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薪就能变强,我有十亿员工! 第650节

  我草!

  大家都是湾岛人,用得着下手这么狠吗?

  黄任勋恶狠狠地瞪了张维力一眼,差一点骂出声来。

  陈延森没吭声,等了十几秒,见黄任勋不肯降价,这才笑着说道:“橙子科技跟联发科、英伟达,一向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区区十几亿的单子,实在没必要伤了和气。

  不如把单子拆开,一人一半?”

  “陈总,17亿美币,英伟达也没问题。”黄任勋思索片刻后,再次加码。

  高端市场和中低端市场,他都想要。

  他甚至想用Tegra 3L把联发科的处理器,从橙子科技的供应链中踢出去。

  届时,大鱼小鱼通吃!

  “Tegra 4H负责高端机型,Tegra 3L适配中低端机型,能一次性满足橙子科技及合作厂商的全价位段需求,不用您再费心协调两家供应链了,效率也能提升不少。”

  黄任勋接着说道。

  “黄总,贪多嚼不烂,Tegra 3L应该刚流片吧?经过大范围的性能测试吗?万一有些发热、算力不足的小毛病,这不是给陈总添乱吗?”

  张维力阴恻恻地质问道。

  他这句话是在提醒陈延森,与Tegra 3L相比,经过市场验证的MT6592和MT6572更可靠。

  就拿骁龙810举例,难道生产前没做测试?

  其实是测试场景与实际使用的脱节!

  高通的前期测试通常在恒温实验室中进行,搭配的是无机身限制的测试主板,且测试场景多为单一的高负载任务,比如持续跑分、单一视频解码等。

  而非用户实际使用中的混合负载状态,如“游戏+后台下载+定位+4G联网”的同时运行,从而导致部分潜在发热问题被掩盖。

  “张总说得有道理。”陈延森点了点头。

  黄任勋一听就急了,连忙解释道:“陈总,英伟达对Tegra 3L做过全面的性能测试,并模拟了大量的重度使用场景,供货价可与骁龙600系列持平,性能却提升了15%。”

  “所以我说了,把订单拆分,Tegra 3L我会采购,MT 6599我也会采购,包括MT6592和MT6572在内,在2014年仍然将是青橙系列的重要电子元件。”

  陈延森往后一靠,慢条斯理地说道。

  既然价格谈到位了,当然要确保橙子手机的使用体验了。

  Tegra 4H和MT 6599都可以用于橙子系列,而Tegra 3L和MT6592可搭载于青橙系列。

  等天工 B100和天工 C100量产投入使用后,针对不同的地区,可以搭载不同的处理器。

  在华国和东南亚以天工、联发科芯片为主,在欧美地区以英伟达芯片为主,以天工芯片为辅。

  当用户逐渐接受天工的产品后,再慢慢提高市场份额也不迟。

  黄任勋见陈延森明确要拆分采购单,但对方也愿意购买Tegra 3L,脸上的急切稍稍淡了些,但还是忍不住追问:“陈总,Tegra 3L的性能和价格都有优势,您给青橙系列的采购量能定多少?若是量太少,我们协调代工厂排产也不方便。”

  他心里还抱着一丝希望,想通过足量采购,慢慢挤压联发科在中低端市场的空间。

  “青橙系列,Tegra 3L和MT6592各2000万颗,这样既能验证Tegra 3L的市场表现,也能保证联发科的利益,不至于让任何一方吃亏。”

  “橙子系列,Tegra 4H和MT6599各1000万颗,其中欧美市场的橙子机型优先用Tegra 4H,华国和东南亚市场则以MT6599为主,后续根据用户反馈再调整比例。”

  “另外,小米、360、网易、美图和乐视手机的采购需求,我也会放入合同里,保证每一家都不低于10亿美币的营收。”

  陈延森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然后分起了蛋糕,并主动提高了采购数量。

  前面那20亿美币的说辞,不过是他丢出去的狗骨头,逼着黄任勋和张维力做出让步的手段罢了。

  具体的采购合同,得协调各方的全年预估出货量,才能给出最精准的数字。

  三人初步达成一致后,接下来的问题就好谈了,无非是需求盘点、产品调试以及确认每款处理器的采购数量等。

  当天下午三点,在媒体的见证下,橙子科技、英伟达和联发科签署了采购合作意向,对外公布的合同金额是22亿美币。

  陈延森此举,一是让市场知道橙子科技供应链布局的多元化和稳定性,二是彻底宣告高通时代的结束。

  保罗·雅各布很快就收到了信息,他也没想到,自己的打压,反而激起了对方的凶性,不带一丝犹豫,果断踢高通出局。

  “走着瞧!我倒要看看,橙子手机的销量还能否像2013年突破1亿台!”

  保罗眯着眼,一副准备看好戏的表情。

  另一边。

  陈延森刚应付完黄任勋和张维力,星源科技光学研究实验室的首席科学家林南便打来电话同步道:“老板,您上次提出的磁约束放电激发方式,被我们搞出来了!”

  看似平静的语气,却透着难以言表的激动!

  这意味着,星源科技可以绕过主流的激光激发等离子体光源方式(LPP),获得一种全新的EUV光源激发方式。

第585章 国产光刻机崛起的希望!高通?小丑罢了!

  EUV光源,即13.5纳米波长的极深紫外光,是实现“超精密电路雕刻”的核心,直接决定了芯片的最小线宽、集成度与性能上限。

  只需一次曝光,就能把掩膜版上的电路图,复制到晶圆表层。

  而传统的DUV光刻机,需通过“多重曝光”,才能形成芯片所需的精细线路。

  具体来说,就是要对同一区域的光刻胶进行2到4次光刻与显影操作,最终效果才相当于 EUV光刻机一次曝光所能达到的水平。

  梁劲松从格罗方德、联华电子手里购买的NXT 1950i DUV光刻机,虽然也能生产14纳米、乃至10纳米的芯片,但必须利用多重曝光工艺。

  然而,多次曝光会导致光刻步骤增加,生产周期变长、良品率骤减、成本迅速上升,至少要高个30%到50%。

  这也是为何阿斯麦只要不向华国的Fab工厂出售EUV光刻机,便能牢牢卡住整个半导体行业脖子的主要原因。

  即便掌握了其他关键技术,也会因制造成本居高不下,从而失去商业价值与市场竞争力。

  就拿同一款芯片产品来说,高通以20美币的价格出售仍有毛利可赚,但国内芯片制造商若同样以20美币的价格售卖,反而要亏损三成。

  面对这样的成本与盈利差距,采购方自然不愿买单。

  陈延森提出的磁约束放电激发方式,则放弃了激光轰击液态金属锡、激发极深紫外光的方案,转而采用在强磁场约束下,通过高功率脉冲放电,在金属锡靶表面产生稳定、高亮度等离子体的技术路径。

  优点显而易见,固态靶材加高压放电,机械结构更简单,稳定性更高。

  这是一项差异化极大的技术,可以绕过大量现有的LPP专利壁垒墙。

  “辛苦了,继续在磁约束放电激发技术的基础上,深耕延伸专利,以防欧美的半导体公司使用微创新的手段,反过来限制我们。”

  陈延森在听完林南的汇报后,当即叮嘱道。

  高通为什么栽了?

  还不是他在射频、通信解码等技术上,设置了全新的专利壁垒,把高通的出口给堵住了。

  要不然,保罗·雅各布能心甘情愿地与天工科技签订专利交叉授权协议?

  想都别想!

  自己走过的路,当然要堵死!

  他可不想有朝一日,突然冒出来一家公司,起诉星源科技侵权。

  “好的老板,我知道构建专利生态壁垒的重要性。”林南立即应道。

  他是沪城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在行业内小有名气。

  之前,星源科技和华科协会下属光电所联手推进攻关计划时,胡锐晖就向陈延森推荐了林南。

  陈延森要钱给钱,要器材给器材,完全是一副财大气粗的样子。

  林南在研究所蹉跎了十几年,眼看民营公司的研究员都拿到了诺贝尔化学奖,他哪里还坐得住?

  在收到陈延森的邀请后,二话不说,就加入了星源科技的光学研究实验室,与光电所的院士们并肩作战,试图另辟蹊径,寻找一种可商用的EUV光源激发方式。

  起初毫无进展,直到陈延森指了一条天马行空的路线。

  用“电磁场”代替“激光”作为激发和约束等离子体的手段,在放电区域周围设置一组超导磁体线圈,产生一个特殊的磁镜场构型。

  先用脉冲电流激发等离子体,再用多层反射镜来收集13.5纳米的波长,最后聚焦和输出。

  林南原本不以为然,但在研究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老板的方案并非是空想,而是具备极强的可实现性。

  事实证明,这条路是对的!

  “行,先这样。”

  陈延森极为平淡地挂了电话。

  在他看来,光刻技术是个无比庞大的环节,除去光源部分,物镜系统、双工作台、光刻胶等模块也是重中之重。

  搞定EUV光源的激发方式,不过是千里之行,才走一步而已。

  另一边。

  林南暗自咋舌,表情有些失控,他其实很想再打回去告诉老板:“凭借这项技术,明年拿个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也不是没有可能啊!”

  可他转念一想,深蓝科技还有三个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老板的反应平淡也很正常。

  由于‘磁约束放电等离子体光源’是星源科技和华科协会的共同研究成果,消息在国内的科学界飞速传开。

  胡锐晖在得知后,猛地站起身,根本不敢相信。

  “这才四个月不到,就特么有成果了?开什么玩笑?”

  胡锐晖在办公室里走来走去,竟破天荒地爆了粗口。

  同一时间,哈工大光学实验室和龙州光机所也收到了消息。

  第一反应,假的!

  可他们在反复验证后,又不得不相信,星源科技和燕京光电所,还真把EUV光源技术给搞了出来。

  并且,还成功绕过了阿斯麦、卡尔蔡司、山星、湾积电和Cymer构筑的专利防御墙。

  两个小时后,李青松接到胡锐晖的电话。

  “先封锁消息,让安国协会的工作人员立刻赶到沪城,所有参与了研发过程的人员,一律签署保密条例。”

  李青松在明白这项技术的重要性后,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冲着一旁的秘书吩咐道。

  他在星源科技身上,看到了国产光刻机崛起的希望!

  “好的,李先生。”秘书不敢耽搁,抓起电话就开始联系安国协会,将需要签署保密条例的人员名单、对接流程一一梳理清楚。

  李青松则站在办公室的玻璃窗前,望着燕京灰蒙蒙的天空,不由地陷入了沉思。

  星源科技在EUV光源领域的技术突破,像一道惊雷,劈开了自研光刻机路上的迷雾,可随之而来的,还有无数即将袭来的暗流。

  一旦消息泄露,阿斯麦、卡尔蔡司那些国际巨头绝不会坐视不理,要么通过专利诉讼拖延进度,要么联合供应链施压,甚至可能动用盘外力量干预。

  毕竟,半导体行业从来都不只是单纯的技术竞争,背后牵扯着太多的利益博弈。

  星源科技的发展让人出乎意料!

  与此同时。

  沪城星源科技的光学研究实验室里,林南正带领团队进行第三次稳定性测试。

  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显示,13.5纳米波长的极深紫外光输出强度稳定在92%以上,能量转换效率为7.1%,远超阿斯麦所掌握的LPP光源。

  这个数据,已经达到了商用标准!

首节 上一节 650/6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