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开始的激情岁月 第217节

  陈国华笑着接过了资料,随手翻了一下,算是有点难度,但也还好。

  反正这个时代的计算数学专业,也都在限定的范围内。

  尽管跟他上辈子学习的编程专业,有很大区别,可技术嘛,都是可以学习的。

  他现在欠缺的就是强大的数学能力了,准确来说,是培养强大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这也是他迫切想要成为华罗庚教授的博士生的原因之一。

  如果他退而求其次,在北大也能找到很不错的数学教授,作为他的老师。

  但终究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接下来几天,他都在工作、学习当中度过。

  期间回了一趟北大,不是去装逼,而是回去找成时若他们这些同学聊天,培养感情。

  其实他不怎么常待学校,跟成时若他们的关系,真的很一般。

  只是他偶尔回来一趟,却也足够让成时若他们这些同学,感到受宠若惊。

  每次见面,除了唠唠嗑之外,就是聊一聊计算数学方面的一些知识。

  尽管成时若他们还在打基础阶段,但能考上北大的人,他们的智商情商都不差。

  所以,与其说是陈国华跟他们聊天,不如说是给他们开小灶。

  比如一些晶体管计算机方面的研究,技术层面他不会说,但技术原理是可以聊的呀。

  再说了,就算把技术告诉他们也无妨。

  一来他们也不会到处去乱说,而且说了也未必有人能懂这些高深的技术。

  二来嘛,他们本身就是北大学生,毕业之后,必定是由国家安排工作。

  无非就是几个方向:部委、中科院、北大、军工单位等,地方或者其他单位,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所以,他们能更早接触这些技术,对他们来说,反而更好。

  特别是未来进入中科院工作之后,还能更快地融入这个研究所,更快地度过最初的阶段,为科研提供助力。

  三来,他们也都不是傻子,当然知道陈国华提的这技术原理是什么。

  怎么可能轻易说出去呢?

  而且陈国华几乎是明着跟他们说了:毕业之后,跟我混!

  要不然,哪有什么无缘无故的示好呢?

  再者说了,陈国华都那么成功了,犯得着跟他们示好么?

  除了这些事儿之外,就是配件研发车间这边,终于把混料机给检测好了。

  但为了避免再次的事儿发生,马云禄他们又制造出了第二台混料机。

  就因为这个,陈国华还跑去跟段书记申请材料。

  毕竟之前给到配件研究车间的材料,都是固定的,不可能有太多。

  搞掂混料机之后,纤维科研所这边,也终于可以开始上手了。

  从最基础的纤维材料出发,特别是制造碳纤维的原材料:黏胶纤维。

  这东西并不需要从外面采购,自己可以制造。

  陈国华都已经提供了这么多设备、材料和资金,以及最为重要的技术和图纸等等。

  有这么充分的准备,如果齐北、裴益民他们无法制造出来黏胶纤维等原材料,那么陈国华真的要考虑把他们给换掉了。

  特别是裴益民,当初那桀骜不驯的混蛋模样,陈国华可还记得呢。

  要不是对方在他入主纤维科研所之后,变得十分乖巧,加上段云平他们这些领导也说了,大学生难得。

  否则的话,当初那会儿,裴益民就成为陈国华杀鸡儆猴的那只鸡了。

  转眼第二周,这一天,段云平喊上陈国华,离开了北汽制造厂。

  京城第一机械工业部衙门,一个四合院的小院内,一场内部小型嘉奖会议正在举行。

  参会的除了吕进雄、张逢时、段云平等人之外,还有好几位工业部里的领导。

  最让陈国华惊讶的是,居然还有两位身穿军装的领导参加。

  看着肩膀上扛着的星星,就知道对方不是一般的领导。

  吃惊归吃惊,但陈国华丝毫不惧。

  整个院子里,就数他是年龄最小,职位也是最低的一个了。

  嘉奖会之前,两位军装领导还把陈国华喊到自己面前,小声询问了起来。

  两人都是军工企业的领导,虽说不是干科研的,但他们可都是厂长或者一把手之类的存在。

  能让扛着星星的领导去任职的军工企业,可想而知有多牛掰了。

  “小陈同志,感谢你研发出来的烟条棒啊,特别是炮弹和火箭弹,那叫一个爽啊,几炮下去,天空就飘起了大雨.”

  “可不咋地,孔孟之乡那边,地里都干裂成这么大的裂缝了,得有两指宽了,一场大雨过后,那块地都成汪洋泽国了”

  俩领导都是粗人,不会说什么文绉绉的话。

  所以他们吹捧的时候,让陈国华特别想笑。

  因为他们两人一开口,他就知道两位领导想要干嘛了。

  好歹之前那位想让他去5341工厂,以及那位火车上偶遇的杨丽清,想让他去107工厂,人家要么是非常直接,要么是打好关系。

  这两位可倒好,明明不擅长夸人,直接按照部队的规矩来呗。

  再说了,他们难道不知道陈国华的父亲是叫陈恭禄么?

  而且他未来老丈人于世勋也是部队里的呀。

  所以,用不着跟他兜圈子。

  “两位领导过奖了,我就是一个普通人,就只想做点我自己应该做的事儿,没您二位说的那么伟大”

  陈国华一开口,两位军装领导瞬间熄火了。

  这话题,该怎么往下聊呢?

  其实两人都看中了陈国华的科研能力,虽说有点杂乱无章,什么都搞一搞。

  但不可否认,陈国华绝对是一个很有前途的科研天才。

  恰巧这个时候,吕进雄开口说话了,这尴尬气氛这才瓦解了。

  “小陈,过来这边,现在内部嘉奖会正式开始.”

  吕进雄开口,众人都停止了小声交流。

  一开始,他便总结了一下陈国华最近的付出,最重要的是他坚持不懈的精神。

  烟条棒、炮弹和火箭弹这三件套,可谓是解了人工增雨的燃眉之急。

  众所周知,如果单纯靠飞机把催化剂送到天空进行散播,不仅效率很低,而且资源消耗非常快。

  更关键的是,内地目前根本没有那么多的飞行员。

  反倒是烟条棒这三件套的出现,直接就解决了这些问题。

  在众多军工企业、地方单位、部队等通力协作之下,燕赵之地、孔孟之乡等干旱最为严重的地方,目前已经得到了初步的缓解。

  虽说问题还是很严重,但已经稍微好很多了。

  所以,在这次突发自然灾害当中,陈国华的贡献是非常大的。

  经过吕进雄这么一说,身为观众之一的陈国华,都觉得自己好伟大啊。

  可他自己十分清楚,对于整个华北地区来说,甚至是整个北方来说。

  就目前工厂生产的烟条棒等催化剂,所提供的人工增雨,对农业的帮助,并不是很大。

  要搞清楚一点,受灾面积超过全国耕地的一半。

  如此庞大的数字,得需要多少根烟条棒,多少枚炮弹,才能够满足这么庞大的需求?

  因此,吕进雄这么说,说是夸大了陈国华的功劳,也不为过。

  但不管怎么说,烟条棒这三件套,不仅解了燃眉之急,也对往后的农业发展,有很多的帮助。

  比如前段时间刚成立的京城增雨设备制造厂,就已经表明了上面的决心。

  等老吕说了一通官方的场面话之后,陈国华这才知道了自己的奖励。

  嗯,一枚工业部颁发的先进个人奖章,个人技术待遇等级直接提升到了十一级。

  这个是工资层面的待遇提升,不是职位。

  意味着陈国华往后每月的薪资,变成了七十三块五毛钱。

  身为一名十八岁的年轻人,在这样的年龄,拿到这样的工资水平,绝对是非常牛逼的了。

  并且,他上次晋升还是在去年的八月份,距离现在也才过去八个月而已。

  一下子连升两级,直接就超过了马云禄这位技术员。

  所以现在当对方的领导,陈国华也算是‘名正言顺’了。

  马云禄在一汽的时候,就已经十二级了。

  来到北汽之后,功劳还不够,肯定没法升的。

  对于这样的奖励,陈国华是挺满足,也很开心的。

  工资待遇的提升还是其次,最关键的是那枚奖章。

  这玩意儿可是荣誉啊,积攒得多了,往后有什么重大事件,穿上中山装,把这些奖章全戴上,嘿,那排面,直接拉满了。

  领完奖励之后,领导又勉励了几句,这个奖励会便结束了。

  但陈国华没法直接离开,两位军装领导,还想找他继续聊天呢。

  当他跟着两位领导进去办公室的时候,段云平的脸色有点黑。

  边儿上的张逢时嘿嘿直乐,道:

  “老段,你就放心吧,小陈那家伙肯定不乐意钻深山老林的,否则的话,当初就被那位领导带去5341工厂了.”

  段云平闻言,神色稍微放缓了一些,但还是有些紧张。

  办公室内,陈国华跟两位军装领导聊了一会儿,委婉拒绝之后,就起身离开了。

  别说什么为国之类的,他最近拿出来的烟条棒三件套,就不是为国了么?

  此前拿出来的三点式安全带,也同样为国家带来了外汇啊。

  在哪里工作不是工作呢?

  他现在就感觉在北汽制造厂干得很顺心如意,老段对他是真的非常好。

  所以没必要换单位。

  更何况,跑深山老林里,对科研没有半点益处。

首节 上一节 217/104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