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1979! 第339节

  魏翎翎也很欣赏梅琳达,尤其是她那头天生卷的火红头发,虽然这种发色在英国佬看来是北蛮的代名词,但魏翎翎很喜欢,中国人骨子里就喜欢大红色。

  她甚至怀疑侄子的初恋之所以是梅琳达会不会就是因为她象征着中国式喜庆。

  梅琳达首先遗憾:“如果你们早几天来,我还能请你们去戛纳,那边的电影节刚刚落幕。”

  魏翎翎:“那不是法国的戛纳吗?”

  梅琳达:“英国人想去法国的领土,法国人敢有意见吗?”

  魏翎翎魏明姑侄对视一眼,来了,来了!传统的乳法项目还是来了!

  刚刚就是个玩笑,主要还是英法来去简单,跟中国出省差不多,这会儿欧盟虽然还没成立,但欧盟的前身欧共体早已成立,英国73年加入其中。

  电影是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比伦敦的天气更值得一聊。

  梅琳达开着车带两人直奔大英博物馆,路上还谈及今年戛纳影后伊莎贝拉·阿佳妮的获奖作品《着魔》刚刚在英国上映。

  “还挺特别的一部作品,如果有时间可以看看。”

  魏翎翎:“法国电影我挺喜欢的,近年来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部《初吻》。”

  梅琳达:“主演苏菲·玛索。”

  “对对对。”

  听着她们讨论两代法国国宝级女星,魏明插不上嘴,跟不上溜。

  不过到了大英博物馆,看到那些中国文物,就到了魏明擅长的领域。

  虽然他自己不搞古董收藏,但家里四合院老物件儿一大堆,又因为写小说写剧本,他对历史涉猎颇多,此中见识远超两个小女子。

  看着那些数量繁多,只能挑重点展示的敦煌壁画和经卷,魏明叹息:“清末被斯坦因买走的。”

  中国历史学者想要研究敦煌文化都要来伦敦才行。

  看到商代青铜双羊尊,魏明叹气:“被英法联军从圆明园弄走的。”

  而且还是有铭文的那种,青铜器上有没有字价值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魏明又走到唐摹本的《女史箴图》面前,喜欢绘画作品的魏明忍不住细细观摩,并叹道:“还是圆明园啊。”

  此外还能看到良渚文化的玉琮,宣德景泰蓝龙纹大罐,东周铸金青铜剑柄等等。

  看到这些老家的文物在这里展览,魏明遗憾居多,魏翎翎却觉得没什么,放在这里让全世界欣赏挺好的。

  “如果这些古物跟着老蒋去了台湾,说不定会成为权贵们的私藏,没有机会展示出来,留在大陆更惨,可能现在已经看不到了,而且你看人家保护的不挺好的吗。”

  魏明一时间无言以对,她要是胡搅蛮缠还好,关键还有那么一点道理,就让人更难受了。

  之后梅琳达又作为向导带魏明两人参观了埃及馆,然后魏明瞬间心理平衡了。

  咱们只是古物被抢走了,埃及老铁连古人都被搬了过来,听说还被入药吃了不少,这些是吃剩下的。

  当然最后肯定也少不了希腊罗塞塔石碑和帕特农神庙石雕。

  大英博物馆最珍贵的文物几乎都是从中国、埃及、希腊三大古国掠夺和购买而来。

  来到伦敦的华人很难忍住不来这里看看老祖宗的宝贝,抢了你的东西还要赚你的门票钱,就很气。

  所以魏明也想通过大英博物馆赚点钱,平衡一下自己的心理,当然直接抢肯定是不合适的。

  大英博物馆逛一天也逛不完,考虑到他们不会在这里久留,所以只浮光掠影地看了最精华的部分,然后他们又乘坐地铁看了看大本钟和伦敦塔,这一天就过去了。

  晚上梅琳达直接住进了魏明的酒店房间,和魏翎翎的房间挨着,她听了好久都没听到动静。

  心想这俩人还挺含蓄,结果到了后半夜,从逛街缓过来的魏明和梅琳达开始折腾了,魏翎翎能听到若有若无的咯吱声,睡眠质量大打折扣。

  次日,三人来到了麦克米伦出版社在伦敦的总部。

  这家由前任英国首相担任总裁的家族企业在全球也算得上是出版巨头了。

  就说一点,学术界鼎鼎大名的《自然(Nature)》杂志就是麦克米伦出版社旗下的。

  随着梅琳达一路走来,看着那些封面和书名,魏明魏翎翎切实感受到了这家老牌国际出版社的实力和底蕴。

  《爱丽丝梦游仙境》、《小王子》、《丛林之书》、《消失的地平线》等等。

  童书也是麦克米伦出版社的拳头品类,旗下有多部百万级别销量的作品,与多名童书作家有长期合作。

  而魏明《狮子王》虽然还没有正式展开全球营销,但是在英国的销量已经突破了10万册,被认为是有百万销量潜力的作品。

  当然,他们指的是由麦克米伦出版的《狮子王绘本》,将来无论是出法语版还是德语版,都是基于这个版本进行开发的。

  今天谈的新合约新分成不仅仅是指《侏罗纪公园》,还有已经完成了翻译和插图工作的《魔方?有手就能玩》。

  而且因为最近全球范围的魔方热,而且这部书的前期工作已经完成,所以今天重点谈的其实是这部书。

  童书部主管还诚挚邀请魏明参加今年十月份的法兰克福书展,到时候《狮子王》和《魔方》两书都会作为麦克米伦的重点推介作品。

  又能出国了吗,魏明口头答应了下来,并让梅琳达到时候给自己发邀请函,只要有时间他肯定去,德国香肠和啤酒他也想尝一尝。

  最后谈到了新书的分成问题,最直观的一点是魏明版税分成增长了五个点……

第309章 几个亿的大生意

  在《勇敢者的游戏》时,魏明作为行业新人拿到了9%的版税分成,而且还是原著、翻译、绘本画师共享。

  到了《狮子王》通过梅琳达的努力微调到了10%。

  现在,魏明作品享有15%的版税分成。

  《侏罗纪公园》也不打算做成绘本,省掉了画师那份分成,还可以通过增加翻译费的做法降低翻译分成,魏明独享《侏罗纪公园》全部码洋的十分之一以上完全不成问题。

  魏明把新合同交给魏律看了看,他的英文水平听说读写已经没太大问题了,但涉及专业法律词汇就力有不逮了。

  前面都没什么问题,魏翎翎重点看了一下全球发行的条款。

  比如把《狮子王》发行到台湾市场,是从英文版的《狮子王绘本》翻译成繁体汉字,还是直接从中文版《狮子王》进行翻译,这是个问题。

  魏翎翎希望是后者,这样魏明收益会更高,而出版方希望是前者,因为这样可以避免审核风险。

  大陆作家的作品想要在台湾出版可不容易,但从英国转一手就可以了。

  还有合作年限的问题魏翎翎也重点关注了下。

  作者的图书和出版社的合作是有时限的,这个期限一般是五到十年,梅琳达帮魏明争取到了五年,魏翎翎很满意。

  也就是一部书出版五年后,麦克米伦就无权再印刷出版了,魏明可以选择其他出版公司合作,也可以继续跟麦克米伦合作。

  如果只是风光一时的畅销书,其实无所谓,可如果想做“长销书”,对这个问题就要慎重了。

  这点跟艺人签经纪约有点像,有点野心的都不希望签太长。

  五年,五年后《侏罗纪公园》的电影估计都还没搬上大银幕呢,这套图书的真正热卖期远远还没到来。

  经过漫长的讨论和磋商,原本魏明觉得没什么毛病的合同又被修改了十来处,整体对魏明更加有利,确保了他作为全球畅销作家的排面。

  梅琳达第一次对小姑姑的专业能力有了全新认识,哪怕那些问题并非公司故意针对,但提前修正,总好过事后扯皮,同时梅琳达也第一次对魏翎翎冒出了一些特殊的想法。

  来到伦敦的第四天,梅琳达带着魏明、魏翎翎两人来到了位于伦敦西区的新伦敦剧院,和安德鲁·劳埃德·韦伯关于《狮子王》音乐剧的合作在魏明心中的分量丝毫不逊于《侏罗纪公园》这部小说的版税。

  无论未来还是现在,音乐剧、话剧这些舞台艺术形式的门票钱都远超电影,毕竟是需要真人一次次演出的,对差错几乎是零容忍。

  好在魏明他们用的是赠票,而且位置还在前排,可以更清晰地体验到这台音乐剧的魅力。

  诞生了莎士比亚的英国本就有着超高的舞台剧基础,再加上《猫》从上个月首演之后就全线爆红,到了一票难求的地步,所以当他们进场的时候,几乎所有座位都是满的,其中还有不少穿着正装的小孩子。

  《猫》是韦伯根据英国诗人T.S.艾略特的童话诗集《老负鼠的现世猫书》改编的,成功的演出效果让韦伯看到了儿童向,或者说合家欢音乐剧的影响力。

  如果伦敦的老绅士们想要培养自己的孩子接受音乐剧的熏陶,哪怕他们再喜欢莎士比亚,但也要承认,一群猫咪角色出演的《猫》绝对比莎翁的那些悲喜剧更合适。

  可如果这出剧既和莎翁有关,又是一群动物出演,且适合儿童的口味呢!

  韦伯最早知道Mr.Why是因为《猫》里面有一个演员叫莎拉·布莱曼,她在这部剧里出演一个小角色,但突然有一天她的歌火了,很多人为了看她来买《猫》的票,她甚至火到了北美。

  这是一首纪念约翰·列侬的歌,哪怕没有纪念名人这一元素,依然称得上一首好歌。

  于是韦伯知道了Mr.Why这个陌生的音乐人,又通过莎拉·布莱曼了解到这位Mr.Why还是一位童话作家,而且竟然来自遥远的东方。

  恰逢Mr.Why的新书《狮子王》正在英国火爆发售,韦伯顺手买了一本,一看之下惊为天人。

  虽然故事走向并没有完全按照《哈姆雷特》的悲剧路线,但也可以明显看到莎翁作品在这部童话里的影响,而且故事生动有趣,和只有一群猫的《猫》相比,《狮子王》里的动物更加丰富,非洲大地也更加神秘。

  他觉得绘本版的故事过于省略,于是又通过莎拉的关系从梅琳达那里要到了《狮子王》的完版文字翻译版,通读了整篇小说后,韦伯坚定了一个想法,在《猫》之后他要做《狮子王》的音乐剧!

  这个由中国作家创作,发生在非洲大地,有着英国血统的故事具有极高的商业潜力,很适合全球推广。

  当魏明三人就座后,在舞台一侧,音乐剧大师安德鲁·劳埃德·韦伯已经探头探脑地看到了他们。

  “韦伯先生你在看什么?”身后传来一个纯净的嗓音,韦伯称其有孩童般的特质。

  “莎拉,”韦伯温和地对身后的小猫道,“好好表演,等会儿带你见一个人。”

  今年21岁的莎拉·布莱曼在《猫》里面饰演一只叫“杰米玛”的猫,戏份并不多,但因为在流行音乐上获得的意外成功,现场不少年轻观众都是冲着她买票的。

  很快,表演正式开始,《猫》是一个两幕剧,全长140分钟,包括20分钟的中场休息。

  “第一幕:子夜的舞会使猫疯狂。”

  既然是音乐剧,肯定少不了好听的音乐,开场曲就通过唱歌的方式介绍了杰里科猫的聚会,然后每一只猫的自我介绍都是一首歌曲。

  摇滚猫的《The Rum Tum Tugger》,动感爵士和摇滚的结合,展现了他叛逆自恋的性格,而且舞蹈也很有看头,极具爆发力。

  剧院猫的《Gus-The Theatre Cat》,抒情怀旧风,歌词中满是沧桑和对往昔荣光的追忆。

  还有铁路猫的《Skimbleshanks-The Railway Cat》,踢踏舞曲,轻松欢快。

  当然,最最让魏明期待的是“魅力猫”格里泽贝拉的那首《Memory》,此曲一响,全场观众的情绪都被调动起来,魏明也沉浸其中。

  雅,太雅了!

  这是一首以孤独、悔恨和救赎为主题的歌曲,也是《猫》的核心主题曲,当初韦伯只用一夜就完成了这首歌的谱曲,这是真天才。

  短短一首歌,交代了“魅力猫”的一生,年轻时风华绝代,却不甘平庸,于是离开猫族闯荡世界,饱受挫折,晚年归来行囊空空,容颜不再,族群也不愿接受这个流浪者。

  此时台上扮演魅力猫的演员是伊莲·佩姬,她是世界音乐剧舞台上无可争议的女王,多次跟韦伯合作。

  后来芭芭拉·史翠珊和莎拉·布莱曼都演绎过这首歌,在中国的一些歌唱节目中也经常有女歌手挑战这首歌。

  这首歌词曲双绝,情感可以跨越语言直抵每个听众的内心世界,只要演唱者水平足够,最终名次通常不会太差。

  《Memory》在第一幕和第二幕分别出现了一次,第一次听出了悔恨,第二次听出了释怀,力度层层推进,伊莲·佩姬的演唱直接把剧院天花板都掀翻了。

  哪怕老伦敦们还要保持绅士品格,但观众们依然忍不住轻轻鼓掌,为她的表演献上自己的敬意。

  最后魅力猫平息了其他猫对她的敌意,她也成功被“领袖猫”送上了天堂。

  演出结束,所有演员包括导演和韦伯上台向观众致意,台下观众们终于忍不住爆发出热烈的,不再控制的,久久不停的掌声。

  而莎拉·布莱曼也看到了新朋友梅琳达,她旁边有一个高大帅气的东方男子,难道他就是梅琳达的那个前男友Mr.Why?!

  莫非韦伯先生要带我见的就是他!

  不出所料,很快卸完妆的莎拉就在剧院后面的一间会客厅里见到了梅琳达三人。

  通过介绍确定了Mr.Why的身份,另外一位东方女性则是他的律师。

  因为莎拉唱了魏明的歌而红遍全球,韦伯把莎拉叫上,也是为了拉近关系,方便后续合作的谈判。

  一上来大家就是互相了解阶段,韦伯此刻才知道魏明并非欧美华人,而是地道的中国大陆人,然而他却能英文流利对话,甚至进行音乐创作。

  “大陆也有列侬的歌迷?”两人带着好奇和探究。

首节 上一节 339/42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