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把咱家的地址用德语写给你,这样就能找到了。”
“好嘞,你慢走。”魏明接过纸条目送这辆车离开,其实他是没奔着回去的,今晚就住这了。
然而进去之后,前台不肯帮他找人,理由是天黑了,客人可能已经睡下了,除非他能说出客人的门牌号,证明之前有过沟通,否则不能放他进去。
怎么这么轴啊,魏明道:“那我自己租个房间总行了吧。”
“抱歉,已经没有空房间了。”
蒯哥,你快回来啊!魏明有点后悔事先没有问清楚了,而且在德国自己也没法刷脸。
正当他犹豫着要打车回去的时候,有出租车停在外面,一个三十多岁的外国男人下了车。
魏明跟他也不认识,没想到对方主动打招呼,用英文:“请问你是中国人吗?”
魏明一愣,回道:“是的。”
“太好了,难得见到一个中国人,那你来自哪里?大陆?台湾还是香港?”对方直接用中文跟魏明交流。
魏明不禁一喜,在1981年的德国遇到一个会中文的老外太难得了。
“大陆。”他回道。
对方更加见猎心喜,大陆的更罕见啊。
魏明反问他是哪里人,做什么的。
“我是英国人,是一名汉语翻译家。”
难怪中文说得这么溜,“那你有什么作品吗?”魏明问。
对方自豪道:“《红楼梦》。”
听到这三个字,魏明开始怀疑地看着他,确定是红楼梦?
英国男子被魏明看的有些心虚:“我翻译的《红楼梦》还没出版,已经在走程序了,不过我岳父翻译的红楼梦在世界上还是很有影响力的,他翻译曹雪芹的前80回,我翻译高鹗后面的40回。”
“敢问兄台尊姓大名?”
对方拱拱手:“免贵,我姓Minford,John·Minford,你可以叫我的中文名闵福德,有福有德,是不是很巧妙。”
原来是你啊!
魏明对他不算熟,但也知道《红楼梦》有两个影响力最大的英文译本,一个是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的版本,另一个就是霍克斯和闵福德这对翁婿的版本。
其中霍克斯负责前80回,已经由企鹅出版社分三册出版完成,他为了翻译这部书甚至辞去了牛津大学中文系主任的职务,潜心十年译书。
也不知道老霍是为了提携弟子兼女婿,还是看不上续写的那40回,又或者自己精力不济了,最终选择把后40回交给了闵福德。
而且老实说,因为他们是以英文为母语的译者,更注重英文读者的阅读体验,所以他们的版本在国际上更受欢迎,影响力也更大。
在很多西方的世界名著排名中,中国文学只有一部《红楼梦》上榜,这份影响力很大程度来自这二人的翻译版本。
“你怎么称呼呢?”他又问魏明。
“魏明,你可以叫我的英文名Mr.Why。”
不出所料,魏明从闵福德脸上看到了惊讶的表情,作为一个英国人,Mr.Why最近在英国太有名了,除了两部畅销书童话绘本,还有那两首传唱度极高的歌曲,以及他独立组织慈善演唱会的传奇经历。
甚至最近英国媒体都在传闻中国官方准备送香港两只大熊猫作为谢礼,这份功劳也记在了Mr.Why头上。
麦克米伦和BBC为魏明可是投入了大量新闻资源,就连闵福德这种学者都知道他的大名。
闵福德郑重地跟魏明握了握手:“Mr.Why你也住这里吗,你肯定也很了解红楼吧,或许我们今晚可以促膝长谈。”
魏明摇摇头,他更想跟梅琳达促膝长驱直入。
“我确实熟读红楼梦,但我并不住这里,我是来找我的编辑的,可是太晚了,酒店工作人员不肯帮我叫人。”
“确实太晚了,你的编辑是哪位,说不定我知道他住哪里,我们毕竟都是英国来的。”
“麦克米伦出版社的梅琳达·盖斯凯尔,你认识吗?”魏明期待地问。
闵福德嘴巴张大:“我不认识,不过我的编辑她也姓盖斯凯尔,我可以帮你问一下。”
魏明:“?”
不一会儿,楼上某个房间,闵福德有些忐忑地敲响了他的编辑,企鹅出版社资深女编辑,夏洛特·盖斯凯尔的房间门。
盖斯凯尔女士从霍克斯的第一部《红楼梦》就开始跟他们翁婿合作了,而且业内成绩斐然,在企鹅出版社地位极高,有出版界铁娘子之称。
而企鹅在英国是数一数二的出版业巨头了,后来跟兰登书屋合并成了企鹅兰登。
“谁?”屋里人问。
“盖斯凯尔女士,是我,闵福德,我在下面遇到了一个中国学者,他叫Mr.Why,刚刚我们聊的很开心,不过……”
不等他说完,门就开了,一个风风火火的年轻红发女人问:“他人呢?!”
“在,在楼下?”
梅琳达穿着睡衣就下楼了,嘴里嘀咕着“死鬼,这么晚才来!”
过了一会儿,披了一件衣服的夏洛特出来了,这个女人气场很强。
“约翰你先回房间休息吧,明天见。”说完她也下了楼。
然而等夏洛特·盖斯凯尔下楼后,那两人已经不见了,她的房间在三楼,但女儿的房间其实在二楼。
~
“你行李呢?”梅琳达把魏明带到房间后问。
“在旅馆呢,我和我的中国同伴住在一起。”
“太可惜了,公司给你和小红在这里开了房间的。”
“啊?”魏明想着明天跟小红找个理由搬过来,不能浪费啊。
两人抱着吻了好一阵,随即上了床。
梅琳达问:“你知道我刚刚在谁的床上吗?”
“如果我没猜错应该是你妈妈?”
“哈哈哈!”梅琳达笑了起来,“没想到你会遇到妈妈的作者,然后找到她的房间来。”
本来想要长驱直入的魏明顿时有些心虚:“都已经打扰了阿姨,我要不要拜访一下啊?”
梅琳达急着引兵入关道:“明天,明天也一样的~”
第353章 魏明:老魏家的门风有问题,但根子肯定不在我这里
梅琳达热情而主动,而魏明在飞机上也休息了几个小时,为的就是此时此刻不让她失望。
情之所至,两人还做了一些不太安全的操作。
最后吃干抹净的梅琳达仰面看着天花板,声音沙哑道:“我妈妈就在楼上,不知道她会不会听到。”
魏明:“通常这种情况楼下听到的可能性更大。”
梅琳达:“不过也无所谓啦,她平时很少管我的。”
“没想到你妈妈是企鹅出版社的编辑。”
“我外婆还是牛津大学出版社的编辑呢,我也算是世家了。”梅琳达调侃道。
好家伙,牛津大学出版社,企鹅出版社,麦克米伦出版社,都是英国排名前几的大出版社。
两人紧紧拥抱着彼此,明天还有正事,梅琳达已经把内裤穿上了,今天到此为止,但享受余韵的他们暂时睡不着。
“你什么时候来的?”魏明问。
“昨天就到了,正好跟你说说这一届书展的一些情况,”梅琳达道,“你知道法兰克福书展前些年开始每年设立主题吧?”
魏明摇摇头,他对德国了解确实不多,看的那本资料书也是十几年前的。
梅琳达道:“76年是第一次,搞了一个拉丁美洲文学主题,原本马尔克斯和他的《百年孤独》就已经很成功了,在文学界拥趸无数,但在欧洲的热度远不如在美洲,普通读者不是很喜欢,那一年的法兰克福书展后《百年孤独》在欧洲彻底打开局面,销量倍增,一年一个新台阶,现在总销量应该能有两千多万册了吧,最近几年关于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呼声越来越高了。”
听到2000多万册,魏明是真的馋,一个创作者能到这个份上真是值了。
关键十几年了销量和热度还是经久不衰,而且还能继续保持下去,几十年内一直是拉美文学的头面,等中文版正式推出,别管前面卖了多少年的盗版,照样轻轻松松破千万销量。
梅琳达继续道:“可惜我们错过了三年前的‘孩童与书本’主题,以后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继续搞儿童文学专题。”
每次书展做专题,对这类图书的扶持力度都是很大的。
“那今年的主题是?”魏明问。
梅琳达笑道:“算是对你比较有利吧,今年的主题是‘黑色非洲大地文化’。”
魏明明白了:“你是想让《狮子王》蹭上这个主题。”
梅琳达蹭了蹭魏明:“怎么能算是蹭呢,《狮子王》难道不是讲非洲大地上的故事吗,我们理所当然属于这个主题。”
无论是梅琳达还是麦克米伦出版社都对《狮子王》的前景无限看好,接下来梅琳达还告诉魏明一个好消息。
“《狮子王》英文精装版和平装版总销量已经正式突破两百万了!”
“啊,这就两百万了,什么时候一百万的啊?”魏明记得《勇敢的游戏》是英文版加几个其他语种,今年才刚突破百万的,慈善演唱会时梅琳达告诉他的,那时《狮子王》还没破百万呢。
“上个月嘛,我们同时启动了澳大利亚、新西兰、爱尔兰、新加坡等英文市场的发行,所以上个月破百万这个月就破两百万了。”
魏明凑近梅琳达的脸蛋:“可是我怎么感觉打给我的稿费没那么多呢。”
梅琳达亲了一口:“正要跟你说呢,我和魏翎翎商量了一下,决定把你的收入分成三份,其中六成留在公司,准备将来发展壮大做启动资金,另外两成放在香港,最后两成寄给大陆。”
因为跟魏明交流不畅,梅琳达都是直接跟魏翎翎商量的,她也是同意的。
“原来这样啊,”魏明粗略算了一下自己大陆那个账号的收入,然后反推了一下,突然惊讶道,“那公司账户岂不是已经有将近百万美元了!”
“已经破百万了,”她得意道,“离开英国前我已经把《侏罗纪公园》和《魔方》的首印收入分配完成了,现在公司账上有115万美元,甚至都能买一家小型出版公司了,这次如果能卖出一些版权又能进账不少。”
魏明立即夸了一句梅梅真能干,她道:“少来,我刚刚要说什么呢,让你打岔忘记了,哦,对,我想问问《狮子王》在中国卖了多少?”
魏明道:“单行本印了150万册,应该快卖完了。”
原本《狮子王》在大陆的热度不算太高,比不上《黑猫警长》,后来海外热度吹得多了,国人也就开始买书支持了。
梅琳达眼珠一转:“200万加150万,好,明天就宣传《狮子王》全球销量突破500万册,放在今年几乎能算是童书界的最好成绩了!”
魏明惊道:“你这水分这么大的吗?”
梅琳达理直气壮道:“一半以上的真实销量,这还不够吗?”
魏明无力反驳,专业的事就交给专业人士做吧。
接下来梅琳达又跟魏明讲了一下法兰克福书展的一些情况,因为她去年就来了,今年是第二次,所以了解的比较清楚。
“中国的展位在六号馆,麦克米伦出版社在五号馆,非洲展位在七号馆,而且都有一些距离,到时候你恐怕要奔来跑去了。”
魏明:“原来还是个体力活,早知道我刚才就省点劲儿了。”
梅琳达严肃道:“不可以,每次都必须全力以赴,毕竟我吃了上顿没下顿。”
魏明被这俗语逗乐了,这会儿有了些反应,想让她再吃一顿。
不过梅琳达看着都过零点了,强忍着道:“来日方长,今天先睡吧。”
“嗯,行吧。”
至于中国代表团入住的华人餐馆饭店,当刘副局长回来后从饭店老板口中得知魏明还没回来,他摆摆手:“算了,不给他留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