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开始的激情岁月 第331节

  如果是陈国华的话,此时就直接拿着那台高级单反照相机上了。

  毕竟晶圆制造出来之后,直接切片、清洗和镀膜,然后就直接利用遮蔽式光刻的办法完成芯片的制造。

  尽管遮蔽式光刻这个办法,耗时耗力,但这并不失为一个应付、过渡的好办法。

  只不过,对于闵乃大他们来说,遮蔽式光刻也同样存在很多的技术难点。

  如果真的可以那么快突破的话,他们怎么可能不会去行动呢?

  王树迎和程孝刚他们,已经渐渐失去了耐心。

  双方都在沉默着。

  对于物理研究所二部来说,现在是进退两难。

  他们还不敢强行逼迫闵乃大他们,毕竟他们这群人目前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如果他们直接撒手不管的话,那么整个项目就差不多宣告停摆了。

  偏偏此时,陈国华又还没办法恢复工作。

  所以,找不到人来接手材料科研所的话,那么二部这边会更加被动。

  然而,现在这样的情况,也是让王树迎他们很急。

  大西北那边已经催促过很多次了,只因为他们那边的情况更加糟糕,今年的极端恶劣天气,比往年更难应付。

  除了大西北的压力之外,来自邱宗岳等上面的压力,也有很多。

  光是十二月份,邱宗岳就来过物理研究所二部七八次之多。

  放在以前,这绝对是不可能的事儿。

  半小时之后,王树迎和程孝刚离开了。

  他们是皱眉离开的,心情十分不美。

  办公室内的闵乃大等人,心情也好不到哪里去。

  “行了,别发愁了,我们来合计合计一下吧,看看那些技术更简单容易一些,抓紧时间突破”

  打起精神,闵乃大揉搓了一把自己的脸,如是说道。

  祝永年、吴几康、陈启宏他们闻言,也只好点点头,然后开始跟大家讨论了起来。

  另一边,文津街衙门这边还有一场会议。

  是关于五年内,还清债务的会议。

  陈国华当然不知道这些事儿,此时此刻的他,正在数学期刊办公室,跟鹿乔山主编闲聊喝茶呢。

  后者聊起了最近的一些学术论文,聊着聊着就问起了陈国华,有没有兴趣往几何学层面的研究。

  “国华,你应该知道周炜良这个人吧?”

  “嗯,我知道,鹿主编你想说他在几何学层面的论文么?”

  “对,他之前不是在魔都的时候,写了一篇关于一阶线性偏微分方程组的重要论文嘛.”

  鹿乔山说的这篇论文,陈国华当然是知道的,而且也阅读过。

  以他记忆力,当然很快就回忆起了整篇论文。

  只不过,陈国华对于周炜良这个人,并不太喜欢。

  此君相当的淡泊名利,一生只追求科研。

  尽管如此,陈国华应该十分佩服才对,可这个家伙,直接跑去了北美,作出的贡献却是给了人家。

  简单来说,就是他身为龙的传人,居然没有半点爱国情怀,跟陈国华,当然不是一路人了。

  这样的人,尽管是在数学领域有多牛掰,陈国华也不喜欢。

  “十年前,周炜良又发表了关于纯代数方法证明了谢瓦莱猜想,这个工具目前还很受欢迎.”

  办公室内,鹿乔山依然在侃侃而谈。

  他知道陈国华的能力,所以为对方收集了不少关于周炜良的论文、学术著作。

  只希望陈国华能够在在这个领域内,有更大的进步。

  毕竟他也不喜欢周炜良,不希望对方专美于前。

  在陈国华放下科研,专心搞理论研究的这段时间,鹿乔山希望陈国华能多写一些论文出来。

  如此一来,数学期刊的影响力绝对会大幅度提升。

  甚至,到时候他会找华罗庚、段学复等人帮忙,向上面提议,出版数学期刊的国际版。

  换句话说,他希望数学期刊可以跟那些外国的数学期刊一较高下。

  陈国华还不知道鹿乔山的想法,如果知道的话,真会用冷水泼醒对方。

  好家伙,真的是敢想敢做啊!

  就目前内地这样的情况,哪里能培养出几个数学家啊?

  不可能就光靠他陈国华一人支撑起整个数学期刊吧?

  这不是让人笑掉大牙嘛!

  连华罗庚都不敢这么说,陈国华就更不敢了。

  何况,此时的陈国华,虽说在数学领域发表过十来篇论文,地位也还行。

  然而,只是有论文数量罢了,质量却是差了一点。

  他距离顶尖数学家还有一段距离,距离那些历史上的顶级数学牛人,更是差了很多。

  没有比肩希尔伯特、欧拉、陈省身、庞加莱等顶级数学家的能力,陈国华哪里敢如此目中无人啊?

  听罢鹿乔山的话,陈国华淡笑着说道:

  “鹿主编,您这可真是抬举我了,我可没有这么大的能力呢”

  “不过,既然您都这么说了,我会试着写一写,但能不能写出来,我也没有把握”

  鹿乔山当然知道,所以大喜表示你尽力就好。

  从数学期刊回到家里的陈国华,刚准备动笔写论文,门口就来了一位领导。

  此时,外面的天空,依然飘着雪。

  PS:月底,今天三更求月票!

第166章 ,振华研究所

  一九六零年一月中旬,此时距离春节也还剩下不到半个月了。

  翠花胡同,陈家客厅里,陈国华恭恭敬敬地给领导倒茶水。

  这一次是热情、恭敬和崇拜,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只因为这一次来人不是王树迎,也不是童敬之,而是伍先生。

  “小陈,你又准备编写论文啊?看得出来,你最近很努力地做理论研究啊.”

  伍先生的笑容十分温和,且充满了感染力。

  陈国华态度谦恭地说道:

  “是的,领导,我今天上午刚从数学期刊那边回来,鹿乔山主编跟我聊了很多关于几何学、代数的拓扑证明等方面的研究”

  “他希望我可以在这些方面多做一些理论研究,填补一下我们内地在在这方面的空缺.”

  听到陈国华的话,伍先生呵呵笑着应了几句。

  实际上,他对这些数学层面的高深研究,并不懂。

  只是在开会的时候,简单听说过,比如华罗庚、段学复等数学家们,就没少提这些。

  所以伍先生也只是知道有这样的名词,可具体是干嘛的,他就不知道了。

  当然了,他也不是搞这些方面的研究专家,不需要懂这些。

  简单寒暄过后,伍先生就开始询问陈国华关于一百微米晶体管的事儿了。

  这是今天,他来找陈国华的第一件事。

  毕竟陈国华是这个项目的领头人,当初也是极力推荐卖掉晶体管赚外汇的。

  听完伍先生的话,陈国华当即便摇头说道:

  “领导,我们已经错过失了很多钱啊”

  “从去年九月份到现在,整整四个月的时间,这么多时间,我们能赚上百万,甚至是几百万美刀的外汇了,唉”

  “我听说现在我们需要还债,那么这些外汇完完全全可以用来抵债嘛,可惜了”

  “现如今,西方已经研制出两百微米晶体管了,那么距离他们突破一百微米晶体管技术,就只剩下几个月了,甚至都不足两个月.”

  伍先生闻言,顿时惊讶地打断道,“他们很的有那么快?”

  对此,陈国华肃然点头表示:

  “虽然我没有去过外国,不知道他们那边是什么情况,并且我们跟他们还是对立的立场,但我们必须得承认,人家的科研实力,就是比我们要强大得很多.”

  “我猜测的是两个月,可实际上会不会是两个月,谁也不知道.”

  “从我自己的视角来看,如果我现在还掌管材料科研所,那么,我们现在已经突破到五十微米,甚至下个月的话,应该能够突破到三十微米的晶体管了”

  “但是一步慢,步步慢”

  后面的话,陈国华没有再说了。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铁一样的事实,更是内地经历过的血淋淋的教训。

  只要是国人,几乎都知道过去那段历史,无需多言。

  伍先生作为领导,当然不可能不知道这些。

  毕竟当初他还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提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口号。

  “那我听说你不想回材料科研所,这是为什么呢?”

  突然间,伍先生就把话题跳到了这里。

  刚才晶体管这件事,伍先生已经知道了陈国华的意思,所以就直接跳到了第二话题。

  这也是他今天亲自来找陈国华说的事儿。

  后者呆了呆,他没想到伍先生来找自己,居然是为了这件事。

  如果是其他人来询问他为什么不愿意重回材料科研所,那么陈国华必然会嘻嘻哈哈地糊弄过去。

  但,伍先生来问,他必须得认认真真地回答。

  而且,还得考虑清楚之后,再说。

  因为他一旦说出去了,那么很有可能就没办法再改变了。

  “领导,离开材料科研所,也不是我的本意,我当初被带走的时候,也是很懵的.”

首节 上一节 331/104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