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程1995 第202节

  颜辉这么一说,沉默的就是周总。周总的第一反应,是颜辉觉得有利可图就想要买下这家公司,但是听了这句话,他彻底反应过来了,有钱买哪个公司都行,真正稀缺的是钱,不是这种生产线!自己居然还觉得人家要抢自己的股份.

  “颜总,是我的问题.我一开始想岔了是啊,你要是自己买下这个公司,还愿意加钱买我的股份,我真是感激不尽!”周总立刻想清楚了。

  此时此刻,周总突然感受到了资本市场的残酷。

  但是,无论怎么说,认识这样的大佬,对自己也有好处。

  “周总,我说了我只是预想”颜辉没想到自己简单的一句话,给周总这样的老江湖都整的情绪混乱了。

  颜辉和周总这边的表现先不说,周平和王波的表现差距就更大了。

  周平跟了颜辉这么久,现在搞钢材时间也不短了,对于颜辉这么说,他是非常能够理解的。要是真的就三四百万的东西,颜辉兴趣没有那么大。有这个精力,还不如把胶合板公司的市场拓展一下,看看能不能完成更大一片城区的垄断。

  周平在分析着可行性,一言不发,王波则是比周总还要震惊。

  对于任何以一个公司来说,流动资金和“随时能拿出来的钱”都是不一样的概念。颜辉来之前显然是没有这种准备的,然后张口就敢说2000万?而且看周总的状态,丝毫没有质疑?

  王波再看看周平,心里怎么想的,只有他自己知道。

  “颜总,这样吧,今天下午,或者您什么时间有空,我带你去工厂看看。”周总说道。

  “下午我就有空。看看吧。”颜辉拿起酒杯,“周总,那中午咱们就别喝酒了,以水代酒,来。”

  “没问题没问题.”

  吃完午饭,颜辉坐着车,跟着周总的车,开了40多公里,到了这边县城下面的一个小镇。

  因为常年生产各类建筑用砖,小镇的路边全是各种各样的矿渣、砖渣,一群小孩在街上跑,身上也都是脏兮兮的。

  车子继续往前走,颜辉也遇到了一些拉货的车,都是拉着满满的砖块,一瘸一拐的地在路上走--路的质量确实堪忧。

  这种路,想要重修是非常费钱的,但是这么多矿渣、砖渣,有人出点钱用这些东西把路上的坑填填,也花不了多少钱啊这种情况下居然没人简单地修修路,可见这里的人确实不够团结。

  这要是颜辉老家,他早就拉着大家修路了。

  最后的四公里路,司机开了接近半个小时,才终于到达目的地。路倒也也不至于这么烂,主要是路上遇到一个车陷住了,大家还帮了一下忙。

  周总提前联系了自己的朋友,过来的时候,有四五个人过来迎接,其中就包括和周总关系不错的两位股东。

  这俩人是兄弟俩,哥哥叫庞绍文,弟弟叫庞绍武,都是搞了差不多十年砖厂的老板。

  一行差不多十个人,一起进了厂棚,参观了一下设备。

  简单地说,这个地方是村里村集体的地,被大家租了下来,所谓的厂房,在颜辉眼里也就是厂棚,一共有两条,每条长度大概是100米。

  一条长约100米的生产线,根本就没弯折,就这么从头到尾笔直地排了过去。颜辉判断应该是为了降低建筑成本,这种窄长的厂棚成本确实比较低。

  在生产线的两侧,各有一个房子,大概六七十平米的样子,一侧负责投料,一侧负责收拾成品。

  在投料的区域,工人们把高岭土、长石等矿物进行筛选,往里面投料,屋里的人都用棉布做口罩,但还是到处都是粉尘,颜辉进去看了一下,想起了当年给四叔掏木屑的日子。

  过了这一步之后,后面的很多步骤都是机器自动化,从球磨制浆、喷雾干燥到压制成型,这些步骤全是自动化的,看着还非常先进。

  每条生产线都有一台大型自动压砖机,自动化进料和出坯。

  出坯后,这里有几个工人会把出坯的料子检查一下,然后送到干燥窑,接着再拿着干燥好的砖坯送入施釉线。

  施釉线旁边还有一个小生产线,算是给施釉线投料的。

  这里的施釉并不是喷墨打印这种高端技术,用的是常见的滚筒印花,比较稳定。

  之后,工人们把装饰好的砖坯送到辊道窑进行高温烧制,持续半个多小时。颜辉看了看,这个窑体还缺乏数控设备,没有比较好的温控能力,比较依赖操作者的技术。

第385章 让子弹飞

  之后的冷却和后加工以及分级、检测工作,基本上谁都能看懂,这些都是村里的工人在做。

  简单地说,这生产线肯定是能用,但是下料上料、检验包装等步骤全部依赖人工,对生产过程的监控也几乎为零。幸好这是生产瓷砖,这要是生产聚氨酯,产品还没到包装这一步,就被偷光了。

  至于环保,这里压根就没考虑过。

  “颜总,这条生产线现在就是转让,也能卖至少800万,光是那台大型的压砖机,就得差不多200万!”周总解释道。

  “产能可以做到多少?”颜辉问道。

  “一条生产线,现在一天的产能是十万。”周总解释道。

  “要是满负荷呢?”颜辉再次问道。

  “这个.”周总看向庞绍文,“文哥,这条线满负荷能产多少?”

  “一天30万应该没什么问题,但是工人加班会比较多。瓷砖这个东西太重,搬来搬去的,很多人也受不了。”庞绍文解释道。

  “这么说,一条生产线,一年能拉出来一亿的产能?”颜辉仔细想了想,觉得这生意没啥问题。

  瓷砖生产,利润虽然没有聚氨酯那么高,但是也绝对不低,起码15%以上,毕竟这是生产端。

  这里两条生产线,理论上一年可以做到3000万利润。

  “这怎么可能呢.这两年,这两条生产线,最多的时候,每一条一年的产值也就是3000多万,两条加一起五六千万吧。”庞绍文看向颜辉,脸色有些不好看。

  怎么新过来的这个老板这么能吹啊?纯外行啊?

  他兄弟俩大概知道颜辉的身份,知道颜辉可能会买股份,但是没想到颜辉一上来就开始估算极限产能,这是非常外行的做法,这样的外行根本不能指望。

  “也就是说,现在的商路,大概能有五六千万的市场?”颜辉看向周总。

  “嗯,这个产能,销量没什么问题。就是利润率一般,毛利也就是十二三个点。”周总非常有耐心。

  “如果产能提升上来,原料肯定能压下去两三个点,还有其他的方面嗯.周总,你说的其实没错,这家工厂还是值得投资的。”颜辉做出了判断。

  他的判断角度,是公司完全属于自己之后的判断。自带一年五六千万的市场规模,颜辉有信心把这个市场继续扩大。

  我国的瓷砖消耗,从2001年开始一直增长,到2016年达到峰值。现在正是大基建的时期,再加上很多居民都需要瓷砖,这个行业未来的市场一定会增长,在这种时期做生意当然简单。

  “那确实”周总听着颜辉的话,心中也是有些无奈,颜辉每一句话的意思他都明白,但是这个发财的机会他却很难参与。

  一行人正聊着天,有两个人走了过来,其中一个年纪比较大,冲着周总说道:“老周,怎么又偷偷来,来之前怎么也不说一声?”

  “什么叫偷偷来?老庞,你这话我就不爱听了!”周总反驳道。

  这个厂里的目前的9位股东,只有三个姓氏。四个姓王,四个姓庞,还有一个周总。除了周总都是本地人。

  “不管怎么说,这边日常生产是我负责,过来一趟跟我说一下都不方便了?”老庞说道。

  “我爱来就来,爱走就走,你要是不服,你就把我股份正常价收走,现在就可以给你。”周总显然和这个老庞有过节。

  “啧啧啧,才占多少股权啊?就敢说这种大话?要不这样,我们几个人的股权你全部收走,这样你怎么指手画脚都行。1000万,你拿出来给我们看看啊!趁着大家不注意,偷偷买了7个点的股权,现在比我还牛逼呢!”老庞更是没给周总好脸色。

  “行了行了,你也没啥别的话,我这趟过来就是看看,你别跟我扯这些了。”因为颜辉在,周总准备偃旗息鼓了。

  老庞没想到周总这么说,但还是继续怼道:“你啊,我还是劝你一句,没必要!我还是上次的那句话,你要是卖股份,随时找我,就是上次那个价,我保证立刻给你收走。现在你想靠这点股份在这里拿市场,绝对不可能!”

  “那个价?那你卖吗?这价格你卖的话,你们的股权我全要了!”周总又怼了回去。

  这里的设备就价值1500万以上,这是实打实的固定资产,所以1%的股权价值15万是肯定没问题。周总买的时候,7%的股权花了130万,相当于每1%的股权花了18.6万。这个老庞给周总开的价,是每1%股权10万块钱。

  这种情况下,周总怎么可能卖!反倒是对方这个价格卖,周总砸锅卖铁也要买!

  股权的价格,是一个非常玄幻的事情。一个正常运作、股东稳定的公司里,小规模转让股权是很稳定的,基本上就是按照公司估值去乘。但是,一旦公司处于爆发期或者衰退期,股价就是混乱的。

  比如说,一个运营非常良好、资源牛逼、团队也牛逼的初创公司,现在规模做到了500万左右,但是未来行业前景非常好。那么,这个时候,公司进行A轮融资1000万,这1000万的占股能达到多少呢?

  通常来说,只有20%左右。也就是说,公司的估值实际上可以估到5000万。

  同样的,一个走下坡路的公司,哪怕固定资产估值有1500万,股份含金量依然会被稀释。周总的股权一直卖不掉,他也没有权力卖设备,只能被大股东们不断地整。大股东们可以持续用公司的资源给自己的渠道赚钱,让公司始终没有利润,到时候周总这一百多万就算是彻底扔在这里了。

  很显然,这些人想挤走外来的技术人员,也是有这样的目的。

  “你做什么春秋大梦呢?你一个外来人,有什么资格谈价格?我告诉你,现在这个价格我还愿意要你的股份,等再过几个月,这个钱你也拿不到。”老庞再次威胁了起来。

  颜辉作为局外人,一句话没说,只是默默地分析着形势。

  现在,绝不是出手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想买这个公司,2000万也买不下来。一旦有外来资金大规模注资,这个工厂就一定有人捂着股份奇货可居。

  让子弹再飞一会儿吧。

第386章 问题重重

  庞绍文和庞绍武之前听周总说颜总考虑过来买股份,看到这一幕,也是知道这合作肯定告吹了。之前他俩还觉得颜辉说话不靠谱,但是想想这里的情况,还是自己这边更不靠谱一些。

  现在,9个股东里,一共分了五个派系,姓王的两个、姓庞的两个,还有一个周总。

  虽然说周总和庞绍文、庞绍武是一条心,但是实际上也不算一个派系。大家只是都想留下技术人员、都想靠工厂赚钱,这方面是一条心。但是,周总毕竟是外来者,真遇到合适的买家,他肯定是墙头草,对这个企业没什么归属感。

  无奈之下,庞绍文和庞绍武为周总出了头,把另外两个人先请走了。这四人都是一个宗族的,虽然观念不合,但是在外面不能让外人看笑话,也就没啥冲突。

  本来老庞还要继续说些什么,庞绍文二人拖着他们撤了,这里只留下了周总和颜辉一行人。

  “颜总,对不住了,让您看笑话了。”周总看着几人离开,叹了口气。

  130万对他来说,是不多不少的资金。

  说多吧,也不至于,他把股权放这里扔三年也不耽误什么。但是要说少,那也不可能,他一年还赚不到130万。

  把股份扔在这里是肯定不行的,这个工厂现在这么混乱,后期有人偷卖设备都没人告诉他。但是廉价卖又不可能,这不是真冤大头?

  这个困境,颜辉看得清楚,周总也很清楚,他只是不甘心。

  “来之前,周总您也讲过这里的情况,这些都算正常。”颜辉并没有笑话周总。

  “颜总,那…我们先走?”周总再次问道。

  “不急,那两个技术负责人在哪?我想见见。”颜辉像是刚刚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

  “啊?”周总顿了一下,点了点头,“行,跟我来。”

  这两个技术人员,周总只认识其中一个人,这人叫代凌峰,是粤省佛山人,做瓷砖行业已经十几年了。

  代凌峰今年已经40岁了,三年前被人挖过来,一年的薪资高达20万。当时他在佛山那边就是一个月8000左右的水平,过来之后,他和自己的好兄弟一起,把这个厂子从无到有建好了。

  三年过去,二人的技术水平已经再次进步,回老家也能拿到这样的高薪,因为家庭都在佛山,所以他俩就想离开了。

  “代师傅,这位是颜总,他这次过来,是想好好看看我们的厂子。”周总把代凌峰喊到一旁,给颜辉介绍了起来。

  “嗯嗯,颜总好。”代凌峰随便打了个招呼,算是给了周总面子。

  “我刚刚看了咱们这里的瓷砖,感觉质量还是不错的,比起我在泉城见的那些一点也不差。代师傅真是好手艺啊!”颜辉感慨道。

  “这套设备,我们从无到有搭建起来,边生产边调试,陆陆续续搞了差不多一年才达到这个品质。”代凌峰说到这里,看了看这条生产线,也是轻轻叹了一口气。

  他现在的收入确实不低,但是待在这里太不舒服了。管理混乱、奖金不到位、收入也没有提升。

  2005年的一年20万,和2008年的一年20万可不是一回事。

  “确实,代师傅,我主业是搞化工的,我们生产一款先进的胶水,从研发到上市,用了整整三年,调试这种事真是麻烦,你这么说,我是非常理解的。”颜辉深以为然。

  任何涉及到化学反应的生产,对工艺的需求都是很高的,哪怕是生产颜辉有点瞧不上的硅酮胶,也不是随便就能搞定的。

  瓷砖的生产有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反应,各种工艺也没那么简单。即便是老师傅,遇到全新组装的生产线,也要调试一阵子才行。

  “颜总是搞化工的?”聊到这,代师傅有些好奇。

  他和他朋友都是技术人员,20年前就中专毕业,搞技术搞了十几年,多少是有点傲气的。

  “嗯,我们生产单组份聚氨酯密封胶。”颜辉点了点头。

  别看这个词汇好像很简单,实际上有的老板连个氯化钠是啥都不知道。颜辉这么一说,代凌峰也就尊重了不少:“研发三年,颜总是懂技术的。”

  “搞技术的,就是得尊重技术。”颜辉点了点头。

首节 上一节 202/2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