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第196节

  从明年一月一号开始,核算权收归队里。但跨年度以及明年春播的收获,都将由大队统一核算。

  张楚不算这些小账,他只知道明年一队的贡献越大,分配的物资就越多。

  买种子能花几个钱?

  有了张楚带头,其他生产队也纷纷跟上,二队也小有收获。

  魏光华感到很惊讶,方唯在整个大队的威信这么高的吗?

  一纸通知就让底下的人不敢有丝毫的违背,说让买种子就买种子,连个屁都不敢放。

  他很庆幸自己这段时间的表现,铁了心要和对方搞好关系。

  “三哥,还是你厉害,一份通知就试出了个人的心思。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各个生产队的队长还是愿意听从命令的。”

  郑虎本来也不太看好,认为即便是发了通知,或许也会有人阳奉阴违。

  没想到连个提意见的人都没有,所有人都痛痛快快的采购了种子。

  “人家又不傻,能带来利益的事情,一个个比兔子跑得还快。当然,我也有立威的意思在里面,目前看来效果不错。”

  方唯笑着回应了一句,有道是:人心齐泰山移,自己说的话能管用,以后做事情就方便多了。

  接下来,各个生产队陆续完成了油菜的种植,进入了农闲时节。

  方唯召集各队队长开会,在会上他提出了组建大队“副业队”的建议。

  “现在各个生产队的副业发展很不均衡,要是让各队自行发展,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收效还低。

  我的意思是先将各队的养殖剥离出来,成立大队的副业队。以后养鸡养鸭养猪,全部交给副业队,你们的意见呢?”

  方唯没有动烤烟这一块,这一块都是各队的现金牛,等到了明年再说。

  他的策略就是先易后难,慢慢的把12个生产队整合到一起。

  “大队长,按照你这么说,以后大家的生猪任务,也都是由副业队承担?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坚决支持。”

  张楚第一个发言,又是一次很到位的捧哏表演。

  方唯现在对这家伙越来越感兴趣,对方的能力很强,说话做事又很有水平,难怪魏光华走了之后,他能当一队的队长。

  “我也支持。”

  赵金生第二个发言,表示支持。

  接下来一个一个都表了态,这项提议很顺利就获得了一致的认可。

  方唯微微一笑,接下来的事情他就不和大家商量了,而是快刀斩乱麻,任命方云英为副业队的队长,五叔为副队长。

  罗工作为副业队的技术指导,实际上拥有很大的发言权。

  随后他从老知青和新知青当中抽调了一些人,包括二队原副业组的骨干,共同组成了副业队的中坚力量。

  确定了这部分人选之后,他才让罗工、五叔他们从各个生产队挑人,社员和知青都行,一是要吃苦耐劳爱学习,二是要听话。

  【养猪场】经过几次扩建,已经初具规模。按照五叔的话说,在这里饲养1000头猪都没有问题。

  【1号禽舍】本来就在山上,地盘大得很,养鸡的数量再扩大两三倍都没有问题。

  有问题的是养鸭子,方唯打算在整个大队推广“鸭田共生”的模式,12个生产队不可能集中饲养,起码要分成好几个禽舍才行。

  相邻的三个生产队共用一座禽舍,到了季节放鸭才方便。

  要是集中饲养,每天放鸭子的路途太远,就有点不切合实际了。

  方唯算了一下,除了二队的禽舍不算,起码还要再建4座禽舍,才能保证推广“鸭田共生”模式。

  不过,搞建设是要花钱的,哪怕禽舍花不了太多的钱,这笔钱也总得有个出处。

  方唯采取的办法是让郑虎和刘会计去各队催缴提留,今年各队的提留必须尽快上交。

  这个做法是说得过去的,明年一月一号开始实行大队核算,提留不交给大队,大队怎么做好前期工作?

  郑虎等人首先来到了一队,找到张楚,和对方说了交纳提留的事情。

  “大队长说了,各队必须在半个月之内将提留交上,不得拖延。”

  “郑队长,刘会计,先坐,先坐。提留是应该交的,不过呢,我们也有困难啊,以前的欠账太多,能不能缓缓?”

  张楚听到要上交提留,心里就有点不大乐意了。

  收归核算权归大队是从明年的一月一号才开始实施,结果还没到日子,大队长就动真格的了呀?

  他笑眯眯的请大家落座,然后让人端来了茶水,便开始诉苦。

  “大家都不容易,张队长,但提留你最好按时交上去。大队长说了,不想交的也行,晚交一天来年减少10%的稻种供应量。”

  郑虎也不急,一边喝茶一边不紧不慢的说道。

  出发之前他就想好了,要是这帮人拖着不愿意上交提留,那么他也不会客气。

  苦口婆心的劝说不是他的性格,所以一上来就使出了撒手锏。

  对于各个生产队来说,销售次一级稻种是他们的命根子,但前提是你得有定型稻种不是?

  如果成型稻种的供应出了问题,各家的收益就会大幅下降。

  “这”

  张楚顿时就被打蒙了,以前真没看出来,郑虎这人是真狠,

  “我没不交啊,这不跟你商量来着?大队不同意延缓,我咬咬牙按时交了还不行吗?”

  张楚承受不住压力,只好答应按时交纳。

  刘会计留下一人在一队对账,然后便和郑虎去了三队。一圈转下来,11个生产队都答应按时交纳提留,绝不拖延。

  一周后。

  各队的提留都交了上来,大队的账上顿时充盈了起来。

  方唯在大队召开会议,确定在一队、四队、七队和十队分别修建一座禽舍。

  随后他给副业组拨了款,让方云英和罗工负责此事。

  四座禽舍都是按照3000只鸭子的规模修建的,造价都不高,预计在一个月之内完工。

  二队这边减少了鸭蛋的分配数量,新建的四座禽舍需要12000只小鸭子,等来年春暖花开,【2号禽舍】就会大量进行孵化。

  【1号禽舍】那边也一样,这段时间产的鸡蛋增加了库存,减少了外销量,社员和知青的鸡蛋分配不受影响。

  养鸡的数量逐步增加到了6000只,数量翻了一倍。

  好在山上的地盘足够大,木制的禽舍也不费事,水源也没有问题。

  清理禽舍的人员又增加了几个,清运人员也得同步增加,光是这一项又多安排了6名知青。

  加上副业组那边抽调的16名知青,新知青基本上消化完毕。

  剩下的新知青,一部分当做壮劳力培养,还有一部分充实进了竹器厂,另外育林区那边也需要人手。

  “人手还是不够啊!”

  赵金生作为二队的大管家,蓦然发现,新到队里的40来个知青,全都有了去处。

  可见二队对于劳动力的吸纳能力,真的是太强了。

  早上。

  方唯和盘莲花早早起来,方唯去山上砍柴,盘莲花去井里挑水。

  吃过早饭,他去了【养猪场】。

  “大队长,这么早啊?”

  五叔见了方唯,隔着老远就打了个招呼。他现在也不喊“老三”了,总觉得有点喊不出口。

  “五叔,我来看看你们的扩建情况。”

  方唯也不啰嗦,直接道明了自己的来意。

  “好了,都弄好了!咱们养猪场扩建过好几次,早都预留了扩产的设施。只需要稍微清理一下,就能投入使用。

  现在的养猪场,饲养2000头猪都没问题,只是咱们的生猪存栏数太少,等过些天母猪产了崽,就会好一些。”

  目前养猪场有16头母猪待产,最多10来天就会陆续产崽。

  等到了明年四五月份,估计养猪场的生猪存栏数就会有一个大的飞跃。

  “好好好!养猪场的人手够吗?”

  方唯到处看了看,不禁竖起了大拇指。

  养猪场在五叔的带领下,稳步发展,各项工作都做得很到位。

  所以他这一次才让五叔挂了个“副业队副队长”的头衔,也算是一种奖励。

  五叔的职责就是养好猪,别的事情不用他操心。

  “暂时够了,我们这边又增加了一些新人。”

  五叔扫视了一眼养猪场,流露出来的全是满满的自豪感。

  方唯笑了笑,便转身离去。

  养猪目前是副业队的头等大事,优先级别还要在养鸡养鸭之上。这边有五叔在,他根本不用担心。

  一周后。

  养猪场的怀孕母猪陆续开始产崽,最后一共产了167头猪崽。

  目前养猪场一共有394头猪,其中,刚出生的小猪崽为167头,产崽母猪16头,成年猪211头。

  到了年底,养猪场又到了给母猪配种的时候,届时五叔会挑选60头母猪受孕,力争在明年夏天将生猪的存栏数提高到1000头。

  方唯有更主动的想法,他打算尽快购进一批小猪崽。

  不过他还没有和五叔说这事儿,大队账上的钱不算多,等翻过年就好了,到那时他基本上就能掌握全部生产队的资源。

  “三哥,常主任来了。”

  临近中午,方唯正准备离开办公室,邓元恩带着常温元走了进来。

  常温元不知道方唯已经当上了大队长,去了二队才知道了这一切。邓元恩正好在队部,所以就把对方带了过来。

  “常主任,你好。”

  “方队长,恭喜恭喜!”

  方唯起身,两人互相打了招呼。

  这会时间不早了,他就干脆带着常温元去了家里,让阿姐再添两个菜,等会陪对方喝几杯。

  稍后,酒菜上齐,两人一边喝酒一边聊天。

  “方队长,还得感谢你啊。我们的杂交水稻新品种,经过验证,亩产达到了638斤,你尝尝味道怎么样?”

  之前刚进屋的时候,常温元就拿出来了一袋新米。

  这就是他们取得成功的杂交水稻,盘莲花帮着重新做了一股米饭。

  方唯尝了尝,口感虽然比不上南光系列稻种产出的大米,但味道比普通大米还能稍好一点。

  “味道不错呀,常主任,你给我介绍一下这种稻子的基本数据。”

首节 上一节 196/2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