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打死也不能说,尤其不能让平安知道,要不然恐怕兄弟都没得做了。
~
香港。
老鬼打了个喷嚏,也不知道谁念叨自己呢。
旁边的柳斌跟对面的胖子握了握手用,用粤语说了句:“合作愉快。”
东方新天地的几位股东赚了钱之后不敢扩张,生怕触碰八个雇工的红线,不过好利来在赚到钱之后,即便还没赚够开分店的钱,但是在柳斌的建议下还是申请贷款,把隔壁的店铺也租了下来,开始扩大经营。
老鬼拍着柳斌的肩膀:“阿斌,我没看错你,你果然很适合做生意,下个月给你涨工资。”
“谢谢鬼伯。”
“好好干,做大做强。”
柳斌:“再创辉煌!”
回到店里,已经是下午了,客人并不多,一个光头带着一个眼镜仔和一个瘦子,周妈妈管账,还有一个北边来的女服务员正在给他们上菜。
虽然吃的很简单,但三人踌躇满志,仿佛要干一番伟业。
光头对眼镜仔和瘦子道:“今天咱们的公司正式成立,我希望能给香港影坛带来一点新鲜的东西,接下来就要拍我们的创业作了,你们有什么想法。”
瘦子掏出一个剧本:“这是法国飞写的一个剧本,他想自己来导演。”
眼镜仔唆了一口鱼蛋粉问:“什么类型啊?”
“喜剧,有点卓别林的风格。”瘦子道。
光头笑道:“不愧是法国飞,净整些高端的玩意儿,我看看。”
他接过后首先看到封面上写着剧本名字《滑稽时代》,编剧吴羽森。
~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昨天中秋,今天十六,晚上的月亮格外圆。
过了几天,魏明总算再次见到了朱霖。
昨天她在陪父母,前天是去给干女儿过周岁宴了。
“今天我在北影厂食堂就听不少人说起这个新星音乐会,而且都提到了你的新歌,叫《同一首歌》对吧。”
“嗯,也不知道今天还有没有这首歌。”魏明这次和朱霖正常排队,他们的票也不是贵宾席位,就是普通的票。
这可是要在央视转播的,坐在前面被雪姐看到的概率太大了,她之前的信就说过在央视看佐田雅志音乐会看到自己的事,还提到过朱霖这个名字。
“有些人买到票可神气了,没买到票的就特别难过,我都没敢说我有票,怕他们找我走后门。”
魏明笑道:“我这里拿票还是比较容易的,只要你让我走后门。”
朱霖一开始没听明白,纠正道:“是我找你走后门。”
“对对对。”
朱霖以前毕竟是干医药行业的,很快就反应过来他是什么意思了,偷偷拧了一下他的腰间肉,可恶的臭小子,怎么可能让你走!
魏明龇牙咧嘴地转移话题:“其实没买到票也没关系,今天就要在电视上播了。”
“啊,真的啊?”
“嗯。”
“那我爸妈也能看到了。”
魏明笑道:“我爸也在等着看呢。”
~
华侨公寓的家里,老魏早早就跟媳妇儿吃了饭,守在电视机前等着自己的电视首秀。
结果等了半天等了个寂寞,电视上的音乐会是经过剪辑的,轮到他推着轮椅上去的时候,先是一个远景,根本看不清他的脸。
然后是一个特写,直接对着刘老的脸。
整个过程除了扫到了老魏的一些衣服,完全看不出这跟他有什么关系。
老魏气急败坏:“怎么可以这样呢,我推轮椅也有贡献啊,竟然都不让我露脸!”
许淑芬也跟着丈夫愤愤不平地批评央视,等老魏气消的差不多了,许淑芬才小声道:“会不会是因为你当时头发太乱了不太好看啊?”
老魏:“……”
他悔不当初,只知道换了身干净衣服,却没弄弄头发。
~
朱霖:“你今天的头发好亮啊!”
入座后,朱霖注意到。
魏明:“因为我用了司丹康啊。”
约会嘛,正式一点。
朱霖小声嘀咕了一声“臭美”。
其实她也把魏明送给自己的海外化妆品都用上了,虽然魏明没点破,但他其实已经注意到了,今天霖姐姐的嘴唇格外红润娇艳,应该是跟剧组的化妆师那里借了点唇膏用。
魏明现在就一个想法:看我等会儿亲不死你!
前面的表演也非常精彩,歌手还是那些歌手,但基本都换了曲目,看到过半都没看到《同一首歌》,魏明还真担心不能让朱霖看到这个表演呢。
不过当即将结束的时候,王霏、蔡帼庆还有他们的队友上台了,《同一首歌》的旋律再次响起。
节目组听从了昨天歌唱家们的建议,把这首合唱曲目放在了最后。
虽然观众们听到现在,手掌和嗓子都有些疲惫了,但依然给予了这首歌足够的尊重和喜爱。
尤其是朱霖,鼓掌鼓的非常卖力,内心满满的骄傲,她虽然不是音乐专业的,但从欣赏的角度来看,这首歌跟《在希望的田野上》都是那种可以传遍全国的大歌!
那是,毕竟原来这首歌可是为90年燕京亚运会准备的,第二年就上了春晚,在很多重大场合都出现过这首歌。
音乐会结束,魏明送朱霖回北影厂后果然把她啃得要生要死。
霖姐最后搂着魏明缓了好一会儿,然后问了一个问题:“团结湖的房子什么时候能装好啊?”
魏明坚定道:“国庆过后!”
第二天,关于新星音乐会的报道开始出现了,本就已经看过电视转播的燕京观众对这些歌曲还有歌星以及背后的故事都很感兴趣,所以纷纷购买相关报纸。
魏明进图书馆的时候林老师正捧着一份《燕京晚报》,作为举办方的燕京晚报更是把四个版面的其中一个全部拿出来专门报道这次音乐会的成功,“歌星”这种称呼第一次被放到了台面上。
晚报还做了一个广告,这两晚的音乐会将被录制成实况唱片,几乎毫无悬念,这将又是一张百万销量级别的唱片,魏明又能得到几十块的收入。
音乐上的事他暂时放下,继续专注自己的创作,半天又写了4000字,下笔如有神助。
中午去吃饭的时候他看到同事们抬着新买的杂志,见到有这个月新出的《收获》,忙提前拦截借了一本。
“让我看看这期都有什么大作……”
(今天保底)
第247章 再试云雨
这是今年文学双月刊《收获》的第五期。
没有爆款文章的情况下,《收获》的发行量一般情况是略逊《人民文学》的,毕竟后者更有价格优势。
不过这一期《收获》有望打一个翻身仗,因为出爆款了。
从食堂回来后,魏明稍微有些困意,小憩片刻后觉得手腕还有些酸胀,于是先看杂志。
排在目录第一位的就是叶辛的新作《蹉跎岁月》。
此前叶辛凭借《我们这一代年轻人》首登《收获》,当时因为撞上了魏明的处女作《双驴记》,关注度不高。
之后魏明尝试不同题材,而叶辛因为有着长达十年的贵州下乡经历,所以坚持知青文学的创作,于是有了这部让他爆得大名的《蹉跎岁月》。
因为是长篇,只有上部。
而且断的地方恰到好处,让读者欲罢不能地想到了解几位主人公接下来的人生际遇,所以到了下一期结局的时候,魏明记得《收获》发行量首次突破百万,达到了这本刊物的发行巅峰。
看完半本《蹉跎岁月》,下面还有一部连载结束的长篇小说《历史的廻声》,作者李克异。
说是完结,其实是不可抗力导致的太监。
作者李克异在去年创作这部小说的时候突发脑溢血过世了,只完成了这部小说全四卷的第一卷,后面的只有大纲和简介,即便只有第一卷,也足有30多万字。
可以预见,如果全部写完,这将是一部关于晚清民国乌苏里江东历史人文风貌非常详实的长卷画轴般的作品,对于研究那片已经被苏联霸占的土地很有意义。
魏明继续往下看,哟,还有一篇宗璞老师的短篇小说《米家山水》,有日子没去看媚儿一家了。
于是下班后,魏明先是去未名湖逛了逛,看有没有钓鱼佬。
未名湖名义上是禁止垂钓的,只是在每年冬天之前由校工进行一次集体捕捞,然后给学生和老师们加个菜。
不过这条禁令对那些教职工家的小屁孩是没用的,偷着钓呗,魏明巡逻的时候看见过好几次,谁会跟小孩子较真呢。
虽然他不爱吃糖,但兜里一直都有各种糖果,凭这个换几条小鱼应该不成问题。
从图书馆出来到了未名湖南侧,果然在一块伸进湖里面的石头上看到了两兄弟,也是熟人,平安叔家的邻居,魏明的小读者濮树和他哥哥濮石。
濮石比弟弟大六岁,性格更活泼外向,他手里捏着一根线,线上有一个鱼钩,钩子上是被水浸湿的馒头捏成的面团。
濮石钓鱼,濮树就帮他打掩护。
他们的父亲濮老师还在美国留学深造,母亲是北大计算机研究所的骨干,平时也很忙,所以濮树以大哥马首是瞻,一双眼睛里满是警戒,然后他看到了魏明。
“魏,魏老师……”濮树结结巴巴道。
魏明笑道:“抓到多少鱼了?”
见是魏明,濮石也不怕,大方展示着手里的小桶:“两条鱼,三只虾。”
“不错不错,卖给我怎么样。”
濮石道:“卖什么卖,送你了。”
“哟,这么大方。”魏明意外。
濮石道:“最近学了一首歌叫《同一首歌》,听说是您写的,这就算学费了。”
魏明笑着接纳了,并从兜里摸出两块糖,不能白要。
“不过我没带个兜子,这个桶能不能借我用一下啊?”
濮树问:“魏老师你是要吃鱼吗?这种鱼刺很多的。”
魏明:“不是啊,我是要送礼,送给一只猫妈妈和几只小猫。”
听说有猫,两兄弟立即恳请魏明:“能让我们也去看看吗?”
“可以啊,那你们自己拎着桶跟我走。”
濮石突然感觉手里的线动了:“又来一条!”
路上濮石还问魏明:“外国那个Mr Why也是你吗,我爸爸说在美国的书店里还看到你的书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