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薪就能变强,我有十亿员工! 第196节

  陈延森开门见山道。

  他给过康国栋机会,但对方不争气,他也没办法。

  “陈总,我.我接受。”康国栋苦笑一声,本想争辩两句,但在看到裴毅后,还是选择了放弃。

  “技术部就交给你了,希望筷跑的智能配送系统,能早一点配上‘智能’两个字。”陈延森勉励了一句,便切断了视频会议。

  “栋哥,其实”裴毅刚想解释两句,但被康国栋打断了:“老裴,或许陈总说得没错,你比我更适合当筷跑的CEO。”

  裴毅默然,没再说话。

  他心里清楚,哪怕康国栋再大度,两人之间的,也已经悄然多了一道裂痕。

第194章万融资,外卖大战即将开启!

  筷跑CEO的职务交替悄然无声。

  裴毅在春节前夕,带领团队,在庐州的外卖市场继续攻城掠地。

  配送部的正式骑手数量,也从90多人,极速膨胀到了500多人,并且还有一支600多人的兼职外卖队伍,用来缓解高峰期的配送压力。

  正常来说,以筷跑的单日订单量,至少需要1500名外卖骑手,才能消化掉10万单的配送任务。

  可当前有70%的订单来自一环以内,筷跑的经营范围较为集中,再加上智能配送系统,才勉强维持住配送时效。

  一旦业务向更远区域拓展,现有系统和运力将面临极大考验,配送延迟率恐怕会直线上升。

  若不能及时扩充运力、优化算法,即便投入再多补贴拉新,也难以支撑住快速增长的订单量,反而会因配送体验下降,导致用户流失。

  因此,尽管年末将至,筷跑的人事部还在紧锣密鼓招人,每天入职的新员工高达50多人。

  这些人里,既有24券的地推招商,也有满座、高朋的研发工程师。

  千团大战中,每个月都有大量团购网站倒闭。

  向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优秀人才。

  筷跑则借此机会,迎来了发展壮大的好时机,对底层招商来说,外卖和团购业务完全没有行业壁垒。

  两者的工作模式几乎一样,加入筷跑后,立刻就能将以前的团购商家资源,一比一复制进筷跑。

  甚至可以说,团购网站的倒闭速度,与筷跑的商户增长趋势呈反比。

  另一边。

  筷跑的发展近况,自然引起了马文腾和柳志平的注意。

  “这小子损得很,拉着企鹅溜了一圈,连5%的股权都不肯松口。”

  马文腾坐在办公室里,笑着骂道。

  “倒也不至于,既然他开了口,肯定是想要融资的,无非就是价格问题。

  我给筷跑的估值定在3亿,结果他转头就在拼呗上开了一个入口,把筷跑的日订单刷到了10万量级。”

  柳志平摇了摇头,同样一脸无奈。

  他算看明白了,但凡涉及陈延森的项目,要是不拿出三倍、五倍的溢价,对方压根不会接受融资。

  “让林晨峰按现在的订单规模,对筷跑重新评估,尽快完成融资。”

  马文腾吩咐道,他不想错过投资筷跑的最佳时机。

  毕竟DST和金沙创投,都对筷跑表现出了强烈的投资意向。

  如果企鹅再犹豫,保不齐陈延森就会选择其他风投机构。

  “我明白。”柳志平点头应道。

  与此同时。

  金沙创投的朱啸虎、DST的周受志、红杉资本的沈南鹏均收到了筷跑的最新动态。

  他们也没想到,原本不受重视的外卖模式,在与流量、资金的碰撞下,竟能迸发出如此惊人的发展潜力。

  周受志一番思考后,给陈延森打去电话,提出入股请求,估值给到10亿。

  陈延森笑笑,委婉拒绝了。

  DST在国内确实投了不少互联网公司,但除了资金以外,并不能为筷跑提供额外的生长养分。

  而陈延森,并不缺钱。

  周受志只能遗憾地退出了筷跑的A轮融资角逐,至于饿了么,他私下里考虑过,但在实地考察后,就直接放弃了。

  与筷跑对比,饿了么在配送时效、订单处理系统和骑手团队建设上,都远不如筷跑。

  章旭豪拿到金沙创投的100万美币后,只对网站进行了升级改造,并在技术工程师、产品经理、市场运营人员身上,投入了太多资金。

  但周受志更为重视的地推BD,饿了么却做得一塌糊涂。

  作为一家外卖平台,一头链接用户,另一头链接商户,饿了么在这两方面,都没有出色的成绩,周受志自然看不上。

  这也是朱啸虎不肯再投章旭豪的缘故。

  此时的章旭豪,却坐在阿狸战略投资合作部的会客室,惴惴不安地等待着。

  在筷跑的压力下,他几乎找遍了交大校友圈的人脉,却并未拿到一毛钱融资。

  于是他又把目光盯上了杭城的金主。

  吱呀一声!

  房门被人推开。

  章旭豪连忙起身,主动迎了上去。

  门口站着一个光头中年人,穿着一套蓝西装,身后还跟着两名助理。

  “季总,久仰大名!”章旭豪身子微欠,面带讨好的问候道。

  这时,阿狸战略投资部的真正老大还是蔡信,季刚只是总经理,还没坐上负责人的位置。

  不过,对于饿了么这种量级的投资案,季刚也能全权决定。

  “章总,请坐。”

  季刚微微一笑,应声回道。

  在决定见章旭豪之前,他研究过饿了么,也研究过筷跑,对于这种有别于团购模式的O2O生态,他确实有投资兴趣,并且他的直系老板蔡信,也认为外卖在本地生活赛道,具备一定的成长潜力。

  由于陈延森联合亰东,共同与桃宝争抢电商市场份额,马立云和蔡信并不想投资筷跑。

  便把注意力放在了饿了么身上。

  “季总,这是饿了么的商业计划书,截止12月31日,饿了么的注册会员一共是6.7万人,单日订单量维持在1万左右。”

  章旭豪谨慎地递上一份文件,缓缓介绍。

  “你有信心打败筷跑吗?”季刚接过文件,低头看了十几分钟,突然开口问道。

  章旭豪愣了一下,但马上反应过来,语气笃定道:“饿了么与筷跑之间,不过是差了些扩张资金,只要阿狸愿意投资饿了么,我保证能在三个月内,赶超筷跑。”

  创业者最忌讳未战先怯,章旭豪的这番话,倒让季刚暗暗点头。

  论产品积累,饿了么已经做了三年,想来在订单和配送系统方面的技术,要比筷跑更强。

  “阿狸给你5000万资金,你拿多少股权置换?”季刚放下文件,看向章旭豪问道。

  在他看来,以饿了么的当前体量,再加上溢价因素,估值顶多2个亿。

  所以,章旭豪如果只给10%以下,季刚绝对扭头就走。

  他的心里底线是30%。

  毕竟从季刚的角度来看饿了么,这只不过是一家日订单刚破一万的小平台。

  要不是陈延森把外卖的概念给炒起来了,他杀价只会更狠。

  章旭豪听后,顿时没了声音。

  他还不知道,陈延森即将向筷跑注资2个亿的事,因此他觉得,5000万资金足够饿了么接下来的发展所需。

  可他只想出售15%的股权。

  “季总,我只要3000万资金,用饿了么15%的股权交易。”

  章旭豪快速思考后,直接回复道。

  “筷跑的获客成本,估计在15元左右,3000万只能买到200万新客,你连沪城的外卖市场都吃不下来,拿什么跟筷跑竞争?”

  季刚摇了摇头,否定了章旭豪的方案。

  “那20%如何?”章旭豪试探着问道。

  “30%!我不觉得饿了么的估值能达到2.5亿。”季刚淡淡地说。

  30%?

  章旭豪连连摇头,金沙创投在种子轮时拿走20%,要是再给阿狸30%,他们创始团队的持股比例,就快低于50%的预警线了。

  接下来还有A轮、B轮、C轮融资,到时候怎么办?

  经过两年多的运营调研,他早就知道了,用户对外卖的接受度并不高,需要耗费巨额资金来培育市场、教育用户。

  一旦答应阿狸,他就极有可能失去控股权。

  可不答应阿狸,饿了么大概率挺不过2012年的上半年。

  “25%,我只能给这么多,如果季总不同意,我宁愿放弃阿狸的融资。”

  章旭豪思索片刻,叹了口气,语气坚定道。

  “OK,这个数字我大致可以接受,但能否通过集团决议,还需要章总回去整理财务和业务报表,交给阿狸的风投部审核。”

  季刚嗯了一声,随即笑着解释道。

  “我理解。”章旭豪闻言,不由地松了一口气。

  无论如何,饿了么拿到这笔钱,至少能活过这个冬天,并在来年春天里,守住沪城的外卖市场,加快扩张步伐。

  ……

  ……

  庐州,中枢司。

  孟远志讲明缘由后,便把选择权交给了庐州建投和鑫城国际的负责人。

  这两家本地的投资公司,手里握有亰东方近20%的股权。

  陈延森的要求,只有说服这两位,才有实现的可能性。

  “我不同意!橙子科技说白了,只是一家手机组装工厂,价值远远不及亰东方,我们没必要舍本逐末。”

  庐州建投的王清盛直接拒绝。

  孟远志皱眉,心里不悦。

  鑫城国际的徐鸣刚见状,顿时明白了孟远志的想法,笑着说:

  “王总,其实橙子科技也有自己的专利技术,比如Aurora OS操作系统、电池管理、全局手势操作和快充等,但要把股权直接转让给森联资本,我也不同意,让对方拿橙子科技的股权来置换。”

首节 上一节 196/6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