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是喜欢拿熟人举例子:“枫哥体型不差吧,而且还是军中高手,得过京城部队比武大赛第一名的,刚进北大的时候我们俩能打个不相上下,不过辞职前我们又私底下比划了比划,而那时候我已经增肌增重了。”
最终结果他没说,但言下之意已经很明显了,连枫哥这样的军中高手都不是他对手。
魏明:“那小梅这样的你打十个不成问题吧。”
梅文化刚要表示不服,彪子却道:“就小梅这样的,来多少个我灭多少个,不限数。”
这话云云不爱听了:“我们家文化是文化人,不屑跟你比蛮力。”
梅文化看着媳妇儿嘿嘿乐,然后反击:“那我大舅子这样的你能打几个?”
彪子还真的开始认真思考,魏明则撸起袖子露出了他健美又白嫩的肌肉。
“三个吧。”彪子估摸道。
魏明笑了:“还算给我面子,行,有你在,我和阿龙在香港应该不用担心人身安全了。”
燕子嘟嘴道:“好啊,你们这是把我们家彪子当保镖了啊。”
龚莹笑道:“毕竟他名字里有个彪,彪哥到了香港麻烦你多多照顾阿龙了。”
彪子大手一摆:“好说好说。”
看着人家三个都有媳妇儿护着,而他家小红就顾着吃。
唉,想念我的霖姐雪姐。
当吴斌三人吃完饭出门准备结账,却得知他们的账已经被包间的客人结了。
“是不是壮的跟牛犊子似的一人。”
“啥牛犊子啊,就是牛。”经理笑道。
张文广对吴斌道:“让人家孩子给钱不合适吧,咱们这顿可不便宜。”
吴斌却摆摆手:“老师您还不知道吧,这西单大街上生意最好的民营商铺东方新天地就是彪子跟朋友开的,那小子一个月赚的钱顶得上咱们一年。”
“啊!”
别说张文广了,就连于承惠都被惊着了,他的工资还好说,张大师那可是硕士导师,武术九段,工资可老鼻子了,一月顶一年?这得是大资本家了吧!
吴斌又道:“难得这小子有这份孝心,咱们就受着吧,不过老师你到时候可得多教那小子几招。”
张文广哈哈一笑:“我都这个岁数了,还能藏着掖着不成,当然是有多少教多少了。”
~
北大西门。
郑渊捷看着这扇古香古色的大门和进进出出的北大学子,哪怕对应试教育不屑一顾的他也露出羡慕之色。
虽然吕编再三叮嘱没事不要打扰魏什么,不过在看完最新三期《黑猫警长》后,身为编剧的郑渊捷还是有一个疑问想要当面请教。
所以他来了。
与其唐突地去家里,还是直接来他的工作单位吧,郑渊捷知道魏明在北大图书馆工作。
来到图书馆后,看到一楼大厅的工作人员,他立即上前表明来意:“同志你好,请问魏明老师在哪里工作啊,我找他有事。”
对于郑渊捷这种狂热书迷,林老师见过太多了,堵人都堵到单位来了。
平时他可能还需要扯个慌支出去,不过今天不需要,魏明确实不在。
“哦,他出去了,不在图书馆。”
“那我就在这里等他吧,顺便还能看看书。”郑渊捷不急不缓,非常平静。
“他可能下午才能回来,也可能直接就下班回家了,”林老师问,“你找他什么事啊?”
“哦,我是《儿童文学》负责他的新编辑郑渊捷,有工作上的事想找他谈谈。”
“哦,原来是编辑啊,”林老师这才指点道,“你去大饭厅看看,魔方社在举办活动,社长过来邀请魏老师了。”
“魔方社?”郑渊捷疑惑,魔方是个啥啊?
~
“我认为魔方是一种极限运动,一种关于手部和脑力的极限运动……”
当魔方社的成员们围着魏明请他说几句的时候,作为可能是把魔方运动带进大陆的第一人,魏明如此说,然后他还要跟这群眼神清澈的大学生解释什么叫“极限运动”。
听完他的解释,大家都点头认可,他们玩这个就是要追求极致的速度,快就是牛。
虽然有些人觉得这玩意儿没意义,玩好了也不能解决数学难题,但把一件事做到极限,对数学家本就是意义,要不然那么多人喜欢玩数独呢,这本身也没应用的意义。
今天魔方社在大饭厅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魔方速度大赛,魏红没有参赛,但有五个学校的魔方社成员参加,最终获得第一名的是清华数学系一个姓杨的同学。
如果魏社长参加的话,这比赛就太没悬念了。
接下来魏红又宣布了一个好消息:“魏老师决定赞助我们魔方社20个魔方,这样以后每个分社也能拥有魔方了,大家鼓掌!”
刚得到一笔外汇的魏明表示都是这都是小意思,之前魔方社就五个魔方,其他学校的人想练习还得来北大,非常不方便。
郑渊捷是听着这掌声找过来的,并认出站在中间的人就是魏明。
等人群散开,当魏明身边只有一个魏红的时候,郑渊捷立即凑了过去:“魏老师你好,我是《儿童文学》接替吕组长的编辑郑渊捷。”
魏明打量着他,这时候的老郑还有头发,也没戴眼镜。
“哦,郑渊捷?是写《黑黑在诚实岛》的郑渊捷?”魏明明知故问。
郑渊捷有些惊喜:“您竟然知道我?”
魏明:“我第一次在《儿童文学》发表作品那期你也发表了《黑黑在诚实岛》啊。”
“对对对,那也是我的童话首作,之后就专注写童话了,只是作品影响力不如你。”他坦诚道。
“我前段时间看过你写的《皮皮鲁外传》,很有趣的作品,想象力非常丰富。”魏明夸了一句。
想象力可以说是郑渊捷最珍贵的东西,可能就是因为没上过学的缘故吧,他的想象力可以更加肆无忌惮,不讲道理,不受规则束缚,而很多受过教育的人在接受规训的过程中已经丢掉了那些珍贵的东西。
听到魏明这么夸奖自己,不擅客套的郑渊捷也奉承了几句:“跟您没法比,既能写的了童话,又能写的了严肃文学,跨度太大了。”
魏明笑笑:“你这次来找我总不至于是专程来夸我的吧。”
“哦,是这样的,”郑渊捷道,“你之前给吕编留下了三篇《黑猫警长》,这三篇一只耳都出场了,但依然还没被抓获,所以《黑猫警长》是以抓住一只耳为主线吗,是不是抓住他之后就会完结。”
魏明摇摇头:“活捉一只耳并不是主线,这是一部弱主线的童话故事,以科普为主,接下来某个剧情可能就会把一只耳抓住,但我看读者来信,他们对一只耳有种又爱又恨的心理,所以可能会让一只耳受些苦头,然后越狱出来,继续跟警长做对,缺少一个长久在线的大反派,警长会很孤单的。”
魏明甚至已经想好了,让一只耳来一出《肖申克的救赎》,提前上演安迪式越狱。
郑渊捷疑惑道:“那《黑猫警长》要写到什么时候啊?会不会写得太长了?我想读者是不是也需要一个结局呢。”
魏明:你还好意思说我,《皮皮鲁总动员》大几百万字,《舒克和贝塔》也有一百多万字。
和动画版不同,两只老鼠后面的故事非常成人,舒克结了两次婚,贝塔搞过一夜情,后来还出家了,而且不可避免地也写到了外星文明,前后风格非常割裂。
而魏明起码有明确的创作意图,就是为了科普和教育,整体风格也会遵循这个主旨。
“肯定会结局的,什么时候读者看累了,我也写累了,就是曲终人散的时候了,不过现在我还没想到大结局的时候写什么,大概是黑猫警长退休吧。”
郑渊捷若有所思,不知道这会不会成为他继续开发皮皮鲁系列的动机呢。
之后郑渊捷又对魏红手上的魔方产生了兴趣。
魏明拿过来让他看了看,并说明了规则:“你也是作家,当了编辑也不能耽误了创作,你看这个小东西能不能写个故事。”
郑渊捷转动了一下魔方:“这能写什么呢。”
魏明提示了一下:“魔方除了中间的轴结构,一共有26个小方块,每一个小方块可以算做一方天地,每个天地有不同的规则和风土人情。”
郑渊捷:“就像格列佛游记和镜花缘那样!”
《魔方大厦》的故事结构确实类似这两部东西方经典,只不过更反映当下的现实,具有深刻的内涵,甚至很多小孩子看完之后会有不寒而栗之感。
魏明只是给他提供了一个思路,就看他能不能提前两年写出这个故事了,反正他是没空写这个的。
“魏老师,明天有空吗,我想跟你深入探讨一下这个关于魔方的故事。”
“哎呀,明天恐怕不行,要去作协一趟。”
这时候的郑渊捷还是渴望加入作协的,他问:“去作协开会吗?”
魏明摇头:“去领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之前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已经举办过几次了,魏明只写过一个短篇《春江水暖鸭先知》,拿过一次奖。
但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评选这还是第一次举办,评选范围是1977~1980年之间创作的中篇小说,魏明所有作品都在评奖期内。
这两个奖项一般都是作协和《人民文学》一起评选,后来慢慢就演变成了鲁迅文学奖,是国内中短篇小说的最高荣誉。
只不过魏明并不知道自己是哪篇小说获奖了,以及得了几等奖。
因为茅盾先生已经进入了生命的倒计时,这次主导授奖的是巴老,他前几天就到了燕京,并从茅盾先生儿子韦韬手上拿到了一篇具有特殊意义的文章。
~
“谌大姐!”到了现场后魏明就看到了熟人,谌荣大姐也在。
另外还有宗璞阿姨、蒋子龍、王盟等熟人。
魏明跟谌荣大姐可以聊聊她儿子梁左在学校的表现,跟宗璞阿姨可以聊聊各自家里的猫。
另外她们还帮魏明引荐了一些同样在场的文坛名士,如冯骥才、刘绍棠、张抗抗、鲁彦周,还有一个烟不离手,操着陕北口音的,名叫路遥。
还真是群贤毕至啊,都是当今文坛少壮派,魏明手上的相机算是有用武之地了。
二十郎当岁的魏明在这群人中算是绝对的小字辈,不过没人敢轻视他,就凭三分之一的《人间正道是沧桑》。
写长篇小说太难了,尤其是大几十万字的大部头,那玩意儿是需要耗费生命力的,现在有些人三四十岁了还没写出过一部长篇小说。
更何况《人间正道》恢弘大气,虽然只有三分之一,已经可以预见其优秀程度,大家跟魏明聊天的时候无不期待几天后《收获》三月刊上的第二部。
聊了会儿天,拍了一些照片,颁奖正式开始,作协第一副主席巴金,还有几位副主席刘白羽、陈荒煤也都出席了现场。
这次一共有15名作家获奖,其中一等奖5名,余下的10个都是二等奖。
首先是一等奖,台上的巴老直接念作品、作者名以及发表刊物。
第一个是《人到中年》,谌荣,《收获》1980年第一期。
大家自发鼓掌,谌荣大姐算是大器晚成了,40岁才正式出道,之后每一部作品都反响极佳,很长一段时间梁左都被称为“谌荣那个上北大的儿子”,梁添则是“谌荣唯一没上北大的孩子”。
接着是《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叶蔚林,《芙蓉》1980年第3期。
《芙蓉》是湖南的文学刊物,叶蔚林也主要在湖南活动,后来这部小说还被吴天明改编成了电影。
第三个被念到名字的是《天云山传奇》,鲁彦周作品,谢进此时正在拍摄这部电影。
后来鲁彦周的儿媳妇王丽萍编剧了一部电视剧《大好时光》,胡戨主演,他孙女因为长得丑,还被母亲安排跟小鲜肉拍吻戏而成名。
第四个《蝴蝶》,王盟作品,发表于《十月》,这是一部有些意识流的作品,艺术成分很高。
第五个,台下的作者都有些期待地盯着巴老手上的那张纸,虽然都有奖,但一等奖肯定比二等奖好听啊。
“《放羊班的春天》,魏明,《人民文学》1980年第二期。”
听到自己的名字后,魏明立即上台,挨着王盟,跟谌荣等人站在一排接受荣誉。
去年颁发优秀短篇小说奖的时候魏明因为不在燕京没能参加,这还是他第一次亲身领文学方面的大奖。
他整个人还有些恍惚,不过也能看到台下鼓掌的同行们眼睛里有一丝羡慕。
年仅20岁,就从全国这么多优秀作家和作品中杀了出来,前后两年夺取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