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明星要登月 第364节

  正好,太空环境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激光武器使用场景。

  不过大家都知道“星球大战计划”不是一个单纯的军事战略防御计划,因为解密之后大家都发现……这么特么是一个战略忽悠计划。

  以老美当时的技术来说,很多东西根本做不到。

  所以等到老熊挂了之后,老美立刻就放弃了这个半成品战略计划。

  从历史上看,联邦的几项国防战略计划,除了具有加强国防的重要作用外,还具有促进经济的职能。

  虽然“星球大战计划”没有成功,但确实花了一些钱,研究了一些成品或半成品。

  联邦通过这个计划的实施带动了一大批高技术群发展,以保持联邦在经济、军事、科学技术等方面的领先地位。

  从局部上说,“星球大战计划”是一项国防高技术和国防经济发展战略,而从整体上看,它又是一项综合而全面的国家总体战略。

  而老中这边以路云为核心的航天大工程也是一样的道理。

  不过老中这个包含了载人登月的航天大工程是来真的,并且各项技术都成了,带动的高技术群发展比“星球大战计划”还厉害!

  所以联邦情报与技术部门的结论是路云对于当代的老中来说不亚于钱院长对当年老中的重要性。

  几十年前联邦百般阻挠,最后还是让钱院长回国了,现在路云直接就是在国内成长的,联邦就是想搞点事都不好搞。

  当然,西蒙的潜伏任务属于高度机密,不是什么人都有权知道。

  所以就有人提议:“既然我们这边的问题不好解决,那要不要直接把路云解决了?”

  “没错,为什么我们现在这么被动,不是因为我们的航天工程进度太慢,而是老中太快了,路云则是老中航天工程进度的强力引擎,那么只要我们把它的引擎弄坏,我们一定可以再次冲到第一!”

  “就是这个道理,虽然这个计划不能让我们快起来,但却可以让老中停下来!”

  “理论上倒是可以,但我们要如何顺利的干掉他,并且还让老中不知道是我们干的呢?”

  “呃,这个应该不行吧,毕竟我们的嫌疑太大了,甚至无论是谁干掉了路云,老中一定会怀疑是我们干的。”

  “这个倒确实,不过我们手上有一些干脏活的,他们明面上跟欧罗巴、跟熊大、跟混乱沙漠、跟小日子有关,或许我们可以动一动他们?”

  “最好是小日子的人,他们跟老中的人长相差不多,容易混进去,并且两国有仇,小日子的人干点什么极端的事也不奇怪,毕竟他们刚在街头干掉了进三桑,所以他们干的是肯定可以摆脱我们的嫌疑。”

  “对对,就是这样,而且我们要对路云下手会相对容易一些,因为他跟几十年前被严密保护的钱不一样,路云有个小爱好,那就是拍摄影视剧,我们得知他近期会参加一部新电视剧的拍摄,并且一拍就是几个月,这个时间或许会是我们的机会。”

  “没错,我去参观过好莱坞影视剧的拍摄现场,知道现场有多么复杂,那种地方很容易找到安保漏洞。”

  “好好好,这绝对是上帝在帮助我们,我们如果不做些什么的话都对不起上帝的指引!”

  “真的要做嘛?万一老中不讲证据,就一心要跟我们拼命呢?”

  “是啊,如果是联邦好不容易出现一个超级天才就这么死了,我们绝对会发疯的。”

  “熊大的那个大帝怎么说来着,说要是国家没了,那世界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搞不好老中也会产生毁灭世界的想法。”

  “应该不会吧,老中向来很温和,应该不会吧?”

  “不好说,现在的老中跟以前已经不一样了,咱们就是因为老中的太空宣言才开会的。”

  “啊?我还真不知道老中什么太空宣言,我只是听说要开会就来了……”

  虽然他们商量的时候激情澎湃,但是真要执行的时候就有点忐忑了。

  毕竟老中不是弱小国家,不能随便的拿捏。

  可真要搞,甚至连“不在场证据”都想好了,但一想到是要在老中那边动手,他们还是要仔细考虑一下。

  最起码要问问其他部门,还要请示一下白房子。

  好在有好几个月的时间做准备,他们不着急。

  而老中这边,自从太空宣言确定了之后的国家发展和外交路线,国内的气氛就热烈了很多。

  主要是提升了老中民众的科技自信和生产力,强化了国家的高科技管理和运行能力。

  还激发了年轻人对科学、技术、航天、工程和数学等领域的兴趣,营造了科技创新和探索的社会氛围。

  带动了国内经济长期增长,提升了科技产业竞争力,为后续太空产业大规模商业化奠定了基础。

  对外来说,促进了更多的国际合作,带动了全球航天热和科普浪潮,还增强了老中的全球地缘政治地位。

  颇有种上世纪老美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成功执行之后的感觉。

  巧了,老中现在就在搞载人登月计划,并且绝对比上世纪老美搞的更有影响力。

  毕竟现在的超清直播可不是当年能比的,在有图有真相这一块绝对完胜。

  太空宣言其实只是一个“序章”,后边有更精彩的。

  而老中现在的各项进度都证明这是对的,把那些因为太空宣言投射过来的国际注意力都吸引住了,开始有大量的外国人过来旅游、探访、寻觅。

  他们发现自己之前对老中的认知有太多的不足,甚至是错误,所以想要亲自来寻找一下真相。

  于是在外网,有关“真实老中”的视频和话题数据就开始暴涨!

  就路云的体会,这比上一世过境免签大爆发期间的热度还大。

  毕竟这一世有他的掺和,劲爆的事一件接着一件,老中的热度可比上一世的“水到渠成”大多了。

  这么一来,那些天天在新闻上诋毁老中的国家就难受了。

  而在它们难受的时候,路云也没有加紧航天计划的推进,而是开始了属于自己的“休假”。

  也就是开始搞自己的“业余爱好”——拍戏!

  《去有风的地方》是一部整体基调跟《向往的生活》综艺有些相似的电视剧。

  讲究一个“慢”字,很多剧情看起来很日常。

  从某种程度上与乡土社会的生活节奏、主角心理渐变是属于同节奏的。

  安芳菲饰演的许红豆因为闺蜜去世,生活和工作陷入低谷,所以独自前往彩云之南云苗村的“有风小院”休息调整。

  在那里,她认识了辞去高薪工作回乡创业的当地人,也就是由路云扮演的谢之遥。

  同时还有一群从大城市过去的同龄人。

  在日常相处中,谢之遥感受到了许红豆的善良和认真,便邀请许红豆用她多年的酒店从业经验帮助当地提升员工服务意识,为发展云苗村的文化旅游事业助力。

  同时,许红豆也被谢之遥想要建设家乡,让乡亲们可以壮有所用、老有所依的理想打动。

  最终两人互生情愫,走到了一起。

  在“有风小院”,许红豆和小院里的其他租客被当地村民的勤劳与韧性和他们苦辣酸甜的人生感动了,他们重新审视过往,互相帮助、互相启示,在有风的地方整理好心情,获得力量重新出发。

  作为都市剧,还是日常剧,所以路云和安芳菲的扮相非常休闲,几乎跟平时没什么两样。

  毕竟两人的颜值和气质都太高了,再普通日常的衣服也可以让他们穿出时尚感。

  当然,安芳菲在剧情最开始的时候要穿一穿酒店大堂经理的制服。

  还有后边两人确定了关系,安芳菲还穿着制服给路云来一段制服诱惑的戏码。

  两人看剧本的时候就觉得……很棒!

第533章 论钱老所说“科学与艺术结合的战略意义”请看路云!

  别看都是影视剧的拍摄,其实区别还是很大的。

  《去有风的地方》算是都市日常剧,用不着特效,所以也用不到摄影棚。

  这样一来《有风》的拍摄就没有什么“保密”可言了。

  因为它除了在“有风小院”的拍摄算是比较私密,其余在村里、机场、酒店等地方的拍摄都是在大庭广众之下。

  顶多是临时圈起一块地进行拍摄,而旁边就是大量的围观群众。

  这也是为什么老美那边说这是一个搞事好机会的原因。

  同时也是路云的安保团队压力较大的一段时间。

  好在国内的总体环境还是安全的,并且安保团队也制定了三层安保策略。

  第一层就是在路云身边的安保人员,他们不会让完全陌生的人靠近路云。

  拍戏的时候各个演员和工作人员都是有身份调查的。

  尤其是演员们,他们的身份都是公开的,并且都在国内活跃了很多年。

  不过有时候拍摄需要群演,甚至是让群演跟路云饰演的主角交互,这个时候安保团队就要上手段了。

  要么是活跃多年的“知名”群演,要么干脆就是安保团队自己找人顶上!

  确保了路云身边的人没问题之后,第二层就是安保团队的常规操作了。

  也就是在围观群众里安插便衣,随时注意周围情况。

  第三层也是最外层的安保,这个就更常规了,就是跟当地警方合作搞筛查。

  毕竟剧组拍戏也算是大活动,所以每次在外场拍摄的话都有警察出面保证活动秩序,这个时候安保人员就会跟警察一块活动,保证最外环的安全。

  至于为什么费这么大的劲也要保证路云抛头露面拍摄影视剧,无非是想要更好的保证路云在航天研发方面的活力。

  现在的国家和国际情况跟几十年前已经不一样了,二十多岁的路云也不是那时候年过半百的钱老,所以两人的应对策略肯定是不一样的。

  当然,其实钱老也非常喜欢艺术。

  作为科学家的钱老对艺术却情有独钟,他喜欢绘画,爱好音乐,还爱玩摄影,而且都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准。

  在他看来,艺术与科学是相得益彰的,并非一对矛盾。

  他说过“我是艺术与科学结合的受益者”、“学会了大跨度的形象思维”、“避免了机械唯物主义”等话。

  颇为引人思考。

  钱老从小就喜欢上了多种艺术,他父亲是有名的教育家,非常注重孩子的综合素质培养。

  据钱老后来回忆,他那生于封建时代的父亲很懂得现代教育,一方面送他学理工,一方面又送他学音乐、绘画等艺术课。

  因此,钱老从小不仅对科学感兴趣,也对艺术感兴趣。

  并且他小学老师就书法很好,中学又遇到了国画大师,还学了水彩。

  后来钱老一生都爱画水彩画,大概就是在那个时期养成的,晚年钱老在回忆自己的人生时将中学老师列为在绘画、美学和音乐方面对其影响最深的人,满怀敬仰之情。

  等到了大学,钱老怀着“铁路救国”的志向成为了一名理工科的大学生,但他并没有因为学理工科而放弃对艺术的热爱。

  他很快成为学校管弦乐队、雅歌诗社、口琴协会的成员,每天坚持艺术方面的训练,圆号吹得尤其令人羡慕。

  钱老的堂表弟当时在国立艺专读书,爱好多种乐器,后来成为知名的大提琴家。

  他俩非常要好,经常在一起不是欣赏音乐、演奏曲子,就是交流读书体会。

  钱老还写了一篇专门讨论音乐艺术的文章《音乐与音乐的内容》,公开发表在杂志上。

  等后来钱老去了老美那边留学,他除了在学术上非常突出外,绘画、音乐、摄影样样“拿得起,玩得转”,不久就被“艺术和科学学会”吸收为会员。

  他原以为爱好多种艺术会被认为不务正业,但他的导师冯·卡门知道后却非常赞赏,对他说:“你有这些才华很重要。”

  之后冯·卡门旗下的研究生自发成立一个“火箭俱乐部”,专门研究火箭制造,五六个成员中不仅学术各有所长,有搞航空工程的,有搞火箭燃料的,还有搞机械制造的,而且在艺术上也各有所好。

  钱老因为数学功底特别好,又是搞“热障”理论的,也被拉进了这个俱乐部。

  这无疑是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他们一起搞科研,一起玩艺术,大家其乐融融。

  等钱老艰难回国之后主持火箭与导弹的研制,在当时的条件下那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他的工作特别忙,经常一连十天半个月家里都看不到人,所以他坚持热爱艺术,一有闲暇时间,不是听听音乐,就是带着家人到美术馆和荣宝斋去欣赏名作。

首节 上一节 364/37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