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实业巨头 第64节

  覆盖全美的电视台,广告费一般在几十至百万美金左右,一旦上了,理论上来说,黄金时期会有大几百万乃至千万人观看,但这种广告也不是什么公司都能参与的,如果本身的商品没有在全美大部分地方覆盖,就算打了广告,消费者在超市或者其他购物地方看不到这个品牌,那很快就会忘得一干二净。

  红牛能够成功,是因为它只是一款饮料,且独有的效果好,所以很快就进入了各大超市,随后广告大规模砸钱,自然销量暴涨,形成了正向循环发展模式。

  但家用电器,每一家超市对其他品牌的引入都非常谨慎,因为这玩意是通电的,涉及到电,就会有安全问题,因此,想引入的流程很难,也很慢。

  美的早在2年前就造出了风扇,也了很大的本钱打通了欧美不少超市的采购,但也只能先将少部分产品送进超市,然后少量销售,在通过一到两年后的市场确认后,没有发生质量问题,然后零售方才敢开始进行规模采购。

  “那这样的话,正好香港那边也准备建工业园,我们可以大规模提高风扇的产能了。”雷盛利双眼泛光的说道。

  “对,正好是时候,我需要大的产业规划来与港府谈判,而大的产能也能最大程度的降低成本。”陈志文点点头说道。

  利用性价比高的风扇,为美的其他电器品牌打开销售渠道,是陈志文在几年前就定下的决策,因此在香港,风扇的核心部件电机、注塑都是自己生产,一步一步的掌控垂直产业链。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降低成本,类似于后世的三星集团,全产业链在手,才能将成本做到最低,要不是乔布斯的苹果太变态外加被苹果订单养大的台积电,三星绝对会成为后世全球最大的电子品牌,几乎没有之一,因为那时候的日系,早就被各种吊打了!

  现在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未来大规模生产的时候,以最大能力来降低风扇的生产成本。

  “风扇方面的成本不是问题,香港的很多同行都被我们打的亏本了,上次大家聚会,我还让他们干脆别做了,去炒房得了。”雷盛利笑了笑说道。

  “他们要是真照做了,几年后绝对会感激你的。”陈志文笑道。

  香港的未来,真的只有炒房与金融了,金融不是什么人都能玩的,但房地产就不一样了,有钱就行,闭着眼睛不停的买入就行了,不用杠杆五年时间也能翻个几倍,如果动用杠杆,十几倍都很正常。

  而没钱又没胆子就只能在房价大幅度上涨的时候把自己的存款存进银行,然后再让银行把钱借给炒房的,然后这些炒房的再把房价炒得更高。

  虽然看起来有些悲剧,但这是铁一般的经济规律,没人能阻止得了。

  在洛杉矶待了一夜后,雷盛利便又坐上了飞往日本的飞机,好在都是头等舱座位,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而陈志文则前往了位于位于波特兰市的耐克公司。

  耐克的创始人菲尔奈特亲自过来接机,不过却上了陈志文早就准备好的车队。

  对于自己的出行,陈志文现在也是非常的重视,香港那边有着自己的车队,美国这边也有一套,都是专门从奔驰公司定制的防弹轿车,三辆放在香港,三辆放在美国,当需要去哪的时候,汽车就会提前开过去,或者空运过去,这样虽然会多不少成本,但能保证很多的方便性、隐私性及安全性。

  早在洛杉矶的时候,其中一辆轿车便按照计划开到了波特兰市,等陈志文飞机赶到后,便可以直接使用,在未来私人飞机普及后,很多富豪购置了波音的私人飞机,更是可以带着自己的爱车全球各地到处飞。

  在菲尔奈特的方向指导下,汽车开来到了位于波特兰市的一个工业区内,陈志文一眼就看到了右边一栋建筑上那庞大的耐克标志。

  “艾瑞克,请吧。”汽车开进厂区后,菲尔奈特笑着说道:“这里就是耐克的制鞋工厂了。”

  “好。”陈志文点点头,从车里走了出来,随意看了一圈,说道:“菲尔,你这工厂面积还不小啊?”

  “当初建这个工厂,就是为了考虑到以后产能的需求会很大,所以特意建的大了点。”菲尔奈特点头说道。

  “现在这里已经停产了?”陈志文看了一眼大门内的车间,里面似乎就没几个人,也听不到什么大的声音,虽说制鞋业属于轻工业,但怎么着也应该有点动静的吧?

  “是的,这里已经停工了,最近一个月,工会闹的厉害,他们的要求太高了,我答应不了,就直接停工了。”菲尔奈特无奈说道。

  陈志文问:“那这段时间,耐克的鞋子?”

  菲尔奈特说:“是其他供应商做的,当初即使建了这个工厂,我也没有断掉与以前供应商的合作。”

  “你关掉这个工厂,工会那边不会有什么问题吗?”陈志文又问道。

  美国的工会,那可真的不是一般的强势,现如今美国最大的三大汽车巨头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在过去乃至未来几十年内,一直与工会血战到底,最终到了21世纪还是被打的一败涂地。

  要知道,70年代的通用,是美国工业的超级巨无霸,一年的汽车产能超过800万辆,消耗了全美10%的钢铁产能,15%左右的橡胶产能,但一样被工会搞的死去活来。

  美国的制造业,死于工会,这句话不能说完全对,但至少对个一半了。

  “我都要关掉工厂了,除了一部分愿意去香港的员工,其他的都已经合法解除所有的劳动合同,它工会还想怎么样?”菲尔奈特有些愤恨的说道,似乎工会给他带来了不少的伤心回忆。

  “这样也好,只要将这些设备搬到香港,人员再到位的话,便可以继续生产了。”陈志文点点头说道。

  “是啊,只要生产方面不出问题,再加上艾瑞克伱的资金投入,耐克也可以专心的在终端市场进行投入了。”菲尔奈特说道。

  “生产方面你绝对放心,在香港的工厂,只要你的订单足够,我会持续投入资金来保证产能与质量。”陈志文笑着说道。

  “我相信艾瑞克你的能力,这边我们在厂里逛一圈,然后再去公司总部吧,那边也有着其他的股东,大家见上一面认识一下。”菲尔耐克说道。

  耐克的美国工厂面积不小,比起德国的比泽尔还要大,陈志文在内部稍微看了下,就知道了这种工厂失败的原因。

  工位太多了,制鞋业虽然比其他服装业可能要更有技术一点,但还是摆脱不了“密集制造业”,在美国的这种高收入情况下,大量招聘美国人来生产鞋子,只能说很勇敢。

  再加上前两年石油危机爆发,能源供应都出了问题、物流也是一样,只要还是密集制造业,基本上都活不下去,除非是汽车、飞机、特殊设备等高端制造业,这也是欧洲制造业唯一能长期留下来的工业了。

  耐克也是走的高端路线,但生产端的高成本限制了终端市场的扩张,加上一些其他的原因,自然会导致资金链出现问题。

  在70-80年代,美国的制造业属于最后的挣扎,高昂的成本外加到处挑事的工会,最终只能选择前往墨西哥或者亚洲了。

  半个小时后,工厂转了一圈,二人回到了车里,菲尔奈特笑问道:“感觉怎么样?”

  “比香港的工厂,要强不少,特别是环境这一块。”陈志文点点头说道,其实也没什么高技术的,制鞋行业哪怕到了50年后,主要还是靠人工,顶多加上现代化的质量监控与产能监控体系,但这也是管理方面,无论怎么样,鞋子还是得靠人来进行生产。

  之所以陈志文决定将这边的设备搬去香港,主要就是考虑成本,在香港重新搭建肯定要更多的钱,而这里几乎就是白送的,只要打包好运上集装箱,自己负责运费及人工费就行了。

  而且话说回来,美国这边的很多设备还是不错的,也比香港强一些,就说各种柜子,都是不锈钢打造的,这要是在香港,一般的血汗工厂能有铁架子就不错了。

  耐克的总部与工厂的距离并不远,不到二十分钟,汽车便赶到了一栋写字楼面前,正是上一次陈志文来的地方。

  菲尔奈特很是重视的将耐克目前的几位股东都介绍给了陈志文,不过这些也只是代表,耐克目前的股东,部分是投资基金,另外就是当初跟随奈特一起创业的一批人。

  在陈志文入股之前,耐克董事会一共有7名董事,其中5名是耐克自己的管理层,都是菲尔奈特任命的非大股东董事,另外两名则是曾经的投资方代表。而入股之后,陈志文也获得了一个董事席位,实实在在有投票权的董事。

  不过5:3的情况下,其实也没什么大用,但这是一个表态,自己在耐克还是有权利的,虽然董事会上没有什么作用,但股东大会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股东大会的投票只看股票额度,20%那就是实实在在的1/5,比起菲尔奈特的28%,其实也差不了多少了。

  而只要奈特按照合约,在香港工厂建设完工以及能够生产出符合要求的运动鞋后,耐克公司将一半的订单交给同价位的香港工厂,那陈志文的投票权就全部给菲尔奈特。

  合约为期是十年,十年之后,合约结束,到时候双方再看那时候的情况,再做决定。

  随后的几天,双方又在细节方面做出了各自的让步,12月10日,双方签下了正式的合同:

  第一:陈志文旗下的星河投资集团以400万美金的投资,获得耐克公司20%的股权。

  第二:星河投资以30万美金,买下耐克集团位于波特兰市郊区斯顿路27号耐克工厂内部的所有生产设备设施,建筑物仍然归耐克公司所有,此次交易只涉及设备,耐克工厂的人员遣散问题与星河投资没有任何关系,耐克公司需要保证生产设施的正常运输,将设备交于位于香港的安踏鞋业。

  第三:安踏鞋业工厂可以以合适价格获得耐克公司的相关技术授权,但不得用于其他品牌鞋类制造,安踏也可以聘请耐克工程师前往辅助质量生产。

  第四:.

  双方的合约一共有26条细节问题,涉及到了账期、质量、生产、售后、专利等等方面,即对耐克有着一定的限制,也对陈志文在香港的安踏鞋业工厂有着限制。

  “艾瑞克,非常开心,你能够成为耐克公司的股东及董事。”在合约签下的那一刻,菲尔奈特也算是放下了心中的石头,虽然付出了不小的股权,但也实打实的获得了400万美金,整个耐克集团的资金链危机及债务问题也被彻底解决。

  接下来,只要剥离生产部门,然后辅助香港工厂将相关的运动鞋给制作出来,那整个耐克,就彻底的轻松了,只需要轻装上阵,专心的搞研发及终端市场扩张就行了。

第175章 目的皆达成

  “是啊,我们的合作,一定可以造就一个堪比阿迪达斯的新耐克公司。”陈志文笑呵呵的说道。

  阿迪达斯,现在是运动鞋品牌行业里面的巨头,包括眼前的耐克创始人,也不会知道,自己的耐克会在接下来的几年以翻倍的速度成长,最终在80年代初就超过了阿迪达斯在美国的市场份额,而到了90年代,耐克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也会击败阿迪达斯。

  这样一个高速成长的企业,会给相关的供应商带来海量的订单,也会大幅度提搞供应商的技术及成本控制能力,这就是陈志文所需要的。

  只要锁定了耐克的订单,他可以轻松将香港变成全球最大的鞋业生产基地,而等内地改开之后,可以轻松的带动几十万人的就业,同时,从代工厂的角度来说,只要能大规模生产耐克的运动鞋,那其他的品牌自然也不是问题,比如阿迪达斯!

  当然,最终的目的,就是打造自己的品牌,不过这是以后的事情了。

  “我的目标,就是要击败阿迪达斯。”菲尔奈特说道:“艾瑞克,你不是美国人,可能没有这种感觉,整个美国最大的运动鞋品牌,居然是一家德国公司,这太让人不爽了。”

  “???”陈志文沉默了片刻,还是决定不说为好,哥穿越之前的内地,汽车品牌不知道被多少国家控制着,他不也不爽?但能怎么办呢?

  不过这肯定也让王船夫很不爽吧!

  “那就不要浪费时间了,马上就要圣诞了,立刻安排专业的搬迁公司对工厂进行拆卸,然后将设备准备好,还有海关那边也需要提前沟通。”陈志文接着说道。

  “香港那边工厂还没建吧?能来得及吗?”菲尔奈特问道。

  “这就不用担心了,香港那边,我可以在一个月内就把工厂建起来。”陈志文笑着说道。

  “一个月?这怎么可能?”菲尔奈特大为吃惊的说道。

  “菲尔,相信我,这在美国也许很难,但在香港,算不了什么。”陈志文笑着说道。

  制鞋业本身就是低端工业,高端运动鞋的制造也是一样,顶多就是材料好一点,环境好一点,管控更好一点,但本质上是一样的,轻工业加装配。

  香港那边,也有很多制鞋业工厂,直接就在工业写字楼里面操作,没有任何问题。

  而这种最简单的工业厂房,甲方给钱的情况下,一个月绝对能够搞定,除非真的建的很高,比如十几层,但陈志文对这种太高的工业写字楼也很不喜欢,太压抑了,而且消防方面隐患比较大,最重要的是,他可是准备借着这个机会来获得足够的土地的,哪怕是工业用地,自然也是越大越好。

  “很不可思议,不过既然你这么要求了,那我也就照办吧。”菲尔奈特答应道。

  “如果速度快的话,也许明年3月份,我们在香港的新工厂就可以开始试生产了,耐克的工程师,可以在年后就去香港了,我也会安排人力资源进行大量招聘,也许半年的功夫,就可以正常供货了。”陈志文想了想说道。

  “香港的做事速度,的确很快。”菲尔奈特还是带着惊讶的表情说道,要知道,他们之前的工厂,可是前前后后折腾了两年多才开始生产,在他的观念中,能一年就已经很不错了。

  “因为香港够穷。”陈志文笑了笑说道。

  穷,才是一切效率的根本原因,不将效率提高上去,怎么和其他同行竞争?怎么和其他地区竞争?

  东亚这一块的文化,其实就是卷到了极致,同样是发达国家,欧美民众早就开始了悠闲自在的生活,但日本韩国成为发达国家后,还是那样的卷,更不要说一直是发展中国家的内地。

  但就是因为这种“卷”,才发展了起来,从西方国家手中抢夺了大量市场财富,后来者,只能靠努力来求生存了。

  “好,那我就期待着半年后,能够见到香港生产的运动鞋了。”菲尔奈特点点头说道。

  一个小时后,陈志文带着安琪与罗恩从耐克总部走了出来,回到了自己的车上后,陈志文对着罗恩说道:“罗恩,耐克的几家大的股东,你应该都知道了吧?”

  “知道了,刚刚看到了。”罗恩点点头说道,心中大概猜到了陈志文的目的。

  陈志文说道:“锁定这些人后,伱接下来慢慢安排人尝试与他们接触,我想要收购他们手中的股份。”

  “如果只是收购,自然不是问题,只是刚刚我们签的合同中,是有着对您股权收购的限制的?”罗恩说道。

  “那也只是投票权的限制,只要我不要投票权,那不就没问题了吗?我会注册一些相互持股的皮包公司,然后以这些公司的名义进行购买,这只是纯粹的投资,我不需要获得任何投票权。”陈志文说道。

  耐克公司的董事会以及菲尔奈特都不是傻子,在知道陈志文在香港的身价后,自然也会提防着引入进来的会不会是一头饿熊,会不会在未来把整个耐克公司给吞并了。

  也因此,签下的合约中也包括了对陈志文继续收购耐克股票的限制,不过这种合约很容易绕过去,但投票权却可以直接定夺下来。

  对于这种未来回报率逆天的股票,陈志文自然是愿意收购的越多越好,但万事总有个平衡,他不可能脑残的去收购耐克公司,收购回来了谁经营?

  好市多能够收购,也是因为皮尔斯的年龄已经很大,在原先的历史上他就是想将自己公司与其他大的零售公司合并,从而可以更顺利的发展,陈志文就是抓住这一点,才让这位有能力的人才为自己所用。

  而其他的能够在历史上留名的创业天才,谁都不会给其他人打工,你强行收购了他的企业,他立刻就转身离开再创业,适当收购部分股份就行了,其他的,可以收购一些没有不需要投票权只需要有回报率的股票就行了。

  不过菲尔奈特可不知道这一点,对陈志文有着戒备之意也是正常的,也因此,陈志文也答应签下针对投票权的限制,因为不答应,那不就是司马昭之心了?

  “如果只是要投资的话,那没问题,就是不知道艾瑞克你的目标是多少?”罗恩问道。

  “越多越好,尽量收购吧。”陈志文说道:“控制一下动静,尽量不要被人发现了,另外,你不要出面,委托一家外地的投资银行就行了,不要找旗。”

  之所以不找旗,就是因为耐克公司的人知道自己与旗的关系非常好,派人收购耐克的股票,谁也不敢保证不会被发现,毕竟,如果接触的股东决定告诉菲尔奈特,谁也预测不了,也阻止不了,那这种情况下,就不能让耐克高层发现与自己的潜在联系。

  “好,我明白了。”罗恩点点头说道。

  “那回去吧,总算完成了所有的事了。”陈志文笑了笑说道。

  这次来美国,主要就是为了投资苹果与耐克,苹果那边简单,一家刚成立的企业,自己砸50万美元下去,乔布斯感恩戴德,立刻献出了33.3%的股份,耐克这边可不一样,它是一家发展十几年,有一定成绩的公司,想入股,特别还是想控制对方一定的生产产能,里面涉及到的东西很多,也是谈了好久才定了下来。

  至于好市多的物流中心以及街机发展情况的了解,也都是顺带,这些事情本身就是一直在正常进行的,他也只是顺便过来看看一下罢了。

  “艾瑞克,还有一件事,记不记得几天前,我们去见亨利摩根的时候,在电梯里碰到的那个黑人?”罗恩说道。

  “记得,你知道他是谁了?”陈志文问道。

  罗恩说:“对,他的名字叫做迈克尔杰克逊,在几年前就已经出道,有一个小的乐队,最近还刚刚与哥伦比亚公司签了长期合同。”

  “嗯,那你还要替我做一件事。我要签下这个人,最好是十年二十年的合同,让他在未来替我的产品代言。”陈志文轻笑着说道,他自然知道迈克尔杰克逊的身份,这位可是未来全球对顶级的歌星,现在锁定了他,那以后自己的产品,宣传起来就简单多了。

  “签约?代言什么?红牛吗?”罗恩有些奇怪的问道,据他查到的资料,那个黑人也不过刚刚发过几首专辑而已,根本就没什么知名度。

  “不是红牛,他不是体育明星,应该是代言美的。”陈志文其实自己也没想好,但先签下来再说,未来的迈克尔杰克逊的火爆程度,比起乔丹还要强,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篮球,但基本上每个人都喜欢音乐。

首节 上一节 64/27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