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明星要登月 第314节

  【我看了看老中自己的网络,他们的网友好像在说什么“烟头烫外星人”、“我什么都不会说的啊啊啊啊”、“垫一本书看不出殴打痕迹”的东西。】

  【嘶——老中竟然对外星人用刑拷问出了先进的外星科技!】

  【什么意思,是用烟头烫外星人吗?】

  以前的时候都是老中的网友搬运外国信息回国内的网络让大家看,自从老中的航天科技开始飞升之后,很多外国人就开始搬运老中的信息到外网让大家看。

  开始的时候还是航天信息,但渐渐的开始全方位搬运。

  当然,老中也在持续搬运外国信息,有时候还会玩“出口转内销”。

  所以当老中的网友们看到这些消息顿时就乐了。

  【好家伙,这外国人是真信外星人啊!】

  【可不是嘛,要不然老美怎么拍了那么多外星人电影呢。】

  【所以那到底是不是外星文明遗迹?】

第474章 路云:“太空竞赛,抢国际热搜也是一种竞赛!还专业对口!”

  “所以那到底是不是外星文明遗迹?”

  提问环节,记者们争先恐后的问路云这个问题。

  路云无奈的摊手:“这个我就不知道了,还需要等待更清晰的图像,我现在只知道它是一张有趣的照片。”

  “不过我可以说它并不大,因为玉兔二号月球车距离它只有80多米,现在月球车已经开始向它靠近了,相信一两个月昼之后就会有清晰的照片……”

  完成自己的任务之后,路云没有任何犹豫的回到了后台,再下边就该老美NASA支持的商业无人探月项目介绍了。

  而现场的观众和记者都在回味刚才路云的回答。

  没办法,那张神秘照片太吸引人了。

  老美:“……”

  80多米,要走一两个月昼才有清晰照片,其实很合理!

  月昼是指月球的白天,按照月球一个自转周期27天7小时多一些的时间来计算,1个月昼的时间大约相当于地球上的13天多。

  再加上同样时长的月夜,玉兔二号要休眠不能工作,所以大概算下来一两个月昼差不多相当于地球上的一两个月。

  其实玉兔二号月球车的设计时速不算慢,能达到1小时跑200米的速度。

  如果是理想状态下,80多米不到半个小时就能“怼脸”拍摄了。

  但现在玉兔二号月球车已经在月球背面工作接近3年的时间了,才累计行驶了800多米。

  只是80多米的十倍。

  倒是累计获取科学数据3600多GB。

  其实,玉兔二号月球车之所跑这么慢,首先是由它的任务决定的。

  因为它万里迢迢跑到月球背面可不是为了飙车的,而是去做科学考察的。

  月球背面,那可是人类从未涉足的未知领域,玉兔二号是人类第一辆在月球背面运行的月球车,所以每走一步都得把看到的、探测到的都研究透了,速度反而是最不重要的。

  其次,作为一辆长1.5米、宽1.1米、高1米,重140千克的小车,它所有的能源供应都来自两片太阳能电池板。

  而作为科研设备,它上边有大量的科研设备需要用电,而那两片太阳能板提供的能量可不算多。

  比如世界上首次应用的超宽带测月雷达就安装在玉兔二号月球车底部,可用于在巡视路线上直接探测30米内月壤结构和测量月面以下100-200米深处的浅层月壳结构,这是前人从未做过的。

  为了更准确的探测,玉兔二号每走两步就会停下来做测量,摄像头也会环视一周进行拍照。

  这个环视一周很重要,因为面对未知的月球背面,玉兔二号是“漫无目的”的。

  所以科学家们需要周围的清晰画面来规划月球车的下一步重要观测点。

  这就导致玉兔二号经常走个一两米就要停下来好几天。

  另外就是从技术角度来说,在月球、火星上跑得太快可能会面临一些风险。

  第一方面的风险是速度太快,自动地形匹配和地面人工判断、修正跟不上,小车可能会掉进陨石坑里卡住,或者是爬坡的时候翻车了。

  那可就提前结束寿命了,得不偿失。

  比如老美的“勇气”号火星车就是因为车轮陷入软土中而被卡住了,从而使得它的活动时间永远停止了。

  另一方面,月球车、火星车行驶太快,会带来大量的尘土,损坏车轮和其他电子设备。

  比如老中的第一台月球车“玉兔”号就是因为行走时带起大量月壤细粒形成的月尘,可能进入月球车内部并对其设备造成破坏从而引发了故障,导致月球车失去了活动能力,只能在原地挺了小三年,最终彻底关机结束任务。

  而现在老中发现了所谓的“神秘立方体”,结果还是不紧不慢的边探测边靠近,而不是纯赶路快点过去观察,可见那个“神秘立方体”确实没什么可看的。

  毕竟80米的距离拍摄出来还是那么小一块,根本就不可能是所谓的“外星建筑”。

  不过这信息热度在国际上起来了,想要平息可没那么简单,会有大量的营销号和爱好者把热度堆到更高!

  而这……就是路云的目的。

  “总体来说老美那边是比我们会讲故事的,明明是项目时间严重推迟,他们竟然能讲到‘传承’和‘造船仙人’上。”

  “可以预见的是很多媒体都已经准备好了通稿,只要今天的大会结束,他们就会劈天盖地的大吹特吹。”

  “而太空竞赛不仅仅是技术硬实力方面的比拼,宣传软实力也是竞赛的一环!”

  “这方面我们比较差,一是我们自己的原因,二是国际宣传平台就掌握在老美手里,我们在他的平台上搞宣传天然吃亏。”

  “不过他们可以打他们的,我们也可以打我们的,既然有了这么一张神奇的照片,我们完全可以让老美自己的那些神奇爱好者团体替我们宣传!”

  “让他们形成自己打自己的局面!”

  路云自信的说道。

  “抢国际热搜的事我们已经干过很多次了,这次有我和航天官方给那张神奇照片背书,然后只要我在语言上稍加引导,他们就会屁颠屁颠的冲上去!”

  “毕竟论演技,论上热搜,我这个业余演员也算专业对口了~”

  回想着路云之前说的话,知情人士看着现在的国内和国外各个网络平台的热搜,不得不感叹专业人士的威力。

  如果是让航天官方来办这件事,那估计能办成没什么人看的硬核科普,或者让人看了非常尬的业余尬演。

  而路云只是利用了老美自己的外星人爱好者、UFO爱好者和登月阴谋论等团体,就搞出了这么大的声势。

  完全把老美自己的航天官方声音盖了下去。

  不得不说,老美在上一次太空竞赛期间培养出来的“科幻氛围”确实强大。

  当然,主要也是路云这个“全球偶像”、“超级天才”、“最年轻的航天巨佬”以身入局,以自己本来就超规格的热度给照片背书,所以才会牵动这么大的声势。

  而在后台的路云通过手机看了看专业机构搜集的相关热度数据点了点头,这场宣传战算是开了一个好头。

  不过宣传战本来就是在硬实力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路云没有超强硬实力,那他也宣传不出什么东西。

  所以关键还是手底下见真章。

  正好路云是不怕见真章的,老美那边有的东西他也有,并且还更好。

  而老美那边没有的东西,他照样有!

  以老中现在“世界超级工厂”的技术硬实力来说,实现他想要的东西并不难。

  主要还是他得收着点,要不然就不是有人怀疑他跟外星人有联系了,而是真把他当外星人。

  路云很享受现在的生活,可不想像电影《疯狂外星人》里的外星人一样被黄博和沈藤泡了酒。

第475章 《这个男人来自月球》

  国际宇航大会一共举行五天,本来老美是准备了不少热搜话题的,结果都被老中的“月球背面神秘立方体”话题热度给盖过去了。

  没办法,相对于那些正经的东西,人类天然会关注那些不正经的东西。

  哪怕过了一两天,不少人都回归了理性,从老中航天官方态度、路云态度、照片和文字信息里分析出了更多的东西,但是依然挡不住“月球背面神秘立方体”的热度。

  这就跟上一次冷战期间“老熊要制造生化战士”、“老美载人登月阴谋论”、“51区UFO外星人”一样,会形成一个非常长效的梗。

  当然,那些“老物件”已经经过时间沉淀了,并且还有各种各样所谓“证实证伪”的证据。

  而“月球背面神秘立方体”新的,毫无争议的新,各种“证实证伪”的证据都还没有。

  高清照片要一两个月之后才有。

  所以这期间可以尽情的胡编乱……咳咳,尽情的讨论!

  【老中绝对是在月球背面发现了什么,所以这几年的航天科技才会大爆发!】

  【没错,并且它开启载人登月任务不是为了跟老美比什么,而是为了去月球把那个神秘的立方体带回来!】

  【确实,难道你们没发现吗,世界上只有老中对月球背面感兴趣,之前发射了嫦娥四号,明年还要发射嫦娥六号。】

  【我怀疑就是他们的嫦娥四号发现了神秘外星遗迹,而明年的嫦娥六号表面上是去采样返回,其实是去拿回那个神秘立方体的!】

  【没错没错,这就对上了,很多人说那个“月背神秘立方体”不是大型的外星建筑遗迹,80米的距离就那么小,那应该只是很小一块物体,正好老中的月球无人采样返回装置只能带回几公斤重的样品,所以肯定是冲着那个月背神秘立方体去的。】

  【嘶,还真是,嫦娥四号的着陆点是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而嫦娥六号的预选着陆点都在南极-艾特肯盆地内,并且没有给出准确的着陆点,所以嫦娥六号肯定也会着陆在冯卡门撞击坑内,就在那个神秘立方体旁边!】

  【老中一连串的东西准备太充分了,本来各国的月球着陆器都没有那么精准的定点着陆能力,而是会在着陆的时候自主寻找更合适、更平坦的着陆点,但老中现在就让玉兔二号月球车去提前探路了,等拍摄了那里的精确地形,嫦娥六号可以非常轻松的着陆,然后带上神秘立方体返回,那之后估计老中就要直接起飞了!】

  【无法想象老中还能怎么起飞,实现可控核聚变嘛……】

  本来正经的航天爱好者就是看着那些外星人、UFO和登月阴谋论爱好者瞎起哄,但是看着看着就有人被带到沟里去了。

  毕竟作为航天爱好者,他们是很清楚各国的航天发展情况的,各国的技术水平也知道大概。

  虽然保密的实验室高精尖技术不知道,但知道哪些国家总体八九十分,哪些国家总体五六十分。

  理论上来说老中的综合航天实力确实不错,就跟GDP一样,绝对稳稳第二名。

  熊大虽然继承了老熊的大部分航天实力,但现在只能靠“技术考古”过活,并且经济实力很差,导致总体航天实力已经不行了。

  而老中的第二……理论上来说是不可能这么爆发的,尤其是接连出现的可回收火箭和太空穿梭机上。

  按照航天爱好者对老中航天领域的了解,可回收火箭怎么也得等到二五年或二六年的时候才有可能实现。

  马一龙之前没有先例,但因为老美的整体航天实力很强,所以研发了十年成功。

  老中这边跟着研究会有一些可参考的东西,但因为老中的整体航天实力差一些,所以怎么也得研究个七八年时间。

  太空穿梭机就更别说了,老中自始至终都没有研究过这玩意,一开始走的就是老熊的载人飞船模式。

  老美倒是有过航天飞机,并且也研究过单级入轨航天飞机,但是并没有成功。

  理论上来说路云研究木鸢级太空穿梭机的局面应该比马一龙研究猎鹰九号可回收火箭的局面还要差。

  结果不管是有了先例的可回收火箭,还是没有先例的太空穿梭机,路云带队一两年就搞定了!

  并且首飞就成功回收!

  当时的航天爱好者们看路云就跟看天神一样!

  只不过那时候他们只以为路云是一个超级天才,并且智慧点在了航天科技上。

  这种超级天才在老中的历史中不算少,在世界历史上也有很多,就是那种能上历史书和能挂在学校走廊里的超级牛人。

  但现在,他们也感觉有点不对劲了。

  连国内的航天爱好者们都动摇了。

首节 上一节 314/37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