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开始的激情岁月 第389节

  当兵的都是这么粗鲁!

  “我现在就去拿钱,把钱给你。”

  金和银这东西,在此时的内地,价值还是很高的。

  特别是金子这种贵金属,在八十年代之前,全国上下的老百姓,几乎都没有见过。

  因为大部分黄金都被收归国家作为储备金,概不对外出售。

  也就只有今年,才拿着黄金白银去国外采购粮食,其他时候,可没有动用过。

  所以,即便只是一把银制的长命锁,对于陈国华来说,也是能避免就避免的。

  邱宗岳一听,登时老大不高兴了。

  于世勋和陈恭禄两人都在旁边劝说着,只有云婉裳她们面面相觑。

  大家也不知道陈国华跟邱宗岳平时是怎么相处的,可这个时候,陈国华居然还能如此硬气地跟后者说话,可见平时陈国华也一个能够在领导面前硬气起来的人。

  也因此,大家此时才会更加诧异。

  但惊诧归惊诧,邱宗岳只好答应了下来。

  然后又从兜里拿出了另外一份礼物。

  另外一份礼物就相对简单了,只是一支钢笔。

  陈国华接过来的时候,同样仔细端详,确认了只是目前市面上普通的制式钢笔之后,这才真诚地谢过对方。

  就算对方是领导,送的礼物,陈国华也会小心再小心。

  实在是没什么必要,因为这些小小的礼物,惹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礼物收下之后,陈国华也拿着钱还给了邱宗岳,然后这才把长命锁给收了起来。

  但,同时他也跟领导说了,明天会去跟伍先生汇报这件事的。

  这句话,顿时让邱宗岳又是一阵无语。

  可他也拿陈国华没办法,算了,还是先吃饭吧。

  一顿晚餐下来,邱宗岳也没有吃多少,反倒是喝了不少酒。

  为了准备今晚的满月酒,光是糯米酒,云婉裳、甘如霜她们就准备了两大缸。

  在南方,宝妈在坐月子的时候,免不了要多喝这样的糯米酒,因为这样的话,有营养。

  其实这个传统也有不好的一点,毕竟糯米酒也是酒。

  既然是酒,那么里面肯定蕴含了不少酒精,而酒精这东西对婴儿可不是那么友好的。

  宝妈喝多了酒的话,对婴儿当然不好。

  所以,于沫离最多就是喝点糯米酒糟罢了,酒的话,就免了。

  也因此,那两大缸的糯米酒,几乎是便宜了陈国华他们这些大人,就连三小只她们也都喝了一些。

  对于陈国华家里的糯米酒,邱宗岳并不意外,毕竟这糯米票还是陈国华找人换的,也从他这边换了一些。

  这个时候想要买糯米,难度比前两年还要高。

  但即便糯米再少,也终究有少量供应。

  除了糯米之外,甚至于沫离还有牛奶票呢,这是供应给到婴儿的。

  毕竟算起来,陈国华也是高级干部了,有这些福利也很正常。

  去年在进行烟条棒等增雨三件套的测试时,就是在双桥农场附近进行测试的。

  而双桥农场,其实就是目前京城的牛奶生产基地之一。

  当晚餐快要接近尾声的时候,邱宗岳提前先撤退了。

  等送走邱宗岳之后,于世勋这才感慨地拍着陈国华的肩膀道:

  “国华啊,我没想到你现在都跟这样的领导接触了啊,茉莉跟着你,这辈子算是跟对人了.”

  他的意思,其实就是夸赞陈国华。

  毕竟陈伟这孩子的满月罢了,居然可以劳人家伍先生牵挂,而且还让邱宗岳亲自过来庆贺。

  由此可见,陈国华在领导们心中的地位,自然不是一般的高。

  这个时候的大舅子于天行,以及他对象刘静梅两人,早就已经对陈国华崇拜得不行了。

  去年九月份的时候,陈国华被停职了,当时的于天行,还想着要不让他妹妹跟陈国华一刀两断算了。

  毕竟一个落难的陈国华,有什么资格再娶他妹妹?

  可现在嘛,他得庆幸当初没把这句话说出口,否则的话,他妹妹现在肯定不待见他。

  “呵呵,爹,您说什么呢?人家领导只是懒得跟我计较而已”

  陈国华呵呵笑了一下,没当一回事儿。

  “这个小家伙,你也要快快长大,以后啊,跟你爹一样,当一个科学家,报效祖国.”

  一旁的甘如霜,看着怀里的小外孙,眼里说不出的柔情和笑意。

  于沫离则是在旁边说道,“娘,我觉得他能快快乐乐地长大就好了,不要给他太大的压力。”

  “都说慈母多败儿,你这才当妈多久啊,就开始护着他了?”甘如霜顿时老大不乐意地瞪眼了起来。

  说起来,陈伟这孩子的基因可不差,他的外婆和奶奶,都是教授。

  而他母亲于沫离也是北大学生,父亲更是厉害。

  所以,不仅仅是甘如霜对他充满了期待,即便是其他人也同样如此。

  对于老人的话,陈国华笑着摇摇头,没参与进去。

  孩子还那么小,现在说什么都还早

  期盼是期盼,又不是未来他真的就会走上这样的路。

  以后的事儿,以后再说吧,先顾好眼前才是最要紧的。

  转过天,当陈国华在实验室研究干涉滤光片的时候,外面又来了访客。

  是邱宗岳亲自带着人进来的,来人不是谁,而是津城半导体材料厂的林兰英博士。

  后者的到来,顿时让陈国华十分吃惊。

  赶紧放下自己手头上的工作,把对方迎到了办公室。

  林兰英可是一个非常值得陈国华敬佩的科学家,当初她可是义无反顾地带着价值二十多万的半导体研发的关键材料。

  那个时候,她是因为坚持要带着那两个小药瓶,回国‘救治她母亲’。

  海关人员见她如此坚持,加上小药瓶里面也只是胶囊罢了,所以便让她带了回去。

  但其实这些胶囊里面的东西可是100克单晶硅和500克单晶锗。

  这两种东西都是制造晶体管和电子管所需要的一种极为贵重的半导体原材料。

  在一九五七年这个时间点,北美也才刚刚确定了要发展硅基半导体,可也没有放弃锗基半导体啊。

  而北方的莫斯科,当时在锗基半导体领域,可是领先全球的。

  也因此,林兰英在携带这些半导体原材料回国的时候,毅然决然地选择携带更多的单晶锗。

  可事实上,未来可是硅基半导体的天下啊。

  为了内地的半导体事业,如此拼搏的一位女博士,陈国华当然很敬佩对方。

  这一次,林兰英来找他,其实还是听说了他这边有单晶生长和优化技术。

  对于林兰英来说,她就是一个致力于发展内地半导体的科研工作者。

  只要是跟单晶、晶体管等有关的技术,她都想了解一下。

  何况,过去的一两年时间里,陈国华这三个字,就频频在她耳边响起。

  特别是去年年中的时候,她还知道陈国华所在的北汽制造厂,在津城半导体材料厂订购了不少的单晶。

  按理说,陈国华应该不是很懂这些技术才对。

  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林兰英又从其他军工企业负责人那边听说了陈国华的事儿,所以今天才会来到振华研究所。

  “林博士,如果您需要单晶生长技术的话,还有晶体管优化技术这些,其实您直接说就可以了,我们振华研究所可以提供给您的,没必要让您亲自跑一趟.”

  听到陈国华的话,林兰英心情甚好,道:

  “那可不行,毕竟是你们振华研究所的技术,我们可不能随口张嘴就要了去,还是需要跟你们商量一下才行.”

  接下来,林兰英便跟陈国华聊起了关于技术层面的事儿。

  现在毕竟是一九六零年了,硅基半导体的优势已经凸显了起来。

  从陈国华研制出来的一百微米和五十微米的晶体管就可以看出来了,晶体管还能够继续缩小。

  加上集成电路的出现,可谓是对电子管形成了降维打击。

  电子管元器件体积大,未来的发展趋势已经限定死了。

  加上众所周知的事儿,锗是一种稀有的金属,生产成本高昂。

  相反,硅的生产成本较低,适用范围也更广泛。

  还有便是硅的晶体质量比较高,具有稳定性好、加工性能优越等优点。

  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来说,硅基半导体才是真正的主流。

  “所以陈主任您也认为我们应该大力发展硅基材料吗?”

  林兰英心潮澎湃,却是面露好奇地问道。

  锗基材料也不是没有优点,她的想法是,有没有可能,将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呢?

  对于她的想法,陈国华很佩服,但也很想笑。

  这个时代的科学们,绝对是非常敢想敢做的一类科研工作者。

  尽管陈国华不是很待见闵乃大、吴几康、祝永年他们这些中科院的教授专家们。

  但陈国华也必须承认,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是非常惊人的。

  只不过,由于陈国华这个挂逼在,直接放大了他们内心的挫败感,也让他们更加嫉妒,所以才会有了现在的局面。

  类似林兰英这样的科研工作者,其实跟闵乃大他们差不多,都是这个时代背景下的佼佼者。

  当然了,林兰英会更加纯粹一些,不会对什么权势感兴趣,否则的话,她也不至于一直待在津城半导体材料厂,默默耕耘几十年了。

  “林博士,锗基材料算是日暮西山了,但并不是说它就毫无用武之地,在未来,依然可以有它的立足之地”

  陈国华微笑着说道:

  “但是现在,我们只能够全力以赴地研制硅基半导体材料,而不是锗基半导体”

  “除了硅基半导体材料之外,我认为还需要大力研发石墨烯、氮化硅、碳化硅等材料,这些都是未来发展的新趋势”

  “林博士,我是很希望我们振华研究所能够和你们津城半导体材料厂,建立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

  “因为在未来,我们振华研究所肯定需要你们的技术支持.”

首节 上一节 389/104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