学这一门新兴学科。

  可是他没想到,陈国华这小子居然那么厉害,竟然真的掌握了大三的知识点。

首节 上一节 127/104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