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明星要登月 第288节

  【还不是一般的上天啊,而是上了太空,开车把卫星撞烂了拯救世界!】

  【实在是无力吐槽,那个破车怎么可能那么轻易的载着人去了太空,就连路云都是老老实实的研发了“木鸢”级太空穿梭机。】

  【就是,跟《速激9》比起来,《流浪地球》都不算科幻片,真科幻片还得看《速激9》。】

  【哈哈哈,我看的时候就没想那么多,就觉得场面挺大,挺震撼,值回票价了。】

  【确实,大场面看起来还挺爽的。】

  【这大概就是《速激9》重视国内市场的原因吧,竟然比北美早上映一个月!】

  【那确实很重视了。】

  【看票房预测,咱们国内大概能贡献2亿美元的票房,而《速激9》的全球票房预测好像也就7亿美元左右。】

  【才7亿美元吗?我记得7和8都是十几亿美元来着。】

  【这一部虽然搞了太空大场面,但评分比较一般。】

  【或许是汽车在太空撞卫星太离谱了吧,要关注航天还得关注一些真家伙。】

  【对,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组合体已转运至发射区,好像是定在月底发射了。】

  【神舟飞船都十六号了啊,确实是老飞船该更新换代了。】

  【确实,第一艘神舟飞船是九九年发射的,到现在都二十二年了。】

  【没事,咱们的航天科技一直在向前发展,神舟飞船估计明年就退役了,换成更好更便宜的太空穿梭机。】

  【根据蓝星航天发布的进度报告,说是今年年底就可以把量产的第二架“木鸢”级太空穿梭机交付给航天局了。】

  【真不错,我就喜欢先进的东西,航天科技还要继续发展才行,要不是咱们有了“星斗”太空互联网,这次地震怎么会这么轻松的联系上外界寻求援助和报告情况?】

  【对,原来的时候因为天灾信号断了相当不好弄,就算维修队伍连夜抢修都要耗费很长时间。】

  【对啊,这次地震的地方就很糟糕,一个是山区,一个是高原,拉网线都非常困难。】

  【是啊,这次直接过去把“星斗”的接收器往地上一放就能恢复网络,真的太方便了……】

  【感觉咱们国家的科技发展越来越快了,我有点跟不上的感觉……】

  【哈哈,不用跟,安心享受科技发展的便利就好……】

  对于普通人来说科技基本上就是黑箱,所以知道它们是什么,然后能用来干什么就行了。

  就像不少人都明白神舟飞船肯定要退役了,但是并不知道国家队方面还需要考虑很多东西。

  那就是空间站与航天员的安全问题。

  老中发射神舟飞船的时候都会有下一个序列号的神舟飞船和载人火箭准备在旁边,一旦空间站出了问题,航天员需要紧急逃生的时候,地面很快就可以准备一艘飞船接应。

  但要是开始使用“木鸢”级太空穿梭机之后就不一样了,它的对接口跟天宫空间站的大多数对接口可不一样,只能跟太空码头的唯一一个对接口对接。

  要是这里出了问题,就算有第二艘太空穿梭机去太空接应也不好接应。

  当然,国家队已经在搞新的空间站舱室了,为了应对以后的需求,天宫空间站二期工程的舱室比一期工程要大得多。

  一是要有直径1.2米的方形对接口用来对接太空穿梭机。

  二是有了7米直径的大型整流罩,舱室可以做的更大了。

  但这都需要时间。

  并且在一段时间内国家队只会有一架太空穿梭机。

  国家队现在也知道太空穿梭机用起来又方便又便宜,并不甘心让它对接在空间站上“空闲”半年。

  但太空穿梭机离开了天宫空间站,那航天员紧急返回地球的手段可就没了。

  而这个时候,国家队之前研究的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就派上了用场。

  也就是之前新一代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首次试飞顺便搞的那次实验。

  新飞船上带了一个小的充气盾,带上去的之后只有一小块,等释放展开之后它回自行充气膨胀形成一个充气的“隔热盾”,可以为它后边的东西隔绝再入大气层时的冲击和热量。

  (充气隔热盾)

  它的作用就跟载人飞船上安装的那个沉重的“隔热大底”一样,但要更轻便,更便宜。

  飞船的基础硬件轻了,那自然可以搭载更多的东西。

  这其实不算什么黑科技,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研究了,国外称之为“充气式再入和下降技术”。

  用途是使用充气结构展开折叠的大型防热盾,使得阻力更大弹道系数更低、更好的推开前方炽热的空气层,从而减速更快、受到的气动加热更低、返回地面更经济安全。

  还有发射储存体积小重量轻、比降落伞坚固的多,因此能在降落伞无法承受会被扯烂的高度和速度下安全展开使用等优点。

  国外发展充气式再入和下降技术主要是瞄准未来载人火星任务,因为火星大气非常的稀薄,降落伞减速虽然适用于几百千克到两三吨的无人着陆器、火星车等,但是对几十吨的载人着陆器、居住舱等就无可奈何了。

  于是就想出了充气隔热盾取代降落伞和刚性隔热罩来减速到安全的速度后再用反推火箭进行软着陆。

  而除了火星应用和返回空间站样品外,还可能用于宇航员应急逃生返回地球等用途。

  此事在高达宇宙亦有记载。

  (高达使用充气盾突入大气层)

第436章 第一位单机突入大气层的可能是航天员

  使用充气隔热盾的好处很多,但它目前有一个众所周知的坏处。

  那就是充气隔热盾的技术并不成熟。

  目前各个有些航天实力的国家都在研究充气隔热盾,只不过都没有进行过成功的轨道级试验。

  老美和毛子只进行了亚轨道测试,还不是100%成功。

  之前老中测试新一代载人飞船的时候顺便进行了一次轨道级再入测试,也没有成功。

  充气隔热盾扛过了再入高温,但进入大气层之后因为气动布局不稳定导致隔热盾进入不受控状态,最后漂移坠落了。

  虽然困难,但各国的研究可不会停,因为它的优点是真多。

  毕竟现在各种可以再入大气层的刚性隔热大底都太沉重了,哪怕现在都发展到可重复使用了,但是它的存在也严重挤占航天器的有效载荷。

  就像马一龙的“龙飞船”,要是去掉沉重的隔热大底用上充气隔热盾,飞船绝对可以增加一部分载荷。

  而增加载荷重量就相当于降低了成本。

  “载人龙”飞船也一样,成本下降的同时还可以把最大乘坐模式从7人提升到10人。

  这就相当于成本二连降!

  那样搞不好能让“载人龙”的载人成本跟“木鸢”级太空穿梭机的150万票价比一比。

  当然,只是成本比票价,而不是票价比票价。

  但至少能让那些为了“联邦的国家安全”必须跟他合作的合作商少一些牢骚。

  现在老美在准备明年的轨道级充气隔热盾再入测试,而路云知道他们上一世的时候成功了。

  上一世的老中因为航天经费有限,所以只是在二零年的新一代载人飞船测试中顺便测试了一下,后期就没什么动静了。

  不过这一世不一样。

  这一世有了路云的参与,老中的各个航天工程都突飞猛进,很多国内和国外的合作项目都有不少盈利,哪怕不靠上边的拨款也能搞很多新项目,充气隔热盾项目就是其中之一。

  所以这一世的老中也在准备充气隔热盾的下一次试验。

  而且这一世的新一代载人飞船测试比上一世要早两年,充气隔热盾的问题更早暴露,加上经费也多,所以第二次测试的准备相当充分。

  时间就定在今年下半年!

  毕竟老中有这方面的需求了,进度必须快一点。

  天宫空间站的一期工程可以短时间内容纳六名航天员,也就是两艘神舟飞船交班的时候。

  这个时候会有两艘神舟飞船对接在空间站上,一旦有什么意外,两艘神舟飞船可以带着六名航天员迅速撤离。

  如果情况不是特别危急但依然需要撤离,然后还有一艘神舟飞船出故障的情况,地面很快就可以发射备用飞船上来接应。

  可要是太空穿梭机代替了神舟飞船,那么天宫天宫空间站就只有一个对接口可以使用了,也就是只能对接一架太空穿梭机。

  “木鸢”级太空穿梭机是可以搭载六名航天员,但航天员却是三人一组三人一组换班的。

  当太空穿梭机搭载三名航天员返回地球之后,天宫空间站上可就没有可以返回地球的航天器了,剩下那三位航天员的安全保障可就有漏洞了。

  其实可以让最后一艘退役的神舟飞船对接在空间站上好几年,作为一艘保底的紧急返回飞船。

  但神舟载人飞船并不是按照这种任务设计的,长期对接空间站或许会出什么问题,比如材料老化造成的各种故障。

  等到航天局拥有两架太空穿梭机和天宫空间站二期拥有多个1.2米直径对接口之后就好了,但那可能要等几年。

  而在那之前,其实最好的就是模仿科幻作品里的太空飞船,为航天员配备“逃生舱”。

  但是以现在的技术来说,那种科幻的“逃生舱”就相当于小型载人飞船返回舱,不仅造价昂贵,而且还极其占地方。

  其实上个世纪老美就想过一种航天员逃生设备,那就是充气隔热盾。

  没有需求的时候,这种逃生设备就是一个压缩背包,有需要的时候穿上舱外宇航服把背包固定在背上就可以“跳伞”了。

  你别说,你还真别说,就跟飞机跳伞差不多。

  但不是在空中,而是在太空!

  不是在飞机上,而是在空间站里!

  嗯,就是打开空间站舱门,直接跳进太空,然后给逃生设备充气。

  并且是一边给设备充气,一边喷气降低轨道,最后形成充气隔热盾包裹着宇航员再入大气层!

  (上世纪老美的宇航员逃生方案)

  不得不说,上世纪太空竞赛的双方都搞过很多“科技与狠活”,只可惜当时的技术有限,很多都是研究了半截搁置了。

  然后等对手挂了之后,老美也就彻底摆烂了,很多理念先进的东西都尘封了起来。

  而现在,那些好东西被老中捡了起来,并且正在迅速出成果。

  或者已经出成功了,还更好。

  比如单级入轨的太空穿梭机。

  现在,老中又要把充气隔热盾拿下。

  除了作为航天员的救生手段之外,也在搞更加灵活和廉价的返回式太空实验舱。

  毕竟一些小东西的太空实验可能到不了使用太空穿梭机和空间站实验的地步。

  别看太空穿梭机已经很便宜了,堪比“面包车”。

  但有些东西还是用不起,它们真正需要的可能是“人力三轮”。

  那么一种使用廉价小型火箭发射的使用充气隔热盾的小型廉价返回式太空实验舱就有市场了。

  原先的时候这种具备返回功能的太空舱都是使用的刚性隔热盾,严重挤占小型太空舱本来就不多的载荷质量,能把“三轮”的载货量挤成“自行车”的载货量。

  而且还不是加重大二八那种自行车的载货量,是公路车载货量

  未来使用轻便的空气隔热盾就没这个问题了,三轮车就给你三轮车的载货量。

  另外,虽然老中没有明说过,但也有意在火星上大展拳脚。

首节 上一节 288/37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