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岛新豪门时代 第27节

  刘志成对赵雅之笑了笑,说道:“赵小姐辛苦了,让你久等了,真是不好意思?”

  其实,刘志成也不想迟到,只是因为实在太忙。

  “我下班后时间多得很呀,就怕刘生不方便呀。”赵雅之有点撒娇的说道。

  “我没有什么不方便的?我主要怕你家黄生生你气?”刘志成也不怕把赵雅之气走,说得很直接。

  “跟他有什么关系?怕他干嘛?而且我们就当朋友一样吃个饭。”

  其实,这个时候的赵雅之在家人的撮合下,已经准备与她大十岁的医生黄汉韦结婚。

  婚后产子不久,便出来工作,从这就可以看出,她对于这段婚姻不太满意。

  她自己都不怕,刘志成怕个毛线?

  刘志成听到赵雅之这么说,也忍不住笑了笑,双手递过花,说道:“赵小姐,那就没问题。”

  然后,刘志成亲自打开车门,做出请她上车的手势说道:“公主请上车。”

  刘志成不由得觉得自己把身段放得太低,自己大小是一个富豪。

  尖沙咀,福临门饭店,那是香江当下的美食的一张名片,多少富豪、名媛出入。

  福临门的创办人名叫徐福全,1908年广东出生,14岁当学徒做厨师,厨艺精粹。

  到了30岁那年,时来运转,他被何东爵士看中,挖到家中当私人厨师,从此响彻整个城中富豪界,城中没有一个有钱不知道他的大名。

  1948年,40岁的徐福全经过多年沉淀积累,自立门户,创立“福记”(1953年改名为福临门,意为有福临门),专替当时的有钱主顾上门置办宴席。

  徐福全在何东身边多年,耳濡目染,很是懂经营之道,为了搞噱头,他把福记打造成一家,专门为富豪和显赫贵族订制宴席的高档餐厅。

  又首创了“挂单制”,让熟客按月结方式结账,富豪们很是中意,觉得备有面子,都认为在这吃饭是身份的象征。

  刘志成今天带赵雅之,就在这吃饭。

  赵雅之今天打扮很‘仙气’,穿着一条牛仔裤,上半身搭配白衬衣,无不突显身材,该翘的地方翘,该凸出的地凸出,给男人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

  两人在车里,聊了她的香港小姐选举。因为改飞长途,不想太劳累的原因,放弃空姐的工作,才到TVB来工作。

  一路上俩个人聊得很开心,友谊加深了不少。

  从言语间,刘志成感觉到赵雅之有些梦想,也有些现实,或者与这个时代有关系。

  这就好办,不管是事业、财富、梦想,刘志成都可以给她创造。为了幸福生活,他还是很舍得的。

  吃完饭,刘志成就送赵雅之回家,什么都没发生。

  但刘志成还是很高兴,发现赵雅之很愿意和他交往。随着‘友谊’慢慢加深入下去,深入的目标一定可以实现。

  高兴得刘志成不由自主的唱起:“西湖的水我的泪,花儿一朵……”

  ……………

  没过几日,刘志成就接道吕智和的邀请,一起喝茶。

  吕智和喝茶的地方是陆羽茶楼,当刘志成到达后,吕智和请他到一间贵宾厅,喝着茶叙话。

  自从那天刘志成在石矿场检查工作,与吕智和不期而遇后。

  当刘志成透露出售石矿场的想法后,吕智和就一直盘算着接盘,把石料行业做更大、做更强。

  今天他邀刘志成喝茶,就是为了这件事。

  喝茶中途,吕智和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取出一份文件,递给刘志成说:“刘生,这是我找的获利多公司,给大亚石矿场做的上市融资计划书,伱掌一下眼。”

  因为业绩良好,吕智和一直想让大亚石矿场上市的念头,原本打算是今年不上市,而是等待地产更火爆后,再运作上市,以便获得更多资金。

  结果,从那天和刘志成聊过以后,吕智和心情就开始心猿意马,决定不浪费眼前扩大采石矿的良机。

  决定把上市计划提前,用发行股份的方式,兼并刘志成的采石矿。

  刘志成当然知道吕智和意思,把计划书翻阅一遍,便想了想,问道:“吕老板,你今天邀我过来,是为了让我投资大亚石矿场吗?”

  吕智和笑了笑,说道:“那天偶遇刘生,你曾经说过,把石矿场留在手上觉得烦,卖出去又觉得不舍得,我的这份上市文件,可以替你解决这个烦恼。”

  “吕生,你详细讲一讲吧,我好决定。”

  吕智和见刘志成感兴趣,便有条不紊说道。

  “刘生,不瞒你说,我的大亚石矿场已经占据香江两成的石料市场,如果你我把石矿场合并,那么我们就拥有一间香江石矿业的龙头企业,而且会有一定的定价权。”

  “然后,一起运作上市,现在香江地产行情这么好,到时候这市值肯定会飞起来。”

  他判断刘志成不愿意经营和宝石矿场,却又想利益最大化。于是他提出了这样一个商业规划思路,让大亚与和宝合并,共同运作上市。

  上市后,刘志成不但可以稳居第二大股东,可以继续分享红利,而且可以实现利益最大化。

  不得不说,吕智和这是人精,把刘志成的心思拿捏住了,他也乐意接受这个方案,只是还有很多细节需要谈。

  刘志成没有犹豫,笑了笑回应道:“吕生,对于这个合并,关系到方方面面,不如我们各自成立一支团队,先磋商一下各自在石矿场价值,如果价格满意,我没有问题。”

  前世的大亚石矿场本来就是一支绩优股,受到股民追捧,如果这次合并成功,那么上市后,股价真的会起飞。

  到时候,刘志成如果手中没有钱投资,稍微减持一点股票,或者向银行抵押股权,钱不就来了吗?

  这种卖买是超值的,刘志成不介意多来几次。

  吕智和见刘志成同意磋商,就知道刘志成心里已经同意石矿场合并,他心里也非常高兴。

  吕智和已经期待和刘志成更多的合作。

  书友大大们,求追读、求追读、求追读!

  求收藏、求月票、求打赏、求推荐票!

第53章 工业之路 任重道远

  在忙忙碌碌,时间来到了十初月份。

  志高工业终于传来了一个好消息,第一件工业品:摩托车终于诞生。

  这段时间,位于C标十层的摩托车研发中心,灯火通明的非常态化下,在众多技术人员的加班加点下,第一辆志高摩托车组装完毕。

  当刘志成收到韩春喜的汇报时,就急急忙忙跑向志高公司,当他到达试车场的时候,看到里面人都兴高采烈。

  “突突…”

  刘志成只见一辆摩托车在厂区里简易的实验场上来回跑圈,工程师已经等不及开始测试。

  霍海清见到老板到来,立马跑过来汇报,高兴的说道:“刘生,我们的摩托车已经组装完毕,现在正在进行路面测试,以便及时发现问,我们好及时改进。”

  “嗯,不错,这是我们成功的开始。”刘志成也有一点小兴奋,对霍海清做了一番鼓励。

  当测试摩托车路过他们面前时,霍海清叫测试员把摩托车停靠在他们面前。

  刘志成这个时候,才真正看清楚,这就是一个铁坨坨,表面油漆都没有做,外形初步看上去,就是一台本田70。

  “这是我们纯组装的吧。”刘志成摸了摸摩托车,问道。

  “刘生,差不多是这样,但我们改装了一条简易的生产线。”

  回答刘志成的是一个中年工程师刘晓放,戴着厚厚的镜片眼镜,头发有一点零乱,显得有一点工作狂人的模样。

  他是霍海清他们花了好大的力气,从意大利挖回来的华人机械制造工程师。

  刘志成点了点头,示意摩托车继续测试,缓缓的说了一句:“霍生、刘工,我们先去办公室开办公会。”

  刘志成觉得现在没有什么好庆祝的,虽然是自己的车间生产,但是摩托车的‘心’,以及外貌都是别人的,就像一个养子一样,没有志高自己的血脉。

  刘志成今天的办法会议,就是想要从这些方面着手解决,让志高摩托车有属于自己‘血脉’。

  仿志不可耻,可耻的是一直仿制。

  在会议室里,刘志成率先发言,说道:“这段时间辛苦刘工和霍生了,让志高在摩托车制造领域迈出一大步。”

  霍海清他们纷纷点头,表示这是自己应该的。

  “我为什么只是说一大步,而不是说是坚定的一步呢?”

  刘志成停顿了一会,喝了一口茶,继续说道:“主要是摩托车现在还没有我们自己的发动机,没有设计出来属于我们自己的整车产品。”

  “刘生,我们发动机仿制工作正在进行,已经开发了第一代样机,已经点火成功,只是几秒钟就息火。目前正在查找问题,开发新一号样机。”

  霍海清见老板关心起发动机研究工作,赶快向老板汇报,继续道:“目前,我们正在设计属于我们全新外壳的样车,已经出了几版图纸。”

  “新车型,就是只设计外壳,不是整车?”刘志成继续问道。

  “是的,我们日前技术储备还是不够,目前正在努组建团队。”霍海清回答道。

  刘志成用手敲了敲桌子,想了想问道:“刘工,现在你认为我们的发动机研究,面临一些什么问题?”

  刘晓放在意大利的某品牌发动机研究室工作多年,有丰富的发动设计、研发能力。

  “刘生,我觉得还是我们的材料工程师方面,力量薄弱了一点。一号样机的初次试车失败,虽然我们还在查找原因,可以肯定一点,会有材料这方面的原因存在。”

  “嗯,霍生,这个方面你一定的加强人才储备,穷尽一切手段,把短板补齐。”刘志成向霍海清说道。

  “好的刘生。”

  “下次发动机点火实验,记得通知我观摩,我要和大家共同站在一起。”

  刘志成对于发动机的研究,也是相当认真,相当期盼的。因为他始终认为,这是民族工业自强的第一步。

  当刘晓放离开后,刘志成又把牛广礼叫了过来,让他汇报一下风扇事业部的情况。

  虽然风扇产业只是他的敲门砖,工业之始,但里面安排有一个看似不重要的电机研发工作。

  但下一步涉及到的摩托车电启动,就要用到电机,这也是一种技术上储备,不至于从零开始。

  不一会,牛广礼就来到办公室。

  “刘生。”

  “坐,牛经理。”刘志成一边批示文件,一边说道。

  片刻,刘志成放下手中文件,向牛广礼问道:“牛经理,现在风扇的销售情况怎么样?”

  “刘生,现在北半球已经开始变冷,订单量已经不多,差不多只有十万台左右,而且交货周期都在明年5月份。”牛广礼还有是有了一定的准备,回答自如。

  “嗯,下一步有什么生产计划,不至于让工人放假吧。”

  “我们计划在整个谈季生产五十万台储备,以免来年订单旺季赶工。”牛广礼回答道。

  风扇产业就是一个季节性产业,忙得时侯忙得死,谈季就无所事做。

  主要还是产品太单一,如果是生产工业电风扇就没有季节性。

  “几十万台电风扇,你有这么大的库房吗?”刘志成被牛广礼的五十万台生产计划吓了一跳,不由得如此一问。

  “刘生,我们主要向大客户预售制,先把产品发给我们大客户一部分,前期不收款,等他们下单后才收款。”

  牛广礼这一招是化整为零,但刘志成还是不太放心,问道:“伱准备怎么样保证商品安全?这不是一个小问题。”

  “其实,我们也只给几家大型超级市场发了货,有我们的业务员跟单,而且我们和几大超级市场签订了协议。当然,这里面是有优惠条件。”

  “优惠我不管,只要不停工,不亏本,你们自己看着办。”

  刘志成喝了茶,看了看工作简报,又接着问道:“现在电机的研发怎么样了?这段时间简报上怎么没电机的汇报?”

  牛广礼笑了笑,说道:“刘生,主要是我们拿不出手,不好汇报。目前我们虽然设计几款,但存在质量问题,还是无法实现量产。”

  “嗯,这个得抓紧了,不管成绩如何,一样的定期汇报。我有空也会来研究中心参观。”

首节 上一节 27/1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