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教授,很感谢您带来的精彩演讲,但我需要提出来的是,任何理论都应该有其证明的过程存在,超对称代数与量子模型属于物理领域,并不具备数学严谨性。”
老头面色严肃。
第512章 在鱼钩挂上了新的饵料
礼堂。
对于老头的提问,许青舟淡淡笑着,说:“不可否认,纵观人类历史文明的长河里,堆砌数学大厦的每一块砖石,都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但是,在这之前,我们也需要能提供给我们筛选的砖石。”
“就比如,怀尔斯在证明费马大定理的时候,借助岩泽理论和椭圆曲线等等非主流的工具,而佩雷尔曼的几何化猜想,更是摒弃了传统微分几何方法,引入全新的Ricc流分析。”
“我的意思,我们需要尝试。”
对于老头的质疑,许青舟并不意外,颠覆性研究几乎必然会受到传统学派的质疑,但这种质疑也并非对许青舟现有成就的否定,本质上应该是对学术范式的挑战。
甚至于,现在的质疑还算是温和。
毕竟,一旦这个成功,将会对解析数论有颠覆性的改变。
台下,五湖四海的学者们表情不一,兴奋,深思,端宁,复杂.
老者眉头微皱,还是觉得许青舟有些异想天开,丢下一句“祝您顺利”,坐下。
接下来没人提问,刚好时间也到了,许青舟微微鞠躬,向大家表示感谢,下台回到自己的座位。
邀请报告结束,接下来是分组报告。
陶哲轩第一时间就找了过来,“许,你最后提到的超对称ζ函数和间隙动态筛法,有多少成的把握?”
“我在做这份报告时偶然想到的,还没深入研究。”许青舟摊着手照实回答。
“我刚才一直都在想这个问题这是我们目前的想法.将量子场论中的超对称生成元( Q )改写为复平面上的微分算子。”
陶哲轩不愧学贯百家,思索片刻之后就找到问题,“但你至少需要先需构造希尔伯特空间使( Q )成为闭算子,否则超对称代数无法自洽。”
“是的。”许青舟不置可否,叹息说道:“您知道的,颠覆解析数论这件事情,并不比证明黎曼猜想简单,我.”
一个青年激动地走过来,“许教授,很抱歉打扰你和特里先生的谈话,但我认为有必要说,我相信您的直觉!”
“谢谢。”
许青舟笑着回应。
青年扫视了远处的老头一眼,气愤地说:“这些人就像一群穿着羊毛背心、在数字丛林中优雅漫步的维多利亚时代绅士——前提是你别告诉他们丛林里早就通了地铁。并且,他们坚信所有数学真理都该像祖母的樱桃派秘方一样,用十九世纪的铜锅慢炖出来!”
“我很喜欢你的比喻。”许青舟真心地说。
“您会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青年期待地问。
许青舟只能说:“我很抱歉,您知道的,我现在有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做,比如正在进行的物理实验。”
“该死的物理!”
见许青舟应付完几个上来交谈的学者之后,陶哲轩笑着道:“我觉得,我们有必要找个安静的环境,继续聊聊你的颠覆计划。”
“走吧,我知道MIT一家不错的咖啡馆。”
许青舟同样想早点开溜,一会儿是分组报告,他们都不是主讲人,可以偷下懒。
“欧克,走。”
咖啡店里。
中青年两个人面对面坐着。
许青舟把自己这几天的研究成果递给陶哲轩,沉声说道:“第一步,还是需构造适配的Hilbert空间,使得( Q )的闭性和伴随性满足数学规范。”
“许,你的思路相当棒。”
陶哲轩眼中满是赞赏,根据这个来的话,真有做出来的可能性。
就是不比证明黎曼猜想简单。
“计算难度很大,就现在而言,即使对前( 10^{12})个素数,量子筛法的模拟所需算力远超现有超算能力。”
“没错。”
许青舟点头,无奈地说:“并且,误差控制也是个大问题,现在不管怎么看,这个筛法都可能被传统数论工具的确定性结果碾压.”
俩人在咖啡店聊了两小时,最后,因为陶哲轩和朋友有事情,只能提前终止,约定下次再聊,在咖啡店门口分开。
相处虽然不久,但许青舟对这位数学界前辈是发自内心的佩服,自身实力不俗,可始终保持着谦虚。
谦虚,温文尔雅。
难怪相当多顶尖数学家都夸赞他的合作能力很强,是一位很棒的倾听者,善于向别人学习,同时还擅长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可以组成世界上最强大的数学系。
两天过去。
就像许青舟预料的一样,他在报告上的言论还真就让数学界迎来了一场小震动。
有口诛笔伐的,认为许青舟在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博取关注,也有数学家认为解析数论迎来了新的机遇。
这下,数学界倒是鲜有的热闹起来。
阿尔伯特·斯通,哈代学派传人,坚信解析数论应该如“威士忌般纯饮”,反对任何物理杂质,在得知消息过后,直接在推特上写:“这是伪物理学家对数学的殖民化,用高维噱头掩盖本质问题!”
虽然没有点名道姓,可大家也都第一时间知道说的是谁。
再或者就是牛津大学的数学史教授查尔斯·霍洛威,将这一切颠覆性理论视为学术暴徒行径。
在自己的个人课堂上公开嘲讽:“这位来自夏国的青年又一次给数学界开下一张空头支票,尽管上一张支票偶然兑现了。”
当然,支持者同样不少。
就比如陶哲轩,这位知名华裔数学家:“在我这里,数学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不可能单枪匹马来单打独斗,所以我做研究时,必须和其他朋友、数学家一起合作。但许青舟不一样,他有着数学界最聪明的头脑。”
还有和许青舟有过几面之缘的梅纳德教授,他本人虽然因为行程原因来不了,可完整地观看了许青舟的报告,更是推特上对许青舟表示公开支持。
“他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天才,还可能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数学家。没错,他是数学界的莫扎特,数学是从他的血液里流淌出来的!”
同样,也有吃瓜看热闹的。
在他们看来,1859年,黎曼给全世界的数学家出了一道难题,直到一百六十多年后的今天才被解决。而现在,这位解决者,又在鱼钩上放了新的饵料。
网上热闹非凡,许青舟稳如老狗,参加研讨会,偶尔去趟实验室,看看样品参数,再或者就是做宋瑶安排的任务。
他很淡定,可事情还是多了不少。
楚江峰、顾志钟等等熟悉的老师,都好奇地打电话来询问他的情况。
连邮箱里边,每天也多了一堆邮件。
第513章 未知的东西才令人血脉偾张
波士顿数论研讨会如火如荼地推进,尤其因为许青舟第一天提出的超对称ζ函数,吸引数学界大批数学家的目光。
那些没来的数学家,纷纷找参加研讨会的朋友打探消息,想确定许青舟是否有新的成就。
这也很正常。
就宛若迷雾笼罩的丛林中突然亮起一盏灯,照出了一条从未被察觉的隐秘小径,探险家们都会被这条小路吸引,即使这条路很有可能通往死胡同,可依旧会有人前赴后继。
数学的终极浪漫可能恰恰在于,“未知的未知”比“已知的答案”更令人血脉偾张。
不过,在许青舟多次公开表示自己并没有过多研究成果,并且伴随着时间推移和研讨会议题推进,超对称ζ函数的热度终于降低下来。
这段时间,他和陶哲轩碰面好些次,交流超对称性ζ函数的可行性。
但很遗憾,两个菲尔兹奖得主闷头计算了两天都有些束手无策,只能暂时放弃。
其难度堪比爱因斯坦用相对论重构时空和图灵用图灵机定义计算,在一定程度上需要重塑解析数论的底层逻辑。
这将是无比浩大的工程。
许青舟倒是不着急,专注于研讨会本身。
12月3日,隔着大洋的夏国京都,某会议室内。
位于中间的老者率先开口:“先请赴美对接的孙晓峰同志和我们汇报这次去波士顿的情况。”
“好的,王部。”张晓辉点点头,把许青舟的要求和想法都说出来,诸如核心诉求,组建材料实验室,需要自主权利.
“超导薄膜和电池研究”
“能源?”
“.”
张晓辉说完,会议室中响起低声讨论。
老者看向左侧的男人:“梅校长,你先说说京大方面的意见。”
“行,那我先代表京大表个态。”男人笑吟吟地点头,沉声说道:“经过会议讨论,京都大学将会对于许教授的一切要求都表示支持。”
梅家佑,分管人才工作的副校长。
对于京大而言,别说是材料物理,就算是回来白拿工资,什么都不做都行。
毕竟,都是自己人。
“区政府没意见,我们欢迎许教授回来。”梅家佑右侧的人也发话。
“我有不同的意见。”
梅家佑对面的男人摇了摇头,“我觉得这是在乱来。数学是皇冠,应用科学是手脚。许教授本可以成为夏国的格罗滕迪克,现在却要去和宁德时代的工程师抢饭碗.这好比让文学家去写安卓代码——跨界不是乱界!”
有人附和:“对,夏国基础数学的菲尔兹奖缺口比电池专利缺口更紧迫。王局,在电池方面,我们已经追上来了,不出十年,基本能完成追上到赶超的步子。”
“有道理啊,我们有无数科学家可以聚焦电池的研究,可获得菲尔兹奖和沃尔夫奖的数学家只有一个。”
张晓辉出声:“诸位可以看看手头的材料。光是中芯国际一家,去年进口超导隔膜就花了6亿美元,各大科研机构与高校在这方面的支出也达到4亿美元。”
夏国这些年在各个领域奋起直追,不可否认,有了质的飞跃,但也需要承认,在某些技术上始终都在被国外卡脖子。
顶尖超导薄膜一直都是国内的痛点,因美国出口管制,部分材料需经第三方加价30%-50%,再比如购买日本Canon Anelva的MBE设备时,对方会强制捆绑薄膜材料,而这就占总支出的20%-30%,极其恐怖的一笔费用。
这是乐观的情况下,一旦未来形势更加严峻,对面的出口条件更加严苛甚至是90年代禁运,那量子计算与核聚变项目可能延迟 3-5年。
“想要突破国外的超导隔膜技术壁垒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更何况许教授并没有童子功。”
“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早晚能追上。”
“并且,孙主任,你说的这一切,都建立在许教授能真的解决电池问题的基础上。”
梅家佑望着对面的男人,笑了笑:“所以,你认为该怎么解决,拒绝许青舟的请求,让他留在国外?对于这样一位数学家,我想没有哪个国家会拒绝给其提供研究经费吧。”
对方无言以对,明白梅家佑说的都是实话。
他敢说,只要开口,美国会很愿意提供一切经费,别说就物理实验室了,直接要个几千万,对方说不定都同意。
在这方面,许青舟处于绝对的主导,有选择权。
有人问:“那许教授对量子算法开发、加密学这些有想法吗?”
“目前没有,许教授说未来可能会涉及这些研究,可现在最想做的还是材料物理上面的内容。”
孙晓峰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