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心科研,你却想骗我谈恋爱? 第180节

  说到这,张长青耸了耸肩,继续说:“LHC经常出现故障,以至于需要长时间的检修,今年3月份才重新启动。”

  “这就导致了很多东西都还处于理论阶段。并且,无法保证每个理论都是正确的,实验机会有限,试错成本高昂。”

  “所以,双光子道的分析方案方案由咱们夏国组和美国组各出一份,5天后过会,只有一份方案能通过。这也意味着,谁的方案好,就可以主导双光子道的分析这部分实验。”

  许青舟没觉得意外,LHC大部分实验虽说都是在国际合作的模式下完成,一直宣传的也是什么要将世界各地的研究机构的科学家聚集在一起,共同见证激动人心的一刻。

  但只要涉及国家之间的事情,就没简单的。

  先不说在名额上的倾斜,夏国的名额少得可怜,就算真的加入实验了,大家都来自不同的国度,明里暗里都会竞争,以期望在实验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张长青吐了口气,无奈地说道:“咱们这次压力挺大的,与美国相比,夏国在高能物理方面的确处于弱势。”

  听到这里,杨院士放下资料,笑着说道:“我们也不用悲观,这些年夏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是有很多可喜的进步的,某些领域甚至还处于领先地位。”

  “老师说得对,嘿嘿,咱夏国现在也不弱了。”张长青说。

  许青舟很认同,现代物理理论基本都是来源于西方,夏国能奋起直追,有现在的发展,已经很了不起。

  更何况,未来几十年,夏国已经能独领风骚了。

  半小时过去,三个人在酒店门口下车。

  两个人影已经在门口等着,左边的夏国面容的中年,右边的是个欧洲老头。

  “杨组长。”中年喊。

  杨院士点点头,而后转头看向旁边的欧洲老头:“柯林斯先生,又见面了。”

  “听说你过来,我连今晚的酒会都推了。”

  “那我请你喝一杯。”

  “谢谢,说实话,在我看来见老朋友比去酒会有趣多了。”

  两个人笑着握手。

  通过介绍许青舟知道,这个老头叫弗朗西斯卡·柯林斯,是CMS实验室的负责人,世界一流的粒子物理学家。

  中年叫沈苑杰,夏国组的副组长。

  “这位就是许先生吧。”

  许青舟笑着伸手:“非常高兴见到您,柯林斯教授。”

  “许先生,欢迎来到LHC。”

  “谢谢。”

  一行人说笑着,一起进入酒店,办理入住,柯林斯教授还有事,得先离开。

  临走之际,柯林斯教授提醒:“杨,美国人的团队很强大,你们这边得抓紧时间了。”

  “我们不会比他们差。”杨院士笑着。

  柯林斯教授淡淡一笑,和许青舟他们点头示意,转身走了。

  坐了一天飞机,大家都很累,约定好明天8点开会,各自回房间。

  到达自己的住处,许青舟拍了一张照片,报备自己的行程,给宋瑶说自己已经到了。

  做完这些,他先去洗个澡提提神。

  按照夏国的作息时间,现在正是睡觉的时候,虽然白天睡了好三四个小时,但生物钟已经固定了,所以现在困得不行。

  洗完澡,见不到11点,许青舟又拿出白天在飞机上没有计算完的稿纸,继续推算起来。

  与此同时,8楼房间内。

  中年放下手机,向旁边喝酒的老头报告:“贝克教授,夏国的人都已经到齐了。”

  艾比·贝克,美国组的负责人。

  艾比·贝克拿起一旁资料,上面是夏国组CMS实验的参与人员。

  一共有8人。

  5名物理学家,2名数学专家。

  “杨炳,我和他也是老朋友了。”

  艾比·贝克自言自语,目光落到最后一个人的身上,笑着,“许青舟数学上的天才。可惜,这是物理,不是数学。”

  他其实挺惊讶,古板和执拗的夏国人什么时候这么有冒险精神了,居然把名额给一位年轻人。

  “这个年轻人在量子物理上面也很有见地,我看过他的一篇文章,写得很不错。”

  中年笑着说道:“你知道的,夏国在这个领域的储备人才太少,这个年轻人值得培养。”

  艾比·贝克不置可否,目光透过窗户看向远处,缓缓说道:“我一个经济学家朋友说,未来夏国和美国会有一场‘战争’,我不同意。”

  “因为,我觉得战争一直都在。”

  当地时间12点,许青舟合上电脑,上床睡觉,也许是因为太累的缘故,一碰到床就陷入深度睡眠,直到第二天早上7点才醒。

  异国恋的第1天,宋校花发了她自己和二喵的合照,跟许青舟说早安,又说自己要去一趟乡下看望爷爷奶奶。

  和宋瑶聊完,许青舟起身,洗漱完,去餐厅吃完早饭,7点半,就到了会议室。

  会议室就两人。

  一个面容清隽的中年,戴着眼镜,正低头看资料,另外一个年龄相似。

  “毛教授,王教授。”

  许青舟打招呼,这两个人都是粒子物理的专家。

  “小许,坐。”毛逸抬头。

  王启铭淡淡看了许青舟一眼,微微点头,谈不上热情,甚至,还有点敌意。

  “昨晚睡得还好吧?”毛逸笑着问道。

  “还行。”许青舟点头。

  毛逸笑着打趣:“年轻人身体就是好,不像我,来的第一天怎么都睡不着。”

  “您也还年轻。”

  快8点的时候,杨院士和张师兄两个人也到了。

  夏国组的成员逐渐到齐,8个人,稍微年轻点的,就是许青舟和一个看起来二十六七岁的女生。

  没有多余的寒暄,杨院士环视一圈,说道:“我们小组是第二次参与到CMS实验了,寒暄的话我也懒得说,咱们时间紧迫,直接进入主题。”

  “任务:双光子道的分析。”

  “对希格斯粒子的双光子道进行分析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

  许青舟静静地听着,对于杨院士说的这些,其实早就了解了。

  实验主要是从双光子和4轻子这两个衰变道找到希格斯粒子,在此之后,研究粒子的衰变方式,信号强度,与其他粒子的相互作用强度。

  而目前的第一个步骤,就是双光子和4轻子两个衰变道的分析。

  双光子方面,由夏国和美国负责,至于4轻子,德国和印度负责,其余的会员国等后续才能发挥作用。

  “我们都知道,希格斯到双光子的产率很低,因此,摆在我们眼前的问题就出现了——如何有效排除本底。”

  “第一种,采用了数据驱动的方法来估计本底水平,边带数据法或控制样本法。这些方法利用实验数据本身来构建本底模型,从而减少对外部模拟的依赖。”

  许青舟指尖轻点,在脑海中思索解决方案。

  常见的办法,可以通过优化光子的筛选条件,如能量阈值、角度限制、孤立性要求等,以此来减少本底事件的贡献。

  或者利用多变量分析技术,构建判别器,这种判别器能够基于多个输入变量光子的能量、动量、角度分布等,来评估事件是信号还是本底的可能性.

  张长青的目光不由得朝许青舟看了看,许师弟这是在发呆.是听不懂吗?

  不过想想也正常,老师的节奏太快,许师弟是第一次跟实验组,跟不上很正常。

  见许青舟正在出神,王启铭抬头看了眼神中的不忿更多了。

  许青舟察觉到异样,抬头,见王启铭淡淡地看了自己一眼,他不由得表情古怪,这人跟自己有仇?

  1个小时过去,杨院士挥了挥手,示意可以中场休息。

  许青舟本来在思考该怎么解决本底问题,就被张师兄拉着去上厕所。

  去完厕所,张长青又带着去阳台吸新鲜空气,同时问:“师弟,感觉怎么样?”

  “还行。”

  许青舟点头。

  量子力学描述了微观粒子的行为和相互作用,希格斯粒子的存在和特性正是在量子力学的基础上被预言和理解的,它的存在和性质也都遵循量子场论的规律。

  对于他而言,希格斯粒子的东西并不难理解。

  阳台上,张长青抬头四处看了看,见没其他人,才低声问许青舟:“王启铭教授是不是给你甩脸子了?”

  “好像确实看我不顺眼。”许青舟说道。

  “其实,实验小组原本只有6个名额,但因为LHC检修时间太久,成果没拿出多少,会员费却一分都没少收。所以啊,每次实验都多给了两个名额。”

  “这次多名额里边,其中一个是科学院的小陈,另外一位就是你。”

  张长青摊着手:“王启铭教授本来是想让自己带的博士生来的,结果.”

  许青舟恍然大悟,怪不得看自己不爽。

第269章 连我自己都羡慕自己

  对于被记恨这种事情,许青舟算是见惯不怪。

  科学家是人,是人也就有七情六欲,总会有自己的私心,尤其是在夏国,科室人际关系略微复杂,不少人在权斗上用的功夫比在实验上还多。

  见惯不代表就能忍。

  在强大的实力面前,一切都是浮云,就比如当初跟自己抢实验室主导权的人,最后还不是把自己玩炸了。

  见许青舟沉默,张长青以为他在担心,安慰说道:“师弟,不用在意,京大和科学院各自一个名额是大家默认,王教授就是酸而已。”

  “等你多接触社会,就会发现这样的事情其实很正常。”

  “谢谢师兄,我明白。”许青舟微微点头。

  “走吧,会议马上开始了。”

  “好。”

  两人回到会议室。

  人员到齐过后,杨院士继续刚才的分析,把所有的资料都拉了一遍,任务也分配下来。

  杨院士他们负责对数据进行筛选,方案设计,集中力量解决实验过程中的本底问题,许青舟和张长青跟着副组长沈苑杰负责计算部分的内容,处理杨院士他们给过来的数据。

  沈苑杰物理上虽然不弱,但主攻的是数学领域,至于许青舟就更不用说了,在大家心里早就已经和数学挂钩。

  让张长青这位实验物理学专家加入,也是为了填补许青舟他们的短板。

  于是,夏国组相当于分成两个小组,前者负责制定相应的方案,后者处理数据,对方案的数据进行验证。

首节 上一节 180/4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44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