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穷养的我被迫开始二周目 第360节

第290章 转型成功!

  严悦注意到了吴晓彤的异常神情,便起身前来悄摸摸地打听。

  “晓彤,咋回事儿啊?”

  吴晓彤见四处无人,便将事情简单地说了出来。

  “啥玩意儿?《我告诉你》已经卖掉了?这么快吗?”

  吴晓彤轻轻的点了点头:“嗯……”

  严悦立马就开始吐槽苏澄:“那他为啥不早说啊,让你白白费了那么多的功夫。”

  “你看你这脸憔悴了那么多,黑眼圈都出来了!”

  “也不怪他吧。”

  “这还不怪啊,卖掉了应该第一时间告诉你啊。”

  “他很忙。”

  “忙个屁。”严悦低声骂了一句,紧接着就抬头观察四周有没有人听到,确认安全以后才继续跟吴晓彤交流。

  严悦觉得吴晓彤有点傻。

  我都帮着你骂了,你就也跟着我一起骂发泄情绪就完事儿了呗。

  你替他找什么借口啊?

  “小悦,不是这样的,苏组长手上的事情很多。”

  吴晓彤还在替苏澄解释。

  苏澄通知还是不通知她都不是义务的,人家肯定要先忙完自己手里的事情才顾得上她啊。

  再者。

  就算没卖掉,她的方案也过不了苏澄那一关,结果是一样的。

  严悦撇了撇嘴:“行了行了不说了,走吧吃饭去。”

  ……

  接下来的几天就由陈素娜套马甲与帝豪集团走程序。

  交易结束以后,陈素娜获得了《我告诉你》的核心的代码和后台权限,苏澄仍然把这个交由小陈进行管理。

  赵鹏那边的程序改进是同步的,等改好了以后苏澄就把代码复制粘贴给陈素娜,让她上后台更新上去。

  改版的程序难度并不高,值钱的是苏澄的想法和一整个创意。

  程序大概也没写多久,大概就两个模块的任务量,从开始动工到后台更新也就两周的时间。

  与此同时,地推业务也在进行,苏澄挑选的城市是京州。

  这个没什么争议也不需要纠结,距离近就好操控,赵鹏能够把控,出现问题苏澄也能随时介入。

  接下来就交给用户和市场进行验证了。

  苏澄这辈子都没创过业,初高中的时候收同学钱代写作业大学帮忙肝论文不算。

  他帮其他老板解决过不少商业难题,但严格意义上来说《我告诉你》是苏澄的处女作品。

  要说内心没有一点波动那是假的,恰恰相反,苏澄内心的波动还很强烈,比较期待用户们的反馈,他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够得到用户们的认可,尽可能的留住现存的用户。

  这就是帮别人解决问题和自己创业的区别了。

  前者可以不带任何情绪的去理性思考。

  但轮到自己上,就要被主观上的情绪等因素影响,判断力和理性会出现波动。

  即便强如苏澄,即便已经他在别人盘里实操过很多次,但到了这种时候他心里还是会紧张,会出现忐忑情绪。

  出现这种情绪是正常的,即便99%的确定自己能行,还是会产生相应的情绪。

  苏澄相比较起其他的创业者,优势可能是能够更快的平复这种情绪上的波动。

  他能够清晰明白地把这背后情绪产生的逻辑和来源搞清楚,然后采用最理智的方式去处理。

  其余的就全都是商业上的事情了。

  ……

  吴晓彤这几天一直关注着《我告诉你》,她还调查了相关的买家,好像是一家在国外注册的公司。

  她也没搞清楚为什么会有外资公司买这个产品?

  难道是在国内创业的外籍华人?

  滴咚~

  手机上突然弹出来一条更新通知,正是来自《我告诉你》这款APP的提醒。

  伴随着手机上的滴咚,吴晓彤的心脏好像也跟着滴咚了一声似的。

  嗯?

  更新了?

  是做了新的内容吗?

  吴晓彤立即更新软件,迫不及待地打开界面想要看看产品到底新出了哪些内容。

  开屏以后,吴晓彤首先阅读到了一则《告用户通知书》。

  内容大概就是解释一下产品的定位和业务内容的变更。

  里面简单阐述了内容变更的原因,为什么不再继续做价格趋势跟踪,将爬虫和反爬的问题解释了一下。

  更多的是介绍软件更新以后的新业务。

  让她感觉到惊讶的是。

  《我告诉你》在砍掉“价格跟踪”业务以后,竟然真的转向了线下,而且还真的是用餐方面的功能。

  转型的新业务完美契合该产品原来的核心功能,准确来说符合同一类人的使用需求。

  会关注价格走势的用户大概率也会看餐厅的评价,这个群体是高度重叠的。

  这个变动跟她的想法不谋而合!

  吴晓彤在冒出来这个想法以后,不由得沉闷的笑了:“我是不是大言不惭的给自己脸上贴金了?”

  想法撞车是常有的事,在详细了解过《我告诉你》展开的新业务后,吴晓彤确定了自己刚刚的想法。

  “好像确实是给自己脸上贴金了。”

  她的想法和方案是模糊的,而《我告诉你》更新的功能是准确的。

  模糊和准确是两个概念。

  想法模糊往往就等于0,等于失败。

  想法准确,那就代表着方案和措施有目的性和指向性,是有意义的存在,越准确成功率就越高。

  《我告诉你》主打用户们对餐厅的真实评价,以此作为基础为其他用户提供参考度。

  “切入点有点独特新奇。”

  吴晓彤抿了抿嘴,好像也可以说成……刁钻?

  既然这样的话,那背后应该做好刷评价的防范措施,什么水军账号刷评价那种肯定要杜绝。

  吴晓彤甚至都没去吃午饭,她抱着手机开始对着《我告诉你》逐一分析了起来,她想知道背后的新老板都做了什么事情。

  伴随着新业务的转型,他们首先给出了餐费补贴。

  只要认真写一份评价,即可获得餐费补贴,直接补贴消费账单的百分之五,最高可以免单!

  直接打款到用户指定的微信、支付宝、银行卡或者其他什么账户。

  “这个行为应该是想留住用户,同时给他们的新业务打基础吧?”

  吴晓彤觉得自己分析的应该没错。

  因为新业务主要围绕的是评价来让用户参考的,你新业务一条评价都没有,用户何来体验感?怎么参考?

  这一点其实很好看出来。

  不过她觉得补贴的比例应该往上提一提,5%太少了点。

  提高到20%就不错?

  应该会吸引更多的用户来写评价。

  而且不要加时间限定,全天候开放,而不是指定周一或者周五这两天。

  “唯一的缺点就是有点烧钱。”

  “不过能光速买下《我告诉你》的公司应该不缺钱吧……有点小家子气了。”

  “不对,它好像就指定京州这一座城市,那看起来应该是比较缺钱的,烧不起。”

  不得不说。

  买家还是很聪明的。

  知道把钱花在刀刃上。

  他要是从零开始做,自己买量的话,别说850万了,8500万都打不住。

  只要转型的新功能契合原来的用户需求,那他不管做什么,餐厅也好其他什么也好,850万就已经是纯纯捡漏了。

  她看了几个应用市场的评分。

  新用户的评价比较少,大部分都是老用户打的高分好评:

  [本来想卸载的,但是现在用着还可以]

  [它今天要是不更新我就忘了手机里还有这东西了]

  [试用了一下,感觉还行??就是现在评价有点少]

  [楼上你在哪儿啊,怎么能说有点少,我这个城市所有餐厅压根一条评价都没有,先留着观望看看吧]

  毕竟才刚刚更新,有些二三线小城市没有很正常,一线城市人口多,餐厅多,消费频率高,所以已经上了很多评价了。

  吴晓彤脑子里混乱的思维好像一下子就被理清楚了。

  怎么形容呢……就好像是自己面对一道难题很久都想不出思路,最后翻了一眼答案豁然开朗的感觉。

  吴晓彤小时候也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

  但最后的结果并不是帮自己理解了这道问题,而是演变成了:碰到难点的问题就去翻答案,如此反复。

  吴晓彤越来越好奇,既然转型了餐厅评价业务,那么接下来《我告诉你》该怎么施行商业化?

  吴晓彤觉得自己还是要学点东西的,还是得自己动脑子思考,不能一直翻答案,不能等人家商业化内容上来以后继续哦的一声豁然开朗。

  嗯……要不找苏澄问问?

  吴晓彤连午饭都没吃,就敲开了苏澄办公室的门。

  此时的苏澄才刚刚从餐厅回来,他还在抽烟。

首节 上一节 360/4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