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让你退圈,你成军队代言人 第83节

  载着孙成武和陆离的军车就开进了一座幽静的四合院内。

  四合院不算大,外面的道路也很狭窄,周围也都是这样的四合院,但这些四合院隐在京都的高楼大厦之中,地处中心地带却独有一份幽静。

  能够住在这里的,非富即贵。

  进入四合院,老首长已经在客厅里等着了,和他一起的还有一位中年人。

  “首长好!”

  孙成武敬礼,陆离也跟着敬礼。

  老首长叫张雄,年纪已经很大了,今年已经一百零三岁,是为数不多尚还健在的开国将领,虽然早就已经退居二线多年,但却时刻关注国家的发展,发挥余热贡献自己的力量。

  “坐坐坐!”

  老首长精神抖擞,招呼孙成武和陆离两人坐下。

  “小孙,这位便是陆离同志?”也只有老首长敢叫孙成武小孙了。

  “正是!”孙成武笑着回道。

  “好俊的小伙子!”

  和大多数人一样,这是老首长对陆离的第一印象。

  确实陆离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帅气,不仅是外貌上形体上的帅气,还有那股精神气,总能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

  “谢谢首长夸奖!”

  此时陆离倒是不紧张了,大方得体的回应。

  老首长满意的点了点头,笑着说道:“你拍的《士兵突击》我非常喜欢,拍得实在是太好了,到现在为止,我已经看了六遍了,我还专门做了笔记,每一遍都有新的感动与感悟。”

  “所以我就想着,《亮剑》这个小说,必须要找你来拍!”

  说着,老首长似乎想起了什么,指了指身旁的中年人,道:

  “哦对了,忘了跟你们介绍了,这位是梁都,《亮剑》这本小说就是他创作的。”

  “你好,梁都老师!”

  陆离问好,双方点头致意。

  老首长人老了,有些啰嗦,絮絮叨叨的继续给陆离他们介绍。

  《亮剑》这本小说,是梁都花了半个月时间写出来的。

  梁都写小说纯粹属于偶然。

  爱看小说的都梁有一天和朋友一起聊天,闲谈中谈到了文学。

  刻薄的梁都把目光所及的小说全都数落个遍,说他们写的什么狗屎,通通不行。

  朋友激他:“你说人家不行,你写本出来看看。”

  “好,我写!”

  于是梁都就为了和朋友斗气,决定写小说。

  为了践诺,梁都开始构思,他想写一部关于战争年代的小说,他在查阅资料的时候,被一名开国将领的事迹给吸引住了。

  此人便是王近山。

  王近山的事迹堪称传奇,他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8岁起给人放牛,13岁给地主当长工。

  土地革命之后,王近山选择参军,从一名小兵做起,任红4军第10师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副师长,红31军第93师师长。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川陕苏区反“围攻”和红四方面军长征。

  历次作战身先士卒,舍生忘死,骁勇顽强,曾被战友送以雅号——“王疯子”。

  之后的革命生涯中,历任红军师长、八路军旅长、野战军兵团副司令员、志愿军兵团副司令员等职,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川陕苏区反“围攻”、红四方面军长征、神头岭战斗、响堂铺战斗、晋东南反“九路围攻”、上党战役、邯郸战役、定陶战役、襄樊战役、进军大别山、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西南战役、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上甘岭战役等等战役。

  一代伟人曾评价他:“我早就听说有个红四方面军的王疯子,现在成了吴下阿蒙了,了不起啊!”

  王近山是真正的身经百战,凭借着一身胆色,硬生生的杀出来,简直就是抗战爽文男主在现实中的映照。

  而且他在战争结束之后的和平年代,经历也很具传奇性,让人感慨。

  所以,在看了王近山一生的传奇事迹后,梁都决定以王近山为原型,创作一部小说。

  于是,梁都除了查阅资料外,还找到王近山当年的部下,也就是现如今眼前的老首长,张雄,向他了解王近山当年的事迹。

  不得不说,梁都其实也是另外一个现代的爽文男主。

  从未写过小说的他,只是跟友人打了一个赌,第一次创作小说,就创作出了一部在现代小说史上排得上号的小说。

  只不过,此时的梁都还没有意识到。

  毕竟《亮剑》的电视剧还没有拍摄,小说的知名度还是一般。

  在完成小说之后,其实他和老首长也想将小说影视化,但是找了好几个制作方,都没有谈得拢,也没有遇上让他放心的导演。

  直到老首长在看了《士兵突击》之后,向他推荐了陆离。

  对于陆离,梁都是非常钦佩的。

  通过陆离的几部作品,他能感觉得到陆离才华横溢的创造力。

  不过过于强大的创造力,也让他担心,陆离会否将《亮剑》改得面目全非,因为小说影视化,这样的情况并不在少数。

  梁都看着陆离,道:“陆离同志,能够把《亮剑》这本小说交到你的手上来拍摄,说实话,我非常的开始,我没有别的要求,就是希望你在拍摄的时候,尽可能的还原小说的场面。”

  闻言,陆离沉默了。

  原因很简单,因为《亮剑》这本小说,其实是一部糅合了史诗风格和悲剧色彩的战争题材作品。

  除了前面爽快的战争部分,后面其实是沉重,且又敏感的。

  如果真按照原著拍摄,那毫无疑问的过不了审。

  “怎么了?有什么问题吗?”梁都有些急切的看着陆离。

  老首长也是说道:“有问题但说无妨。”

  陆离点了点头,回道:“老首长,梁都老师,其实我读过《亮剑》这本书。”

  梁都和老首长都是一愣。

  只听陆离继续道:“这是一部极好的小说,我也非常喜欢,但是恕我直言,如果真的要将整本书的内容全部按照原著拍出来,那是不可能的。”

第109章 谁敢拍!

  “不能按照原著来拍,为什么?”

  孙成武有些不明所以。

  他并没有看过《亮剑》,自然不知道《亮剑》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但是在他看来,这是根据一名开国将领改编的小说,有什么不能拍的?

  而梁都则是一愣,随后轻叹了一口气。

  作为这本书的作者,他当然明白陆离的意思。

  梁都看孙成武,缓缓道:

  “孙司令,我跟您简单说一下亮剑的情节,也许您就明白了……”

  梁都开始向孙成武介绍起他创作的这一本小说《亮剑》。

  《亮剑》,是以主人公李云龙的个人经历为主线,反映了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至新龙国成立后的历史,特别是“十年特殊时期”的历史。

  但其实,《亮剑》是一出悲剧。

  上半部是战争年代,在那个混乱的年代,有困难、有牺牲,但充满了战斗精神、热血和正能量,是让人看完热血沸腾的故事,下半部来到了和平年代,却充满了阴霾和压抑,前面的热血,更显得后面的悲壮。

  在后面的这出悲剧中,最先出事的是晋西北铁三角之一的丁伟。

  丁伟是一位优秀的军事将领,具有出色的军事素养和眼光,在抗战时期是他提出了最初的晋西北铁三角。

  不过丁伟的性格和李云龙一样,是那种有什么说什么的人,他做不到隐忍。

  因为对某次会议的不满,丁伟公开发布反对意见,当场被开除军籍并遭逮捕,后被下放农村劳动,不知所终,很大可能是遭到了不幸。

  接下来是原李云龙的正委,也是李云龙亲密的战友赵刚。

  赵刚是大学生,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他必须选择站位。

  而这个站位是真理和性命之间的站位。

  选择了真理,赵刚的生命就注定要受到威胁,但是赵刚有着文人的傲骨,不可能与那些人同流合污。

  于是他将自己的四个孩子送到最信得过的战友李云龙那里。

  随后他选择了真理。

  这样的选择也注定了赵刚要遭到迫害和凌辱,而从一开始的选择,赵刚就预想到了这一切,最后赵刚与妻子赵楠一起在家中自杀。

  丁伟和赵刚的相继出事,让李云龙感到无比痛心。

  而在痛心之时,这场大风波也刮到了李云龙所在的地方,李云龙已经不可能再置身事外。

  李云龙麾下有新龙国的第一支特种部队,梁山小分队。

  随着风波愈演,李云龙所在的军部也受到了威胁,李云龙一气之下下令夺回了军部。

  而在这场冲突中,李云龙开枪制止了暴民的行为,正是这次开枪的行为被有心之人暗暗记下。

  也因为这个,李云龙被人诬陷为刽子手,要将他关押。

  晋西北铁三角之一的孔捷听说了这件事之后,立刻派人去劝说李云龙前往东北,先避开这次风波,等到风波过去再说。

  但是对于李云龙来说,好友丁伟和赵刚都相继受到了迫害,在李云龙整个军旅生涯中,他总是提出在敌人面前亮剑的精神。那么现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怎么能选择逃避呢?

  李云龙的性格让他做不到去逃避现实,于是直接拒绝了孔捷的好意。

  他将自己和赵刚、丁伟的孩子送到了东北,托付给了孔捷,然后他和妻子田雨一起被关进了监狱。

  在监狱中李云龙受尽了折磨。

  而他的部下段鹏,看到老首长受欺负,心中难以忍受,于是带领特种部队将李云龙救了出来,之后又劝说李云龙去东北,但是李云龙再次选择了拒绝。

  李云龙告诉段鹏,作为军人怎么可能选择逃避,逢敌必亮剑,这才是军人的精神。

  “送我回家,你们离开!”

  一声令下,李云龙赶走了段鹏。

  回到家中的李云龙独自走进房间,脱下满是血迹的衣服,换上了当初授衔所穿的军装,拿出了当年楚云飞送给他的那把勃朗宁手枪,然后选择了自杀。

  李云龙的妻子在得知丈夫自杀身亡,同样也选择了在狱中自尽……

  曾经意气风发的晋西北铁三角,最终只剩下孔捷一人,他选择了隐忍,因为他最亲密的几个战友的孩子都托付给了他,这份责任让他无论多难都要活下去。

  另外,当年抗战的那群人中,有一个好结局的,反倒是楚云飞。

  楚云飞知道李云龙死了的消息后在海峡对岸开广播悼念他,孩子们长大后,带着他们回到老家去悼念这些前辈……

  ……

  听完梁都的讲述,孙成武不胜唏嘘。

  整个故事可以说极具张力,让人光是听着大概的剧情,都不禁代入其中,对里面的主人公同情的同时,更是敬佩。

  同时他也明白了,这不止是悲剧那么简单,其中更是涉及了诸多敏感事件。

  所以,这样结局的小说,怎么可能拍出来?

首节 上一节 83/1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