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1979! 第276节

  魏明回到魔都后立即去《收获》编辑部把后面十万字的稿子和修改意见拿了过来,趁着雪姐没回来赶紧开始工作,说不定还能赶上的霖姐的生日

  已经不差钱的他本可以过的更轻松,无奈身上欠的债太多了。

  第二天上午他还收到了吴天明导演从西安邮过来的信,信里面讲了他想要拍摄《古今大战秦俑情》的想法。

  “这种幻想题材的故事我之前没碰过,但因为这是关于兵马俑的故事,又是魏老师你写的故事,所以我愿意试一试,并希望能得到你的许可,剧本还是你来写……”

  得,又来了一个催债的,魏明想了想,给吴天明回了一封信,讨论这部电影该怎么拍。

  他还是希望这部电影能做成跟香港的合拍片,做的时髦一些,然后把电影推向海外,起码能推到香港,通过电影宣传秦始皇兵马俑这一西安名片。

  又过了两天,龚樰从燕京回来了,两人第一时间在外面见了面,吃了饭。

  龚樰神色如常,根本没提跟朱霖的那次摊牌。

  虽然心里委屈,但想到小魏这个年龄,年轻人肯定贪玩,心不定,但他对自己真的没说的。

  将近三万块的老洋房,还有几千块的装修翻新费用眼睛不眨地就给了,这样的男人打着灯笼都找不到吧。

  “雪姐,晚上咱们再去看看房子装修的咋样吧。”吃完饭魏明提议做一些饭后运动。

  龚樰白了他一眼:“你就知道那事,你是想我还是想那事啊?”

  “我是想跟你做那事,有时候不知道该怎么表达爱意,觉得语言太苍白了,干脆就用实际行动吧。”

  龚樰心道,你这实际行动还有具体招式呢,自己跟他都学坏了。

  去老洋房的路上龚樰跟魏明推荐了喜子。

  “你觉得如果喜子演小葫芦怎么样?”

  魏明有些担忧:“小葫芦有很多哭戏呢,喜子行吗?”

  龚樰:“当着他的面吃糖不给他吃,马上就能流出眼泪来,我有经验的。”

  魏明看着龚樰姐姐,好啊,你就是这么当嫂子的!

  “那行,等制片厂找过来我就把你们两个一起推荐过去,捆绑销售。”说起捆绑,也不知道姐姐对这种玩法的接受程度如何。

  魏明摸着下巴进入了幻想乡。

  ~

  没让魏明久等,又过了几天,《花城》今年最后一期发布。

  北大。

  刘振云在婚礼上的时候跟魏明说了提前写书评的事,魏明表示等自己从魔都回来后把备用稿借给他看。

  然而刘振云没想到的是,魏明竟然还有别的作品。

  上课前,班里的戴堇华拿着一本《花城》走进教室,就坐在刘振云后面,还跟旁边的同学说:“嘿,这期《花城》有魏老师的作品呢。”

  同学笑问:“这次魏老师又吃什么好东西了?”

  她以为魏明又写美食散文了,然而戴堇华却道:“不是散文,是一个原创电影剧本,看名字感觉很不魏明,不过内容我还没看。”

  “啊?魏明写的剧本,老戴给我看看。”刘振云回头。

  戴堇华:“上课呢。”

  “思修课无所谓的,我思想品德本来就很高尚。”

  戴堇华反正要认真听课,也没空看,就把杂志借给他了:“下课后还我。”

  “谢了老戴!”刘振云美滋滋,又能省掉一块买杂志的钱了。

  这一期的《花城》没什么强势作品,知名作者也不多,虽然有一篇史铁生的短篇小说《兄弟》,但谈不上代表作,众所周知,史铁生的散文更有看头。

  所以魏明虽然是献上了一部剧本,但从目录看来,这部作品还真是最有吸引力的。

  然而看了一个小时,刘振云果断合上杂志,不看了,并做出认真听讲的姿态。

  后面的戴堇华见状有些奇怪,难道魏老师这次马失前蹄,写的不行?

  果然,小说和剧本不是一回事儿,能把小说写好的人不一定能写好剧本。

  然而下课后,刘振云立即又翻开杂志看了起来。

  戴堇华拍拍刘振云:“振云啊,该把杂志还给我了。”

  刘振云一回头,把戴堇华吓坏了:“你,你这是哭了?”

  刘振云抹了一把鼻涕:“没有!男儿有泪不轻弹!”

  戴堇华接了一句:“只是未到伤心时,你到底咋了?”

  刘振云指着杂志上的文字:“太,太他娘感人了!”

  上课时当刘振云意识到魏明给读者埋了催泪炸弹,他果断停止阅读,要不然非得在课堂上哭出声来不可。

  但这玩意儿让人看得上瘾,最终寸止挑战失败,一下课刘振云立即又看了起来。

  戴堇华看他都这样了,就让他看完再说。

  到了晚上戴堇华才把杂志拿回来,静下心在宿舍里看。

  而宿舍里还有别的室友买了这本杂志,因为比她看的早,现在已经开始哭了。

  这一幕把戴堇华都吓着了,这,这我还要看吗?

  一个已经看完的舍友抽泣着表示:“如果你是怀着对《牧马人》《放羊班的春天》的期待值,那还是不要看了,文学性艺术性都差得远,但真的太感人了。”

  戴堇华嗤之以鼻:“我这个人最是冷血,区区一个剧本想让我哭,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熄灯后,舍友们纷纷道:“老戴,你哭完了没有,明天还得上早八呢!”

第266章 各大制片厂:求求了,让我们拍吧!

  第二天戴堇华上课的时候眼圈都是红的,她甚至晚上做梦都是自己和她那不知道哪来的儿子大搞生离死别,那叫一个感天动地。

  但她依然给魏明这篇新作打了低分,觉得故事太俗,没有深度。

  魏明已经一年没有正儿八经的作品问世了,如果他那部被寄予厚望的长篇历史题材也是这种轻浮浅显的东西,那么这对文坛无疑是一大损失。

  持这种观点的文学评论家不在少数,都觉得魏明写这种通俗剧本大材小用了,纷纷在报刊上发问,痛心疾首地规劝魏明不要误入歧途。

  然而体现在市场上……

  “给我来一本《花城》,有妈妈再爱我一次的那期!”

  “还有《花城》吗?给我留一本!”

  “我想要《花城》,听说这期有魏明的一个剧本……”

  “领导我先走,要去邮局一趟订杂志,对,《花城》。”

  北大外面的报刊亭再一次排起了长队,报刊亭的老头回忆了一下,这半年除了上个月发表《蹉跎岁月》大结局的《收获》外,好像也就今天这么热闹。

  《花城》这一期的质量确实不够硬,一般这种文学刊物最大的卖点就是上面的小说。

  很多读者只看小说,其他什么散文,文评,剧本都是不看的,但这一期的小说品质平平,所以首印只有保守的45万册。

  当然,45万也比《当代》和《十月》还是强点,只是不如《收获》这个老旦。

  但是很快《花城》编辑部收到各方回执,出货速度远超他们的预料,于是他们简单开了个会,然后宣布加印!

  再来20万册!

  得益于识字率的普遍提高,哪怕没有很高文学追求的人,依然有阅读的需求,坊间都在传说《妈妈再爱我一次》的感人肺腑,非常值得一看,只要你看了,就没有能忍住不哭的。

  于是一些上了年纪的叔叔阿姨纷纷订购《花城》,想要证明自己跟普通人不一样,然后纷纷中招。

  魏明的影响力也顺势进入了中老年领域。

  年轻人或许有个别人能撑得住,但上了年纪的人,真的来一个灭一个,专治嘴硬。

  尤其是有孩子的母亲读者,看完之后哪怕孩子是熊孩子,也瞬间母爱爆棚,愿意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这种状态至少能维持三天以。

  于是在小朋友群体中也流传起了这样一段话:

  成绩不好?不怕,有《妈妈再爱我一次》!

  惹祸了?不怕,有《妈妈再爱我一次》!

  被叫家长了?不怕,有《妈妈再爱我一次》!

  吕晓燕并不是在喜子的推荐下看的这篇小说,而是下班回到家,看到丈夫一个人默默流泪,才知道小明又出新作了。

  魏平安不好意思地擦掉眼泪:“我想喜子他奶奶了。”

  他从小就被告知是个遗腹子,虽然大娘和大伯都对自己很好,但他最亲的依然是自己的亲娘。

  那个沉默寡言,眼睛里仿佛藏着无数秘密,有着农村妇女罕见的细腻温柔的女人,每每想到她,魏平安都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所以他也最能体会到这种刻骨铭心的母子亲情。

  “我宣布,这是我最喜欢的小明作品,真想看到这个剧本被拍出来啊。”魏平安道。

  他评价这么高,吕晓燕说什么都要看看了。

  于是这一晚上魏平安都在安慰情绪剧烈波动的吕晓燕,告诉她:没有人能分开你和喜子乐乐。

  第二天,看到喜子不好好吃饭,边吃边玩,还影响乐乐吃饭,平时肯定要吹胡子瞪眼的吕晓燕竟然温柔地劝他,还用勺子递到他嘴边,简直母爱爆棚。

  不过这可吓坏了喜子。

  “妈妈你别这样,我害怕。”喜子警惕不已,不管你是谁,快从我妈妈身上离开!

  吕晓燕直接暴走:“你爱吃不吃!”

  喜子松了口气,这才对嘛!

  他才不要什么妈妈再爱我一次呢,还是妈妈再打我一次让人放心。

  送喜乐去了幼儿园,吕晓燕又冒出一个想法,如果这个剧本改编,那喜子是不是又有戏要拍了?

  ……

  很多有识之士都看得出来,《妈妈再爱我一次》作为文学作品,一般,但是作为电影作品,潜力无穷。

  因为电影是比文学更接地气的一种艺术形式,一部小说能有百万读者就已经算是很了不起了,但是在这时的中国,一部电影动辄就有亿万观众,他们不需要太深奥的大道理,只要拍一些他们喜闻乐见的东西就好。

  而母爱无疑是最能触动广泛观众群体的题材。

  在这一期《花城》出版的第一周,珠江电影制片厂就找到了编辑部。

  此时全国有十七家电影故事片厂,可以拍摄所谓剧情片,而不是纪录片新闻片。

  去年这17家厂产出了65部故事片,合一家厂子平均三部多。

  当然,电影厂跟电影厂不一样,北影厂上影厂能拿到的指标自然要多一些。

  广东的制片厂在珠江,算是第二梯队里比较强的,去年生产了五部故事片。

  但很遗憾,并没有影响力特别大的作品。

  珠影厂厂长王唯一在看到《妈妈再爱我一次》这个剧本后意识到这部作品的潜力,当即跑到广州当面问苏晨要改编权,而且他要亲自执导。

  王唯一也是著名导演,侯耀文主演的那部《男人的世界》就是他的作品,潘长浆的那部荒诞的《三女休夫》也是他编剧的,这两部作品可是电影频道的常客了。

  苏晨对这位影坛前辈两手一摊:“这是著名作家魏明的作品,我们哪有权利决定谁来拍啊?”

  王唯一道:“那他如今在哪儿啊,我给他写封信。”

首节 上一节 276/42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