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开始的激情岁月 第298节

  等陈国华坐下来之后,王传英便迫不及待地问了起来。

  见前者摇头,他又马上追问:

  “那到底是什么情况啊?怎么需要那么多研究员?而且我听说最近有很多汽车从你们的北汽制造厂进进出出,都不知道运输了多少设备”

  “另外,项目不是才刚开始嘛,你怎么还跑回北大来了呢?”

  陈国华闻言,平静地一笑,一一给对方简单说了一下。

  “其实这就是一个相对简单的项目,集成电路这个概念,大家都知道,在我们内地还是很新的一个概念,但在外国,人家却已经研究出来了.”

  项目的主要技术,陈国华肯定不会说出来的。

  只不过,简单闲聊一些关于理论层面的知识,这个倒是没有太大的问题。

  何况,去年十月份、十一月份的时候,陈国华就跟华罗庚等中科院计算机研究所的教授们提及过集成式计算机的事儿。

  概念层面的点,现在已经变成了技术,然后就会通过项目变成现实。

  夏培肃、王传英、徐献瑜等人听了之后,全都吃惊不已。

  只不过,此时上课铃声响起,董铁宝等几位青年老师不得不离开了。

  他们很不舍得,却没办法,还得要上课呢。

  但是让陈国华哭笑不得的是,他们居然在出去之后没多久,就回来了。

  因为他们直接给学生布置了学习任务和练习题。

  完全就有一种,照搬之前陈国华的教学模式的感觉。

  很显然,回来听陈国华这边聊关于目前计算机最前沿的一些理论知识,更加重要一些。

  “陈助教,你刚才说的洁净室,这是为什么?”

  林建祥忍不住开口询问,陈国华闻言,道:

  “大家都知道,国外有洁净室,只不过国外的洁净室并不是应用在芯片制造领域.”

  “作为无尘车间,或者说洁净室,其实它的定义和作用,大家都十分清楚.”

  “而在芯片制造层面,洁净室的存在可以说是创造性的解决了很多潜在的技术问题.”

  他刚说完洁净室,徐献瑜也跟着询问了几个相关层面的问题。

  但陈国华也只是简单回答,并没有涉及更深的技术层面或者其他。

  对于董铁宝他们来说,当然是听得十分开心,毕竟涨了不少见识。

  然而,对于王传英和夏培肃两人来说,就有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十分难受。

  “国华,听你刚才的意思,你这个项目是非常有信心的,对吧?”

  “嗯!”

  “那你们是怎么解决技术的问题呢?比如说你刚才提到的运算器、控制器等,你们要把几毫米的晶体管放置在一枚小小的芯片上面,只怕做不到吧?”

  陈国华闻言,白了对方一眼:

  “王教授,您不会是忘记了吧,晶体管是可以缩小的啊缩小之后的晶体管,不就可以放置在芯片上面咯.”

  “可是,咱们内地有这样的技术吗?”

  涉及到了半导体层面的技术,这一点可就困难了。

  津城半导体材料厂这边生产的是可不是晶体管,而是单晶。

  之前陈启宏等中科院物理学研究所的专家们解决了晶体管的量产问题,却又不得不宣布倒闭。

  现如今,内地还真没有几家能够生产晶体管的工厂了。

  少部分晶体管工厂,那都是军工企业,他们是自产自销的,并没有多余的晶体管拿出来卖。

  如此便意味着陈国华需要自己来制造晶体管才行。

  可按照陈国华的说法,项目需要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一月份结束之前完结。

  整个项目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不少呢,陈国华即便有那么多研究员帮忙,也真的可以解决这么多问题吗?

  “有没有这样的技术,做了不就知道了吗?”

  陈国华呵呵一笑,“看来王教授还是不太看好我这个项目啊,不过没关系,反正我有信心就可以了.”

  说罢,陈国华看向徐献瑜道:

  “徐教授,这两天我们的同学都很想写论文,所以我想老徐你能不能给他们一些帮助?”

  后者诧异不已,“你想让我怎么帮他们?”

  “比如学校寝室的关灯时间,能不能往后推迟一个小时?还有就是我们教研室这边能不能帮忙搜集一些目前国内外相关计算数学层面的学术论文?”

  这两点对薛晋权他们来说,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偏偏陈国华不方便直接出手,而且他也没办法直接跟校长说这件事。

  只有老徐这位计算数学系主任,他去说,才是最合适的。

  “先别说这些,我来问你,他们写论文这件事,是不是你怂恿他们这么干的?他们到底想干嘛?想学你提前毕业吗?”

  徐献瑜闻言,却是没有马上答应下来,而是问责道。

  陈国华呆滞了一下,旋即决定装傻。

  开什么玩笑?

  他可不能承认这件事是他怂恿章济川、薛晋权他们这么干的,否则的话,老徐接下来怕不是要用唾沫喷死他了。

  尽管北大一个个学生能够提前毕业,说明他们都很厉害,是好学生。

  但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因为这对其他学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这是不良的影响,肯定是不利于北大的管理呀。

  再说了,提前毕业的话,到时候工作安排,也是一个问题。

  毕竟大批量的学生提前毕业了,很多单位可能没有提前得知消息,只怕到时候等通知的时候的,都来不及了。

  更别说,陈国华就在北汽制造厂上班,他可能都已经影响了不少同学了吧?

  “你最好不是这样,否则的话,到时候出了什么事儿,我肯定不会帮你的。”

  徐献瑜警告了陈国华一句,后者嘿嘿装傻笑着。

  等老徐说他会去跟校领导反馈这件事,陈国华这才起身离开了。

  等他一走,王传英不由感慨道:

  “现在这年头,还是国华这样的年轻人,更有闯劲儿啊真的是敢闯敢拼,真不怕失败吗?”

  “呵呵,老王,你不看好他?”徐献瑜呵呵地反问了一句。

  “怎么看好?晶体管技术的体积尺寸缩小这个技术,你觉得可能吗?人家国外都没解决,你不会以为我们内地比人家还要厉害吧?”

  夏培肃却在这个时候突然开口道:

  “我却觉得有很大可能会是我们内地先解决这个技术问题,老王你没发现吗?刚才国华跟我们聊这些的时候,自信满满,跟他去年和我们聊晶体管计算机时,完全一致.”

  “老夏,你也是鬼迷心窍了,晶体管缩小技术只是其中之一罢了,如何把晶体管放置在芯片上面,如何画电路,如何让这枚芯片真正运转起来,这些才是大问题啊.”

  众人就针对这些技术问题,热烈地讨论了起来。

  结果自然是谁也说服不了对方。

  徐献瑜好笑不已,这有什么好争执的呢?

  刚才陈国华在的时候,已经说得那么清楚了,而且人家都已经把项目给立了起来。

  这可不是信心不信心的问题了,而是陈国华必须要研制出来。

  从这一点来看,陈国华就比他们这些人要强太多了。

  难怪中科院在过去这一年多,效率这么慢,相反,陈国华会走得这么快,不是没有原因的。

  北汽制造厂,一把手办公室。

  “国华,接下来你不会有什么其他项目了吧?”

  “领导,怎么了?”

  陈国华奇怪地问道。

  他刚从北大回来,就被段云平给召唤过来了。

  “还能是怎么了?”

  段云平苦笑了一下,简单解释了一下情况。

  那就是北汽制造厂的厂区不够地方用了。

  伴随着整个新厂区的迅速扩大,去年还好说,现在已经完全把之前二期工程剩余的厂房也全部都用完了。

  如果还要继续扩建的话,要么是跟隔壁的工厂或合作商量一下,要么就是另外再建新的厂房了。

  不提北汽制造厂今年建成的生产线,光是陈国华自己,便弄出来的安全带加工车间、板簧加工车间、磁芯板生产车间、碳纤维材料生产车间、高级单反照相机生产车间等等,队伍急剧扩大。

  就这,还是把烟条棒等增雨三件套等部分产品给让了出去。

  否则的话,只会更多。

  陈国华闻言,顿时错愕不已。

  好家伙,北汽制造厂那么大,居然就已经快要满员的状态了?

  还好大部分技术都是自己的,要不然十月份之后,可就麻烦大了。

  “领导,不急不急,如果我要申请项目,肯定会提前跟您说的。”

  脑子里转了一圈,陈国华对于北汽制造厂现在的情况,并不是很担心。

  但十月份之后,就不得不操心一下了。

  “那就好,对了,下周就是全运会了,你要休息好,调整好自己的工作,别到时候匆匆忙忙,误了事可不好!”

  听到段云平的话,陈国华顿时翻了个白眼。

  不提这事儿还好,一提这件事,他就很想吐槽。

  全运会啊,那可是有人民解放军参加的运动会啊,他居然跟这些卧虎藏龙的牛人比赛?

  他又不是专业竞技运动员,即便他在之前跑出了十秒零九的好成绩。

  但是,跟这些专业运动员相比,肯定是比不过的啊。

  算了,就像对方说的,重在参与嘛。

  接下来几天,陈国华都在安排工作,监督进度。

  碳纤维的研发进度,直接就进入了瓶颈期。

  之前八月底的时候,刚拿出来了110号碳纤维,现在直接是歇火了。

  十天都过去了,结果他们一点进度都没有。

  要知道他们这个研究车间队伍里可是有十三名大学生啊,还有三十名中专生和技术工人,他们都已经磨练了大半年,还是不太行的样子。

  反倒是十七号仓库,晶体管研发车间这边,在十一号下午,拿出来了一款仅仅只有一丝米的晶体管。

首节 上一节 298/104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