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岛新豪门时代 第89节

  会见之后,便是安排所有人去后园的宴会厅享用晚餐,而且宴会的规模也是极高。

  商业部、工业部的一些领导都出席了这次欢迎宴会。

  显然香江财团北上京城,内地显然已经有了多方面的准备,想在经济方面寻求更多的合作。

  晚宴之上,有领导致词表态,在内地投资的资金安全,同时也表明了内地ZF收回香江的决心!

  同时,还宣讲一些香江回归后的Z策。

  当下,很多香江市民认为,内地收回香江是指收回新界,而不包括港岛和九龙。

  刘志成听到这里,终于明白,为什么在前世那么多华资能够在80年代中期崛起。

  因为,这些都是早已站在内地ZF一边的人,他们早已知道内地ZF收回香江决心,而且掌握了内地政策。

  在未来与日不落谈判的时候,引起了香江房价暴跌,这些掌握了ZC的华资,抓住机会进行了大抄底。

  加上又是商场人精,自然懂得怎么样去操作,再加上内地支持,想不成功都难。

  宴席中的座位很是讲究,比如包船王旁边所坐之人,就是机械部负责造船工业的一位局长。

  曾经不少国家首领热情接待过包船王,只为环球的轮船订单。

  显然,内地也想轮船订单上,分得一杯羹,只不过现在的船王已经准备弃船登陆。

  而刘志成的身边则是一位负责电子产品陈局长,显然,各司其职的工作做得很好。

  “刘先生,这是我们国内非常出名的茅台,口感极佳。”陈局长举杯笑道。

  “那我尝尝。”刘志成也举杯回敬。

  虽然在香江的应酬方面不怎么喝白酒,但刘志成也自己尝试过,酒量还是很不错。

  举过几杯后,陈局长说道:“刘先生,我去过你在蛇口工业园的工厂,了解到你旗下的公司电子产品在全球攻城略地,能否指导一下,我们内地的电子产品该如何打入国际市场?”

  刘志成可不敢随便夸海口,想了想说道:“据我所知,现在内地的很多电子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基本上已经被市场淘汰。”

  刘志成看了看陈局长,继续说道:“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引进全新的生产技术,开发出与国际市场接轨的产品,这样才能重新恢复昔日的辉煌。”

  其实,在集成电路之前,国内的电子工业在亚洲也位列前位,比如鼎鼎大名的京城电子管厂。

  “这个道理我们都知道,但是限于缺乏外汇资金,引进技术设备有很大的困难。不知道,刘先生有没有来京城投资?”陈局长说道。

  “来京城投资,现在内地是需要合资吧?”刘志成问道。

  合资其实不是问题,但现在内地真正能够投资的地方也就鹏城市,在其他地方合资,可不是什么好事。

  特别是像是京城这些地方,干好了,就是一面旗帜,干不好,就是麻烦。

  “是,这是国内法律所规定,不过我们可以提供足够的工人和建设好的厂房,这种情况下,可以大大降低贵方的投资成本。而在京城有很多大大小小电子厂,完全可以由贵方来挑选合适的合资伙伴。”陈局长说道。

  “如果合资的话,商品可以实现在内地销售吗?”刘志成问道。

  “我听秦社长说,现在刘生在香江的工厂人力成本高,可不可以转移一部分订单呢?”陈局长反问道。

  对于负责经济工作的高层之一,对于今天负责的港方,肯定有一点了解。

  特别是香江,多次去考察调研,肯定对志高风扇有所接触,没有想到风扇在香江的出厂价,既然比国内同行还低。

  如果这种物美价廉的风扇进入国内市场,国内同行还不得玩完。

  之前,他便在香江采购过一批风扇拿回国内,让相关企业仿制。

  但根本就达不到原先风扇的品质,就拿风扇叶片,国内主要是铁制,而志高的是用塑料。

  模仿做出来的风扇,很多方面都落后于人。特别是在电机方面,更加做不到志高那样高速、且静音效果好。

  刘志成摇了摇头,说道:“如果在京城合资建厂,如果全部用于出口,我又何必舍近求远,在蛇口生产不更好吗?”

  “刘生的意思是?”

  “既然是合资,我可以让合资厂拿到大量的海外定单,但国内市场总有需要吧,而且我会让合资厂保持外汇平衡,怎么样?”

  改开最初的目的,除了引进外资企业,希望他们能够带来技术与就业岗位之外。

  就是希望他们这些企业,能够在国内生产,国外销售,带来大量的外汇资金。

  但想法是美好的,那些外资却不会这么做,他们只想赚国内钱,而且之后还需要换成美刀离开。

  一般的企业内地政府自然不同意,除非是一些国内需要的商品,还可商量。

  但这类商品,必须得用外汇券购买。但这类商品放在国内生产,能够有效为建设经济服务。

  于是就有了合资政策的出台,但有一个明确的前置条件,就是外汇平衡。

  所谓的外汇平衡,就是伱在国内赚一块钱,就需要出口同等价值的商品。

  只有这样,在以后你需要把钱兑换成外汇出去的时候,才不会消耗掉原本国内就稀缺的外汇储备。

  这是原则性的问题,没有任何人可以例外。

  “如果外汇的平衡问题能够解决,那一切都可以商量。”陈局长点了点头道。

  只要外汇没有损失,就是没有什么大问题,那怕是将来志高风扇独霸内地市场,同样,出口创汇也就越多。

  虽然有可能赚不到外汇,但至少增加了就业岗位,这也是改开的目的之一。

  等工厂建好之后,就去多做工作,尽量让他多出口一些,外汇结余不就有了。当然,现在还是要尽量多出口。

  但就是因为这个条款的存在,导致在过去的招商引资工作中,出现了很困难。

  很多大型的合作都陷入困境,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国内已经开始松口,提出了外汇平衡政策。

  外资是来赚钱,不是来做慈善,赚不到这里的钱谁来投资。

  不指望外资企业全部用于出口,只能够用市场换技术,并且保持外汇平衡即可。

  即是这样,还是有很多企业难谈成,刘志成这边算是条件轻松,己经很难得。

  “那除了风扇,其它产业能不能投资?”刘志成又问道。

  “刘生还想投资什么?”陈局长开心的问道,没想到刘志成主动问起了投资。

  “其实这次来京城之前,除了我在粤省提出的高速公路和码头业务外,我这里准备了几个型项目的投资。”刘志成笑了笑说道。

  陈局长问道:“什么样的项目?”!

第145章 学习航运的机会

  刘志成在北上之前,就在香江作了大量准备,充分研究了内地Z策。

  现在旗下企业哪些项目有可能落地内地,用什么方争取最大利益,先人一步抢占内地市场。

  刘志成笑道:“第一个是摩托车项目,我希望旗下志高摩托车能够落户内地,最好是粤省,希望得到京城的支持。”

  “第二个项目我想把我旗下的游戏机、随身听的生产放到鹏城,希望内地能够建一些配套工厂。”

  “第三个项目便想在内地成立研发中心,研究最前沿的科技技术,希望得到内地支持。”

  陈局长很高兴,终于听到了投资二字,而且有几个都是刘志成旗下的核心电子产品。

  “刘生,第一个项目不是我分管,只能是转达,至于第二个项目我是欢迎的,表示支持,只是想问一下,年产值有多少?”

  “陈局长,我也不隐瞒什么?产业肯定得分批转移,最终年产值达十亿港币没有一点问题。”

  “十亿?”陈局长是经济干部,知道这只是产值,但他可以带动几十亿港币的经济。

  首先是就就业,有了就业人口必须会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其次就配套工厂的外汇创收。

  因为桔子科技在内地的一切开支,都得用外汇支付。

  “刘生,这个项目我会立马上报,至于第三项目,刘生希望得到什么样的支持?”

  “人才!我需要计算机人才,电子人才,可以告诉你,我对于他们工资水可以比肩香江的工资水平。”刘志成说道。

  现在内地招聘找人才是一个难题,主要是大学生都是宝贝,人才们端着金饭碗,肯定不愿意到私企打工。

  当然,刘志成说的工资水平,肯定也是香江工人水平,但对于内地来说,也是相当高。

  总产值高达数亿美刀的大型电子工厂,未来每年能够为国家带来至少上亿美刀的外汇。

  还有摩托车工厂、电子科技研发中心,这些都可以带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还能带动就业,发展第三产业,一举数得。

  虽然在国内投资都是一回事,但投资放在哪里又是一回事,能够创汇的企业,特别是这种大规模的创汇企业,到哪里都受欢迎。

  “刘生能不能把这些企业都没在京城附近?”

  “陈局长,这个电子产业,放到京城有些困难,因为这涉及到很多配件国内无法生产。但研究中心倒是可以。”刘志成委婉拒绝道。

  “行,我会把刘先生的项目都报上去。”

  陈局长虽然没能说服刘志成将这些产业放在京城,但显然对今天的收获比较满意。

  刘志成也很满意,虽然没有结果,至少打动了高层领导的心。

  他们聊天的过程中,但各种美味都已经送了上来,招待会的菜式非常精致漂亮,味道也不错,只是大家都是浅尝即止。

  现阶段,内地的大才主要集中在京城与上沪,哪怕是改开的前沿鹏城,有着国内的鼎力支持,派遣了大量大学生支援。

  但要形成技术实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刘志成打算在京城成立研发中心,就近吸引人才。

  鹏城还有就是工厂配套这块,要赶上京城与上沪,那真不是一时半会可解决。

  所以,刘志成到时候会鼓励香江的配套企业迁一部分过去,如果要实现配件内地化,仍然需要内地的鼎力支持。

  刘志成同意在京城合资建设工厂,还有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可以形成一南一北的布局。

  同时,也会把一部分随身听订单发往北方厂,然后,一家主打出口,一家主打抢占国内市场。

  毕竟,新时代的内地各种电子消费品市场是无穷大。

  在宴会上,刘志成也只能决定投与不投,因为现在内地存在各种问题,如用工招聘问题等。

  针对这些问题,还需要一系列的商务谈判,当然,这些谈判会交给双方的投资团队。

  宴会结束之后,代表团之人被送回了宾馆。

  “包生,一路上看你脸色严肃,发生了什么事情?”刘志成正好与包船王回宾馆的方向一样,路上就随口问道。

  包船王笑道:“也没什么,刘生,可以去我哪里坐坐吗?”

  刘志成也没有犹豫,就答应前往,因为他也想听听船王的故事。

  刚进包船王的小楼,刘志成问道:“包生,有什么心事需要我解?”

  “就是刚刚晚宴的时候,机械部的林局长向我透露国内的造船厂能制造5万吨级别的货轮,希望我能够订购几艘。”

  包船王有些叹气的说道:“刘生你也知道,我最近一直在抛售油轮,就是不看好海运市场,正准备弃船登陆,但内地这边的要求我又不能直接拒绝,所以让我有些左右为难。”

  “5万吨货轮大概什么价格?”刘志成对此一无所知。

  “现在行情是3500万美刀左右,国内的报价是3000万美刀。价格还是比较优惠,只是这个节骨眼上,令我有些头痛。”包船王无奈的说道。

  “明白了。”刘志成点点头说道,包船王准备弃舟登陆,自己旗下的油轮,都在以低于成本价在出售,现在再让他购买几艘大型货轮,当然不愿意。

  哪怕船王身价更高,他在内地投资是为赚钱,不是为了亏损,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形成一个共同的利益链。

  “几艘的话,也是过亿美刀,是有点多。”

  不只是房地产行业,海轮运输行业其实也是高杠杆运作,一艘三千万美金的轮船,买主支付的资金可能只有三百万美金甚至更低。

  其他的全靠银行贷款,然后再慢慢的经营货轮,以还得贷款本息。

首节 上一节 89/1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