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实业巨头 第163节

  “去美国的rca总部,感觉怎么样?”陈志文问道,虽然了数亿美金,但陈志文也只是在香港会面了目前rca公司的一些高层,毕竟自己是大老板,跑去美国见他们算什么?现在又不是几年前,那时候收购美国大公司,怎么着也得亲自去的。

  技术方面,陈志文也不懂,就安排了以何国元为首的数十人团队去美国就行了,收购美国的大公司,最基本的的原则肯定还是要维持之前的运营的,派人去,也是想看看那边有什么技术,能够为香港这边所用,或者市场方面能否帮助香港这边。

  “陈生,就技术方面的话,rca的显像管技术还是比我们美的在香港的工厂要强不少的,不过,湾湾那边已经有了一个大工厂,那边产业链齐全,也有大量的工人,没必要再在香港建个工厂,况且香港这边的人工成本反而更高,我觉得,除非我们的销量大幅度增长,不然不需要增加工厂。”何国元分析道。

  “那市场这一块呢?”陈志文问道。

  “市场这一块,非常的完善,rca在美国就有超过一万多家零售点,几乎进驻了所有的美国大型超市,很多小镇上的小店,也有rca的电视机,售后点也布置的很好,我们接手这些后,我想不需要一年,便可以为美的所有的家电产品服务,这样一来,我们的产品就可在美国市场铺满货了,售后方面,只需要我们再培养多一些人,或者直接在香港调一些人过去就行了。”何国元说道。

  “香港调人的话,太多不太行吧?”陈志文想了想说道,之前刚刚开始在美国投放家电时,依赖的好市多,那时候好市多也没几家,从香港派个几十人过去自然没问题,但现在要将售后覆盖全美了,这需要的人就太多了,先不说香港有没有这么多技术专业人才,就是美国政府也不太可能容许这么多人入境去抢美国人的工作。

  “我与现在rca电视机业务的负责人肖恩沃克讨论过,现在里根政府对于这方面的管控并不算差很严,只要我们在不同的州进行申请,每个州进入几十人,数量并不大,再分不同时间进入就更没问题了,不过还是需要打点一下,但比起直接招聘工作效率低的美国白人或者懒散的黑人,要省很多。”何国元说道。

  “那行,但是我们不能出面,委托第三方,让他们将人带进去,我们录用。”陈志文点点头说道,美国的本地人,的确有很多问题,不过这是发达地区的宿命,当经济发展起来后,就没人愿意过苦日子了,包括几十年后的内地也是一样,所有人都说工业、实业重要,但有几个人愿意自己进工厂?或者自己的孩子未来进工厂打螺丝?

  “这没问题,我会让一些有点背景的人来参与这件事,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香港这边也未必能找到这么多专业人才。”何国元又说道:“所以我想从湾湾招聘,或者国内?”

  “内地的话,算了吧,被派去美国,至少英语要不错,这种人在国内很少见的,还不如直接去湾湾吧。”陈志文想了想说道,这十年,国内部分人对去海外有着执着的意愿,一旦真的去了,保不准里面有人就留下来当黑户了,据说一些大学教授、国际赛事运动员都发生过类似事情,如果美的带过去的人也发生这种事,可就麻烦了。

  “那好,反正湾湾那边人也足够,英语方面应该也会有很多精通的。”何国元点点头说道,他在湾湾上的大学,自然也知道那边的人才情况。

  “嗯,先一步一步来吧,rca电视机业务已经到手,我们需要慢慢的吸纳他们的资源技术,倒是湾湾工厂那边,虽然亨利摩根之前已经与湾湾官方达成了谅解备忘录,但当地人可能还会有点麻烦,你需要重点关注这一块的事情,尽量让这件事早点过去。”陈志文又说道。

  “好,过几天,我再去一趟湾湾,考察工厂后,我会观察一下当地的情况。”何国元说道。

  “行,有什么问题,早点向我汇报。”陈志文点点头说道,虽然家电业务,在利润方面绝对不可能比的过游戏与个人计算机,但这个市场太大了,哪怕几十年后成了夕阳行业,也能轻松带动上下游百万人就业,因此,陈志文对此是势在必得的,不光是欧美市场,未来的内地也是一样,而如今的rca,则是自己发展技术及拿下美国市场的第一步。

  时间很快就到了1982年的4月。

  美的顺利的逐步在融合rca电视机的业务,连同香港这边彩电工厂的很多问题,都被美国来的技术工程师指点后攻克,大大的提高了效率,不过,香港工厂这点产能,比起rca就差的远了。

  而美的旗下的几款大型家电,也开始借着rca的渠道,销量大涨,这还只是开始,毕竟初期很多渠道也不愿意随意接受新事物,不过美的这两年来,借着家庭游戏机与掌机的畅销,已经在美国有了不小的名气,这对家电业务的知名度,也是一种促进作用。

  如此一来,家电业务,也会走上快速发展的路线,唯一需要担心的,可能就是产能了,不过蛇口、燕京那边都已经准备好,加上也有足够的工人,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咚咚咚。”敲门声音响起,陈志文抬头一看,是目前的集团总部的总监李浩楠,边说道:“请进”

  自刚刚创业的时候,李浩楠便是陈志文身边的人事,美的、红牛、星河贸易等很多团队及人才都是他负责招聘引进的,而到了后来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便成立集团总务办公室,负责协调各部门,李浩楠便成为了这个部门的负责人。

  总务办公室没有具体的业务,只是负责协调各部门,监管各子公司的人事、财务、工厂安全等等,权利也很大,这些年来,李浩楠也做的很不错,几家大的子公司,每年也都有内部贪污或者供应商送款事件,都被总务部查出,随后送交廉政公署。

  而陈志文最关注的,还是集团旗下那么多工厂员工的安全,毕竟,经济损失没了以后可以赚回来,但生命也只有一次,李浩楠在这件事上也是下了大功夫,专门从日本请来了数十名安全工程师,专门走访、审核集团旗下各家工厂以及部分大供应商工厂的安全事宜,据说内地那边的工厂就被审核的怨声载道,但效果很好,前后产业链几十万人,一年也就几次安全事件。

  当然,可能也与本身就是轻工业有关,轻工业工厂的安全性,自然要高的多。唯一例外的就是星河贸易的纺织品供应商,发生的小安全事件总是层出不穷。

  “陈生,您找我。”李浩楠来到陈志文面前后,坐下说道。

  “老李,有一件事,我需要你去做。”陈志文说道:“我们集团发展到现在,规模已经足够大了,但还是缺一个核心产业:银行,所以,我准备在香港选择收购一家。”

第367章 目标: 香港第三大本土银行海洋信托

  “陈生选择的是哪一家?”李浩楠眼神一亮,问道。

  作为跟着陈志文从头开始创业的元老之一,他可是看着公司一步一步的壮大,如今的整个集团,在几个主要领域都有了非常高的地位,美的成为了全球最出名的电子公司之一,红牛在饮料行业虽然排不到前十,但核心业务能量饮料,一直保持着全球霸主的地位,其在食品及碳酸饮料等领域虽然还很一般,但也都是发展迅速的,每年的销售额也在以50%的速度在增长,任何一个小业务分出去,在香港都会是一家规模中型以上的公司。

  和黄、九龙仓则是成为了香港最大地产公司之二,星河贸易更是全亚洲最大的贸易公司,整个香港大量的小工厂都依赖星河贸易,至于老板在美国那边的产业,就更成功了,好市多都已经与沃尔玛齐平,被成为全球零售行业的奇迹了。

  多个领域的成功,带来了大量的利润与现金流,就算目前不以盈利为目标的红牛,现金流都非常的大,集团内部,早就有声音,认为应该做自己的银行了。

  当然,银行也是受银行法限制的,自家的银行与自己的其他公司甚至持股超过一定比例的公司做生意时都会有着很强的限制,部分地区国家的法律就是直接禁止,香港也差不多,不过,就算不能直接做生意,间接的也有很多。

  “我准备收购香港海外信托银行。”陈志文说道。自己缺个属于自己的银行,他自然也知道,倒不是自己的其他产业需要资金,而是有了一家银行,就可以更容易的获得更多的资金,从而在很多领域既可以获利,又可以参与其中,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比如香港的地产市场,接下来的地产危机,必然一大堆华资地产公司陷入困境,这些都是未来潜力十足的公司,创始人们也很有能力,这种情况下,陈志文就算能救,也不可能以收购的形式来操作,入股自然是最佳选择,但当对方市值大跌时,入股的比例又不可能太大,那就提供不了太多资金,这种情况下,有个银行就是不错的选择,以银行储户们的资金,来带给这些自己入股且未来有潜力的公司,要不然,自己用自己的钱来借给对方,他就太亏了。

  而85年后,地产市场又会进入连续12年的牛市,这种情况下,哪怕是规模庞大的和黄与九龙仓也不可能吞下太多比例的市场,再说,光是香港的写字楼商场,就够两家公司折腾的了,住宅这一块,和黄九龙仓也未必会有太多精力资源去参与,毕竟,谁也不可能什么项目都要做到最强。

  但如果有个银行,在知道未来地产市场的情况下,就可以全力借贷,根本就不需要什么太多的后顾之忧,这样一来,谁做地产项目,都可以让银行从其中分一杯羹。

  再一个就是未来内地的大型投资项目,这里面需要的资金是天量的,也需要大量海外贷款,不过这对银行的规模有很大要求,目前的香港,除了汇丰,其他银行显然没这个能力,但未来是可以发展的。

  “海洋信托?这的确是个不错的目标,香港第三大本土银行,而且其创始人张明添今年2去世,现在其内部管理层也是乱的一团糟。”李浩楠点点头说道。

  香港目前的银行数量很多,但大部分都是比较小型的,可能在香港也只有几个门店,存款规模也就在几亿或者十几亿的程度。而大一点的可能几十亿,第二梯次的,大概100多亿港元,最后最高就是汇丰这种级别了。

  海信银行正是第二梯次,存款规模仅次于汇丰与恒生,约有120亿港元左右,是香港的第三大本土银行,不过这个排名仅在本土银行内有效,外资银行在香港的分部并不在统计中,如渣打银行,而且海信的第三与恒生的第二差距可能有点大,但这不妨碍它是一个非常适合自家的目标。

  “对,不过张明添的去世只是其一,最重要的还是海信银行一直在隐瞒一个巨额亏损,差不多有6000万美元,这里,是我知道的消息,不过我也没有证据,这就需要你去调查了。”陈志文说完,递过去了一张文件纸。

  香港的诸多银行,特别是华资,从诞生开始,就一直是多灾多难,从50年代开始,到21世纪,发生过数起银行金融挤兑事件,每一次都造成数家银行的倒闭。

  如十几年前,从61年至65年的挤兑事件,就导致了数家规模中等的金铺、财务公司及银行破产,连当时最大的华商银行恒生银行也遭到挤兑,最终不得已之下,被汇丰收购,不过据说这件事的背后,本身就是汇丰推动。

  60年代末,港府被几次差点引发金融海啸的挤兑风波给吓着了,吸取教训后,便模仿西方银行法成熟的国家制定了一些规定,这让香港的银行在后面十年相对来说,要安分很多。

  然而,从75-81年的地产牛市,让所有人从这个泡沫中获取了太多的利益,各家银行,为了多赚点利润,讨好当时反而强势的地产公司,都开始对各种风险控制制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无论多大的风险,只要地产市场一直往上涨,那银行的贷款必然会是安全无恙。

  陈松青的佳宁集团就是利用这个漏洞崛起,等到了2年后,会给香港的金融市场带来一场滔天海啸,而海信银行,与陈松青没有关系,但也一样是被人利用诈骗。

  “6000万美元?”李浩楠大吃一惊,接过资料后看了会,说道:“只是利用支票轮这么简单的套路,居然能够骗出6000万美元?”

  海信银行的存款虽然高达120亿港元,但银行也是特殊的,一旦出现银行总存款1%的亏损,都会造成巨大损失,这一点跟一般的公司是不一样的。

  “这个世界上哪有什么复杂的骗局,说到底不过就是内外勾结罢了,有了内应,再简单的骗局都能搞定,不过,这也与海信银行这几年放松风险管控有点关系。”陈志文淡笑说道。

  支票轮,其实就是因为现如今没有互联网的消息传递,当一家分公司开出支票后,另外一家分公司只能确认这张支票的真假,但无法确认这个账户有没有在最近一段时间被提现,只能先兑钱,随后再确认,这种信息传递形成的漏洞,在百年前的西方银行就经常出现,最简单的解决办法就是对用户进行限制,特别是大额度的支票。

  只是这样一来,肯定会影响银行大客户的效率,所以怎么控制风险与保住客户体验,就需要每家银行来自己制定,海信银行就是放松了对一位大客户的审核,让其不停的以这一招,获得了大量闲余资金,随后用来投资,结果投资失败,倾家荡产。

  当然,这里面,海信银行的内部,肯定也有帮手,要不然,一家银行再怎么松懈,也不可能在这种事上不停的犯错。

  “以现在香港地产及银行业的情况,如果这件事爆出来,那海信银行绝对会遭到前所未有的挤兑。”李浩楠说道。

  以海信银行的规模,损失个6000万美元,其实也不算承受不住,哪怕现在的经济很差,毕竟资产规模在那,顶多亏个几年的利润,股价就算腰斩也不至于倒闭,可是银行最怕的是挤兑,一旦这种损失的消息传出去,恐怕会有一大堆人来取款挤兑。

  这种挤兑之下,不要说已经受到重大损失的银行,就算正常运营的任何一家银行也是抗不住的,毕竟,银行的大部分存款,早就放贷放出去了,要不然也不可能有钱来支付存户的利息。

  “这算是我们的机会了,不过要掌握好时间,因为一旦挤兑太严重,就有可能引起港府的关注,如果港府先一步接受海信银行,那我们就错失机会了。”陈志文又说道。基于60年代的教训,港府一般不会再对银行也坚守所谓的“市场自由”原则,因为香港的银行之间,都是互通的,很多之间都是股份交换,或者共同承担多个大项目,又或者有着直接的合作,一旦一家银行出了问题,很有可能波及到其他银行,当数家银行发生挤兑的时候,就是港府想接手都得费劲。

  “行,我明白,不过如果海信银行发生挤兑的话,我们直接插手似乎没什么理由,不如我们先在海信贷一笔资金,等到时候,就有理由与他们董事会接触了。陈生以为如何?”李浩楠想了想建议道。

  “好,就先去贷几个亿港元吧,就说我们打算与华资银行进行合作,海信是第一个,未来还会有超过十亿乃至更多的资金,就当先放个空响炮,让海信的人充满希望吧。”陈志文点点头说道。

  这次针对海信银行,可以说是陈志文在香港的商业布局中,第一次特意针对华人的公司,哪怕是之前的淘化大同,也是纯粹的善意收购,双方定个价格,直接交易。

  但海信银行也不是好东西,在今年年初他们就已经知道被咋骗了6000万美元,被骗并不错,但隐瞒就是重罪,原本正常的流程应该是立刻起诉该人,随后向港府金融管理局汇报,但因为创始人刚刚去世,又发生这样的事,于是整个管理层就决定隐瞒下来,甚至还故意帮助诈骗海信银行的叶庒龄进行隐瞒,但后续又被人家抓住把柄,光明正大的继续从海信银行捞钱。

  最终,等到1985年被港府发现异常的时候,整个海信银行被咋骗+勒索9000多万美元,加上后续挤兑、断供、合作方断约等损失,一共超过20亿港元,港府为了防止发生金融海啸,贴进去40亿港元的外汇基金,虽说在港府的干预下,等到了90年代,海信银行出售卖掉了44亿港元,但相差十年,40亿是完全不一样的,而这个过程中,多少储户也是损失惨重,哪怕有港府兜底,但一样也是了很多年才拿回了自己的钱,多少人的人生被毁。

  现在自己提前引爆这个雷,不但会让整个香港损失更小,自己果断接手的话,也可以减少普通人的损失,毕竟,现在的海信银行,还是能承受的住6000万美元的直接损失的,只需要自己入主后给老百姓提供存款安全的信心,那也就不会有其他损失了。

  “好,我明白,我立刻先去跟海信接触一下贷款事宜,再去查一下这件事,如果能找到证据,那我们就可以动手了。”李浩楠点点头说道,只要这件事是真的,那就容易查,毕竟,一个银行想要压住这么大的一笔坏账,绝对不是几个最高管理层自己能够操作的,手下的很多人肯定也参与了,只要找到一个漏洞,就足以知晓一切了。至于物证,可能比较难找,但人证也是有效应的,再说,一旦事情曝光,心虚之下,肯定会有马脚漏出来。

  “行,这件事非常重要,有什么进展就立刻通知我。”陈志文又说道。

  收购一家银行再壮大,是陈志文早就准备布局的一环,如今也到了合适的时机,未来两年,整个香港的市场会发生惊天动地的变化,有一家自己的银行,那么很多事情会方便很多。

  当然,现在的海信银行不过就是起点,自己收购到手后,必然还会以自己的资源,让其进行扩张,同时,如果有其他机会,也会再继续收购其他银行,而未来几年就会有不少这样的机会。

  一周后,香港海信银行总部:

  大班黄厂赞带着一位尊贵的客人,在大厦走了一圈后,笑说道:“李生,我们海信银行实力雄厚,在香港,规模超过我们的也就汇丰、渣打、恒生,这三家都有特殊情况,只有我们海信,才是实打实,靠着与客户的优质服务,发展起来的,贵司如果选用我们银行作为合作方,绝对会是最佳的选择。”

  李浩楠点点头说道:“我们当然相信海信银行的实力,要不然我也不会来了,这其实是我们陈生的要求。”

  “哦,陈生的要求?”黄厂赞心中一喜,与这位财神爷达成联系,那未来的发展前途就不可限量了,要知道陈志文旗下的几家地产公司,早在2年前就开始淡出香港地产市场,也就自然基本上不与本土银行合作了,哪怕是收购,也是找渣打或者海外银行提供资金。

  “陈生的意思,是我们大家都是华资公司,以前发展必须要依赖汇丰银行,但现在么,谁都知道不管是银行还是各类公司,华资已经崛起,我们大家当然也要相互合作了。”李浩楠笑了笑说道。

  “那是,华人就应该帮助华人,大家一起合作,将英资赶出香港。”李浩楠笑了笑,又问道:“不知道李生这次需要多少资金?”

  “5亿港元,相应的抵押物,我们会提供香港的一些物业,流程方面绝对不是问题。”李浩楠说道。

  “5亿?”黄厂赞顿了顿,似乎有些犹豫。

  “怎么?黄生是不相信我们的抵押物吗?还是说,海信银行拿不出5亿港元吧?”李浩楠皱眉问题。

  “当然不是,就是没抵押物,凭借着陈生的名字,也能轻松贷出5亿港元。”黄厂赞连忙解释道:“5亿港元,对我们来说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就是可能需要一点时间。”

  “多久?这笔钱是陈生关注的,如果你们时间太长,我就只能去找东亚银行了。”李浩楠说道。

  “不会很长,10天就够了,如何?”虽然知道自己银行现在的问题很严重,资金方面也会有一定的问题,但黄厂赞也不想丢失这样的一个大客户,这不仅仅是巨大的收益,而是如果真的与陈志文旗下的那么多大公司达成合作,那海信银行的漏洞,也许就能被慢慢补上,只要未来海信的规模发展的够大,这笔坏账就能慢慢的通过时间来抹去,这样一来,也就避免了法律上的风险了,他们这些人说不定就可以逃离牢狱之灾了。

  “10天?行吧,那你们准备好,我这就安排法务部门过来签约,他们也会带上相关的抵押物资料,没问题的话就尽快签下来吧。”李浩楠想了想,最终点头答应道。

第368章 往死里下手

  一周后,香港星河大厦:

  “陈生,海信银行的贷款已经下来了,5亿港元已经到了我们的账户。”一大早,李浩楠便前来汇报。

  “速度倒是挺快的,看来黄厂赞废了一番功夫了。”陈志文笑说道,对于一家存款只有120亿港元的银行来说,短时间之内就发出5亿贷款,难度还是有点大的,因为正常情况下,大量存款肯定放贷放出去了,银行本身也只留了政府规定的最低额度,在香港,这个额度目前是20%,能这么快拿出5亿,要么动用了这笔保底资金,要么就是紧急从其他地方拆借。

  “是的,据说是向几家海外银行拆借的资金。”李浩楠又说道:“我们已经安排人联系上了海信银行的一位财务副总监,他愿意配合我们,不过他也拿不到海信银行高层做假账的实质证据,但他拿出海信集团的很多异常资金转移的证据,这些其实也就是海信银行为了填补这个坏账的表现,他要100万美元,随后我们安排送他去国外,他需要保证自己的安全,他还提出想在海外为我们集团工作。”

  “这不可能,钱可以给,但替我们工作就算了。”陈志文摇头说道,做什么事自然得有回报,海丰银行的财务副总裁,在香港打工一族也算的上是高端了,正常一年几十万港元是有的,就算海信哪一天破产了,他只要没有过度参与做假账的事情中去,换一份工作也没问题,而举报自己的公司,哪怕法律上没问题,但这也绝了他在香港甚至其他国家的求职之路,因为任何一家公司都不会要这样的人。

  要让别人付出这样的代价,自然得给好处,相比于一家香港本土第三的银行,一个有着完善银行体系、大量客户甚至一家开始布局海外的银行来说,这点钱算不了什么,而且最重要的是,举报的人真的有可能有生命危险。

  一般小说中的商战都是各种在法律范围内的高智商游戏,而现实中,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逼急了狗急跳墙,什么都可能发生,比如佳宁集团在明年被港府严查,就是因为马来西亚大银行的一位审核员被杀,差点引发了外、交纠纷以及严重损伤了香港的经济形象。

  “这个人的态度很强硬,他必须要有一份工作才行,如果这样的话,恐怕会耽误我们的计划。”李浩楠有些担心的说道,安排一份工作给一个人,以他的职位,其实很容易,百万港元年薪的,他们这些集团最高层都可以直接任命,老板一般也不怎么过问,但这个人就有些敏感了,必须要老板同意才行。

  “那就这样,问他准备去哪个国家,在那边,让他自己投资一个店铺,做美的的经销商吧,这样的话,跟我们也只是普通的合作关系。”陈志文想了想说道,的确没必要因为这种小事而耽误时间,不值得。

  “好,那我就去安排。”李浩楠答应下来,又问道:“那我们获得的这5亿港元,该做什么?”

  “先留着吧,如果速度快的话,海信我们收购到手,这笔钱也就是银行一体的了,暂时也没什么投资的。”陈志文说道,他根本就不缺5亿港元,纯粹就是为了增加海信银行的资金压力,如果自己收购到手,这压力就变成自己的了,到时候右手还左手,把帐清了就行,再者来说,目前香港这边的确没什么好的投资对象了。

  进入1982年之后,香港发生了很多大事。

  这影响最大的,自然就是地价与股价的双双暴跌,整个香港的房屋及地皮成交价格,除了元朗美的工业城的附近还能稳住,其他地方都进入了下降模式,连中环也扛不住了,去年置地以73亿港元买下的地王,如今按照附近地皮价格来算,顶多只能值50亿港元,光这一个项目,半年时间就亏了20亿港元,一时之间,置地成为了香港民众的闲余话题。

  不过置地显然不这么想,它还在继续扩张,今年3月,置地与益大集团以13.8亿港元拿下了白璧山的大型别墅区项目,又以35亿港元,收购了香港电话公司34.9%的股份,自此,怡和集团旗下,又多了一家市值超过百亿港元的公司,风头之大,似乎要有压住汇丰及陈志文的趋势。

  而股市,恒生指数在去年创下1860点的高峰后,便一直波浪式下跌,到了如今,已经不足1200点。

  虽然不是之前73年那样突然暴跌,但长期慢性的也一样对社会产生严重影响,特别是银行,地产萎靡的趋势下,新项目也非常少,而之前很多地产公司的抵押物,无论是物业还是股票,都开始下跌,抵押风险增加,收益降低,所有银行的日子都不好过。

  5月5日,一条劲爆的消息,从明报发出:香港海洋信托银行的一位不知名的高层,带着海信银行的异常交易证据,走进了香港廉政公署并进行了实名举报对公众及政府隐瞒坏账,涉嫌的资金高达3亿港元。

  此消息一出,海信银行的股价立刻暴跌3成,恒生指数立刻下创30点,证券交易所里的所有人立刻忙碌了起来,不是一堆海信的股民急着要抛售股票,就是一堆工作人员接着电话要抛售股票。

  反应过来的海信银行立刻举行了记者发布会,宣称此事为无中生有,是友商在故意陷害,不过面对后续记者的提问,又回答的有些力不从心,一概都是目前还不清楚状况,有点眼力见的,都知道海信银行的内部肯定是有问题的,但有没有3亿港元,就不知道了。

  发布会结束后,黄厂赞一脸疲惫的坐到了自己办公室的沙发上,刚刚的发布会,他被一群刁钻的记者提问,几次都被问的哑口无言,发布会虽然只有半小时,但让他感觉似乎过了几个月。

  此刻,他的身边还有海信银行的几位副总裁,这几人可以说是目前海信银行的核心高层了。

  “查到沈长青带去廉政公署的证据是什么了没?”黄厂赞休息片刻后,打破了沉默问道。

  “不清楚,他是财务方面的负责人之一,即使接触不到我们的核心数据,但肯定也会发现我们转账的异常,光是这个异常,就肯定说明有问题了。”海信银行的财务总负责人谢红兵说道。

  “你确定他接触不到我们的核心数据?那外界是怎么知道我们的坏账有3亿港元的?这个数字,与我们实际的账务差距不到5%,你又怎么解释?”黄厂赞问道。

  “这”谢红兵被问的说不出话来,涉及到隐瞒6000多万美元的坏账隐瞒,这个操作在银行内部是肯定瞒不住一些中高层的,但他们也只会知道有问题,具体多少是不可能知道的,知道这个数据的,整个银行内部也就在场的几人,谁也不知道为什么去举报的沈长青是怎么说出这个数据的。

  “现在的问题,并不是沈长青,而是接下来我们要如何面对廉政公署的调查,以及暂时安抚住公众的信心,要不然,一旦发生挤兑,就算廉政公署什么都没查出来,我们也都完了。”另外一名高管说道,面对大规模挤兑,一家正常的银行也绝对吃不消,给钱的话银行内部的资金肯定不够,不给的话,一旦消息传出,只会引发更严重的挤兑,乃至自己的其他合作方,也会逼着要债,那整个大厦将会彻底崩塌。

  “按照流程的话,廉政公署很快就会前来调查,这件事也是瞒不住的,那么大的坏账,除非从其他地方找来同样的资金先填进去。”谢红兵说道。

首节 上一节 163/27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