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打爆学霸兑换黑科技 第443节

  “恭喜恭喜!”相晓桐接过请柬,露出八卦的笑容,“新娘子好看吗?有照片吗?”

  “恭喜恭喜!”宋河当复读机,“嫂子好看吗?有照片吗?”

  谢元勋脸红,“来喝喜酒就能见到了!我的请柬递完了,还有别的请柬!”

  郁安邦突然抽出两份鲜红的请柬,分别递给宋河和相晓桐。

  请柬款式甚至是一模一样的,只不过里面的新郎新娘名字不一样。

  “你们这请柬是一起买的?”宋河呆滞。

  “我们两家婚礼在一个酒店办,同一家婚庆公司,所以请柬也一样。”郁安邦笑笑。

  “恭喜郁老师!”宋河道。

  “安邦你啥情况啊?”相晓桐继续八卦打听,“讲讲?”

  “一样,借着登月的契机表白呗。”郁安邦说,“她是火箭院一个数学老师,我调到火箭院工作第一天,就是她给我办的入职手续。上个月我半开玩笑说了一下,要不要突击结个婚抢登月名额,结果她直接就同意了,打算办婚礼前两天领证。”

  宋河大为惊奇,火箭院这风气可以啊!

  为了登月,谢元勋要结婚了,郁安邦也要结婚了,宋河不由自主地扭头看向游德义。

  “看我干啥?小宋你在想什么?”游德义没好气地喷了口烟。

  众人一阵爆笑,有工作人员来送免费爆米花,一人一大桶,同样是优秀教职工的福利特权。

  “相老师呢?”游德义想起什么,“有没有物色结婚人选啊?”

  相晓桐摇摇头,“我这才刚忙完项目回来,哪有时间啊!”

  “宋河你啥时候结婚啊?”郁安邦突然问。

  “我还不到结婚年龄啊!”宋河哭笑不得。

  郁安邦愣了一下,大概刚想起来宋河还是个少年,随即咋舌,“你上新闻的次数太多了,给人感觉不像年轻学者,我都忘了你还小!”

  “虽然不能结婚,可以先生个孩子嘛。”谢元勋插话。

  宋河震惊地瞪眼,“谢兄你疯了吗?”

  又是一阵大笑声,工作人员过来送饮料,依旧是免费领取。

  体育场里的人越来越多,观众席吵吵嚷嚷,许多学生有备而来,带了灯牌和荧光棒,相机闪光灯更是来回闪烁。

  宋河和谢元勋凑在一起闲聊,打探一个未婚夫的心路历程,如何谈恋爱,如何拜访岳父岳母,还有婚检彩礼婚房生娃财产公证等等未知的话题。

  宋河的心态很微妙,他原以为这些事情对自己来说很遥远,但谢元勋暑假一直和他住在同一宿舍,潜意识里觉得他是同龄人,于是谢元勋一结婚,宋河立即有种婚姻大事快轮到自己的错觉。

  手机震动,而且是连震。

  宋河掏出手机看,是老同学的消息。

  楚龙:“我看到你了!我在东侧中间倒数第二排!”

  许听枫:“我在楚龙前面!”

  宋河惊喜,连忙伸着脖子往后排看,但距离太远了根本看不到,只有一片模模糊糊的人影。

  他灵机一动,举起手机狂拉五十倍拍照,终于拍到了倒数第二排的楚龙和许听枫。

  许听枫又胖了,可能比高中时胖了一百斤,楚龙居然又把头发剃光了,大概是在大学里遇到了全新的学术挑战,重新进入奋斗模式。

  宋河冲他们挥挥手,他们手里拿着望远镜,也遥遥挥手作为回应。

  “你们在这住几天啊?明天我请你们吃饭!”宋河发消息。

  “我们演唱会看一半就走,明天有院系考试,等过年再聚吧!”楚龙回复。

  “羡慕啊,你坐前排很爽吧,我们这儿得拿望远镜才能看清台上。”许听枫回复,“你有办法要明星签名吗?”

  宋河想了想,“我打听一下试试,你想要谁的签名?”

第647章 如何评选副教授

  倒数第二排,楚龙和许听枫共享一桶爆米花,边吃边聊。

  “差距真大啊!”许听枫感叹,“他明明比我们小两岁,能坐到最前面,咱们坐后排,还是碰运气来的!”

  “这没办法,宋河确实牛逼啊!”楚龙语气坦然,心服口服道,“这学期又搞出来一个胃癌药,能救活几十万人,功德无量,搁古代要给他封药王的。”

  “所以他应该能搞来明星签名?”许听枫不确定地问。

  “不一定。”楚龙摇摇头,“娱乐圈和科研圈毕竟还是两个圈子,今晚来的都是歌神级别,要是一群教职工和学生涌到后台去要签名,这音乐节就没法进行了。”

  许听枫点点头,紧接着手机一震,宋河的消息来了:

  “搞定了,我问了一下,可以安排你们俩去后台,找歌手们合影签名,想找谁合影都行,我给安排。你俩先过来找我。”

  许听枫呆滞,把手机给楚龙看。

  楚龙一看也有点发傻,“我去!宋河现在能量这么大了?这都能安排?”

  “太牛逼了!”许听枫惊叹。

  两人匆匆起身,直奔前排找宋河,随后被丝滑地安排到后台,见到了正在候场的几位歌坛顶流。

  两个年轻人激动的都快语无伦次了,平时在手机上单曲循环的那些歌,原唱就出现在面前,甚至还能合影签名,这体验简直像做梦!

  更震撼的是,歌神们居然都主动找宋河攀谈,留联系方式,言谈间竟有种意图攀附结交的意思!

  许听枫和楚龙内心震动,猛然醒悟,学弟已经和他们不属于同一阶层了,他们只是顶尖院校的高材生,而宋河却是药企巨头的掌控者,尖端医药技术的开路人,还担任过国家重点项目的关键职位,身份甚至可以说超过了歌神们!

  做梦一样离开后台,音乐节开始了。

  许听枫和楚龙回到体育场后排的座位,同行的老师同学们顿时围上来,看他们手里的明星合影签名照,发出阵阵惊呼!

  不少同学看许听枫和楚龙的眼神都变了,能拿到这种签名合影,能量之巨大绝非普通学生!不少人开始脑补楚龙许听枫的背景,浮想联翩!

  宋河也回到座位,啃爆米花享受演出。

  其实他也不像表面上那么淡定,头一次接触电视上的明星,还是有点紧张的,但想想自己身价不比歌神们低,将来说不定还会雇这帮人当品牌大使,腰杆子也能轻松硬起来。

  第一个歌神唱完了,台上乐队快速切换,全场学生沸腾,尖叫掌声不绝于耳。

  “老师给你的礼物。”宋河趁机掏出几张明星签名,“刚刚从后台要的。”

  相晓桐接过来笑笑,挑出几张,“这几个我都一起吃过饭。”

  宋河呆了呆,果然还是老师见世面多一些。

  “你的新年礼物。”相晓桐打开包,掏出一个证件。

  宋河接过来一看,满面震惊。

  硕士证书!

  前沿科技大学脑科学院颁发的,生物制药专业硕士!

  “啊?”宋河惊喜万分,“我这就硕士了?这么突然的?”

  “你以为就这些吗?”相晓桐狡黠地笑笑,又从包里掏出第二张证书。

  宋河吃惊地打开看,还是硕士证书,但却是脑科学专业的硕士!

  “双硕士?”宋河震惊,“还能一下子发俩的?”

  “你忘了前沿科技大学的校规了吗?有成果就能毕业,没成果上十年课也没法毕业。”相晓桐道,“生物制药专业的硕士是胃癌药得来的,脑科学专业的硕士是人造视觉得来的。”

  “我都没准备硕士论文……”宋河喜滋滋。

  “顶刊上一堆你的论文,谁会质疑你的学历?”相晓桐笑了,“其实你的成果完全够博士了,但咱们学校刚建校不久,博士的手续方面还有点小问题,所以先给你发俩硕士学位,你下一步可以评副教授。”

  “评副教授的标准是什么?”宋河眨眨眼,“是不是脑院院长同意?”

  “我这院长还没那么大本事,你得找校长。”相晓桐笑道,“别急,回头会召开副教授的评选会议,到时候肯定通知你去参会。”

  “我听到风声了。”旁边的谢元勋插话,“好像是校长打算安排一个小任务,让各院符合要求的老师去做,挑成果最好的一部分老师评副教授。”

  “什么任务?”宋河狐疑,“咱们专业都不一样啊?”

  “不知道。”谢元勋摇摇头,“等过两天开会吧,应该很快。”

  演唱会持续到天黑,在数万师生的意犹未尽中散场。

  宋河揣着硕士证书回到宿舍,展开摆在桌上欣赏了片刻,拍照发给父母报喜。

  老宋家已经两代人没出过高材生了,终于冒出来一个硕士,或者说,两个硕士!狠狠填补了没有高材生的空白!

  去年一年的收获相当大,建功立业,双硕士学位,公司赚钱赚到手软,普通学者走到这个程度可能需要一二十年,但宋河短短一年就完成了。

  ……

  周五晚八点,学校大礼堂。

  到场的全是能评选副教授的老师,位置乱坐,于是宋河左边坐着谢元勋,右边坐着郁安邦。

  两位新郎官的婚礼已经办完两星期了,刚度蜜月回来,恰好赶上开会。

  短短两星期没见,但两位新郎官却像进入了某种时间漩涡,仿佛苍老十年,黑眼圈浓重,脸颊瘦削,憔悴虚弱,一副被吸干精血的人干模样。

  “要节制啊!”宋河悠悠劝诫。

  “没结婚的人是不会懂的,是吧?”谢元勋望向郁安邦。

  郁安邦深以为然地点头,冷哼一声,“光棍懂什么?”

  谢元勋和郁安邦相视大笑,望向宋河,眼神中尽是新婚燕尔的优越感,和对单身狗的嘲弄!

  宋河无话可说,这事儿确实矮人家一头,不是努力就能改变的。

  校长终于出现,站到台上拍拍话筒,语速飞快。

  “今天的会议是一个内部小会议,我长话短说,每一句都重要,大家不要走神打瞌睡!”

  礼堂里许多人原本双目无神,以为校长一上来还会念一大堆稿子,但一听语气不同以往,纷纷挺直后背认真听。

  “在座各位,都是名校硕士以上学历,本校各学院的讲师!工作扎实,师德高尚,符合评选副教授的资格!”

  “但,副教授名额有限,不可能人人都评,因此要看水平实力!”

  “竞争的方式是,编写新教材!”

  礼堂里顿时一片哗然,不少老师满脸懵,大家提前预料到可能会安排什么任务,万万没想到是编写教材!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身为老师,大家很清楚编教材是多艰难的一件事!

  当然,随便搞一些资料习题也能迅速凑出一本教材,但那种教材毫无实际意义,最后只能进碎纸机。

  “世界各国的大学教材已经僵硬固化了数十年,虽然每年都会有新版本的教材出现,但往往只是用老教材删删改改,塞进一些学术前沿的新理论,相当于只换皮,而骨血未变。”校长继续道。

  “上个月,有百名院士召开院士会议,研判了当前高校教育的情况,院士们一致认为,是时候在各学科推出一批高质量的新教材,更好地引导高校学生学习!”

  宋河默默点头。

  他也有相同感觉,大学教材有点过时了!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的教材,都弥漫着一股几十年前的味道,罕有真正优秀的教科书。千百万大学生们拿着差劲的教材,吃力枯燥地学习,极大影响了人才的孵化率!

  宋河平时培养班里学生,课本只是辅料,主菜是他圈定的各种新鲜论文,这种教学模式相当麻烦,高水平的老师能做的来,很多低水平的老师压根来不了。

首节 上一节 443/11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