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霖一走,龚樰又乖乖回家里住了,现在外面确实乱,她一个人可不敢住外面,可若是叫上阿莹一起,父母又该不放心了,哪有两个没出嫁的姑娘成天住外面的。
龚莹这小半年都在通过写信跟柳如龙保持恋爱的热度,期间都没见过。
不过阿龙说寒假他还会来美影厂实习,到时候又能在一起了。
龚莹已经开始琢磨着到时候从姐姐手上把老洋房钥匙借过来跟阿龙约会了,反正姐姐说过,一楼保姆间是给她留的。
龚樰也在心里计算着魏明什么时候能来魔都改稿,他什么时候来,自己就什么时候从苏北回来,到时候可以在老洋房里做很多事呢,比如探戈舞,比如瑜伽。
此时在《收获》编辑部,领导层们正在讨论《收获》81年开年第一期的首印数量。
这一期有魏明长篇小说的上篇,还有谌荣和高刑剑,阵容算是很强了。
不过他们依然不敢贸然挑战《蹉跎岁月》结局篇的110万册发行量,毕竟平时《收获》的发行量也就四五十万而已。
最后巴老拍板,确定了60万这个相对保守的数字,一是考虑到《人间正道是沧桑》并不是现在最热门的小说类型。
二是《花城》发表《妈妈再爱我一次》的那一期差不多就是60万的发行量。
三是最近印刷材料吃紧,国家三令五申要杜绝印刷浪费,卖完了还好,如果卖不完造成积压,影响不好。
所以宁愿少印,不要多印。
确定了发行数后,巴老又着急忙慌地坐飞机去燕京了,茅盾先生身体越来越不好了,不知道能不能扛过这个春节。
如果茅盾先生走了,上头是属意他接替作协这一大摊子的。
~
1月13号,腊月初八。
魏明问了问警长,它确定不想出门,于是魏明自己去了北池子四合院,帮着父母垒炉子熬腊八粥,还有泡腊八蒜,之前吃罐头剩下的玻璃瓶子全都有了用武之地。
许淑芬熬了好大一锅,而且里面的材料非常丰富,梅经理说了,有啥材料可劲儿地往里面加,成本不设限。
于是这大铁锅里面既有红枣、葡萄干、枸杞、银耳这些果干,也有花生、核桃仁这些坚果,还有红豆、莲子、糯米、麦仁、大米以及自家院子里长的白果(银杏果)。
许淑芬表示从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
等八宝粥熬成了,香满四合院,狗子银杏都兴奋地汪汪叫,而且营养也贼拉丰富,特别补。
大部分八宝粥被魏解放送到了东方新天地,剩下的除了他们自己吃,许淑芬还安排了两个饭盒,让魏明为平安叔和小红送过去。
小红因为面临期末考最近都没回过家。
许淑芬:“再把这瓶子腊八蒜给你平安叔拿过去。”
魏明笑道:“我晓燕婶也自己弄了。”
“她弄了是她弄的,我这都是紫皮蒜,最适合做腊八蒜了。”许淑芬坚持。
她觉得儿子能有现在这么出息,当初平安给儿子安排了北大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人得感恩。
魏明只好乖乖听话,下午回到北大先给小红送到宿舍去,看着挺多,不过她们宿舍六张嘴,每人吃不了多少。
~
香港。
某栋高楼的天台上。
戴着墨镜的老鬼走了上来,同样戴着墨镜的柳斌已经等候多时了。
“鬼叔,不到三个月时间,我已经基本掌握了麦记汉堡的工艺流程,我可以回去了吧?”
“不急,尝尝我给你带的八宝粥,”老鬼拿出一个饭盒,“除了八宝粥,还有阿芬给你做的几道小菜,这段时间你辛苦了。”
“不辛苦,这些天我吃汉堡都快要吃吐了,能吃到这些小菜真是太幸福了。”柳斌不顾文化人形象地吃了起来。
接下来老鬼又问:“麦记一个月营收有多少,利润有多少,这些摸清楚了吗?”
柳斌吃饭的动作顿住了:“大佬,我只是负责炸鸡的啊,而且这店是24小时营业的,我就上三分之一的班,怎么可能知道那么多。”
老鬼:“那就继续潜伏,不要暴露自己。”
“啊?”
“好了,就这样,你在这边的工资和分红会已经打进你账户的。”
“啊,还有分红?”
“我说过的,你做的好,肯定会有分红的,这只是一个开始。”
柳斌激动道:“Yes,sir!保证完成任务!”
老鬼没事人一样从楼上下来,确定没有人跟着,这才快步离开。
然而就在他即将迈步进入好利来餐厅的时候,他突然收住脚步,淡定地转身远离了餐厅,然后躲在不远处盯着门口。
等了大概二十分钟,一个比他大几岁的老头从店里面出来,戴着眼镜,拄着一根拐棍,旁边有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搀扶着,身后还跟着两个目光炯炯的年轻人,一看就是军中高手。
至于那老者的身份,老鬼是认识的,不仅认识,而且很熟,无论是抗日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期间,他们都没少打交道。
沈最,化成灰老鬼都能认出他!
他们曾经是表面上的好朋友,沈最一直认为老鬼就是他上司的幼弟,也把他当成小兄弟,直到全国解放了,他都不知道这个小兄弟是共军的地下分子。
老鬼纳闷,他不是被关在功德林吗?什么时候放出来了?
不过他就算放出来也是战犯吧,还能随便来香港?现在大陆政策这么宽松了吗?
这就是老鬼不知道了,就在去年,沈最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了起义将领,现在级别还不低,所以获准来香港跟他在台湾的前妻和孩子见上一面。
因为沈最妻子以为他被俘之后就被枪毙了,所以在香港改嫁了。
直到沈最走远老鬼都没敢跟过去,担心是冲自己来的,最后才心事重重地进了店,问周妈妈刚刚那个客人的事。
“他没打听我吧?”
“打听你干嘛?人家就是来吃饭的,好像是个湖南人,特别能吃辣。”
老鬼:“那你知不知道他来香港是做什么的?”
“我问那个干什么?我什么时候那么多嘴过。”
老鬼讪讪,早早回了家,没想到一天之内惊喜不断。
“翎翎?”
老鬼在楼下看到一个皮肤白皙,身材高挑,戴着金丝眼镜的漂亮女孩,二十多岁,气质高冷,有些生人勿近的味道。
魏翎翎见了他淡淡点头:“我是回台湾过春节的,姑姑让我给你带封信。”
说着她从自己的香奈儿包包里掏出一封信递给了老鬼,厚厚的,似乎不只是信。
老鬼接过信笑问:“要不要上去坐坐?”
“不了,我还要赶飞机,没打算在香港逗留。”魏翎翎态度冷漠。
老鬼又问:“那你,你什么时候毕业啊,以后都打算留在美国吗?”
魏翎翎哼道:“连我上几年级都不知道,我留在哪里生活对你重要吗。”
“我低声下气跟你说话,你不会好好说话是吧,滚蛋!”
老鬼的突然发怒吓了魏翎翎一个激灵,她扭身就走,眼睛里蓄满了泪水,直到走的足够远,确定后面的老鬼看不到了,这才抽抽搭搭地哭了起来。
突然,一只白嫩小手递过一张纸巾:“姐姐你没事吧?”
魏翎翎看了一眼背着书包的周惠敏,接过纸巾,“没事,谢谢”,然后扬长而去。
周惠敏心想,这么漂亮的姐姐哭的这么伤心,该不会是遇到渣男了吧?
老鬼看着女儿离开的方向,都看不到人了还怔怔地站在那里,心中百感交集,他就这么一个女儿,哪怕自己和她母亲的结合是被迫的,但看着她从小长到大,自己如何能不爱。
可自己不甘心被大哥利用亲情拴在台湾,自己的心终究还是向着北面的。
“鬼伯!”周惠敏元气满满地喊了一声,“你有信啊?”
“啊,嗯,你自己玩吧,我上去拆信。”老鬼急不可耐地上楼拆信。
周惠敏撇撇嘴,阿明已经好久没给自己回信了,上次他回信说在忙着给李瀚祥写剧本,肯定很忙吧。
而且他也是真的厉害,人在内地,连李瀚祥这样的大导演都要求他写剧本,岂不是说明香港的作家都比不上他!
不过据她所知李瀚祥导演经常拍一些风月片,虽然自己一部都没看过,但也知道《风Y奇谭》《F流韵事》《金X双艳》《洞房Y史》《声色犬马》这些电影啊。
“阿明不会写的是风月片剧本吧?不管了,就算风月片自己到时候也要去电影院买票支持,大不了多叫几个姐妹一起去壮胆。”
而且他还说今年有可能来香港,今年已经到了,他什么时候来啊?
为了给他一个惊喜,阿敏一直克制自己没给他发照片呢。
~
阿明打了个喷嚏,他正在看信。
手上有两封信,一封是霖姐从济南发过来的,她已经开始体验生活了,因为现在没什么农活可做,她就学习烧柴火,手工做鞋等技能,还说要给魏明做一双千层底呢。
第二封是表弟龙小洋从成都寄过来的。
在信中他告诉魏明周围村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养鹌鹑,他和大舅来成都就是考察饲料工艺和机械的。
另外他还提到了两件在成都遇到的新鲜事。
“就你在燕京请我们喝的可乐,我在成都也见到了,叫天府可乐,而且不用去友谊商店就能买到,就是不便宜,也不知道味道跟燕京的可乐有什么不一样。”
看来这小子最终也没舍得买一瓶天府可乐。
魏明倒是意外,原来这么早就已经有天府可乐了?
这会儿可口可乐在中国还没有彻底放开售卖,除了友谊商店,华侨商店,对外酒店外,目前故宫里面也开始售卖了,但大部分是买不到的。
天府可乐就是利用这个时机迅速占领了市场。
另外龙小洋还提到了一部电影。
“虽然没喝到天府可乐,但是我和大舅看了一部电影,叫《神秘的大佛》,刘小庆演的武打片,可精彩了!不过我觉得大哥你的《自古英雄出少年》肯定更棒,彪子哥和燕子姐打的肯定比刘小庆好看,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看到,到时候如果可能,我还来成都看。”
魏明在燕京没有看到《神秘的大佛》上映的消息,现在市场依然是《牧马人》一家独大,热度不减。
看来应该是峨眉厂搞的当地试映,他们现在被批评的厉害,据说洗印厂都停止拷贝的制作了。
估计是想凭借观众喜爱的声音来对抗上面的批评,用一句“人民群众喜欢,你算老几”顶回去。
看完信,魏明开始回信,给朱霖回,给龙小洋回,还要选一些给《黑猫警长》的小读者们回。
本来魏明早就给《儿童文学》1月刊写好了这一期的故事,不过当魏明把《兔子屯》的故事交给晓燕婶后,她觉得这一篇很适合最近《婚姻法》颁布的风潮,于是把这个故事提到了一月发表。
好在这两个故事并没有前后传承的问题,颠倒一下顺序也无所谓。
这篇黑猫警长故事发表后引来了小朋友们的喜爱,甚至还有很多家长把自己的信夹在孩子的信封里面,跟魏明讨论人口问题的严峻。
当然魏明更喜欢看那些川渝小读者的来信。
他们自信地表示:兔子生的多这是好事啊,生多少我们吃多少,绝对不浪费!
随着《儿童文学》变成月刊,魏明的小读者来信越来越多,魏明今天还特意把79年的读者来信整理了一下然后用一个大袋子装起来送到了四合院,正好老魏买了一些古董柜子可以放信。
~
1月20日,腊月十五,大寒。
“妈,我回来了!”魏明用摩托车把小红和她在宿舍的部分家当运了回来,大学第一个学期的期末考试结束,魏红宣告放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