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界从港片开始 第275节

  “好的武生!”

  陪同的技术人员急忙点头,而后迅速操作起来,很快三十四寸的大彩电屏幕上,出现了今年王胖子最火爆的电影《堵神》的画面。

  武锋默不作声,直到一整部电影全部看完,这才拍着巴掌轻笑道:“好好好,你们做得很好!”

  他此时的心情,真是说不出的舒爽。

  对于他来说,最近可谓惊喜连连。

  不仅有了血脉后代,同时他最看重的VCD影碟机,也鼓捣出来了!

第315章 拳头产品

  VCD影碟机,绝对是正常时空里,内地在九十年代最能拿得出手的消费类科技产品了。

  别看各种都市重生类小说里,将其各种缺点翻来覆去的数落,好像很差劲一般。

  可事实上,VCD影碟机的出现,在内地九十年代,硬生生创造出了一个数百亿甚至上千亿规模的产业集群。

  关键,内地在这个产业集群还处于绝对主导地位!

  通过生产和销售VCD影碟机,内地在九十年代就出现了好几家电子产业巨头。

  虽然后世这些电子企业,大多都没了声息。

  可在当时,他们是唯一能和白酒企业争锋的公司。

  当然,VCD影碟机不少核心技术掌握在外国人手里,这是不争的事实。

  可VCD影碟机产业集群带来的好处,起码有大半都叫内地得了去。

  大量的实体工厂,数以十万计的工人,还有上下游产业链,单单提供的就业岗位怕是过了百万。

  VCD影碟机,也是内地唯一掌握了主导权的消费类科技产品,相当不容易。

  至于升级版本的DVD和蓝光碟,在互联网大潮跟前,并没有掀起多少浪花。

  武锋前世看过的不少都市重生文里,不少有拿这事或调侃或鄙视VCD影碟机的。

  他可不管这么多!

  反正,VCD影碟机在心中的重要性,可比游戏研发公司弄出来的火爆游戏强多了。

  可以说,VCD影碟机完全可以当做一个大平台,将许多武锋想做,却又因为环境限制不好做甚至不能做的事情,轻松做成还不特别引人关注。

  至于后世,有人将港岛电影没落,以及内地电影最凄惨的十年,全部归咎于VCD影碟机以及盗版光碟的出现,那就见仁见智了。

  反正,武锋是不太认可这种说法的。

  港岛电影的套路就那么多,十几年时间翻来覆去的,拍摄的电影类型还是老一套。

  八十年代的风光,除了港岛电影圈人才大量涌现之外,那就是港岛普通民众,没有多少渠道接触漂亮国那边的经典和精品影片。

  事实上,后世互联网信息大爆发时代,港岛电影风光的老底就被扒得很干净。

  许多精品电影,完全就是模仿漂亮国电影在拍。

  那时普通观众的观影阅历不高,看不出其中的门道。

  当然,八十年代港岛电影人的能力相当不俗,能将漂亮国那边的精品电影,在港岛成功的本土化,也是相当不俗的能力了。

  不像后世的内地电影人,经常将国外的精品电影,本土化改编得一塌糊涂。

  事实上,九十年代的港岛电影之所以衰落,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大家都避而不谈。

  那就是湾湾那边的黑,钱,不再大量进入港岛电影圈,同时漂亮国开启了全世界的电影征讨。

  九十年代,正是漂亮国电影工业化黄金时代,要剧本有剧本要技术有技术,港岛的土作坊拿什么对抗?

  实际上,到二零零零年的时候,港岛本土电影冠军的票房数据都不差,

  把黑锅完全扣在盗版影碟身上,有些阴谋味了。

  至于内地电影市场,九十年代就是一滩烂泥。

  地方电影公司各自为政,偷瞒票房的事儿相当严重。

  别的不说,初代喜剧之王陈小二自导自演的喜剧电影,明明场场爆满最后票房却是惨淡,甚至就连成本都收不回来,谁还敢拿身家投资电影?

  要论喜剧才华,冯裤子和陈小二有可比性么?

  九八年,一部大船直接在内地轰下三点六亿票房,谁还敢说内地居民不喜欢看电影?

  到了九十年代后期,内地商业片领域,就冯裤子独挑大梁,甚至一度变成了文艺片势大的局面,简直叫人感觉荒谬绝伦。

  内地有几个人愿意看文艺片的?

  大名鼎鼎的《霸王别姬》,在内地的总票房也不超过四千万,总不能是盗版影碟导致的吧?

  而四代导演中,不管是商业片还是文艺片,都玩得顺溜的谢老爷子,一部《鸦片战争》虽然没能保本,可内地票房成绩也超过了七千万。

  事实上,盗版影碟影响的,还是港岛电影在内地的票房成绩。

  可偏偏那时,能够进入内地放映的港岛电影少之又少,影响可以说微乎其微。

  再说了,盗版影碟这事,在武锋看来也有些莫名其妙,也不知道究竟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武锋在后世,看过不少的重生都市文!

  他有一点搞不懂,就是正版的文化产品,特么的卖那么贵干什么?

  磁带歌曲最火爆的时候,一盘正版歌曲磁带,竟然能够卖出十元的天价,简直疯狂之极。

  那可是八十年代初期,就是京城工人的平均月工资,都没有超过百元的时代,一盘歌曲磁带就敢卖那么贵!

  而一盘歌曲磁带的成本,不过就是几毛钱而已。

  发行正版歌曲磁带的国营音像公司,可不会给歌手以及词曲作家什么版权费用,直接白票没有任何成本。

  而到了发行正版影碟,也是一个鸟样。

  一部电影基本分成AB两张碟片,正版碟片价格在十块左右,放在九十年代的内地这价格着实偏高了。

  而一张盗版碟片,通常不超过五块钱!

  除非兜里特别有钱,不在乎正版碟片和盗版碟片之间的差价,不然正版碟片怎么可能卖得过盗版碟片?

  而不管是正版碟片还是盗版碟片,成本都只有几毛。

  反正,这样的文化商品定价,给武锋的感觉,好像特意让出了盗版碟片市场一样。

  尼玛的,按照他的想法,只要将正版碟片的价格,压到比盗版碟片高几毛的位置,基本上就能堵绝大部分盗版碟片的生存空间。

  再说了,不是真正的热门电影,谁特么没事大规模盗版啊,还想不想赚钱了?

  所以,在武锋看来,想要杜绝碟片盗版并不是难事,关键是发行商要‘舍得’!

  “武生,你通过军区的关系,找的那几家工厂代表都过来了,要不要见一见?”

  第二天,羊城军区代表就过来了,给武锋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第316章 利益同盟

  “好东西,真是好东西啊!”

  “这不就是影碟版的录像机么,市场绝对广阔!”

  “武老板好本事,这样的好东西都能弄出来!”

  “……”

  办公室里,坐了一圈军转民大厂的代表。

  他们看过VCD影碟机后,立即明白了这玩意的庞大市场价值,顿时满脸热切夸个不停。

  时间到了九十年代,内地的有钱人多了起来。

  自然,录像机的市场也跟着起来了。

  一台崭新录像机,价格大多在三千到五千之间,市场容量每年都在增长。

  要是能将这一批优质顾客拿下,那收益绝对相当惊人,轻轻松松就能撑起几个以亿资产为单位的红火企业。

  过来的军转民大厂代表也不是傻子!

  武锋花费了不少精力请他们过来,显然不是见个面那么简单,肯定是有大合作等着他们。

  显然,有很大可能合作的项目,就是VCD影碟机。

  “诸位,请你们过来主要就是为了合作……”

  武锋也不拖拉,直接道明了心中想法。

  之所以拉着军转民的大厂合作,主要也是受了前世看过的某本重生小说影响。

  VCD影碟机的出现,让内地短时间内崛起了数家电子大厂,别的不说起码资金相当雄厚。

  别看这些电子大厂,到了二零二零年左右,基本上已经泯然众人,不清楚还存在不存在。

  这里头的原因很多,可有一个原因很现实,那就是内地的VCD影碟机生产厂家实在太多。

  刚开始,还是那些有一定技术基础的电子厂生产。

  到了后来,就是乡镇一些和电子有关的土作坊,都能生产。

  也就是说,VCD影碟机市场,从一开始就相当混乱。

  内地的电子厂商,对于所谓的技术专利,根本就不在意,那时的环境就是如此。

  不说厂商,就是地方衙门也不在意,只要能够提振经济不涉及某些原则性问题,其他的根本就算不得什么。

  结果,VCD影碟机的专利被国外公司抢注不说,内地厂商的利益大头,都被国外厂商拿走。

  武锋自然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他早早通过漂亮国唐人街的帮派力量,买到了并不受重视的图文解码技术。

  与此同时,建立在内地工厂集团内部的电子实验室,也通过各种方式,将VCD影碟机的大部分零部件国产化。

  实际上,年初的时候VCD影碟机,已经在电子实验室研制出了样机。

  不过武锋的要求很严格,但凡能够国产化的零部件一律国产化,期间电子实验室研究出来的相关技术,统统注册了全球性专利。

  有些技术,完全可以通过购买的方式获得。

  另外一些技术,也能通过给内地的某些数字研究所赞助,请他们帮忙研究解决。

  事实上,此时内地的数字研究所实力,还是相当强的,起码在研究VCD影碟机的部分零部件时,表现相当惊人,很轻松就解决了技术难题。

  唯一麻烦的,就是VCD影碟机的核心部件激光探头,这玩意眼下只有荷兰的飞利浦公司有相关技术。

  这时候,洪兴在采购激光探头的时候,就发挥了不小作用。

  以正常的商业模式找过去,飞利浦公司并不是很在意,毕竟刚开始的时候采购数量并不大。

  可通过洪兴,联系到了荷兰当地的帮派势力,再去找飞利浦公司商讨的时候,情况就好多了。

  荷兰本地的帮派,在某些时候还是挺给力的。

  这不,就轻松帮助武锋手下港岛贸易公司,获取了飞利浦公司三年期的激光探头供应合同。

首节 上一节 275/29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