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开始的激情岁月 第394节

  但人家确实是要召开报告会了,再酸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只不过没多久,他们又听说了,华润公司这边收到的回复确认函仅仅只有三十多份。

  当时知道这个消息后,祝永年、吴几康等人差点没放鞭炮庆祝呢。

  好家伙,三十几人的报告会,那也可以算是报告会吗?

  怕不是要贻笑大方啊。

  而且到时候未必能有这么多人前来呢,所以这个报告会更有可能是办不成了。

  结果却没想到,现在都马上九月份了,居然又说报告会如期举行?

  并且刚才看华罗庚他们如此郑重其事的样子,只怕这一次的报告会,不简单呐!

  可知道归知道,他们又能够怎么办呢?

  物理研究所二部这边,闵乃大他们过来找到王树迎了。

  后者正在忙碌当中呢,晶体管计算机由于超负荷运转,又死机了。

  其实,之前陈国华来维修的时候,就说过了,最好不要长时间不间断地运转。

  特别是一些大量的运算公式,很容易导致计算机死机的。

  毕竟现在的晶体管计算机,仅仅只是百万级别罢了。

  如果想要更快运算速度的计算机,只能够等陈国华他们这边了。

  “你们真的研制出了芯片?”

  当听到闵乃大他们的汇报之后,王树迎顿时大喜。

  得到祝永年、吴几康几人的确认之后,王树迎马上进行安排了。

  一旁正在排查着计算机故障的秦元勋,此时也投去了好奇的目光。

  他不是搞计算机研发工作的,但他却是负责计算机的管理,所以对于芯片这样的东西,也不陌生。

  前年的时候,陈国华就提出要搞集成式计算机了,只不过当时没弄成,反而是先研制出来了晶体管计算机。

  今年才调入物理研究所二部的秦元勋,自然也是听说过这些事儿的。

  此时听到是闵乃大他们先一步把芯片给研制出来了,当然很好奇啊。

  秦元勋接触过好几次陈国华,知晓后者才是真正的科研人才。

  或者,更准确来说,陈国华在应用科研层面的研究比一般的专家教授还要厉害很多。

  可现在却不是陈国华优先拿出芯片,而是材料科研所的闵乃大、吴几康和祝永年他们。

  这就让他有些吃惊了。

  不过,会不会是水货啊?

  毕竟闵乃大他们之前的名声,可不是很好。

  王树迎显然管不了那么多,他想着的是进口完成测试,然后应用在新的计算机上面。

  很快,芯片就完成了测试,可以直接安装在晶体管计算机里面进行下一步测试了。

  目前来看,一切都还好。

  直到计算机开机,进行一番测试之后,全场顿时欢声雷动了。

  因为安装了芯片的计算机,运算速度,首次突破了一百五十万次。

  这样的运算速度,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好消息,几乎所有人都备受鼓舞。

  “可惜啊,这枚芯片里面只能够放入十五枚晶体管,否则的话,运算速度还能够突破到两百,甚至是三百万.”

  闵乃大不由有些遗憾地想道。

  如果他们能够研制出多栅晶体管技术等相关辅助技术的话,那么还真的有可能做到。

  只不过,他们的能力就这样,还能如何呢?

  众人十分高兴地庆祝着,但就在这个时候,王树迎让人帮忙再进行第五次测试的时候。

  由于输入的运算公式过大,计算机再次陷入超负荷运转状态。

  嘭!

  在电路发生一阵火光之后,显示器画面也随之黑掉了。

  嘶!

  这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为什么会这样呢?

  王树迎、程孝刚等人的表情,顿时都十分难看,又一台计算机停止工作了。

  好家伙,物理研究所二部拢共也才五台计算机啊,再怎么烧下去的话,有几台能够烧的?

  就这,还是托陈国华的福,不然的话,原时空的历史上,这个时间点,二部最多就只有两台计算机。

  “闵教授,你们的芯片也不是那么厉害的嘛,也只是一百五十万次,就不行了比之前陈国华说的,差远了”

  后面这一句补刀,直接让闵乃大、吴几康他们破大防了。

  又是陈国华!!!

  咋就阴魂不散呢?

第185章 ,报告会上(第五更)

  一九六零年九月一日,京城南苑机场。

  还没到金秋十月,秋老虎还在肆虐大地,这京城的气温有点过高了。

  身穿一袭笔挺军装的陈国华,精神抖擞地从汽车下来,跟在邱宗岳身后,步行走入了机场内。

  南苑机场不大,甚至可以说有点小。

  对于习惯了后世的白云机场、大兴机场、浦东机场等大型机场的陈国华来说,走进南苑机场的时候,还是有些感慨万千的。

  上辈子,他也来过南苑机场,第一次来的时候,整个人都傻眼了。

  窝草,京城居然还有这么破的机场?

  然而,在这个时代,南苑机场就是京城目前最屌的机场之一了。

  因为其他机场,那都不是给民航使用的。

  或者说,这个时代的很多机场,其实都是军用机场,反倒是民用机场,很少。

  不管它是小还是大,这些都跟陈国华没有多大的关系。

  只是,当他透过窗户外面,看到外面带着跟风扇一样的螺旋桨时,还是忍不住暗暗担忧了起来。

  因为这个时代的飞机,主流的客机都还只是涡桨发动机。

  后世主流的那种涡扇发动机,现在却还是小众,还没成为主流。

  飞机不大,撑死就是能够乘坐二三十人那种,类似后世的那种私人飞机。

  可这玩意儿毕竟不是私人飞机啊。

  之所以能够乘坐二三十人,那是因为这些都是四十年代左右的飞机。

  如果是五十年代末的最新飞机,那是伊尔十八这种短程飞机。

  这种飞机的标准型,可以载客一百一十人,最大油量航程是六千五百公里。

  就在陈国华失望不已,以为就要乘坐小飞机的时候,伍先生他们随后赶到了。

  伴随着领导到来,陈国华这才发现,今天一起出发前往白云城的人,有点多啊。

  随后,伍先生带来了一个更好的消息,从莫斯科那边过来的两百三十二位数学家团队,明天抵达白云城。

  嘶!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陈国华等人都惊呆了。

  特别是华罗庚、段学复等人,看向陈国华的目光,顿时都变了不少。

  就连邱宗岳都忍不住一直盯着陈国华,然后才憋出了一句话:

  “国华,我发现你小子就是一个福星啊!”

  从莫斯科过来的数学家,好像就是一次破冰的行为,又像是赫鲁的认输。

  不管是怎么样,反正这一波,内地这边绝对是血赚啊。

  至于说赫鲁有没有因此而后悔或者哭晕在厕所里,那就不得而知了。

  反正此时此刻,以伍先生为首的众人,全都十分振奋。

  很快,大家都有秩序地坐上飞机,准备前往白云城。

  陈国华这个时候才知道,眼下大家乘坐的飞机,赫然是前年从莫斯科那边订购过来的伊尔十八客机。

  这是五四年就已经开始订购的大飞机了,由依柳辛设计局设计的四发涡轮螺桨短程客机。

  这种在五七年才开始首飞,五八年就交付给内地使用的飞机,是目前内地民航的大飞机了。

  对于陈国华来说,坐在这样的飞机上面,就感觉当年乘坐廉价航空公司的短小机型差不多,座位是十分狭窄的。

  尽管如此,能够坐上这样的飞机,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事儿了。

  这个时代的很多人,都没资格乘坐飞机呢。

  能够享受一下这个时代的飞机,陈国华也满足了。

  从京城到白云城的距离,大概是两千公里左右,不会很远。

  伊尔十八这款飞机,可以轻松直飞达到白云城,并不需要中间转机或者经停。

  只不过这飞机的速度是真的慢,就是六百多公里每小时的速度。

  终于在磨磨蹭蹭了三个多小时后,飞机顺顺利利地降落在了白云机场。

  一整个上午都在空中上面了。

  飞机顺利抵达了白云城之后,一行人就直接分为两拨,陈国华他们跟着邱宗岳去了海珠这边的中大校园。

  到达校园之后,陈国华他们便受到了中大校方的热烈欢迎,直接参加了他们准备好的欢迎宴。

  该说不说,中大这一次,也是豪了一波,各种食物准备得十分充足。

  为了做好这一次报告会的接待工作,他们准备了很多。

  校园来了几次大清扫就不说了,整个校园四周,以及白云城主城区内的很多地方,都来了一次卫生清洁工作。

  除了这些之外,为客人们准备的住所,也是搞得十分干净。

  其实,白云城作为内地的南大门,以前的十三行,这边的各种基础设施还是做得非常好的。

  要知道,当初首都选址的时候,白云城可是差一点被选上了。

  因此,当欢迎宴结束之后,陈国华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了校方准备的住所,还是惊讶到了。

  民国时代的那种小房间,小资味道一下子就上来了。

首节 上一节 394/104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