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学霸?我只是天生爱学习 第162节

  “既然你要研究杨米尔斯方程,总不能真的一点思路都没有吧?”

  这时,坐在第一排中间位置的杨振宁开口。

  作为学者,最终一切都还是要归结于学术水平的,尤其是数学,任何成果都是做不得假的,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可能出现汉心一号那种荒谬的笑话。

  “原本是没有什么思路的,但这些天跟郑老和师爷爷几次讨论后,有了些大概的想法,但还很不成熟。”

  陈辉恭敬的回答到。

  一开始他还没认出来这位老人的身份,但温亮那一句杨老,他哪里还不知道这位老人是谁。

  华夏第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虽然杨老后来转成了米国籍,但在获奖时,他的确是华夏籍的。

  并且让杨老获得诺贝尔奖的成果是宇称不守恒定律,但杨老诺贝尔奖级成果却并不止这一个,还有统一电磁力,大名鼎鼎的杨米尔斯方程,同样是诺奖级成果,只是因为杨老已经获得了诺奖,没有再颁而已。

  杨老在物理学界的地位,即便挤不进历史前五,前十也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再过几十年,他必定是能进物理教材,比肩牛顿爱因斯坦的存在。

  这样的人物,竟然就坐在台下看自己答辩,还要跟自己探讨杨米尔斯方程,陈辉难免有些激动。

  评委席上的郑楠柠微微一笑,这真是个知道感恩的好孩子。

  同时他也有些期待,他知道陈辉那天有所收获,但到底有多少收获,他却无从得知。

  答辩后台的教授们瞪大眼睛看向舞台,有些不敢置信,“难道这小子真的已经有些成果了?”

  会议室也再次安静下来,等待陈辉接下来的表演。

  他们似乎都忘了,这里是优青答辩现场,而陈辉的答辩时间,早已经结束。

  “哦?”

  “说来听听?”

  杨振宁也十分感兴趣。

  “杨米尔斯方程的存在性难题,核心在于其解空间是无限维的!”

  原本这个想法还很不成熟,陈辉也没想好要怎么讲出来,但杨老在场,他自然不会放过这个难得的机会。

  “我们想要证明它的存在性,就像是用一根无限长的线,在四维时空中绣出一幅永不打结的图案,线头的每一次微小颤动都可能让整幅图案崩溃,传统数学工具,例如微扰展开或有限元逼近,就像用镊子试图整理这团乱麻,但总在无限维的复杂性前败下阵来。”

  “所以,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将无限维问题转化为有限维。”

  说完陈辉站在台上,陷入了沉思。

  “?”

  原本等待的众人翻了个白眼。

  将无限维问题转化为有限维,这个道理谁不懂?还需要你来说?

  如果陈辉只得出了这么个结论,那这场答辩也没有继续下去的理由了。

  坐在前排的大佬们自然不会这么认为,陈辉既然说有所得,那自然不会仅此而已。

  “所以,将无限维问题转化为有限维的关键是什么呢?”

  邱成梧替大家问出了心声。

  “是拓扑!”

  陈辉下意识的回答到,“将四维时空离散为动态的分形网格,每个网格节点携带规范群(如SU(3))的“量子结”,即主丛联络,这些结通过分形结构自相似地嵌套,既保留连续时空的对称性,又避免直接处理无限维积分。”

  “就像用乐高积木搭建一座曲线柔和的城堡——每块乐高是离散的,但整体结构却能逼近光滑曲面。”

  考虑到会议室中并不是所有人都是数学家,陈辉特地用浅显的语言解释了一句。

  “量子色动力学通过将时空离散化为四维网格,成功实现了强相互作用的非微扰计算,每个格点上的规范场(如SU(3)联络)用链接变量表示,离散化后仍能保持局域规范对称性,这证明离散化方法在规范场论中具有物理合理性。”

  陈辉继续说到,“分形网络的生成算法,我们可以通过一组收缩仿射变换迭代生成分形网格,例如,在四维时空中,每个超立方体被递归分割为更小的自相似结构,根据规范场局部曲率动态调整网格分辨率……”

  如果说之前陈辉说的还是思路,是道,那么现在,陈辉就是在讲述具体操作方法,是术。

  大家神色都变得严肃起来,这场优青答辩是数学领域相关,在场不少人都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或许不能完全理解陈辉所说的内容,但也能理解一些大概的思路。

  原本在休息室中等待答辩的教授们纷纷走出休息室,来到会议室中坐下,有的甚至直接站在前排过道。

  田阳和邱成梧两人更是坐直了身子,身体微微前倾,双眼紧盯台上的陈辉。

  田阳更是招手,让工作人员推了一块白板来到台上。

  杨振宁看着台上侃侃而谈的少年,心头微热,原本他只是抱着万一的心态来看看这场答辩的,没想到,这个小家伙再次给了他一个巨大的惊喜。

  他似乎真的看见了一道曙光!

  足足半个小时后,陈辉才完成自己思路的阐述,舞台上的白板已经足足有六块。

  因为在陈辉准备擦去第一块白板时,被田阳阻止,让工作人员再次推了一块过来,如此往复,直到白板占据了整个舞台,复杂的符号如同佛的背光般,将陈辉环绕。

  讲述停止,

  众人只感觉一阵难受,就像是看小说,正要看到高潮时,戛然而止。

  “但我还没想到要怎么处理规范场的自由度。”

  陈辉沮丧的声音响起,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他很长时间了,如果不是这个问题没能解决,他的优青答辩也不会如此言之无物。

第171章 最年轻的优青

  哦!

  原来他还没有完成证明!

  所有人有些遗憾,心头有些空落落的,却又都松了一口气。

  但即便是这样,就陈辉目前的成果,也足以让人心惊。

  张继平盯着舞台上的几块白板,将那些式子从头到尾再看了一遍,心中已然有些骇然。

  因为即便最后陈辉没能完成对杨米尔斯方程存在性的证明,但这一工具若实现,必定会重塑非微扰场论的计算范式,这个工具本身的意义,并不比证明杨米尔斯方程存在性差多少。

  会议室中沉寂了许多时间,大家都在盯着舞台上的白板,陈辉也期待的看着台下众人,希望能够得到一些启示。

  可惜,并没有人站出来说话。

  等了好一会儿后,张继平才再次开口说道,“陈辉同学围绕杨米尔斯方程存在性证明问题,提出了离散化纤维丛:时空的“量子网格”法,其技术路线兼具前瞻性与可行性,逻辑严谨、表达清晰,凸显了扎实的学术功底和独立科研能力。

  研究方案紧密结合学科前沿,预期成果有望在杨米尔斯方程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对相关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价值,综上,我同意陈辉同学的课题申请,希望申请人继续聚焦核心科学目标,整合资源深化研究,力争产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为推动学科发展和解决关键科学问题做出更大贡献!”

  说完,他看向评委席其他成员,最后将目光落在了田阳身上。

  原本答辩结果是不会当场宣布的,但陈辉的表现已经没有任何可以质疑的地方,即便当场宣布,也不会有人有意见,当然,也算是给老朋友一个面子。

  温亮支吾一声,最终还是没有说话,虽然没有表示赞同,也没有再反对,坐在位置上,靠着椅背,躺平了。

  研究高能物理的,大多数学也不会太差,刚才陈辉的方法,他能听懂大半。

  虽然陈辉的方法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的确让他们看到了一丝曙光,严格来说,这一丝曙光,本身就已经是不小的成果了。

  这个成果,用来评这个优青项目,已经足够了。

  温亮这个旗帜鲜明的反对派都没意见,其他人就更不会有意见了,最后陈辉的答辩全票通过,成为了这次优青答辩第一个知道结果,通过的候选人。

  这一刻,所有人都看向台上那个面色稚嫩的小家伙,这恐怕是华夏历史上最年轻的优青了吧?

  “牛啊!”

  “大佬,你的团队还缺人吗?我也是研究拓扑的,你觉得我怎么样?”

  回到后台,刚刚答辩完的耿玉坤就凑了上来。

  陈辉确定通过后,他知道自己希望渺茫,倒也不气馁,反而趁机想要混入陈辉的团队,可想而知,如果最后真的能够攻克杨米尔斯方程,哪怕混个三作四作,他都发达了。

  其他人看着耿玉坤,心中暗暗腹诽没脸没皮,但他们也就是拉不下面子而已,如果有机会,他们同样会毫不犹豫的加入陈辉的团队。

  但这个团队负责人只是个大一的学生,一个十七岁的少年,他们一时间还无法接受,无法适应,自然不可能这么快调整心态去讨好一个比自己小二十来岁的小家伙。

  “不好意思,我还是更喜欢一个人做研究。”

  陈辉拒绝了耿玉坤的申请。

  “今天答辩就到此为止了,明天继续。”

  这时,工作人员走进准备间,对还在准备的众位教授说道。

  陈辉答辩时就已经是两点半,后来整个讲述过程足足持续了两个多小时,评委们大多全神贯注的听了两个多小时的课,这个强度与评审优青答辩可不是一个级别的,他们现在也都有些头晕脑胀,自然没法再答辩下去了。

  准备了好半天的教授们哀叹一声,只能无奈的收拾东西离开。

  这种感觉就像是都已经准备好了慷慨赴死,结果却告诉你,你先别死,再忍一晚上,这一晚注定是难眠的。

  会议室中众人也陆陆续续散去,田阳扶着杨振宁起身,红光满面的说道,“杨老,怎么样,我这个徒孙,可还能入您老的法眼?”

  “我能有什么法眼?”

  杨振宁扶着田阳手臂,缓缓摇头,“能看到华夏出了这么厉害的年轻人,这一趟就没算白来!”

  话虽如此,谁都听得出来杨振宁的心情很是不错。

  “你呀,还真是好运气。”

  两人往会议室外走去,杨振宁看到了坐在后排,此时正站在门口等待的袁新毅,对袁新毅招了招手,然后忽然开口对田阳说道,“眼看着学生快要拿到菲奖了,又冒出来个这么厉害的徒孙!”

  “新毅和小辉都是很不错的好孩子!”

  田阳沉默。

  他当然明白杨老的意思,无非是想当和事佬,调解他跟袁新毅之间的矛盾,你看看,你学生这么争气,现在你学生的学生也是朝气蓬勃,不看僧面看佛面,有些事情,就让他过去吧。

  他不知道杨老为什么愿意出来做这个和事佬,至少不会是因为袁新毅,否则,杨老早来了。

  或许,他是为了让小辉有个更好的环境,毕竟,他作为燕北大学老牌院士,还是很有话语权的,有一个菲奖老师和一个老牌院士保驾护航,陈辉才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学术研究上。

  想通此节,田阳避而不答,“杨老晚上就留在燕北吃个饭,到时候我叫上小辉,再探讨探讨今天的课题。”

  杨振宁原本想要拒绝,他这个年纪,对什么饭局早就不感兴趣了,但若是跟那个小家伙多接触接触,他还是有兴趣的。

  既然田阳主动做出邀请,无非是帮陈辉搭上自己这条线,在为陈辉铺路。

  田阳虽然没有回答他的问题,但其实已经回答了,他是在帮陈辉的。

  既然如此,田阳跟袁新毅的恩怨,倒是不重要了。

  “那我就却之不恭了。”

  杨振宁笑着说道,“正好跟年轻人多接触接触,去一去我这一身的暮气。”

  “不过现在我得先回去休息休息。”

  人上了年纪,精力自然就没那么旺盛了,他晚上,是真的想要再跟陈辉讨论讨论学术问题的。

  走出会议室,一个女子接替田阳,扶着杨振宁往停在会议室外的车上走去。

  陈辉走出准备间,正好碰到吃完瓜的邢继广,笑着打了声招呼,“邢老!”

  “可别,这我可当不起,叫我邢老师就行了。”

  邢继广摆摆手,他还记得自己批改陈辉CMO试卷时的事情,谁知道转眼间这个小家伙就已经成长到了这个地步,当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他忽然想到了曹波那日在讲座上说的话,或许真的有一天,华夏的数学天才不会再想着要去什么普林斯顿,而是会将华夏当成数学圣地,西方的天才们蜂拥而至。

首节 上一节 162/2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