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利用几何约束增强磁通钉扎,即通过电子束光刻在基地预刻蚀纳米孔,引导NbSn外延生长时形成周期性缺陷。
另外两种分别是螺旋位错网络,晶界AlO修饰。
而许青舟更加关注的是前两种解决方案。
都是构造人工晶格,迫使磁通线按照预设的几何规则排列,通过几何约束和周期性势场增强钉扎力密度,强钉扎力密度和消除晶界弱连接。
二喵卧在沙发上,继续当无用的小废物,浴室里,宋校花正在洗澡。
“继续吧。”
许青舟在窗前站了几分钟,再度坐下,推敲前两种方案的可行性。
15分钟过去,浴室里哗啦啦的流水声音消失,隔了一会儿,宋瑶戴着浴帽出来,小脸被热腾腾的水雾熏得粉润。
许青舟转头,见她没洗头,就没起身拿吹风筒,把心思放到手稿上。
宋瑶踩着拖鞋走过来,站在许青舟背后,小手放在他肩上,轻轻捏起来。
“方案写好了?”
许青舟享受着宋校花的按摩服务,“还差点,得再纠结一下。”
“我相信你,该休息了,你从下午一直在算。”
“行,劳逸结合。”
宋瑶把脸贴在许青舟脸颊上蹭了两下,回浴室洗换下来的贴身衣物。
许青舟则是合上笔记本,到沙发小憩。
身体放松了,可思绪却不由自主地想到刚才的两个方案。
宋瑶晾好衣服出来,就瞧见许青舟又坐在沙发上发呆,这人就是这样,一旦开始思考就停不下来,坐着躺着都一副沉思的样子。
经常这样子的话。
肯定要变成一个秃子。
想了想,宋瑶干脆往沙发一躺,再把脚塞到许青舟怀里。
这就叫以身入局。
许青舟瞧了眼放在自己大腿上的脚,白嫩白嫩的,“不吃,谢谢。”
“?”
宋瑶瞪着眸子。
什么就不吃了?
“行,我吃。”
许青舟抓住白皙的脚踝。
宋校花像是受刺激一样,咻地把脚收回去了,望着许青舟认真的样子,憋了半天,憋出“变态”两个字。
去书桌那边坐着,不愿意和这个人坐在一起。
不该嘴欠,没得玩了。
许青舟学着宋瑶的样子半躺在沙发,双手枕在脑后,既能发呆放松大脑,也能看美女。
他看着女生说:“你不用担心。”
“我才没有担心。”
宋瑶高冷地回答。
许青舟笑了笑,换了个舒服的姿势躺着,说:“我就是在思考制作纳米孔阵列和纳米柱掺杂的技术可行性,没钻牛角尖,更不会自闭.就是昨晚你看的前两种方法,理论上讲,前者效果肯定比后者好。”
“纳米孔阵列需要用到光刻机。”
宋瑶拿着手稿看了看,很快就找到问题所在。
“没错,虽然很想一步到位,直接做纳米孔阵列,但设备比较麻烦,MIT具有光刻机的实验室很抢手,而且贵.算了,还是做YO纳米掺杂工艺开发吧。”
许青舟瞅了眼窗外。
此时,透过模糊的玻璃,能看到屋外白色的雪瓣犹如鹅毛飘落,纷纷扬扬,交织在一起。
2019年的第一场雪。
他收回视线,发出邀请:“现在才9点,要不要休息下,一起看部电影?”
宋瑶瞄了眼窗外,下雪了,玻璃上结了一层冰花,雪花和城市的光影看起来有些梦幻。
这么冷的天气,适合窝在喜欢的人怀里。
但.
宋校花觉得还有必要强调,嘱咐道:“你不能动手动脚。”
“不会。”
许青舟坐起来,给宋校花腾位置。
“还有.”
宋瑶停顿了一下,严肃地补充:“更不能舔我的脚。”
“.”
许青舟说不定真会嗦一口。毕竟,这家伙总有些奇奇怪怪的爱好。
“我又不是变态,舔你的脚做撒子。”
许青舟断然反驳。
虽然有些时候确实有这样的冲动,可就想想,上次差点被宋瑶踹过后就不敢了,想想有罪吗?
没有!
“嘁。”
宋瑶发出一个单音表示鄙视,踩着拖鞋过来,坐到许青舟身旁,屁股挤了挤,躲到他的怀里。
“啥电影?”
许青舟拿起遥控器。
“你先找了看看。”
俩人在一起的时候,宋瑶基本上懒得做选择。
许青舟找了几分钟,最终确定了《忠犬八公的故事》,很经典的电影,算上曾经的日子,他应该是几十年前看过,剧情什么的都已经模糊。
二喵在客厅晃荡一圈,落到两脚兽们身旁,对屏幕里和自己一样毛茸茸的东西很感兴趣。
第518章 是人是鬼都能秀
公寓里。
许青舟站在窗边,寒风从窗户缝隙里钻过来,吹到脸上,让人精神一振。
他吐出一口浊气,揉了揉太阳穴,放松高强度用脑留下的疲惫。
YO(氧化钇)纳米掺杂真要说起来并不算复杂,不少课题组都在实验中使用过这种方法。
需要先考虑钉扎势理论,求解磁通线运动方程,预测临界电流密度,在此之后涉及相场模拟,蒙特卡洛模拟等等。
都是些熟悉的手段,这部分内容不算难,他仅仅用一天就搞定了。
接下来到钉扎参数预计算部分,得确定需要输入多少YO颗粒。另外,还需要进行热力学稳定性分析。
等这些全部都搞定过后,真正难啃的骨头就来了。
把YO纳米掺杂和他们的无衬底铌锡(NbSn)薄膜结合,并且还能提升性能,是个技术活。
最起码,他现在没啥好办法。
“喵~”
二喵灵活地跃到桌面,扫着尾巴朝电脑键盘蹦过去,好在许青舟眼疾手快,一把将这傻猫薅起来。
显然,二喵把电脑当成电热毯了。
他合上电脑,慢悠悠地去沙发坐会儿,准备瞅瞅数学界最近怎么样。
别说,虽然距离数论研讨会已经过去一个月,可数学界仍然很热闹,像霍尔恩说的那样,数学界掀起了超对称函数理论的研究热潮。
大家都想做第一位吃螃蟹的人,找出许青舟口中颠覆性的数学工具,在数学史留下浓墨淡彩的一笔。
目前鲜明的形成三个派别。
一派强烈支持他的观点,甚至有些狂热,称找到了为之一生奋斗的目标。
哈佛,MIT,普林斯顿等等都有数学家成立了相应的课题组,准备在这一途大展身手。
许青舟仰着身子抽过桌上的平板电脑,打开看了两个申请课题的报告。
有点失望,并没有突破他在报告会上预测的框架,甚至连能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都没有。
反对派认为把物理学观念引入数学,是对数学的背叛,同时,强调超对称函数理论仅仅存在概念上,距今为止无人包括许青舟这位提出者都没给出完整的定义,因此并没有实际意义。
中立派则是继续吃瓜。
如果是其他人提出来的新概念,他们可能会嗤之以鼻,但提出者可是新一届菲尔兹奖得主,年纪轻轻就被誉为21世界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可惜,我现在还真没时间仔细研究。”
许青舟摇摇头,眼下最重要的还是手头实验,在一定程度上关乎未来一段时间的安排,实验成功,就意味着能售卖专利,届时,也许能自己组建实验室,有钱在手,选择也要多一点。
许青舟研究YO纳米掺杂的第三天。
书桌一角堆满了手稿,这都是连续几天疯狂计算的结果,他推敲了所有可行的办法。
此时,卡森打来电话,汇报这段时间的成果,他带领孙思敏和马尔斯俩人忙了好些天终于确认,许青舟说的WS/NbC/NbSn的组合可行,能够有效缓解机械稳定性与耐久性不足的问题。
许青舟指尖轻点,感慨终于有一样顺利的,心里早有安排,沉声说道:“我知道了,你先继续迭代,试试多构造几层过渡层,最好能设计出梯度界面,我这边的话.还需要点时间。”
“没问题。”
停顿了一下,电话对面的卡森继续问:“教授,您关注超导薄膜最新的消息了吗?”
“哦?有其他新消息了?”
许青舟手中的笔停下,这些天他只顾着做计算,哪有心思看其他课题组的进度消息。
卡森说:“昨天,我们学校的詹姆士团队发布最新进度,他们超导薄膜的Jc就已经到2.5×10A/cm,T_c实现8 K±0.1 K。并且,剑桥的埃弗里实验室似乎也有大动作”
去年,普林斯顿采用分子束外延和原子层沉积技术制备出原子级平整的超导薄膜,Jc已经到3.0×10A/cm。
而詹姆士团队曾经做原子级光滑钽薄膜同样早就实现2.5×10A/cm的目标。
不过,这次又是另外一个赛道,和普林斯顿的实验类似,詹姆士团队开发基于化学溶液沉积的低温成膜技术,满足上述标准时,期望将量子比特相干时间从200μs延长至500μs以上。
“啧啧,竞争越来越激烈了。”
许青舟不由感叹,不愧是全球顶尖的团队,效率就是高。
卡森开玩笑地说:“是啊,教授,您说我们要不要也参一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