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嘶!”梅文化有点激动了,今年就可以吗,其实他也有点迫不及待了。
梅妈妈解释道:“你们看新闻了没有,婚姻法要重新制定了,估计明年就要正式推出了,到时候法定结婚年龄你们猜是提前还是推后呢。”
大嫂直接道:“肯定推后啊,现在我们单位都在提倡晚婚晚育。”
而她就是典型,现在二十五六了还没要孩子,这也是她和婆婆的矛盾之一。
50年版本的婚姻法规定男子不早于20周岁,女子不早于18周岁,这套规则用了二十多年,不过前些年随着人口压力的增加,已经开始提倡晚婚晚育了,有些激进的地方或单位甚至强制要求25岁以后结婚。
所以这次《婚姻法》修订必然要把法定年龄调后,梅文化20岁,云云18岁,如果今年不结婚的话,到了明年可能还要再等好几年。
所以几个家长一商量,就这么定了,年前完婚!
外婆也没意见,在老家都是相亲见一面,瞧准了可能一两个月就能办酒席,云云和小梅都处了一个多月的朋友,平时又同进同出的,再不成亲她都怕闹出“人命”。
只有魏明内心感慨,小梅这就要成家了?这么快的吗?
这顿饭到了最后,魏明给大家拍了一张合影,又给梅文化和云云拍了一张,这些照片回川渝老家的时候要给大舅看的。
小梅其实想回老家亲自让老丈人看看,同时他也体验一下一米七出头就是大高个是什么感觉。
可惜现在东方新天地处于很关键的时刻,条件不允许他一走好几天,只能等结婚的时候再去一趟了。
而结婚就需要房子,他现在基本就是在父母家或奶奶家住着,都不方便。
不成,买房,自己也要买房!
~
魏明本来是想着在四合院搞一个暗房的,刚刚得到分红的他还是有这个底气的。
不过现在他还想再买一套房子,所以这个想法只能暂时搁置。
那天在鸿宾楼拍的照片最终还是回到了原单位校刊社完成了冲洗。
之后想着平安叔该下班了,就去找他问一下飞机票的事。
平安叔不仅给他们开了条子,还直接让手下人顺便代买了飞机票,省了魏明不少麻烦,当然,钱不能省。
敲开平安叔家后,魏明首先听到一阵蝉鸣,这自然是喜子干的,不仅吃知了猴,还在家里养知了,把晓燕婶气得够呛。
喜子也有话等着她:“谁叫你不让我养猫的,我只能养这个了。”
不过看到魏明来了,喜子立即放下了他的知了宠物,缠着他问:“明哥你真见过狮子吗!”
“动物园里见过啊。”
“那平头哥呢?”
“这个动物园里就没有了,我是在书上见到的。”
虽然喜子和乐乐还不怎么识字,不过吕晓燕会给他们讲故事,最近讲的让他们印象深刻的就是《狮子王》了。
吕晓燕也对此赞不绝口,没想到《哈姆雷特》能改成童话故事,而且如此妙趣横生,尤其是老国王对辛巴讲的那套自然循环的理论,感觉境界非常高。
这篇小说也确实带动了《少年文艺》的销量,比上期起码提高了30%。
现在《少年文艺》只连载到小说的三分之一处,这时辛巴的父亲木法沙国王还没死,基本就是对非洲动物王国的全景展示,以及小辛巴和伙伴们调皮捣蛋的故事,只是埋伏了一些暗线。
到了第二部分就是父亲被杀,母亲被囚,小王子远走他乡,筹备复仇的故事了。
“乐乐不在家啊?”
吕晓燕给魏明端上果盘:“你叔去谷老师家接她了,谷老师最近还问过你怎么也不出新歌了。”
“最近其实给香港那边写了几首,不过还没发行,等磁带出来了我再送给她听听。”
魏明一直等到平安叔带着乐乐回来,才拿上机票回去,一共三张,小红留在家里。
然后没过几天魏明就收到了阿敏从香港打来的汇款单,《溜溜的她》达到了金唱片成绩了,在港台地区卖了两万五千张。
这是他的词曲作者分红,3000港币!
没过几天阿敏的包裹也到了,上次回信魏明感谢了她的时装杂志,表示非常有用,这次她又买了一些。
而且这次还附带两盒《水中花》专辑。
筹备了两个多月,谭勇麟的首张国语专辑终于正式推出了,原时空不是这个名字的,但因为魏明这几首歌太硬了,尤其是《水中花》,所以就以这首歌命名了专辑,另外几首主打都是魏明写的歌。
谭勇麟很看重《水中花》这首歌,还给了两份曲子钱,准备把《水中花》改成粤语版。
所以阿敏在磁带上跟他说:“阿伦的经纪人找上我,问你能不能给他改成粤语歌,时间上还是比较宽裕的。”
魏明打算接下这个活儿,他直接回了一封信,并附上粤语版歌词,然后就要去赶飞机了。
许淑芬娘俩都又激动又紧张,而小红就只有失落了,自己也想坐飞机啊!
但她也知道一来一回就是一百多块钱,一辆自行车就没了,这太奢侈了,所以也没有强求。
只是在送走他们后魏红久久没有离开,直到看见一架飞机腾空而起,从自己头顶飞过。
为了在飞机上不至于无聊,魏明买了几份报纸,其中《燕京晚报》提到了正在举办的第二届星星美展的盛况。
这次星星美展终于正式走进了中国美术馆,得以登堂入室,不过这也是最后一届。
在《中青报》上魏明看到了最近刚刚举办的全国出版工作者会议上的一些新闻。
其中有一大段魏明看得很详细,说的是钱老对科幻小说的看法,可以说是很直接的反感了。
魏明知道,科幻小说接下来的日子要不好过了,因为这位的话太有分量了。
其实从去年开始,以赵之、鲁兵、甄朔南、陶世龙为代表的科普作家就开始在《中青报》以“科普小议”专栏为阵地,对当时的主要科幻作者和作品进行了系统的批判。
因为这些人坚持“艺术真实”理论,所以批判大多围绕着小说中科学虚构是否成立来进行,比如如“自私是否可以遗传”“恐龙是否可以复活”“克隆人是否具有父本的心理结构”等等。
科普作家的理论是:如果你不能证明这些是真实的,那你怎么能写出来呢,这不是误导读者吗。
魏明当时也关注过,科幻作家和科普作家进行了长期的论战,因为被局限在科普话语的氛围里,科幻作家们只能远离文学,逐条去辩驳这些虚构的合理性,这样必然会落入下风。
后来,这一争论更是发展成为科幻文学是姓“科”还是姓“文”的争论,即它是一种文学体裁,还是科普创作的一部分。
当时在第一线从事科幻创作的作者们,几乎都认同科幻小说是一种文学样式,魏明也是这样的看法,科幻小说不敢幻想那还写个屁啊。
而科普评论家、科学家和有关领导则判定科幻小说是科普创作的一部分。
这些人以此为出发点,要求科幻小说更多地围绕着科学内容展开,压缩其中情节、背景描写、人物刻画等文艺成份,实质上便是否定科幻小说的文学本质。
在这种背景下,叶永烈的《黑影》、金涛的《月光岛》、魏雅华的《温柔之乡的梦》都被大肆批判。
参与了《十万个为什么》编辑工作,写出了《小灵通漫游世界》的叶永烈就是在这个时候转头去写人物传记的。
在80年代文学复兴大潮中,科幻小说只是很小的一个分类,这场大论战对文学界的主流来说并不重要,可能整体声量都不如魏明年初发表的《放羊班的春天》大。
不过魏明看完却唏嘘不已,再过十几年,当好莱坞用一部部充满想象力的科幻特效大片打开全球市场的时候,国人会不会遗憾中国没有世界级的科幻作品。
而当30年后我们有了世界级的科幻作品,那时候是不是有些晚了?
此时在山西阳泉,阳泉一中有个叫刘慈新的17岁少年正在偷偷看一部叫做《2001太空漫游》的外国科幻小说。
看过这部书后,他感觉自己眼中的星空和过去完全不同了……
~
(昨天保底二合一)
第234章 文坛银枪小霸王和影坛座山雕
飞机上天后,挨着窗户的外婆和许淑芬就一直在看天看云,百看不厌,魏明还用相机给他们和天上一条彩虹拍了合影。
三个小时后,飞机在双流机场降落,中途他们还在天上吃了顿饭。
到了成都后他们又去汽车站找客车回宝兴老家,在途径县城的路上下车,再步行两个小时就能回村了,这是大舅教给魏明的经验。
可惜一路上魏明也没看到他弟弟钢蛋和钢蛋它娘,不过山里空气就是好。
外婆表示河北的大平原确实让他们庄稼人羡慕,就是看久了觉得腻,但老家的山啊树啊怎么看都不腻,在回家的山路上这老太太比魏明和许淑芬走的还快呢。
当到了大沟村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大舅大舅妈看到三个亲人回来了立即重新给他们准备晚饭。
表弟表妹平平和芳芳则围着魏明打转,因为他们知道这个表哥有数不清的糖果。
糖果给了,魏明还询问了他们的学习成绩,不过他们的嘴被糖糊住了,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
随后魏明打开行李包,把梅文化给老丈人丈母娘准备的丰盛礼物拿了出来,另外还有他准备的。
之前大舅已经收到过云云的信和汇款单了,知道女儿找了个燕京本地人对象,还是小明的朋友,人品家世都值得信赖,可把他们两口子感动坏了,托外甥的福,大闺女算是彻底脱离苦海了。
“这个就是梅文化。”魏明拿出他准备好的照片。
大舅非常满意:“这大高个,还戴眼镜,哪是没文化啊,一看就有文化!”
大舅妈行动不便,大舅特意把照片拿到灶前让她瞅了一眼,魏明跟着介绍:“这些是梅文化的父母和哥嫂,人家一家子都是部队的。”
“好好,真好!”大舅妈眼睛都有点湿润了,“这,咱们哪配得上人家啊。”
魏明:“啷个配不上,云云这个性格这模样,他们打着灯笼都找不着,小梅他妈都怕云云跑了,今年就要把婚事办了。”
这对大舅两口子又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女儿这就要成家啦?
之前魏明建议他们养鹌鹑,加上魏明借的钱,还有云云的钱都投入了进去,现在还没见到回头钱呢,家里一贫如洗,怎么置办嫁妆啊?
许淑芬道:“大哥这些你就不用担心了,到时候肯定会把云云风风光光嫁过去。”
听到他二姑如此承诺,大舅妈抹了抹幸福的眼泪,赶紧给他们端上了菜。
“可惜家里的鹌鹑还没长大,不会下蛋,要不然还能加半个荤菜。”大舅妈不好意思道。
魏明笑道:“已经很好了,还有腊肉。”
诶,魏明吃了一口,砸吧砸吧嘴,这腊肉好像就是过年时他们带过来的,好家伙,这都半年了还没吃完呢。
正吃着饭,村支书旺财叔和彩凤姨两口子听到风声也跑来做客,还有一些跟外婆相熟的老阿婆。
大家有说有笑地传阅梅文化跟云云的照片,对云云找到这样的新姑爷艳羡不已,齐齐夸赞这孩子长得一看就有文化,个子还高。
可惜小梅人不在,要不然得高兴屁了。
当初北大南门宿舍四人组,魏明、彪子、枫哥都是一米八上下的大个子,只有小梅矮人一头,这都成他心结了。
当然,村民更惊奇的是外婆一行人竟然是坐飞机回来的,那可是飞机啊,普通人哪有资格坐飞机,还得是人家外孙有本事。
大舅家越来越热闹,都在这过夜生活了,魏明挺晚才睡下,第二天早上睁开眼就看到了大姨家的表弟龙小洋。
家住隔壁村的他听说外婆回来了赶紧跑了过来,果然看到了明表哥。
现在龙小洋也跟着大舅和大姨夫养鹌鹑,魏明寄过来的养殖书籍数这小子看的最透。
魏明这次过来也想着考察一下他们养的怎么样,如果可以的话自己就再支持一些启动资金。
原时空希望集团刘家就是靠着卖表卖自行车凑齐了1000块作为启动资金从养殖业开始的,养了好几年鹌鹑,资金充裕了才进入饲料业。
魏明也不指望他们能有本事做到那么大规模,起码脱贫致富奔小康应该不成问题。
有了钱,哪怕大舅自己也能更有希望找到丢失的小姨。
当然,魏明承诺了老娘,所以他也不会放弃,这次他带着一封信,是一个疑似者,自己给对方写信,想了解更多,但对方没有给自己回。
好在对方也在四川,他就想顺便过去看看,验证一番。
“明哥,要不今晚你去我家睡吧,顺便跟我讲讲云云姐和姐夫的事。”
魏明:“怕是不行了,我今天就要走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