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不管怎么挣扎,都得被爆
三月下旬,许青舟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应力补偿界面的数学模型上,这玩意涉及的东西太多,即便是能用学校的超算,计算起来同样相当吃力。
尤其是在没办法烧钱通过海量实验收集数据的情况下,只能精益求精,通过数学的方式模拟实验结果,推测最佳变量。
卡森这边,领着两个实习生进行迭代。
这天,他刚去表征测试中心拿到报告,就在交叉路口遇到了自己的前老板瓦斯克斯教授打,“瓦斯克斯教授,上午好。”
“上午好,卡森先生。”
卡森嘿嘿笑着:“恭喜您,教授,听说您的实验马上要进入第三阶段了。”
“如果你不偷偷溜走的话,上个月就可以进入第三阶段。”
对于卡森鸽了自己这件事,瓦斯克斯教授还是有怨气。
“您知道的,我闲不下来。”
卡森有些心虚,刚好走到分别的路口,赶紧跑路:“嗨,教授,再见,我得去忙了。”
“滚吧。”
瓦斯克斯教授挥挥手,顿了顿,又补充了一句:“对了,你们实验室差设备,就过来拿。”
“谢谢教授!”
瓦斯克斯教授微微点头,望着寄予厚望学生的背影,神情复杂。
虽然很不想承认,但必须要说,这家伙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许青舟课题组现在可是炙手可热的项目。
外界普遍预测,许青舟手上的专利至少能为他们带来3亿美元的收入。
半年前,他都还在气得跳脚,感慨自己学生在拿前途开玩笑。
现在
唉~
不过,要说最郁闷的,不该是他,应该是项目办公室和董事会的那些家伙,有眼无珠,错过了一次能挣大钱的项目。
此时,项目办公室正在开会。
大方桌一侧,穿着西装的胖中年说道:“嗨,威尔森先生,我们和许青舟的合同上,有没有某些能够拿出来‘商量’的条款?”
根据小道消息,通用电气那边已经和许青舟接触上,并且达成了一定的合作协议。
3亿来算,30%都有9000万。
这即使对于MIT这种顶尖高校来讲,同样是笔不菲的巨款。
“我问过技术转让办公室的亚当斯律师,签署的合同很完善,根本没有任何能发挥的条款那份技术转让协议就是铜墙铁壁。并且,奥里斯先生,我劝你最好别有这样的想法,除非——你想让MIT的名声彻底完蛋。”
威尔森耸耸肩说道,他前些天之所以请教律师,就是怀疑某些唯利是图的人会有这样的小心思。
好吧,他确实郁闷,自己一直以卓越的投资眼光为傲,但.却错失了这么一个项目。
“当初,学术委员会并不看好这个项目,甚至连一美分都不愿意浪费在这个项目上。落后的实验室,最奇怪的团队配置我想,我们没有理由去找许教授谈判。”
有人叹息。
其他人顿时沉默下来,谁能想到,就这样一个团队真的能跻身一流的超导薄膜团队,甚至于,还有超越老牌实验室的趋势。
他们可知道,现在那些超导薄膜的实验室,可都在铆足了劲儿做实验呢。
“嗨,各位,这可是3个亿的资金。”奥里斯敲了敲桌子,仍然有些不死心。
威尔森眯眼瞧着对方:“奥里斯先生,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前几个月,大家讨论是否要给许教授追加投资的时候,你投下了反对票。”
奥里斯顿时卡住,无奈地靠在椅子上。
“我同意威尔森先生的观点,和这样一位天才为敌并不是明智的选择。”
许青舟不知道,自己差点就陷入了一场扯皮的争端,当然,就算是这种最坏的情况,宋校花以前就已经考虑到了,因此在专利转让协议上加上了诸多条款。
四月初,波士顿就迎来一场绵绵小雨,闭关许久的许青舟再次来到了实验室。
“教授。”
办公室,卡森等人已经准备就绪。
“各位,我昨晚发出来的资料都看完了吧?”
“是的,倒背如流。”
卡森点头,沉声说道。
如今,他们的样品Jc性能稳定在2.5×10 A/cm。
按照模型估计,当原位梯度掺杂技术迭代成功,即形成比较完美的“三明治夹层”结构,性能至少能提升12%,也就是2.8×10 A/cm。
他现在都有点心疼那些疯狂加班的实验室,不管怎么挣扎,都阻挡不了被爆的命运。
一侧,孙思敏和马尔斯俩人同样干劲儿十足。
“很好。”
许青舟点点头,飞速换好衣服,
带着卡森他们启动了新的一轮实验。
项目的整体进度又比预计的晚了几天,因为光是做模型,研究提高晶格应变就耗费了一周时间。
这东西很重要,甚至可以说就目前而言,控制晶格应变是突破超导性能的关键。
用多米诺骨牌连锁效应说明,推倒第一张骨牌后,连锁反应传递能量,但骨牌间距决定倒塌速度,意思是,骨牌间距就是应变传播的决定性因素。
晶格应变也是有相同的作用,掺杂原子引发的局部晶格畸变,通过声子传递至整个薄膜。这种畸变扰动电子运动能够增加电阻率,还能通过声子介导的电子-声子耦合,提升临界温度。
许青舟和卡森调试设备,孙思敏和马尔斯俩人也没闲着,准备前驱体,一切都有条不紊。
目前,实验步骤的复杂程度,至少是第一轮实验的十几倍,增加了许许多多的步骤。
前驱体由传统的Sn(CH)改用Sn(NEt)(二乙胺基锡),同时还引入过H等离子体增强反应,量子级界面工程,在石墨烯表面预沉积单层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WS,另外还有在NbSn薄膜表面外延生长拓扑绝缘体BiSe.
耗费了6天时间,许青舟和卡森才将4组样品,共计16片超导薄膜送到表征测试实验室。
样品的表征测试还没出来,4月7日,许青舟和宋瑶在哈佛商学院外的一家咖啡厅见到了格里菲斯委托猎头公司找到的经理。
第542章 零点科技的第一个员工
咖啡厅。
俩人刚点完喝的,一位穿着黑色西装的中年就进入咖啡厅,视线在大厅转了圈,就落到许青舟他们身上。
许青舟俩人也从简历的照片认出正是来面试的约克恩·罗斯。
对方是德国人,曾就职于德国的巴斯夫,负责离岸架构设计,在欧盟内部设立控股公司,优化集团内部资金流动与股息分配。
在见面前,宋瑶还请莫顿教授在德国的朋友查了他的履历。10年的职业生涯,没污点,西门子挖了好几次。
“上午好,许教授,宋小姐,很高兴见到你们。”
“您好,约克恩·罗斯先生,请坐。”
许青舟点点头。
罗斯端正坐下,打招呼的同时也在打量“新东家”。
过道旁是老板,响彻世界的数学家许青舟,极其年轻,身上有一种这个年纪所有没有的淡然和从容,靠窗的位置坐着的女人应该是和他联系的宋瑶,气质高雅,气场不俗,给人一种雷厉风行的感觉。
显然,两个人都不是泛泛之辈。
宋瑶翻开简历,直接沉声问:“罗斯先生,西门子给你开了相当不错的工资,你为什么会选择我们这个刚成立的小公司?”
“是的,西门子开出的薪资比零点科技高出2成。”
罗斯直言不讳,沉声说道:“零点科技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它刚成立,充满活力和希望,未来会有无限可能。”
“在选择接受这份工作前,我调查了许教授的背景,比起西门子,我认为跟着您这样的老板会更有前途。毕竟,我去了西门子仍然只是一个部门经理,按照西门子的晋升传统,退休前都不会有零点科技的职位。”
零点科技给出的待遇是年薪40万,但这并不包括各种福利津贴,除了公司新一点,比不上西门子这样具有悠久历史的老牌企业外,都不错。
事业需要机遇,可在这个时代,机会全都被年轻人们抢去了,对于中年人而言,想要在事业上再有突破很难,来零点科技是个冒险的选择,但也是不可多得的机会。
“谢谢,我喜欢你的坦诚。”
许青舟笑了笑,继续说道:“您说一下对离岸公司管理方面的规划吧。”
“当然.”
接下来半小时,俩人又分别问了几个问题,罗斯侃侃而谈,包括公司架构,新加坡分公司的建立细节。
不愧是有着10年职业经验,每一点都说得很清楚,团队建立到管理,再到运营,包括可能会面对的风险,比如在资金对接过程中,可能会被当地税务局可能认定公司为“信箱实体”,追缴税款+罚款等等。
许青舟和宋瑶对视一眼,交换完意见,他起身,伸手说道:“罗斯先生,欢迎加入零点科技,希望在您的管理下,零点科技会越来越好。”
罗斯也迅速站起来,郑重地说道:“我保证一定会的,谢谢许教授、宋小姐给我这个机会。”
现场签署聘用合同,保密协议等等东西。
等所有文件都签完。
许青舟开始说正事:“在不久的将来,零点科技将收到第一笔款项,在此之前,我们还有点准备工作要做。”
“您说的是来自于GE的专利费?”罗斯问。
许青舟笑着点头:“没错,5亿美元。”
“5亿?”
罗斯小小惊讶了一下,外界传言是3亿左右,没想到第一笔金额就是5亿美元的巨款!
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
他深吸一口气,克制住兴奋,等待两位老板的安排。
宋瑶解释说道:“准确来说,初期是2亿资金。我们和GE签署的是技术期权协议,在搞定专利临时去申请,通过USPTO提交PPA确立优先权日过后,GE将支付2亿预付款,专利授权时支付3亿预付款。”
零点科技的事一直都是宋瑶在负责,罗斯接下来的工作也由宋瑶安排,许青舟抿着咖啡听着。
说着,宋瑶把带过来的材料递给罗斯,“我们需要在新加坡建立分公司,用于资金中转,这部分工作需要由你和梅普尔斯集团对接,这应该和你之前的工作一样。”
“当然,这是国际上的常规操作工作很复杂,如果可以的话,我明天就出发去新加坡。”
罗斯翻看完材料后说道。
“很高兴您有这样的激情。”
中午10点,许青舟和宋瑶从咖啡厅出来,沿着查尔斯河畔回公寓。
一棵枫树下,宋瑶不动了,指了指远处的椅子。
许青舟领会意思,拍了拍椅子坐下,他还没说话呢,宋瑶已经在他腿上坐下,警告了一句:“不许乱动。”
许青舟提过好多次想在椅子上坐一坐,这让她有点担心,尽管,这家伙应该不至于真这么变态。
“给你当椅子,收点福利都不行?”
“不行!”
现在这个时间点其实是最舒服的,云开雨断,清风徐来,太阳不像夏天那边毒辣,坐在河边,绷紧的神经全都放松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