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岛新豪门时代 第71节

  “普通的工人,最好要上过初中,能认识大部分汉字,大概需要1000人,其中最好有100名左右高中以上的人。”刘志成想了想说道。

  本来刘志成还想要大学生,估计有点难度了,所以提都没有提。

  “1000名初中生?100名高中生?”元局长有些吃惊,这要求可是挺高。

  “我的产品,主要是出口欧美的超市,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损失会很大,所以,员工的素质也是有要求的。”刘志成说道。

  现在志高的电风扇主要是面对北美客户,如果保证不了质量,那国内这边就算是人工免费,他也不会过来建厂。

  因为保证不了质量,就会失去客户。就算现在哪怕给高一点的薪水,也需要人才的素质有保障。

  蛇口薪水最高,肯定也会高不过香江的人力成本,所以这是未来几年蛇口的优势。

  现在的初中生来工厂打螺丝,就相当于前世穿越前的本科生进厂打螺丝。高中生就更不用说了。

  所以,在未来几年,蛇口乃至特区未来几年,很多工厂工资都比内地其它地方高不少。

  “冒昧问一下,志高的电风扇,出厂价是多少?”元局长犹豫了一下,还是问道,他需要知道具体的数值才好向上面汇报。

  “出厂价的话,大概在14美刀左右。”刘志成说道。

  这也不是什么秘密,香江这边多的是做出口风扇的厂家,价格已经很透明。

  “那每年出口能有4200万美刀?”元局长差点都快掩饰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了。

  想不到蛇口工业区刚刚挂牌成立,还没有开始建设,就能拿到这样的投资,只要报上去,绝对能够引起足够重视。

  要知道,在这个时期,整个国内加起来,每年的出口也才100多亿美刀,大部分都是原油与矿产资源。

  而蛇口这个10方公里的小地方,一开始就可以创造4000多万美刀的出口,领导们不重视都不可能。

  “元局长,出口是能达到4000多万美刀,但很大一部分配件,还得从香江进口,比如风扇最核心的电机,除非这边有着足够的人才,才有可能逐步实现本地化生产。”刘志成不得又一次提醒说道。

  这其实也就是像志高风扇在香江发展的过程,一开始都需要采购配件,就是一个纯粹的组装车间。

  “我明白了,我会立刻上报领导,向他们要人。”元局长点点头说道。

  元局长在外贸部门工作过,自然知道质量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高学历员工,一个企业不可能有长远的发展。

  “好,如果员工到了的话,可以承诺在五年内,基本上实现配件本土化生产。”刘志成承诺道。

  “而且,我还可以考虑将香江一部分其它产业转移过来,预估的话,一年能出口一个多亿美刀没有一点问题。”刘志成淡淡的说道,继续给元局长他们画起饼。

  但这也不算画饼,只能算是美好愿景。而且刘志成知道,未来几年,只有蛇口可以建设外商独资企业,所以他才比较重视蛇口的改开工作。

  “1亿美刀?”元局长眼神都差点冒出来,这已经远远超出他们的预期,蛇口要是拿下这个项目,不知道会对全国产生多大的影响。

  “刘生说的是真的?”一旁的秦社长也惊讶得不得了。

  “秦社长应该知道,这一亿美刀的产能,对于我旗下的产业,真算不了什么。”

  后续的商业细节,自然会有手下来谈判,电风扇工厂放在内地是早就计划好的,所以刘志成也没有多少犹豫。

  一片荒地的蛇口,自然也没什么大多可以参观的地方。

  当天下午,刘志成与霍海清在选择好厂址位置后,一行人便连夜回到了香江。

  内地改开的政策也只是刚刚开始,相关的政策及配套还没有到位,这个时候,还是不适合大规模投资的。

  即是风扇产业,也不是一次性搬迁,但年销售额也高达几千万美刀这样一个数量级的出口量,足以引起内地领导的关注。

  而蛇口以及粤省自然更是重视万分,不到一周的时间,就同意刘志成提出的人才条件。

  同时接受他捐赠一条鹏城至蛇口的水泥路,至于这条路的捐赠实施,将由彦信志成慈善基金负责,有些事情还隔一层好一些。

  刘志成收到消息后,也立马组建了由刘长海为首的团队,奔赴蛇口,组织风扇工厂建设。

  而拥有了志高国际发出的投资意向书,外加刘志成的一个电话,与其有着长期合作的东亚银行,特事特办,在三天内便给了蛇口3000万港元的贷款,用于蛇口工业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时间到了2月,虽然还在春节期间,但蛇口工业区可没有停,志高国际也快速与蛇口工业区签下了投资协议。

  第一笔资金到账后,志高电器(在蛇口志高国际新成立的全资子公司)立马邀请国内的建筑公司,开始建设厂房及办公楼。

  在赚外汇的力量号召下,施工速度自然飞快,内地建筑队24小时施工,人停设备不停,刚到了4月下旬,标准化工厂就全部建完成。

  工业区的施工效率也很高,差不多在同时间内,就把工业区水电都已经开通,道路也已经建好。

  让刘志成妥妥的见证了一把,什么是鹏城速度。

  至于彦信志成慈善基金捐赠的鹏蛇公路,因为涉及到多地方(鹏城市还没有成立),所以可能还需要一点时间,但已经比之前好上很多。

  志高国际也快速搬迁了风扇组装车间的设备,先将这个最耗人工的风扇组装线给搬迁过去。

  刘志成在国内投资的第一间工厂算是正式成立,他又亲自去了一趟蛇口,参加了开业仪式。

  感谢你的订阅!

  求月票!求月票!求月票!

  求收藏!求收藏!求收藏!

  求打赏!求打赏!求打赏!

第122章 孙丽娜的文化事业

  香江的工资越来越高,服务业从业者的收入,已经逐步超过工厂工作的收入,已经有很多年轻人不愿意进厂打螺丝。

  由于香江地产价格的暴涨,直接拉高了所有人的工资收入,这对香江的制造业来说,是无法承受的。

  在改开之前,香江的最低端工业就已经开始迁移,只不过目的地是湾湾。

  现在有了一个离香江更近的蛇口,肯定会受到香江企业主的喜欢。

  只是,目前蛇口的基本产业链、配套设施还不完善,只能吸引最简单的组装或者初加工业者。

  联邦大厦,刘志成正在一边享受丽娜的按摩服务,一边番阅着文件。

  这是一份关于香江是球甲组联赛的文件,上次刘志成交待韩春喜做的调查。

  别小看香江足球联赛,于1908年成立,既然是全亚洲首个职业联赛。

  而且一个小小的香江城,既然有香江大球场、旺角大球、元朗大球场等十几个足球场。

  联赛是跨年进行,今年的甲组球队有12队。

  上次刘志成记得是报道九巴足球俱乐部,就是九龙巴士旗下的俱乐部。

  玩足球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为自己企业打广告。也在无形中增加自己的影响力。

  文件中还提到,现在一间足球俱乐部的年投入,大约在100万港币左右。

  说白了,现阶段在香江足球投资小,但又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影响力。

  就像是自己旗下的天天报业一样,是自己在香江吼舌。

  现在刘志成又拿起一份报纸,这是天天报社新发行经济类报纸,也是他一直想要的专业报纸。

  设有人物专栏、股市专栏、期货专栏、地产专栏等经济类专栏版块。应该是邀请了不少名人撰写评论员文章。

  现在天天经济报现在发行量刚过3万份,只能说是有了,不能谈其影响力,但有总比没有的好。

  现在的天天报业公司旗下三报一刊,总发行量达28万份,已经来到了香江总发行量第一的位置。

  其中《天天日报》13万份,占据市场第一发行量;《天天晚报》7万份;《天天漫画周刊》5万份。

  别看其中漫画周刊不赢利,但天天报业每年尽利润已经达到2000万港币,也是行业的佼佼者。

  刘志成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决定对文化产业加大投入。组建文化产业集群,并在合适的时候寻求上市。

  上市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集资,更好的发展文化产业,为集团扩张保证粮弹充足。

  熟悉资本运作的他,能将股民的钱发展成自己的钱,还可以壮大公司。比如去收购一些固定资产。

  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香江有了固定资产,就能更好应付各种经济危机。

  前世,李超人家族有卫视和盈科,郑裕桐有亚视的股份,还有吴光正家族也有卫星电视。这更好证明了文化产业的影响力,自己必须也得有。

  既然决定了事,就立刻安排孙丽娜召集王兴发、张健成、韩春喜几人开会。

  不一会,几人先后来到刘志成办公室,分别向老板问好,刘志成点点头也算打招呼。

  “我旗下产业板块,基本实行事业部运作模,今天叫你们过来,主要是觉得文化这个版块,应该大有作为,应该进行集团化运作。”刘志成直接对几人说道。

  下面几人,有些莫名其妙的感觉,现在不都是公司化运营吗?老板这又是要玩那一出。

  “从现在开始将报业公司、玩具公司组建新的集团公司,并且组建足球俱乐部,积极参与香江足球运动,提高集团的影响力。”

  刘志成喝了一口水,继续说道:“这个工作日后由孙丽娜具体负责,王生这边就只负责桔子科技的工作。”

  当孙丽娜听到刘志成的任命后,不由得面露喜色,终于熬出了头,笑道:“请刘生放心。”

  刘志成又想到前世的一个著名的足球文化产业公司:城市集团。便缓缓道:“新公司的名字叫:香江城市文化集团公司,积极参与香江文化事业建设。”

  会议结束后,刘志成又把丽娜单独留下,在办公室手把手交给她一些‘先知’知识。

  今天的丽娜十分卖力,深‘好’、环绕立舔声、D药库…,刘志成一把抓住丽娜的头发,差点都扯光了。

  事后,丽娜还爬到办公桌上,单独表演一场自舞,看得刘志成很是满足………

  事后,刘志成又向孙丽娜交待了几件事情。

  首先,足球俱乐部要向欧洲球队学习,然后购置地皮,建立专业的训练中心,建立足球各个梯队,建立专业的足球运动场,打造球队自己的主场。

  其次,就是玩具产业的发展,刘志成打算制作的动画片《变形金刚》。

  为了发展文化事业,发展玩具产业,决定提前上马这个IP。

  孙丽娜呵呵一笑,走回自己的座位,说道:“我想知道新玩具的事情,快点和我讲讲啦。”

  刘志成没有卖关子,说道:“这个玩具比较特殊,需要先开发漫画、动画片,有了漫画、动画片做宣传,然后再开发同名玩具。”

  “动画片?”

  孙丽娜跟不上刘志成的思路,便问道:“香江没有动画公司,tvb与丽视播放的动画片都是进口,难道要去海外去制作吗?”

  “不需要!”

  刘志成决定在本埠制作动画,成立专业的动漫制作机构,说道:“你去RB与美丽国招募动画师,等团队组建以后,你亲自到场坐镇。”

  孙丽娜苦笑起来,说道:“让我坐镇,我对动画什么都不懂,伱就不怕搞砸。”

  刘志成笑了笑道:“不懂就学习,我最近多抽一些时间,给你普及这部动画片与同名玩具的详细情况。”

  他会让漫画周刊来设计变形金刚的原型角色,再让孙丽娜招募的动画团队进行剧情创作。

  即使动画内容与前世有出入也不要紧,只要原型角色与前世相符合就已经足够,毕竟推出这部动画片的目的是为了卖玩具。

  刘志成决定先给孙丽娜介绍一下《变形金刚》的大背景,让她对这个科幻故事有一个大致概念。

  可惜刘志成记忆有限,从上午一直讲到下午四五点钟,已经把所知的背景情况全部讲完。

  没有角色原画做参照,孙丽娜也很难理解整个故事的核心元素与创意卖点。

  刘志成就让她先去找人,由他指导把角色原画搞出来,到时再给她细说,然后发行漫画,最拍动画片。

  其实,刘志成还有一个大lP,就是功夫熊猫,但必须先把变形金刚弄好后最说。

  最近,街机游戏的同名玩具推广得不是太顺利,一直不温不火,刘志成一心想做大做强。

  所以,她决定启用孙丽娜负责,毕竟,她可以经常得自己的言传身教。

  现在刘志成身边的四大助理,已经放出去两位,是时候添加新鲜血液了。

首节 上一节 71/1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