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飞逝,很快到了两周后。
周末,验收日!
生工学院的实验室外,一群校领导眼巴巴地等待,透过门上的玻璃往里看。
校长书记都来了,脑院和生工院都来了一群领导老师,验收开始前大家还在寒暄,围在一起夸宋河名师出高徒,互相彩虹屁。验收一开始,大家都紧张地不说话了,走廊里一片寂静。
专家组正在里面验收小白菜种植情况,看上去长势不错,但专家们板着脸,不断地采样测验,然后往本子上飞速写一串,完全看不出是满意还是不满意,是在写夸奖还是在写批评。
漫长的等待后,专家组终于出来。
顿时,一群校领导围上去,满脸紧张的笑容。
“辛苦了辛苦了!”
“怎么样同志?”
“种植效果还不错吧?这小白菜长得多好,我一个肉食动物看了都想尝尝!”
“满意吗领导?我们种菜的人手很业余的,换专业的来肯定长势更好!”
专家组组长推了推眼镜,板着的脸忽然露出笑容,“还不错,可以送月球上试试!”
一锤定音!
走廊里顿时一片掌声,校领导们满面红光,宋河也连忙过去和专家组握手。
寒暄过后,宋河退到人群边缘,掏出手机给学生们报喜,把消息发到乘黄绿洲公司的小群里:
“月城计划验收通过了,会把凌菌黏合剂送到月球上!”
片刻后,回复刷出。
凌奕奕:“太高兴了!”
蒲松春:“好啊。”
夏万三:“牛逼!我们做的东西要登月了!”
宋河:“你们那边验收的怎么样?今天也是你们和易教授学生的试验田验收日吧?”
凌奕奕:“还凑合吧,我们确实把小白菜种出来了,但产量比隔壁试验田低了30%,营养含量也低二十多个点,这一轮他们赢了,他们小白菜的长势真的好到变态,跟大白菜似的,简直变异了一样!”
夏万三:“可能是土壤疏松程度的问题,我发现隔壁那帮人半夜往田里撒蚯蚓,我准备也去刨点蚯蚓撒地里。”
宋河打字安慰:“正常,你们头一回种地,能种成这样很不错了,易教授团队的学生早就有种植经验,他们技术也更成熟点,强是必然的。”
“总结总结经验,想办法追一追,我等你们好消息。”
“明白老师!我们尽快追上!”凌奕奕回复。
蒲松春和夏万三都回了照片,三个学生戴遮阳帽站在农田里敬礼的合影,半个月不见,学生们都晒黑了一点,但笑容相当有激情,看来暂时的技不如人没有磨灭他们的热情。
宋河很欣慰,这种学生就可以出师了,不怕他们出去给自己丢人。
这边在种菜,万里之外在打仗。
北非战局走向平稳,完全按照宋河的预测,多支当地本土军阀联动作战,在激烈的攻坚战后夺取了关键大城市,并大批量歼灭敌军兵员。
尸山血海!
战斗白热化的几天里,双方阵亡数竟然飙到每天六七千人,战争激烈程度震撼世界,这种伤亡数说明当地部队已经成气候了,能在牺牲惨烈的情况下死顶不后退,而不是像以前一样稍有伤亡就士气崩溃。
国际上陆续有北约要撤的呼声出现,认为再打下去没有意义,战争需要成本,没必要投入重兵去争夺一些穷困潦倒的地方,盲目陷入战争泥潭只会空耗军力财力,导致在未来更重要的战场上后继乏力。
北约军舰刚从北非附近海域撤离,战况立即摧枯拉朽,短短五天时间,剩余的傀儡军阀相继败降,北非局势稳定!
宋河马上启动商业谈判,准备从北非沙漠边缘圈地。
第754章 诚意满满的谈判
圈地谈判的开始,出乎意料的顺利。
宋河派人带消息过去,表示想租借一些地皮,能否谈谈,短短两个小时后就收到密集回复,欢迎来谈,完全没问题。
作为顶住北约压力给战区出售救命药物的企业家,宋河的名声在北非当地极好,尤其之前订货的军阀们从江湖之远升到了庙堂之高,如今摇身一变成了各地区的实控领导人,坐到一起谈事情几乎不费吹灰之力。
几家军阀正准备搞登基仪式,尽快在北非各国正式上台,面向全世界宣布江山易主,他们甚至想请宋河作为国宾出席仪式现场,先看完仪式再面对面商谈,但被宋河以身体不适为由拒绝了,但承诺可以派乘黄的董事会成员前去观礼。
宋河心底里挺想去看热闹,但碍于身份长相实在不便公开,的确无法前去。
而且北非这地方常年乱哄哄,战争年代跟和平时期五五开,万一仪式现场再冒出什么刺杀或炸弹事件就太危险了,派个不顺眼的董事会成员过去应付一下了事。
董事会成员们相当踊跃,完全不觉得有什么危险,纷纷争抢名额,最后宋河拍板派了三个人过去。
三位董事先打了十几针疫苗,再办特殊证件,最后蹭了神经元公司的私人飞机前往北非。
其实当地的新领导人提出可以派专机来接,但北非当地清一色老头机,大部分都是富裕国家淘汰后卖过去的二手老飞机,机龄平均三十年,有时候飞起来除了引擎不响哪里都响,实在令人无法放心乘坐。
董事们在当地开始商谈,宋河则用越洋电话远程操纵,把握谈判动向。
北非各国得知乘黄绿洲公司想包的是沙漠,大为惊奇,不明白为什么要包毫无价值的沙漠。得知是要做沙改土农田,惊奇更甚,当地的条件连正儿八经的土地都种不出多少农作物,更别提沙漠了,听上去完全天方夜谭。
但考虑到乘黄的名声赫赫,既然能在医疗领域屡创奇迹,说不定在农业领域也有惊世之举,震惊之余,北非各国燃起了对沙改土农田的渴望,提出希望用种出的部分农作物来当租借款。
要粮不要钱,这一条件在宋河的意料之中。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整个非洲有2.67亿饥饿人口,其中2.37亿在撒哈拉沙漠以南,在北非地区的饥饿人口约三千万人。
尽管北非饥饿人口只占非洲大陆的一小部分,但这并不意味着北非的粮荒水平较低。
恰恰相反,正是因为粮荒太严重,长年累月地饿死人,很多人口活活饿死或逃亡中非南非,所以当地存活的饥饿人口越来越少。
恰好现在又刚刚经历战乱,许多粮库农田被烧,大量耕地弃置,未来几年的粮荒程度必然严重恶化。
宋河果断答应了用部分农作物抵部分租借款的条件,一来农产品就地销售是损耗最小的,尤其一些青菜作物运到海外就蔫巴了。
二来如果附近饥荒不断,乘黄绿洲公司的农田里却长满粮食,很容易引发暴民哄抢,届时无论开枪或不开枪都是麻烦,干脆出一部分农作物稳定周边,提高安全度还能博得好名声。
地皮的租借款支付方式谈好了,一部分钱一部分粮,下一个谈判重点就是租借地皮的面积。
凌菌黏合剂虽然在实验室里效果不错,几亩地的小试验田也成功种出了作物,但总归还不算特别成熟的技术,尤其放在万里之外的北非,能不能顺利产出作物是个未知数。
因此宋河不敢一上来直接包太多地皮,怕开局不顺赔钱太多,但同时也不能要地太少,几百几千亩地完全不值得高规格谈判,怎么说也得以万亩为单位。
北非各国也同样心态矛盾,他们缺钱,巴不得乘黄绿洲公司把所有沙漠都给包了,想设置一个最低包地面积,少了不谈。
但同时又怕提这种条件太苛刻,会把金主吓跑,毕竟世界上多的是沙漠,最不值钱的就是沙漠,万一被其他地区把客户抢了就赔大发了。
双方都心态矛盾,于是谈判起来格外拧巴,小心翼翼地互相试探。
事后宋河回忆起来,觉得这一阶段的谈判特别滑稽,典型的麻杆打狼两头害怕。人手里拿着麻杆和狼对峙,麻杆很脆,稍一用力就断,人拿着心里发怵,狼不知道虚实,看见人手里拿着武器也不敢上,于是紧张地僵持。
磨蹭了好几天,终于找到了一个双方满意的方法……产量对赌合同!
产量对赌合同,顾名思义就是双方围绕沙改土农田的产量进行对赌。
乘黄绿洲公司先租借一千亩试验田,种植农作物看看效果,最后统计产量,和北非各国签订进一步的租借合同。
产量越高,租借土地的面积就越大,这样一来乘黄绿洲公司也有底气,北非当地也不担心客户跑掉。
然后是租借时间的谈判。
宋河原本定下的底线是三十年,时间太短了没有入场的必要,时间太长了又怕激起当地不满。
但万万没想到,这条底线根本没用,北非各国一开口就是四十年起步,像一群找不到租客的房东,好不容易盼来租客,巴不得把租房合同签到下个世纪。
宋河一听对方的态度如此爽快,马上改了思路,尽量把时间拉长,轻轻松松就拉到了顶。
考虑到北非当地战乱频繁,再过十年未必还是这帮人当房东,因此最终的合同细节定为每隔三年交一次租借款,农作物则按收获时间交,这样就算北非局势突然变天,乘黄绿洲公司的损失也不会太多。
合同里还写明未来多少年内,乘黄绿洲公司享有优先租借权,如果北非当局撕毁合同决定转租其他公司,必须支付天价违约金。
宋河感觉谈判到这个地步,已经是大获全胜,对方确实诚意满满。
但最终签订合同时,对方又主动出让了一些优惠条件,诚意之足,简直让宋河都有些不安。
第755章 撒哈拉沙漠种地
《乘黄绿洲公司承包北非三千亩沙漠!》
《神秘新公司乘黄绿洲,大手笔租用撒哈拉沙漠!》
《租用沙漠如何赚钱?乘黄绿洲公司动机成谜!》
这年头只要沾上“乘黄”两个字,自带流量,稍有风吹草动便有媒体抢着跳出来报道,网上很快冒出了新闻。
吃瓜网友们聚集围观,众说纷纭。
“乘黄绿洲公司?是蹭名字的野鸡公司吧?”
“承包沙漠是为了挖矿?听说沙漠里矿不少,但这公司没听说过啊?为啥不是大矿业公司入场?”
“倒卖沙子?北非刚打完仗,很多城市重建需要沙子?也不对啊,那地方沙子值个屁钱啊!”
“不会是什么新型洗钱途径吧?这些洗钱公司真的该管管了!”
“看公司信息是个农业公司,难道要去沙漠里种地?”
“种地就搞笑了,撒哈拉沙漠种地只能种个寂寞,傻子也知道那地方寸草不生。”
网友们没有过多关注,有人猜到种地用途,但很快引来群嘲,热度渐渐平息。
上新闻的同时,夏万三已打完十几针疫苗,坐上赶往北非的飞机,万里迢迢赶去打前站。
凌奕奕和蒲松春几天后也赶往北非,和夏万三会合,三位乘黄绿洲公司的年轻创始人正式深入茫茫大漠,开始喝沙子种地的生活。
撒哈拉沙漠的三千亩试验田并非连在一起,而是分散在六个国家境内,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得测试不同位置的沙改土农田产量,为下一步扩大租借范围做准备。
试验田当然不会在沙漠腹地,而是在沙漠和贫瘠土壤的交界处,这种位置沙子不会像海浪一样流动,稍微撒一些黏合剂就能固定住,周边几十公里也有城镇,已经是开荒种地的极限位置。
凌菌黏合剂的海陆运输线尚未打通,只能采取空运的方式,一架架飞机从国内启航,走中东航线前往北非,飞机上满载凌菌黏合剂和肥料,除虫剂暂时不需要,沙漠附近目前还没有啃青菜的虫群,倒是蛇蝎众多,需要备抗毒血清。
凌奕奕、蒲松春、夏万三属于总揽全局的领导,真正干活的有两队人。
一队主要是大学生和菜农,从全国各大农业强校和蔬菜基地招聘过去,负责哼哧哼哧种地。
另一队主要是退伍兵,是几家国企股东推荐的人手,落地后领枪组成安保队,甚至还配了查打无人机和迫击炮,毕竟大战刚停,说不定会有流窜的匪徒,没有敌情时安保队也帮忙做些杂活儿,搬肥料袋、抓蛇、开车送人、生火做饭之类。
试验田的第一项工作是打井,当地有国内的建筑企业常驻,付钱后光速到位,短短几天就把深井给打利索了,地下水充足,足以灌溉农田。
有水了,马上便是沙改土,凌菌黏合剂一麻袋一麻袋倒进黄沙里,加水搅拌,将大片大片的松散沙地变为黏稠烂泥,等待两天后观察土质,确认土壤状态良好,紧接着便是播种!
第一批种植的作物全是绿叶青菜,还在农田边缘种植了一些小灌木挡风沙。
白色的塑料地膜覆盖在农田上,泥土里蒸出的水布满塑料膜,再不断滴下去。
三个状元每天坐着飞机,从一块试验田飞到另一块试验田,上飞机就睡觉,下飞机就干活,奔波忙碌。
宋河每天收到学生们发来的照片和汇报,看得出来条件确实艰苦,大风天黄沙滚滚,凌奕奕发了一张她用木棍挑着死蛇的照片,夏万三发来的照片更为重磅,蒲松春盘坐在一具枯骨旁,闭着眼念念有词地超度亡魂。
“哪来的人骨头?”宋河问。
“种地的时候刨出来的,几块试验田刨出来好几具,有骨头,还有带肉的残尸,都风干了,硬邦邦的像牛肉干一样。”夏万三解释。
宋河直呼好家伙,这条件恶劣的超出预估了,怪不得租借费那么便宜,沙子里全是死人这谁顶得住?一挖一个不吱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