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开始的激情岁月 第384节

  “领导您这可是冤枉我了啊,我怎么可能没有听进去呢?我这不是已经写了两篇论文了嘛?”

  “我只不过是想到时候三篇论文一起交上去而已,没想到老鹿这么没耐心”

  对此,邱宗岳懒得跟他扯皮,拿着论文就离开了。

  文津街这边,邱宗岳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把论文交给了鹿乔山。

  后者在他办公室都等了蛮久的了。

  要不是陈国华目前所在的单位是保密的,鹿乔山绝对会亲自过去振华研究所那边催稿的。

  至于说他为什么没有去翠花胡同那边,当然是因为陈国华最近回家的时候都已经很晚了。

  每天又很早出门,所以鹿乔山根本碰不上。

  其实对于这件事,于沫离她们都很有意见,毕竟小家伙一天到晚都很少见得到他父亲呢。

  可是,干科研工作就是这样啊,忙起来的时候,都恨不得睡在实验室了。

  再说了现在外面是什么情况,大家都心知肚明。

  还是陈恭禄和云婉裳体贴陈国华,所以帮着后者说了不少好话,让于沫离不要生气。

  于沫离心中当然有气,但也只是一会儿,过后就没有了。

  她也不是完全因为陈国华在家待的时间短,而是心疼他的身体。

  自己的男人,她自己不心疼,难道让别人心疼吗?

  虽说陈国华今年是十九岁,身体年轻得很,可也架不住每天那么大的工作量啊。

  反正于沫离自己每天看着他在书房里计算的那些草稿纸,都十分头晕眼花呢。

  那些符号,并不是她能够看得懂的。

  废话,那可是庞加莱猜想的证明论文,于沫离也还是一个北大药学系的大一学生,能够看得懂的话。

  少说也是几何学专业的博士生,并且还得是在庞加莱猜想这门课程里,有很深研究的博士才行。

  鹿乔山拿着两篇论文回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去了,他直接找华罗庚他们帮忙审阅,然后就直接发表了。

  反正陈国华写的是英文论文,不需要翻译了。

  就在他拿着这些论文来到中科院的时候,振华研究所这边,中性质谱仪实验室,再次给陈国华传来了好消息。

  最近的好消息十分集中,也让陈国华高兴不已。

  毕竟如此一来的话,那么他们很快就可以完成离子注入设备的研制工作了。

  一旦离子注入设备研发出来之后,那么就可以开始搞半成品芯片了。

  到了这个时候,是否还需要研制几微米或者一微米晶体管,已经显得无关大局了。

  “好好好,你们真不错,今天中午加餐!”

  陈国华兴奋地看着众人,继续说道:

  “你们大家都再努力一把,今年年底,我亲自给你们请功,到时候所有人的工资都再提升一个等级.”

  哗!

  霎时间,实验室内的众人,顿时掌声轰鸣了起来。

  不管是赵志贤还是李传璋,以及其他研究员,全都兴奋不已。

  之前,离子加速器研制出来之后,赵志贤他们这个第二组也都被分配到了第三组。

  三组是专门研制中性质谱仪这台设备的。

  所以现在两个小组接二连三地实现技术突破,他们当然非常高兴了。

  只不过,有人高兴,就有人不开心。

  一组的林志武作为副组长,最近一两个月都焦虑了很多。

  特别是前段时间,陈国华跑来一组的时间,明显减少了。

  只因为多了一个扫描电子显微镜实验室,里面多了一台计算机,便让陈国华经常跑这里去了。

  特别是在中性质谱仪也已经完成了研制任务的情况下,林志武就更加不开心了。

  可他再不开心也没有办法,只能够服从陈国华的安排。

  振华研究所跟其他科研单位不同,团队合作更加重要,个人能力方面十分突出的,反倒是只有陈国华一人。

  即便是超学神的薛晋权、章济川他们十人,同样也跟陈国华差了很多。

  基于这样的情况下,林志武这样的普通研究员,除了服从命令,也没有什么其他选择了。

  类似材料科研所这样的单位,遇到问题了,大家一起讨论,结果还很难讨论出来。

  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想要拿出科研成果的时间,明显更加漫长。

  实际上也确实如此。

  要知道,原时空的历史上,即便是北美这样的地方,那也是需要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才拿出了如此优越的光刻机、离子注入设备等配套设施。

  可能离子源这样的设备,对于北美来说,问题不大。

  但光刻机里面的两大核心部件,光源和镜头组件,就绝对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了。

  镜头组件是光学层面的系统技术,涉及面十分广泛。

  而光源这东西就更不用说了。

  原时空的历史上,阿斯麦公司成立的时候,他们一开始使用的光刻光源是汞蒸气灯。

  这东西是通过将电通过含有汞的灯泡来产生光的。

  也即是说,电流加热汞,直到它变成一种等离子体,发出各种波长的光。

  然后利用干涉滤光片选择所需要的波长。

  可是这种光源的光刻机,也仅仅可以支持一微米,也就是一千纳米的芯片制造工艺罢了。

  而陈国华所需要的是一微米以下,大几百纳米或者是小几百纳米的工艺。

  众所周知,一个指甲盖大小的芯片内,装下的晶体管越多,那么其性能自然是更加优越的。

  而现如今的IBM公司也好,西门子公司也罢,甚至是仙童半导体公司,他们目前能够实现的芯片技术。

  仅仅只是能够在芯片里面内置十几二十,或者是几十枚晶体管而已。

  这样的芯片,性能也不是不行,但距离陈国华想要达到每秒上亿次运算速度的计算机,还差了十万八千里。

  可不是说,有了一千万每秒运算速度的计算机,就可以利用芯片迭加的技术,把计算机的功能调高到上亿次。

  要知道,这样的迭加,对计算机其他元器件的负荷是非常重的。

  而且晶体管本身的缺点是故障率高和抗干扰差,这两点问题想要解决掉的话,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呢。

  去年,更准确来说,前年冬天陈国华前往哈工大出差的时候,当时就是要解决晶体管的这两大问题。

  当时面临的便是晶体管寿命短和不稳定这两个问题,其实就是故障率高和抗干扰差。

  后来是利用隔离-阻塞振荡器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现在呢?

  晶体管都要安装到芯片里面了,难道也还利用这样的技术吗?

  明显是不能够的,技术需要更新迭代,否则的话,对计算机小型化和性能的提高,没有任何的帮助。

  “好了,大家接下来稍微休息一下,下午的话,就全部去一组实验室,协助一组完成接下来的工作.”

  陈国华抬手,制止了还在议论的赵志贤、李传璋等人。

  午饭的时候,他们这两组研究员优先吃饭。

  自然,陈国华也是跟着他们一起的。

  但他刚坐下来没多久,邱宗岳就又再次出现了。

  “国华,你是不是忘记你昨天答应我什么了?”

  “领导,催稿也不是这么催的吧?您不是催稿,您这是催我的命啊.”

  听到领导的话,陈国华苦笑了一下:

  “我下午才有时间,到时候再收个尾吧。”

  “对了,领导您来得正好,我们今天已经完成了中性质谱仪的研制工作,嘿嘿,距离芯片又近了一步.”

  邱宗岳闻言,顿时大喜不已。

  这个陈国华还真是福星啊,接二连三地又实现了技术突破,拿出来了新的科研成果。

  “所以,你们今天中午又加餐了?我说呢,刚才走进来的时候,就闻到了香味”

  “那领导您要不要来一份?”

  “不用不用,我都已经吃过了.”

  说完催稿的事儿之后,邱宗岳就离开了。

  只不过,临近下午下班的时候,他又再次来到了振华研究所这边。

  陈国华看到领导的时候,还是吓了一跳。

  不至于吧?

  “领导,这是论文,您赶紧拿走吧,我真是怕了您.”

  “别介啊,走吧,跟我去一趟,有件事领导想找你合计合计。”

  听到邱宗岳的话,陈国华顿时迷糊了起来。

  好家伙,领导要找他合计事儿?

  那肯定不是小事儿呗?

  既然邱宗岳都在等着他了。

  所以,即便现在快下班了。

  他也只能够前往衙门办公室那边。

  陈国华和邱宗岳两人坐着汽车,一前一后地走进了办公室。

  只不过警卫员让陈国华他们再等一等。

  站在院子里,陈国华才注意到。

  有好几位穿白大褂的工作人员从办公室里面出来了。

  PS:感谢大家的热情,请问还有票票吗?

第182章 ,小丑在殿堂,大师在流浪(第二更

  )

  “领导,他们都是什么人呐?”

  看着这些工作人员,陈国华面露好奇之色,不由询问起了旁边的邱宗岳。

首节 上一节 384/104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