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这就是蓝星航天公司全商业太空之旅的商业赞助。
能花费1000万人民币乘坐太空穿梭机去太空旅游的人都是富豪,所以针对于他们的广告可不能跟普通民航客机上一样。
什么小桌板印广告、座椅枕套印广告、屏幕播放广告、行李舱广告和阅读杂志广告等等,都太廉价了。
华耀没有在太空穿梭机客舱内部搞这种东西,甚至都没有什么广告语,直接就是送礼品。
能买得起1000万太空旅游机票的富豪不差那一万多块钱买一部折叠屏手机,华耀只是想让他们,尤其是那些外国富豪知道世界上有这么一家有实力的科技公司。
说不定能搞来几个合作商。
而且不一定是手机合作,要知道华耀的看家本领是通信,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
它可不像那些卖奢侈品的,为的就是让富豪都买自家的奢侈品,然后进一步抬高奢侈品的身价。
当然,在可预见的未来,奢侈品公司肯定也会找上蓝星航天搞合作。
毕竟能拿出1000万人民币买太空旅游机票的富豪,真的太符合奢侈品的目标客户定位了。
而现在,拿到折叠屏手机礼物的乘客们开始在太空穿梭机的客舱里玩自拍。
一会是自己跟客舱、跟地球合影,一会是跟其他人合影。
一般手机的后置摄像头都是比前置摄像头更高清的,但一般的手机使用前置摄像头画质不够高清,用后置摄像头又无法实时看到画面,就很难受。
而折叠屏手机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可以让用户使用后置摄像头的时候通过展开的“小屏”查看实时画面。
这些画面都被直播了出去,搞得直播间的观众直呼高明。
外国有不少人也很关注这次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首飞,所以不少人通过各种方式观看直播,也看到了这一幕。
【那是什么手机?竟然不是压弯折坏了,而是真正的折叠吗?】
【奇怪的手机,展开竟然有这么大的屏幕。】
【你们不知道折叠手机吗,华耀和三星都发布过,是目前最新奇的新形态智能手机。】
【厚礼蟹,竟然是这么样吗?我还以为华耀的手机被制裁之后已经破产了呢。】
【怎么可能,老中拥有非常强大的科技工业实力,保证手机的生产还是没问题的,顶多就是芯片用的差一些。】
【为什么没有苹果折叠手机的消息,既然三星和华耀都开始发展折叠屏手机了,难道苹果不跟进吗?】
【我有内部消息,苹果的折叠屏手机明年就会亮相,作为世界上最先进的手机公司,它的折叠屏手机会更厉害1】
【确实,我的表哥就在苹果公司,他跟我说过公司正在研发一款划时代的新设备,就跟“木鸢”级太空穿梭机跟载人飞船的差距一样。】
【那我可要期待起来了,我是苹果的忠实粉丝……】
人类首次全商业太空之旅的影响非常大,当他们全程五个小时的太空之旅结束返回太空机场的时候已经是老中的下午了,对应的是老美凌晨两三点,可是这时候依然有很多老美的网友在关注。
当然,也有不少蓝星航天的“友商”。
看到太空穿梭机平稳的着陆到太空机场的跑道上,他们不得不感叹时代变了。
如果说那些管理层考虑的更多的话,那些技术人员考虑的就比较单纯了。
“时代变了,科技领先的红利开始向大洋另一侧转移了。”
“是啊,哪怕我们同样造出了太空穿梭机,它的价格也不可能便宜到150万美元一个人。”
“老中的全产业链优势太大了,我们的制造业萎缩严重。”
“伙计们,我们需要动起来了,我们要联名上书,让联邦政府启动制造业回归计划!”
“是的,我们要让联邦制造业再次伟大,让制造业回归!”
“这应该是老特的口号吧,再过一个多月就是老登掌权了,他会重视制造业吗?”
第392章 更大载重的两级入轨空天飞行器腾云工程!
蓝星航天以“木鸢”级太空穿梭机为核心执行的人类首次全商业太空旅游航班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的风波。
因为这是可以载入人类历史的大事件,所以平时那些配合外国政府搞信息封锁的外国媒体也进行了充分报道。
当然,有的就是如实报道,有的则照例泼脏水。
这倒没什么,只要把这件事让民众知道就足够震撼人心了。
甚至因为它们前期封锁信息或泼脏水太严重,让第一次听说这事的民众们开始……怀疑世界的真实性。
单纯被封锁消息的民众只是无法接受这个世界上怎么突然冒出来一个科技如此发达的国家。
还有的是长期接受“老中还留着辫子穿长袍”的世界观,全部认知都是“老中极其落后”。
结果你现在冷不丁的告诉他:“其实老中的载人航天科技世界第一!”
什么是欲扬先抑?
这就是极其标准的欲扬先抑!
甚至这都算好的,有的长期泼脏水,向民众们灌输“邪恶老中全力发展军事科技,企图入侵全世界”的思想。
现在报道这事也是直接拐到了军事用途,说几十分钟内打遍全世界。
以前只是导弹打击重点城市,现在可以直接空降特战部队无差别的烧杀抢掠了。
这引起了民众的极大恐慌。
因为他们上世纪就是这么宣传老毛子的,导致老毛子解体都快三十年了,很多老一辈的民众依然有ptsd!
而现在,那边的ptsd还没消退呢,这边老中又续上了。
甚至这还只是表面问题,真正核心的问题是那些技术人员才意识到的。
其他国家还好,感触最多的还是老美科技人员。
他们意识到老中的航天科技发展太快,不能说全部,但一些路线上的航天技术确实远超他们。
一些年轻时参加过上一次太空竞赛,这一次成为核心大佬的联邦科学家重新想起了当初太空竞赛初期被老毛子压着打的恐惧。
到了后来联邦才反败为胜。
而当联邦首次把人类送上月球的第二年,老中才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结果当年那么大的差距,现在的老中竟然在某些航天赛道上反超了联邦。
这到底是为什么?
他们不清楚老中的情况,但他们清楚老美自己的情况,所以有人上书白房子让重视“制造业回流”。
也有的上书白房子要更多的拨款,好加速X-33单级入轨航天飞机的研发。
还有的已经在关注新项目了,毕竟只靠X-33单级入轨航天飞机可无法抵抗“木鸢”级太空穿梭机。
要么是同步启动X-33的放大型号“冒险之星”,以“大”取胜。
要么就是搞两级入轨的空天飞行器,以分级模式换取同规格下的更大载荷,以及更便宜的成本。
只不过两级入轨空天飞行器的一个难点是高超音速技术。
巧了,老中的高超音速技术也走在世界最前列。
当老美还在考虑开启项目的时候,老中那边的两级入轨空天飞行器已经进入高速研发序列了。
其实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老中就想研究两级入轨的空天飞行器了,也就是因为技术不足,最终选了“神舟”载人飞船和载人火箭发展载人航天工程的那次。
(网图)
当时的技术不行,但是在执行过首次神舟飞船载人之后航天集团又把当时的梦想捡了起来。
毕竟两级入轨空天飞行器是可以完全回收的,想想就激动。
空天飞机属于高超音速飞行器装备,每每谈到高超音速飞行器人们习惯性地将关注焦点放在速度上,但实际上这并不是高超音速飞行器的核心优势。
高超音速飞行器的重点是“飞行器”三个字,其要实现的核心优势功能是“在高超音速状态下优异的受控飞行能力”。
比如弹道导弹可以轻松实现20马赫以上的飞行速度,但并不是完全受控的,它只能沿着既定弹道飞行,即便可以有限变轨,但幅度并不大。
高超音速飞行器要想实现大范围的受控飞行,就需要装上机翼。
钱主任是世界范围内最早关注空天飞机发展的科学家,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他就提出了一种两级入轨的火箭飞机概念。
回国后在主导弹道导弹与运载火箭事业发展的同时,他也特别注重高超音速飞行器的研究体系建设,亲自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于是在八十年代选择老中的载人航天飞行器的时候,他提出了大型空天飞机背负小型航天飞机的两级入轨空天飞行器。
不过因为技术难度太大而落选,不得不选择载人飞船之后他就在九十年代亲自写信寄语年轻一代航天人。
【二十一世纪,我国一定要在空天飞机上显一显身手,这是一件国家大事!】
钱老所做的一切,为如今我国高超音速装备的井喷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现在航天集团投资最大,进度最快的一个150吨起飞质量,近地轨道运力5吨的两级入轨空天飞行器。
也就是“腾云工程”。
(“腾云工程”网图)
空天飞机的研发难点是如何利用大气层内的氧气资源,并突破不同高度层的速度衔接难题,为此需要研发组合动力发动机。
150吨起飞质量的两级空天飞机“腾云”,它是基于组合动力发动机研制,起飞级质量约122吨。
它飞离跑道的时候用的是涡扇发动机,消耗的是特殊航空煤油和空气中的氧气。
等它飞到高空并达到涡扇发动机速度极限的时候就切换为超燃冲压发动机。
这时候它依然是消耗特殊航空煤油和空气中的氧气,但速度可以加到高超音速。
等它飞到30公里高度的时候就可以释放背负在背部的小航天飞机了。
小航天飞机的质量为28吨,采用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动力。
在完整的模拟计算的航迹图中,150吨的“腾云”两级空天飞机从滨海起飞后向东南飞行,利用赤道地区的线速度高效率爬升。
两级分离后,一级的大空天飞机可以滑翔返场着陆于机场跑道。
消耗大量燃料入轨后,小航天飞机的入轨质量是8吨,其中有效载荷是5吨。
完成载荷运输任务后,二级的小航天飞机再入大气层滑翔返场着陆于机场跑道。
同样是起飞质量150吨,“木鸢”级单级入轨太空穿梭机的运载能力是2.2吨,而“腾云”二级入轨空天飞机的运载能力是5吨。
“木鸢”太空穿梭机的技术说难不难,其实也算是某种外形特殊的“火箭”。
毕竟它全程使用火箭发动机,并且不会在超高速状态下分离,安全性很高。
而“腾云”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涡扇与超燃冲压组合发动机的技术难度高,二是超高音速安全分离技术。
同时也是这两个问题拖慢了“腾云”空天飞机系统的研发进度,导致零几年就开始研发的它到现在都还没有成功。
好在老中的技术研发能力还不错,组合发动机的进度一直稳定进步,超高音速安全分离技术在一九年的时候也进行了风洞试验。
(两级入轨空天飞行器风洞自由分离试验)
而分离掉“死重”之后的好处就是让同样150吨起飞的“腾云”系统比“木鸢”多了2.8吨的运载能力。
根据各方面的工程进度进行分析,如果进展顺利的话,那么“腾云”空天飞机系统有望在二五年进行试飞。
只不过谁也没想到会有后来居上的“木鸢”太空穿梭机。
而且这玩意也……太居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