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程1995 第137节

  “我喝不了,大家随意!老刘了解我,关键时候,事情为主。”韩总哈哈笑道,“等忙完前期这俩月,后面我做东,把酒补回来。”

  “韩总客气了,事情第一!”大家纷纷附和。

  都说鲁省人爱喝酒,甚至无酒不成席,这纯粹是误解。一个桌上,主位领导说不喝酒,其他人绝对不会喝。

  酒桌文化里,有礼仪,也有尊卑阶级,归根结底还是看话语权。

  韩总拿出自己的包,开始给大家讲这个项目。

  这其实都是废话,今天来的人,动工前就已经谈完了各自承包、承建的范围,很多人合同都签完了,今天这个讲述,连走个流程都不算。

  正如韩总所说,今天就是聊天吃饭的局。

  韩总讲完之后,屋子里就热络了起来,虽然韩总说过阵子可以去办公室找他,但实际上每个人都想提前知道更多的信息,关系好的立刻凑了过去。

  这个时候,关系亲近、档次高低变得极为分明,三四十个人居然变得井然有序,韩总身旁的人一直也就是两三个的样子。

  无论是靠近的人,还是中间的人,亦或者是颜辉等靠后的人,大家似乎都很清楚自己应该站在那里,这一幕让颜辉都有些惊讶,他要不是跟着姐夫,他都不知道该在哪待着。

  大家都在聊天,人一多就形成了白噪音,反倒是让韩总那边的沟通环境变得不错,聊天的内容外面的人听不到。

  这个时候,韩总的秘书也进来了,是刚刚送韩总进来的两个人之一,大概50岁,看着精瘦,戴个眼镜。

  他在韩总后面,拿个本子,有些事韩总看他一眼,他就知道该怎么记录。

  大家谁也不着急,你聊三分钟,我聊五分钟,一个多小时过去,井然有序。

  有的人聊完,三两成群地就先去了饭店,剩下的人还在这里等机会。

  姐夫顺势,给颜辉介绍了几个这里的供应商,其中人最好沟通的,就是一个胖胖的老板,叫周山行。

  周总是临淄人,姐夫在临淄的时候二人就认识,互相有过合作。

  周总有一家陶瓷厂,生产瓷砖和一些陶制品。这个小区所有的公共区域的瓷砖铺设,都是用的周总的瓷砖,除此之外,等小区建成,周总还会在这里搞个门头,专门给装修的客户提供瓷砖。

  “周总可是搞实业的老板,也很支持韩总的工作,这个新楼盘,周总已经提前交了全款,买了4套门脸房!”姐夫给颜辉大概介绍了一下。

  “这么好的地方,肯定要投资的!到时候我光是门脸房就能赚一笔!”周总显然是挺高兴的。

  韩总所在的建安公司能拿下3个亿的项目,肯定离不开这里的所有人。颜辉估计,光是这个屋里的老板们,提供的货料物料以及投资款,就能减少建安公司一半左右的资金压力。

  就连姐夫,想参与到这个项目里面,都需要压上大量的资金。

  什么,你说压不起这个资金?

  那不好意思,这个项目肯定和你没关系。

  三人聊着天,周总找到了机会,去找韩总沟通去了。二人只是聊了两三分钟,就笑着分开了。

  这个时候,姐夫瞅准了时机,带着颜辉走近了过去。

  “王总,这位小兄弟看着眼生啊。”韩总早就看到了颜辉。

  这个屋里绝大部分人他都认识,不认识的很少,颜辉就是其中一个。

  “我亲小舅子,姓颜,做木材生意的,刚到泉城半年。”姐夫简单地介绍了一下。

  “嗯?木材?为啥不跟着你做空调生意?”韩总略微有些兴趣。

  “他在建业就是做木材生意的,之前在东北林区,还是熟悉木头。这次带过来,也是看看能不能给韩总帮上忙。”姐夫算是真的提携颜辉了,这句话,说出来并不容易,这是一种担保。

  “我这边工地都是钢筋混凝土,木材嗯.也需要不少,但是一般都是施工单位自己买,不太缺这些。”韩总轻轻摇了摇头。

  他确实不太在意这些细枝末节的地方。

第229章 勇敢

  120万平米的小区,使用木材的量不会超过1500方,也就是150万-200万人民币的需求量,说少不少,说多也不算多。主要是这些木材的使用分散在工程施工的各个领域,并非一个人完全负责。

  木材作为“大宗商品”,利润率真的不算高,而且,韩总这里也不缺供货商。

  “韩总,今天见您才知道什么是大老板的气场,我觉得做木材什么的不重要,能跟在您身边学点东西也好啊。”颜辉突然发话了。他这句话可能不合适,但是他知道,再不说话,连句说话的资格都没有了。

  他已经看到了机会!

  也许很多人都没发现机会在哪里,但是颜辉发现了。

  韩总身边一共有两个跟班,但是.

  都太老了!

  五十多岁也许还是事业的巅峰期,但是开拓精神绝对是不够的,所以颜辉还有机会!

  “我身边?”韩总还真是一愣,看了看会议室和办公室,“我身边就缺个打扫卫生的,你愿意干吗?”

  “愿意!我不打扰您,以后每天早上我过来给您打扫个卫生,愿意提点我几句您就说,不愿意我早早干完,早早就走。”颜辉立刻把话接了过去。

  接着之后,颜辉看了韩总一眼,发现韩总有些惊讶,而韩总身后的那个人则面无表情。

  这接话能力,似乎是一种本能,完全不需要等待。

  鲁省人非常讲究面子,韩总把话说到这里,颜辉把话接到这里,玩笑也成了事实。

  韩总有些无奈,又略微有些不爽地点了点头:“行啊,那你来打扫卫生吧。”

  颜辉点了点头,拉着姐夫就往后走。

  姐夫都惊呆了,没想到颜辉能这么和韩总说话。

  走到后面,又有人跟了上去,颜辉二人很快到了很后面的地方,说话比较方便。

  “我天,你真是胆大,你这么说,你还真的过来打扫卫生啊?”姐夫有些无奈,“人家这话都是客气一下,你这么一搞,我觉得.不是太好。”

  “我也觉得.姐夫,这会不会耽误你的事情啊?如果真的惹人烦了,我就不来了。回头帮我道个歉,说小孩子不懂事。”颜辉刚刚也是有些急,他有机会就想抓住。

  “影响我倒是不会,都是聪明人,合作关系没那么薄弱。”姐夫摇了摇头,“韩总这个人做事很务实,你要想给他打扫卫生.”

  姐夫仔细想了想,居然点了点头:“你试试吧。”

  “对了,姐夫,韩总今天身后的那个助理,叫啥名字?”颜辉问道。

  “他后面那个?”姐夫歪头看了一眼,“哦,这个是蒋哥,据说跟了韩总十几年了。还有一个姓林,那个人我不太熟,蒋哥倒是人还不错,对谁都客气,就是话不多。”

  “那你说,如果我有一天过来给韩总当个秘书,会不会影响蒋总和林总的地位?”颜辉要先搞清楚这里面的利害关系。

  “那我不知道,反正这俩人都不简单,韩总有啥事情也和他们商量,我听小道消息说,那个林哥在建安集团也有股份。”姐夫对此了解的不多。

  “嗯嗯,那我知道了。”颜辉放下了心,总之不影响姐夫就好。

  姐夫的小道消息肯定是准的,那个林总既然大概率有股份,那就不是小人物,这种人物和自己没有任何利益纠葛。

  至于蒋总,颜辉看他的样子,也知道这个人不简单,自己尊重就是了。

  二人聊完,姐夫带着颜辉往饭店走。

  车上,颜辉的聊天显然更随意了一些:“姐夫,今天这些老板们,都很有实力吗?是不是最起码都是百万身价?”

  “小辉,你觉得我有多少钱?”姐夫看了一眼颜辉,问道。

  “我觉得应该有上千万了。”颜辉合计了一下,说道。

  “怎么会?我确实管理的资产有差不多一千万,但是我的银行抵押和贷款也不少,净资产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多。”姐夫摇了摇头。

  “你们为什么都在贷款做生意呢?今天你说的那个周总,他是不是也是一堆贷款?”颜辉问道。

  “那当然,他的厂房什么的早就抵押出去了,他这次在这里买店铺,你要知道一个事,就是这里的店铺还在空中,还没有建起来,是不能贷款买房的,只能他个人全资垫付,而且店铺想出手起码要三年以后。这期间,几百万就得在这里押着,但是你不押着,这个生意就轮不到你做。”姐夫给颜辉讲完,轻轻摇了摇头,“做生意,都是使劲踮起脚尖做的,你之前在建业那种生意模式,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反正当时我听你讲我都很震惊,可能是你真的很聪明,把什么都走在了行业前面。”

  “那这种情况下,是不是一个链条断了,就很容易出问题?”颜辉想到了什么。

  “是的,如果有一天房地产走下坡路,那多边债务有一条出问题,全出问题。你之前遇到的滕总,不就是赶上了98、99年房地产的问题吗?只是你不接触这个行业,你不知道亚洲金融危机对房地产是有影响的。当然了,今年一切都恢复了,活下来的都有机会东山再起,你也是。这就是时代的魅力。”姐夫鼓励道。

  “嗯,人需要顺应时代。”颜辉点了点头。

  如果以后,房地产开始进行长达五年以上的持续衰落,那玩法就会彻底改变,但颜辉现在还看不到,他只觉得一切都欣欣向荣。

  颜辉并不知道,一年后中国就会加入WTO,也会申奥成功,然后进入了超速发展阶段。2001年到2008年,GDP翻了三倍,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14%。他现在只是刚刚走出阴影,只是觉得今天涨了见识,觉得未来有希望。

  “对,相信时代,你今天无论如何,都表现得挺不错的。韩总不喜欢唯唯诺诺、没信心的人,你今天就很自信,有点去年的样子!所以我一直不敢带你出来见这些领导,今天一看,没什么问题。”姐夫伸手摸了摸颜辉的脑袋。

第230章 结识朋友

  翘脚做生意,这是颜辉的解释。

  实际上,就是把自己的一切赌上去,然后借钱、贷款上。全世界都是这么做生意的,比如说颜辉早期去王红军那里,那直接都是赌命!

  像颜辉之前在建业那边,有了一条合适的线路,现金流不断流动、不断先款后货且没有压款几乎是不存在的。

  反过来说,颜辉如果当时有几十万的压款,也不至于满盘皆输。

  建安集团,其实也在翘脚做生意,比如说建安集团有10个亿的资金,他就敢接50亿的多个楼盘。

  抵押贷款只是一方面,像今天这个盘,光是外围资金就过亿了,建安集团前期在这里的自有投资就只有几千万,然后慢慢追加就是了。等楼房盖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开始预售,我国的商品房预售制度始于1994年。

  这么一看,颜辉不知道为什么,他甚至觉得承包一个几个亿的项目都不难了!

  也就是姐夫不知道颜辉怎么想的,要是知道,估计会很无语。

  很多普通人,因为接触不到百万级的资金,会觉得千万和亿概念差距不大,因为他真的没办法有概念。这个不是说他不够聪明,而是没有真正拥有过、接触过。

  有些赚到钱的人,比如说颜辉之前的样子,觉得自己的钱花不完,喜欢出去装逼,但是一旦有个项目套住了所有的现金流,再拿出几万都困难。

  总之,就连颜辉现在都觉得“千万不难”,“亿元不难”,属实是有些年轻。

  这顿饭没什么新鲜的,韩总这一桌没喝酒,其他的桌照常。

  颜辉和姐夫倒是没资格坐在主桌上,这一桌也大都是熟人,大家喝的更热闹些。

  酒桌上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外围人员是可以不喝的。

  司机、跟班等人物,都可以不喝。

  颜辉这一桌有三个人不喝酒,都是老板的近亲兼副手这样的身份,没有纯司机,纯粹的司机这个桌子也上不了。

  除了颜辉,另外两个不喝酒的人,一个叫王宗博,一个叫周平。

  周平是临淄周总的侄子,是大学生,刚刚毕业两年,人一看就忠厚老实,在周总的公司当会计。看到周平,颜辉就很羡慕,如果当初颜辉也有这样的一个亲侄子当会计,肯定不会出之前的事情。

  王宗博和颜辉一样,是初中毕业生,出来打拼七八年了。他倒不是靠亲戚,算是非常踏实肯干的类型,跟着一位做铝材的老板,是从滨州那边过来的。

  “铝材啊?这都是大哥才能干的!”颜辉一听就觉得肃然起敬。

  他接触过钢材,知道这些大宗商品的魅力。

  “没有没有,我们老板也没你说的那么厉害,”王宗博摇了摇头,“真厉害的都在那一桌。”

  “那铝材也不是几百万就能做的吧?”颜辉问道。

  “铝材啊?那要看是什么水平的分销商了,普通的铝合金门窗.你有几千块钱就能做。”王宗博没有颜辉这种疑惑。

  他甚至不明白,颜辉为什么会觉得这个行业入行门槛这么高。

  实际上,颜辉当初也是有点厉害,他直接跑到了三明的源头工厂,一年三十亿人民币产能的源头工厂,那种地方当然不是普通人应该去的。

  现在是2000年,未来的铝业巨头魏桥此刻还没有建设第一条电解铝的线路,主营业务还是纺织。整个滨州也没有这方面的巨头企业,所以王宗博根本不理解颜辉的话是什么意思。

  “嗯嗯,”颜辉也知道交浅不言深的道理,没有继续追问,反而聊起了别的。

  他们三个都是20露头的样子,算是同龄人,共同话语比较多。

  周平大学毕业后一直做会计,跟着自己的叔叔也去过不少地方,但是自己做的事情不多。而王宗博这边,也只是熟悉铝材这一个行业。

首节 上一节 137/1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