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程1995 第149节

  “颜辉,我最近听我老板说,你供的那个货质量不错啊!我老板说你挺厉害的。”路上,王宗博和颜辉聊道。

  “你老板还知道我的货啊?”颜辉有些疑惑。

  “我们做铝材的啊,本身也是原料,咱们的圈子没啥太大的差别。”王宗博解释道。

  “我这确实.反正质量应该还没问题,我抓得比较严。”

  “那你这个价格,能赚钱吗?”王宗博有些好奇。这个事情不光是他好奇,工地的不少人都好奇。

  这种板子按理说最起码也得70多,卖80怎么赚钱?要知道工地的供货,很多流程都有费用,这都是心照不宣的事情。

  “少赚点也无所谓,总不能丢韩总的脸。”颜辉一直都这么说。

  上次韩总开会提到了颜辉供货的时候,其实很多人都知道了颜辉。当时大家没什么感觉,这一个多月下来,大家逐渐地开始认可颜辉。

  “颜辉做事一直都很稳,”周平开着车,往后看了一眼,“我叔对他评价也很高。”

  “那是,不然他怎么可能被韩总看上啊?”王宗博认识颜辉越久,越觉得颜辉不一般。

  颜辉没有给他讲过自己在建业的全部事情,要是王宗博全知道,估计更得佩服他。

  “你们俩这是咋了?出个门,一顿吹我?”颜辉哈哈笑道,“对了,老周,你开累了的话我可以开会儿。”

  “你还有驾照啊?”周平有些惊讶。

  “有啊。”颜辉点了点头,“我还给韩总开过车呢!”

  “这么厉害!我靠,真是小看你了!”周平也是一惊。一会儿到了临淄,午饭得让叔叔好好安排一下了。

第254章 陶瓷

  临淄是鲁省的传统工业城市,1955年,在泉城、青鸟之后第三个成立地级市,之后拿下了鲁C的车牌号。

  临淄是著名的陶瓷、化工生产基地,跟着周平过来之后,车子一路走,路上经过的厂区越来越多,空气中能闻到明显的煤硫味。

  “到了,我一会儿去找我叔,你们先坐会儿,等我一会儿…你们到处转转吧。”周平是叔叔公司的会计之一,平日里一直在泉城待着,每次回来都有一堆账目要核对,他早早地离开了,把颜辉二人交给了一位保安大哥。

  周平一走,颜辉和王宗博就在保安大哥的带领下,开始参观厂房。

  这边的厂区很大,放眼望去,低矮的厂房一排又一排,占地起码有几亩地,厂房之间露天摆放着很多原材料。道路没有经过硬化,有些泥泞,空气里的味道很复杂,泥土与粉尘、煤灰混合,整个厂区都是乌蒙蒙的感觉。

  工人们把陶土铲到搅拌机里面,或者把成型的陶坯搬到固定的地方晾晒。进入车间里面,放眼望去起码有二三十个工人师傅,有的在拉坯,有的在搬运,还有的人在操作一些简单的机械。

  再往里走,是烧窑的地方和摆放成品的地方。

  俩人逛了一阵子,周平跑了过来:“你们怎么还在这边啊?这边有啥好看的?”

  “啊?有啥区别?”颜辉有些纳闷。

  “这边都是做陶瓷的,手工的为主,我带你们看看生产瓷砖的厂房,在最里面。”周平招呼着他俩往里走。

  往工厂最里面走,最大的变化就是路面硬化了,铺上了水泥,再往里走,就看到了很多现代化的机械。

  “这个是球磨机,它能把泥土和小石头磨成泥浆,然后在这筛掉杂质,接着用这个设备干燥脱水.这边是压砖机,弄好之后送到这个干燥窑里面。”周平一边走,一边介绍。

  “这就可以烧了吗?”颜辉对这套设备很感兴趣。

  前面烧陶的那些东西,颜辉看着就觉得麻烦,需要那么多工人,而且生产出来那么多瓶瓶罐罐,看着就不好出手。

  这里生产瓷砖就不一样了,工业化生产,看着就舒服!

  “还得施釉,施釉之后就能烧制了,最后再抛光和切割就行了。不过咱们这边的压砖机还是很先进的,后面切割主要是修边。”周平带着二人往里面走,最里面是这个厂房的出口,有工人正在往车上搬瓷砖。

  “这玩意看着不错,投资这样的一个厂房需要多少钱?”颜辉仔细地看了看这个厂房。

  “我哪知道这个,估计得一百万以上了。”周平大概估计道。

  “嗯,我看有四五台设备都是进口的,这些还是挺贵的。”颜辉点了点头。

  隔行如隔山,颜辉虽然看过很多木工机械的书,但是对眼前的这些大家伙毫无概念。

  “确实,我听说这个数控设备,压砖的这个,就得20多万!”周平知道的也确实不多。

  “那不贵。”颜辉点了点头。

  “这还不贵啊,这都能买两台车了!”周平感慨道,“啥时候我能有自己的车啊!”

  “以后车子肯定会便宜的,这个不急吧?”王宗博倒是无所谓,他跑了这么多年的市场,一直都是摩托车。

  “难啊,国内连个像样的发动机都没有,啥事都得买日本的,现在已经算是便宜了。”周平叹了口气。

  “我们做铝材的,最大的梦想就是能给汽车厂供应铝材,而不是搞铝合金门窗,唉.期待有那一天。”王宗博感慨道。

  大家各有心思,到这也算是参观完了。

  “走吧,我叔说中午一起吃个饭。”周平说道。

  厂里有食堂,也有小灶,三人一起到了食堂的二楼,一进屋,里面的菜都上了四五个了。

  “我叔在外面有事,让咱们先吃,不用等他。下午我估计得忙到四点,然后咱们再回泉城。你们吃完饭可以在附近转转。”周平招呼着俩人吃饭。

  没有长辈在,三人当然是不客气了。这边的厨师就是本地人,做的菜都是博山菜,颜辉从来没吃过,尝了几样感觉真的很好吃。

  “你们吃着好吃,回去再给你们带点。这边的酥锅很有名!”周平说道。

  “来一趟空手来的,这还连吃带拿啊?”颜辉笑道,“这怎么好意思呢?”

  “这客气啥,食堂都有,自己做的,又不是花钱买的。”周平客气道。

  来鲁省这半年多,颜辉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地方。鲁省人送东西,特别喜欢强调“不是花钱买的”,喜欢强调自产、不值钱,这样对方容易收下。

  “行啊,我回头给我姐夫带点回去。”颜辉想了想,也就收下了。反正姐夫和周总关系很好,这点东西不算什么。

  三人都快吃饱了,周总才有空过来,一进门就问道:“在这吃的怎么样啊?没啥事的话,晚上先不急着回去,晚上我再好好安排一下你们。”

  “周总,我晚上还得回去,我姐夫那边有事。”颜辉站起身来说道。

  “先坐先坐,”周总找了个椅子坐下,“今天实在是太忙了,刚刚忙完,午饭我都没吃,周平,你去帮我要碗面条。”

  “好嘞。”周平立刻就出了门。

  周平一出门,周总就跟颜辉说道:“颜辉,我最近和你姐夫还聊过你,听说你给韩总直接干活了,而且我还听说你的板子质量不错,你这真的可以啊!”

  “周总您客气,我也就是做木材的时间长一点罢了。”颜辉说道。

  “那不一样,韩总这个人我认识三四年了,我很少见到他这么重视一个后辈。你才多大啊?果然啊,英雄出少年!”周总这是由衷地感慨。

  上次见面的时候,颜辉在韩总身边毛遂自荐,说要去做卫生,这个事,周总是少有的几个知道的人之一。

  当时他只觉得颜辉还有点年轻、莽撞,也没多想,谁知道短短两个多月,就已经成了这个样子。

  “周总,我还刚刚起步,有什么事您多照顾。”颜辉客气道,“我姐夫跟我说过,您是很好的长辈,让我有啥事多和您请教。”

  “哎呀哎呀,太客气了太客气了.”

第255章 工地

  和周总聊了一阵子,吃完饭,颜辉和王宗博在附近转了转。

  这附近的陶瓷厂大多数规模比较小,有的污染严重,都不知道在用什么进行烧制,早晚要被淘汰。

  “老颜,你说这个环保,重要吗?”王宗博咳嗽了两声,问道。

  “肯定重要啊,工人太苦了,唉”颜辉叹了口气。

  “你这是当过工人啊?”王宗博有些好奇。

  “你没当过?”

  “没有啊,我从一开始就是做生意,虽然小,但是没当过工人。”

  “我当过,我以前在我叔的加工厂清理木屑,那个木屑满天飞,眼睛、耳朵、耳朵眼、浑身上下,都特别遭罪。你说这些冒着黑烟的窑子,这些工人能怎么办?”颜辉感慨道,“等我有一天开了工厂,我第一个事情就要考虑环保,不敢说完全环保,也得尽力而为啊!”

  “耳朵?耳朵眼?为啥还说这么细?”

  “一个是噪音,另一个是木屑往耳朵眼里面钻啊.唉,你没经历过,你不懂。”颜辉摇了摇头,“你们搞铝制品的,是啥样的?”

  “铝啊?铝得电解电解你懂不?”王宗博问道。

  “氧化铝通电成为铝?”颜辉反问道。

  “我靠?你还懂这个?你不是初中毕业吗?”王宗博十分震惊。

  本来他觉得他和颜辉差不多,都是从小生意慢慢做起来的,没想到颜辉的经历比他丰富太多了!

  “我自学过啊但是我这也就是懂个概念,具体怎么电解我不知道啊。”颜辉无奈地说道。

  “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一公斤铝造出来需要15度电,以后国内的铝制品越来越多,用电量也会越来越大,这.这算是商机吗?”王宗博问道。

  “不算吧?发电也是我们能想的?”颜辉摇摇头,他见过大型钢厂,也知道大型电厂是什么概念。

  “也是,走吧,这边味道太大了,还是回平哥那里,坐着喝会儿茶,下午回泉城了!”王宗博挥了挥手。

  “嗯,回去吧。”颜辉也有些不舒服。

  回去之后,颜辉发现他们休息的屋子里,已经搬来了四五坛子酥锅,周平过来说这是给他俩准备的。

  下午,周平忙完之后,带着颜辉二人回到了泉城。

  颜辉去给姐夫送了一坛子酥锅,自己留了一坛,剩下的一坛给刘建磊送了过去。

  晚上,回到仓库,打扫完卫生,颜辉又开始做商业规划。

  颜辉善于观察,跟谁也都比较客气,所以这段时间,他知道了不少关于工地的事情。

  在国内,所有的大生意都绕不开政府,房地产当然也是如此。

  政府通过税收、卖地等手段获取大量的资金,然后再花掉,让经济进行良好的运转。

  韩总所在的建安集团,承接了市中区一大片区域的旧城区改造,这些钱的主要来源就是政府,在这整个过程中,无数像颜辉这样的商人以此为生。

  类似于颜辉这样的人,一共分为几类。

  第一类是分包单位,主要的付出就是人力和机械。这些单位往往有一些大型施工机械和施工团队,能够承接一些项目。这些分包单位是所有项目的主力,这里面有大量的农民工。

  对于这些分包单位来说,机械基本上都是固定资产,最大的支出主要是人力成本,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工程款结算,就会出现拖欠工人工资的现象。在这个年代还算是很常见的。

  2011年5月,刑法修正案(八)里,把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列入刑法范畴,对这类行为稍稍有了些限制,但依然问题严峻。要知道,这个罪名处罚的是那些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的人,有的工头本身就没拿到钱,根本没能力支付,问题根本就不在这里。

  颜辉在工地打过工,他见过一些要不到钱的情况,也知道分包单位的被动之处。

  在整个工地生产过程中,分包是最基础的项目之一,也是很赚钱的项目,但风险确实大,一旦拖欠了大量工钱,后续别说翻身,能不能活下去都是问题。

  所以,在颜辉的商业规划里,后期他也不会做分包。

  真有一天成功了,直接做总包还可以。

  第二类,是类似于颜辉这样的供货商。供货商比起分包单位来说,风险会小一些,因为工地要货是个持续的过程,一般即便压货,也不会压得太多,真有一天借款失败,最坏的可能就是破产。滕总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当然滕总要是能接受亏损,从头开始慢慢做,还是能起来的。

  供货商最难的地方,就是如何取得供货资格。一般来说,要么你的商品、产品在本地难以被替代(无论是质量还是价格),要么你就得有很不错的资源渠道。

  颜辉现在就属于两者兼有,他既有好的产品,又有好的渠道。

  第三类,是一些租赁商人。

  在工地建设中,一些大宗设备或非常用设备,分包单位没有、供货商也没有、工地不可能购买,就需要租赁。

  租赁是最赚钱、最稳妥的一种方式。比如说工地临时需要大型吊车吊装,就需要找有实力的吊装公司过来,这种钱一般还不会拖着,会现场结付。

  反过来说,即便没有现场结付,最惨的结果也不过是收不到租金,对公司来说没有太大的风险。

首节 上一节 149/1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