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上回应着山呼海啸般的“Viva México!”和“Viva Víctor!”。
就在卢那察尔斯基讲话结束,主持人宣布接下来将进行放飞和平鸽与花车游行环节,记者们已经开始低头整理笔记,构思如何报道这场彰显墨西哥新气象的庆典时——
观礼台侧后方突然出现了一阵细微的骚动。
几名墨方安保人员迅速开辟出一条通道。
紧接着,两个身影在安保人员的簇拥下,并肩走上了观礼台的最前排。
当记者们的镜头下意识地捕捉到这两个人时,整个记者区仿佛被投入了一颗无声的炸弹!
咔嚓!咔嚓!咔嚓!
短暂的死寂之后,是几乎要炸裂胶卷的疯狂按动快门的声音!
无数镜头疯狂地对准了那个几乎让所有人惊掉下巴的画面:
维克托身边的赫然是乔治·沃克·布殊!
“上帝啊!是布殊总统!”一名美联社记者失声惊呼。
“他什么时候来的墨西哥?!”
“他们怎么会一起出现?!”
“快!发稿!立刻发紧急新闻!”
记者区彻底沸腾了!电话线被迅速抢占,记者们声嘶力竭地向后方编辑部口述着这惊天动地的场景。所有长焦镜头都死死锁定观礼台前排那两位主角。
全世界都在通过镜头看着他们。
维克托似乎完全无视了下方的骚动和几乎能闪瞎人眼的镁光灯,他侧过头,轻松地对小布殊说着什么,甚至还伸出手指,指向广场上盛大的游行队伍,仿佛在热情地介绍着庆典的盛况。
小布殊脸上挂着那种经过精心排练的政治家微笑,点头回应。
他偶尔说上一两句话,但明显有些心不在焉。
这画面太具有冲击力,太超现实了!
就在不到48小时前,两国还因为德克萨斯问题处于准战争边缘,全世界都在担忧北美大陆会爆发一场大规模冲突。
而现在,这两个关键人物,却并肩站在墨西哥独立日的庆典观礼台上,谈笑风生?
这背后达成的交易和妥协,足以让所有政治分析家抓狂!
专家都懵了。
军乐队奏响了悠扬和平的乐曲。
广场一侧,工作人员打开了巨大的笼门。
霎时间,成千上万只雪白的和平鸽振翅高飞,如同喷涌而出的白色云朵,在宪法广场上空盘旋,掠过阳光下的国旗和欢呼的人群,最终向着湛蓝的天空四散飞去,场面壮观而充满希望。
鸽群之后,盛大的花车游行开始了。
“伙计,拉美很大,容得下美国也容得下墨西哥。”维克托忽然说。
小布殊闻言看了看他没吭声。
你脾气暴、你胆子大、你说什么都牛X。
你现在说华盛顿是墨西哥人,我也不反驳。
……
第696章 这场游戏,永远不缺少玩家!
小布殊在墨西哥独立日庆典上的惊鸿一瞥后,并未过多停留,在与维克托进行了最后一场简短而秘密的闭门会议后,他的车队再次悄然驶回军用机场,那架没有标识的VC-25A迅速升空,消失在墨西哥城的天空中。
然而,他留下的震撼却如同巨石入水,急速扩散至全球。
这种人太重要了。
重要程度堪称甘地从他外甥女从他被窝里爬出来然后说,戒色失败。
庆典后的记者见面会由卡萨雷亲自主持,面对台下几乎要挤爆会场,情绪激动无比的各国记者,卡萨雷依旧是一副笑呵呵的模样。
“卡萨雷先生!布殊总统的到访是否意味着美墨关系迎来重大转折?”
“双方是否就德克萨斯问题达成了秘密协议?”
“这是否是美国默认墨西哥对德州控制权的信号?”
问题如连珠炮般砸来。
卡萨雷耐心地听着,胖乎乎的手掌向下压了压,示意大家安静。
“诸位,诸位。”
他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会场,“布殊总统作为我们尊贵的客人,受邀参与我们光荣的独立日庆典,这本身就体现了我们两国之间沟通渠道的畅通和相互尊重。”
他顿了顿,避重就轻地继续说道:“领导人之间的直接对话,总是有助于增进理解、减少误判,这对于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至关重要。”
显然,记者们对这种官方辞令并不满意。
一位路透社记者抢着追问:“卡萨雷先生,请直接回答,布殊总统的此次访问,究竟代表着什么?”
卡萨雷收起了一点笑容,身体微微前倾,对着话筒,用一种极其意味深长、几乎一字一顿的语气说道:
“这代表着……天亮了。”
说完这三个字,他不再给任何提问的机会,朝着台下点了点头,便在安保人员的护卫下转身离去,留下满场错愕、继而彻底哗然的记者。
天亮了?
你以为你踢足球呢?
但这三个字瞬间传遍全球,登上了所有新闻机构的头条。
是墨西哥的天亮了?
暗示着墨西哥的崛起和美国霸权的相对衰落?
是美墨关系的天亮了?预示着一场意想不到的世纪大和解?
还是德克萨斯问题的天亮了?意味着一种既成事实的默认和新的、不为人知的安排?
这种不确定性,尤其是卡萨雷那副“懂的都懂”的表情,让外界,尤其是隔岸观火的欧洲,彻底陷入了猜测和不安之中。
欧洲,各大首都,情报部门鸡飞狗跳。
伦敦,军情六处(MI6)总部:,值班主管被深夜从家中叫醒,面对首相府的紧急质询电话焦头烂额。
“他们到底谈成了什么?!”
“天亮了是什么意思?!我们为什么事先没有收到任何风声?!”分析师们被紧急召集,翻箱倒柜地查阅所有关于美墨领导人的最新情报,试图找出会面的蛛丝马迹和“天亮了”的密码含义。
会议室内烟雾缭绕。
巴黎,对外安全总局(DGSE),法国人以其战略自主而自豪,但此刻也感到了强烈的不安。
“美国人难道要和墨西哥人瓜分北美势力范围,把我们排除在外?”
高官们紧急开会,讨论这场突如其来的“蜜月”对法国在拉美利益、乃至全球力量平衡的影响。
柏林,联邦情报局(BND),严谨的德国人同样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情报评估报告被迅速修改。“此前所有关于美墨即将爆发冲突的预测都需要推翻!”
分析师们感到极度困惑,“是什么样的筹码,能让小布殊如此屈辱地出现在墨西哥的庆典上?而维克托又付出了什么?”
“天亮了”三个字被翻译成德语,反复研究,试图理解其中的潜台词。
德国外交部急切地想弄清楚,这是否意味着北美将形成一个紧密的、排他的经济或安全联盟。
几乎所有的欧洲分析都得出了一个令他们心惊肉跳的结论,美国和墨西哥极有可能达成了一项远超外界想象的重大交易。
也许太麻烦了,说的简单点就是,喂喂喂!我们还没上车(瓜分美洲),你们就又和谈了,那我们之前的努力算什么?
算笑话吗?
墨西哥城的“天亮了”,对于飞回华盛顿的小布什来说,迎接政治风暴。
他秘密访问墨西哥并与维克托并肩出现在独立日庆典上的画面,经由全球媒体的疯狂传播,已在美国国内引爆了前所未有的政治地震。
两党议员、媒体名嘴、智库专家、以及成千上万的普通民众,都被这极具冲击性的一幕惊呆了。
极右翼和保守派阵营的反应最为激烈。
“背叛!彻头彻尾的背叛!”
福克斯新闻的黄金时段,一位资深评论员面色通红地咆哮,“乔治·沃克·布殊不仅输掉了德州,他还在墨西哥人的狂欢节上,对着吞并我们领土的仇敌微笑,这是美利坚总统史上最耻辱的一页!”
“他应该被弹劾!立刻!马上!”另一位电台主持人声音尖利地呼吁。
一些极右团体和愤怒的“红脖子”们开始行动。他们举着标语牌——
“不要德州,毋宁死!”、“布殊叛国!”、“维克托是小丑,布殊是帮凶!”,聚集在白宫外的拉斐特广场和街道上,人数越来越多,情绪越来越激动。
他们高呼口号,焚烧墨西哥国旗,甚至与维持秩序的国民警卫队和特勤局人员发生了推搡和冲突。
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内,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
小布什站在窗前,看着外面黑压压的抗议人群,听着隐约传来的咒骂声。
他的脸色比去墨西哥之前更加憔悴,眼窝深陷。
幕僚长和几位核心顾问站在他身后,汇报着严峻的形势。
“总统先生,参议院多数党领袖刚刚打来电话,措辞非常严厉,他认为您的行为未经国会授权,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和党派声誉。”
“众议院已经有人正式提交了弹劾动议的草案,虽然目前支持票数可能还不够,但势头很坏。”
“媒体的社论几乎一边倒,就连传统上支持我们的几家报纸,也认为您此举,欠妥,缺乏必要的解释。”
“外面的抗议者,我们担心会失控。一些极端分子可能混在其中。”
小布什缓缓转过身,他的声音沙哑却异常坚定,带着一种在墨西哥被维克托“锤炼”过后产生的诡异冷静:
“解释?向谁解释?向那些只会坐在办公室里夸夸其谈的政客解释?还是向那些以为靠几杆猎枪就能夺回德州的蠢货解释?”
他走到办公桌前,双手撑在桌面上,目光扫过他的顾问们:“你们以为我去墨西哥是去度假的吗?你们以为维克托那个疯子是靠讲道理就能说服的吗?我们失去了德州!这是事实!现实不是好莱坞电影,我们没有无敌的舰队和军团能立刻把它抢回来,而且还要冒着整个西海岸变成战场的风险!”
他深吸一口气,压低了声音,却更具压迫感:“我现在做的,是在保住其他州,是在避免一场我们目前根本打不起的全面战争,是在给美国争取喘息和重整旗鼓的时间!这份体面,是我从维克托的牙缝里抠出来的,你们懂吗?”
我都差点卖屁X了。
幕僚长迟疑了一下:“但是,总统先生,国内的舆论……”
“舆论?”
小布什猛地打断他,眼中闪过一丝维克托式的戾气,“舆论是靠力量和胜利引导的,不是靠乞求!他们不是要强硬吗?好!我就给他们看看什么叫强硬!”
他直起身,语气斩钉截铁,下达了一系列命令:
“第一,通知司法部,援引《反叛乱法》,以危害国家安全、煽动暴乱罪,立即逮捕几个跳得最欢的极右翼组织头目和煽动者。搜集他们的黑材料,有多少用多少。”
“第二,授权国民警卫队和特勤局,对白宫外围及华盛顿特区内的非法集会采取清场措施,必要时,可以使用非致命武力驱散,如果有人暴力抗法,允许升级应对手段,告诉现场的指挥官,我要秩序,立刻恢复秩序!”
“第三,给独立州州长打电话,私下谈,告诉他们,联邦政府理解他们的关切,愿意在权力下放、经济援助、边境管控等方面进行前所未有的协商,甚至可以讨论永久性的新的联邦关系框架,前提是他们必须立刻、公开宣布取消独立,回归联邦体系。这是最后的机会,如果拒绝……后果自负。”
“第四,准备全国电视讲话。我会亲自向美国人民解释发生了什么,以及我们将要做什么,不是道歉,是告知,是定调!”
“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