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不着多久,我还会回来的!”
见气氛有些伤感,李奎勇好笑道:“南华已经开始在京城动工,建设自家的体育场馆!”
“等体育场馆开始建设的时候,我估计会过来待一阵子,到时候咱们又不是没机会喝酒!”
“我担心的是,那时候会不会有出差的工作!”
钟跃民苦笑道:“毕竟我还是公职人员,还是要受不少约束的!”
李奎勇听得直翻白眼,没有多说什么直接上了火车。
他就没见过,像钟跃民这么清闲的工作人员。
等火车从视野中消失,钟跃民也收回了目光。
从李奎勇口中,他还是探到了不少有用消息。
起码知道,许多在国内看来不知所谓的举动,是南华大统领武爱国理想化的尝试。
这就可以理解了,谁还没个理想啊。
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尝试一把怎么了?
虽然南华大统领武爱国的理想有些奇怪,可人家为此付出了巨大精力和资源。
也不得不说,效果也是相当不错的。
五届世界格斗大赛,除了刚开始那一届,南华选手起码都能打入前三。
以南华的行事风格,肯定还隐藏了更厉害的高手。
可国内这边,要是不进行动员的话,还真不清楚究竟有多少超限高手存在?
对此,钟跃民心中隐有不爽。
区区一个比较有名的国际性格斗大赛而已,除非持续不断地夺冠,而且夺冠选手还不是同一个人,不然怎么可能格外引人关注?
把它当做竞技体育参加,不就没那么多纠结了么?
反正,他很不理解上头的做法。
可惜,他也没多少心思和精力琢磨这些。
回去后,很快就有新的任务安排。
只不过,这次他要去的地方是港岛。
钟跃民很有些期待,想要好好见识一番港岛的繁华。
当然,还有李奎勇说的那些,港岛底层百姓的生活状况,顺便将任务给完成了。
港岛那边,可是东亚这边最出名的情报中心。
这里,汇集了各国的情报人员,还有各种乱七八糟的势力,可以说相当混乱。
加上回归谈判刚刚结束不久,港英政府很显然要作妖,国内不可能不防一手。
钟跃民心中也颇为忐忑,毕竟他还是头一次去港岛执行任务。
那边的情况相当复杂,就是身在京城都偶有耳闻。
好在,他除了港岛的同志配合之外,真要是到了紧要关头,还可以向港岛的南华同志求援。
这是好朋友李奎勇离开之前,留给他的资源。
虽然钟跃民没有主动暴露自身的单位,可李奎勇还是看出了一些端倪,主动提供了一些渠道和资源。
别的方面不清楚,起码南华在对外开拓方面,绝对做得相当到位。
第710章 七十年代最佳新秀!
南华建立后,就积极和大毛建交。
效果不错,那时正是大毛如日中天的时候,对待主动投靠的小弟,还是相当大方的。
地理位置摆在那,大毛也不可能要求南华有太多的作为。
而南华,则是给大毛提供热带物产。
像是热带水果,绝大部分都制作成为水果罐头,还有部分制作成果干,然后通过海运送到大毛。
不仅如此,还有衣服鞋袜,甚至就连热水瓶瓶胆之类的轻工业产品,南华都能大量提供。
当然,南华那时的生产力不足,大部分物资都是从国内采购,然后做了回二道贩子。
大毛显然知道内情,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没有太过计较这些。
咳咳,大毛对南华之所以另眼相看,估计南华是众多小弟中,难得没有见面就开口要这要那的。
就算采购机械设备或者军火物资,也都是按照自家人的价格交易。
这很难得!
或者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相比较之下,安南就不那么顺眼了。
和大毛建交之后,南华顺利的和东欧诸国建交。
南华方面,并没有什么特别要求。
就是,希望和他们正常做生意。
南华方面,几乎能够提供大毛,还有东欧诸国需要的所有轻工业产品。
就是所谓的欧美主流奢侈品,通过港岛也能轻易弄到,需求的不过就是正常的民用机械设备和机床。
也不贪求最先进,只要能够达到世界三流水准,放在大毛和东欧诸国属于次一代产品就成。
如此,南华方面顺利的在东欧诸国主要城市,还有大毛的主要城镇,都建立了大型仓储体系。
每天,通过几大远洋深水港出发的货运海船,连绵不绝的往来于东欧以及南华海域。
有前世的经验,武爱国自然知晓,东欧诸国民众,还有大毛二毛民众的主流需求。
可以说,通过南华疯狂的输送轻工业产品,导致大毛和东欧诸国民众最近几年,并不缺乏这一类物资。
借助这样的贸易,南华境内的工厂成片成片建立,同时国内无数轻工类国企的日子,都过得相当滋润。
南华建国才十来年,可发展势头却是相当迅猛。
在七十年代末,比起北高丽以及东汉斯的发展势头,也是丝毫不遑多让,甚至犹有过之。
北高丽地域狭小,发展潜力有限!
至于东汉斯,他们的工业技术属于世界前列,可惜产品无法卖到欧美发达地区,无法形成良性循环,上限被国际环境卡得很死。
而南华在国际上,摆出一副大毛无脑小弟的架势,跟着后面摇旗呐喊声音格外响亮。
大毛也是投桃报李,无偿援建了好几个中大型火电站,还有一座汽车生产厂和配套单位。
同时,许多国际会议,也乐意带着南华一起玩。
本来,这样的角色,应该是安南扮演的。
可惜,安南脑子发昏,不管是否听从了大毛的怂恿,又或者自己自信心爆棚,和国内直接干起来了。
搞到现在进退两难,每时每刻国力都在迅速消耗。
后世有句话很符合眼下情况:安南开头挑衅,后续什么时候结束,就不是安南能做主的了。
而南华明面上,正规军数量才二十五万左右!
大毛就是有想法,也不好意思让南华主动挑衅。
碍于阿三的关系,大毛甚至都不好要求在南华驻军!
可以说,此时的南华是整个东南亚甚至东亚,唯一能够独享大毛以及东欧贸易红利的国家。
甚至,分润了部分本来属于港岛的外贸份额。
也是如此,国内火车沿线的城镇,发展水平相当迅猛,一座座高楼大厦以及厂房拔地而起。
这么说吧,南华火车沿线,以及重要海港城镇的城市化建设水平,比得上国内二零零五年左右三线甚至顶尖三线城市的水准。
而且,随着时间流逝依旧还在迅速发展。
此时,有南华供应充足的轻工业物资,不管是大毛还是东欧诸国的情况,都比正常时空要好很多。
起码,商店里的低档次货物供应充足。
这对于大毛和东欧诸国来说,就是极大的好事。
在这个过程中,南华的影响力也一点点渗透,并且壮大起来。
不然,之前有关世界主流舆论控制权的纪录片,也不可能在大毛和东欧诸国电视台迅速播放。
只要不是特别核心的话题,南华方面的声音也是有不小分量的。
主要是,南华对于许多国际事务看得很清楚,发表看法的时候自然能够有的放矢,话语权和威望就是这么一点点积累起来的。
只要再给南华十年的和平发展时期,到时候南华大部分区域的发展水平,绝对不会弱于国内二零一零年顶点三线城市的水准。
就算大毛和东欧依旧出问题,凭借之前多年的积累,南华依旧能在当地,维持属于自身的商业版图。
甚至,可能商业版图还会更大!
也是如此,国内改开之后,不少领域都有模仿南华风格的痕迹,一点都不奇怪。
在这样的情况下,南华的高等教育实力,逐渐得到了国内方方面面的认可。
甚至,因为南华大学生和大专生的执行力相当不俗,每每回国都受到争抢。
不少毕业于南华的大学生和大专生,回到国内工作多年后,已经走上了领导岗位,而且职位还不低。
这也是鼓楼厂厂长武志,敢于给厂子里青壮派干部,鼎力支持的主要原因之一。
单靠他一人的支持,厂子里的青壮派干部们,想要弄出眼下这么大动静,还能牢牢把握主动权,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他们本身,大学和大专毕业于南华的学校,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转眼,时间就到了八五年的七月,天气变得炎热无比,在室外稍稍动一动就热出一身大汗。
而此时,也是南华大中小学放假的时候,到处都能看到撒欢的学生身影,好像整个社会都活跃了几度一般。
此时,何凡在第三理工大学的大一学期,也彻底结束了,等期末成绩一下来立即回家。
第711章 更有意义的事情!
一个完整学年的学习,叫何凡的学业和能力,大有突飞猛进的感觉。
学习压力大,实践机会多,这就是南华大学生的普遍情况。
只要扛过来了,转身就会惊讶发现,和一年前的自己相比,简直就是判若两人。
在专业学识,还有动手能力上就是如此!
至于眼界,自然更没法比了。
大学接触到的信息,和高中时期接触到的信息,完全不是一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