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裴一弘,开局市长提拔高育良 第150节

  自己该说的都已经说了。

  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和高层的最终决断。

  会议彻底结束,大臣们陆续离开,(王好的)经过郭振阳身边时,有人点头示意,有人欲言又止。

  如王军等人却是直接拍了拍他的肩膀。

  郭振阳和柳文斌最后走出会议室,红墙下的阳光已经西斜,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你今天很大胆。”

  柳文斌面色复杂的看着郭振阳。

  “比起未来的风险,现在的大胆,我感觉值得。”郭振阳淡淡回应。

  两人没再多说,各自登上了等候的车辆。

  一辆驶向巴蜀省的驻京办男,

  一辆则是驶向淮东省的驻京办。

  这场关于核阴云的争论,暂时落下了帷幕。

  但郭振阳抛出的激进方案,却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才刚刚开始扩散。

  它不仅影响着北高丽的命运。

  更在悄然改变着帝国接班人的竞争格局.

第一百四十四章【皇帝和首辅的决定和人选】

  红墙深处,小型会议室。

  皇帝陛下与内阁首辅相对而坐。

  烟雾弥漫在四周,桌上的茶杯早已没了热气。

  自从他们两人离开了大会议室,两人便一直在这里沉思,他们都在思考郭振阳的那番话。

  “谈谈你的想法吧。”

  皇帝陛下率先打破寂静,手中香烟燃至尽头,炽热的温度让他回过神,随手将烟头掐灭。

  内阁首辅神色凝重,缓缓开口:“对于振阳同志的计划,从理论和逻辑上看,确实可行,他对国际局势的判断十分精准。”.

  “将斯拉夫帝国的顾虑、阿美丽卡的困境,以及周边小国的心态都分析得鞭辟入里。”

  “就连推动贸易区这一长远布局都考虑周全。”

  “不得不说,是步极具前瞻性的好棋。”

  皇帝陛下微微点头,眼中满是复杂的神色:“我明白这个计划的可行性,但对帝国而言,这就像是在悬崖边缘行走,风险实在太大。

  “况且……”

  最终,皇帝必须无奈的长叹一声。

  “以帝国当前的内部形势实施起来难如登天。”

 630 “地方的利益纠葛、民众的舆论导向,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让整个计划功亏一篑。”

  “不过,平心而论……”

  “相较于一味的求稳发展。”

  “其实我还是更欣赏振阳的果敢与强硬。”

  说到这里,皇帝必须脸上的笑容是那么的苦涩。

  遥想当初自己即将上位时的心态,对比如今的心态而言,看看他头上的白发就知道。

  “果断和强硬嘛!”

  内阁首辅也是若有所思的念叨了一声。

  “是啊,果然……”

  皇帝陛下目光深邃,作为站在权力巅峰之人,他所掌握的机密情报,是常人难以触及的。

  那些标注着绝密字样的文件,详细记录着斯拉夫帝国的军事部署、阿美丽卡的财政困境以及北高丽内部的微妙局势。

  这些信息让他深知郭振阳的判断切中要害。

  “振阳说得没错……”

  皇帝陛下语气沉稳,条理清晰地开始分析起来。

  “斯拉夫帝国的普帝即便言辞激烈,(ahcj)甚至在边境举行军演,但他绝不敢轻易发动战争。”

  “他们在欧洲的军事力量投入占比高达七成,东欧已经让他们焦头烂额,远东军区的军备老化,连基本的补给都成问题,根本无力对帝国开战。”

  “只要他敢和帝国开战,克里米亚必出现乱局,到时面对斯拉夫的,将会是两线开战。”

  “欧洲有英吉利那个搅屎棍在……”

  “到时战端一起,斯拉夫将面对整个欧洲。”

  “我相信老普的心里也清楚这点。”

  “至于阿美丽卡,他们更不会亲自下场。”

  皇帝陛下拿起一份文件,上面密密麻麻的数据和分析显示出阿美丽卡在中东的困境。

  “他们在中东军费开支每年超过八千亿美元。”

  “阿富汉那边的撤军尚未完成。”

  “如今关于波斯的核问题又迫在眉睫。

  “此时若再卷入北高丽事务,无疑是同时开启三场战争,他们的国库根本无法承受。”

  说到这里,皇帝陛下嘴角泛起一丝嘲讽的笑意。

  “更何况,他们心里清楚,一旦对北高丽动手,极有可能引发类似于抗米援丽时期的局面。”

  “这是他们最不愿看到的,所以我断定,他们必然会施压让我们出面,自己则坐收渔翁之利,而这恰好被振阳算到了。”

  内阁首辅沉默片刻,提出疑问:“既然如此,陛下您所顾虑的是什么呢?”

  “国内局势。”

  皇帝陛下言简意赅,神色变得愈发凝重。

  ““帝国的内部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困难重重。”

  “南方房地产市场的泡沫逐渐显现。”

  “中西部地区在资源分配上也存在诸多矛盾。”

  “这些问题犹如隐藏在暗处的礁石。”

  “若稍有不慎的话,振阳同志的这把强硬之火,就可能引发连锁反应,让局势失控啊。”

  这才是皇帝必须最为担心的问题所在。

  其实,帝国内部的问题也有很多。

  首先就是世家对资源的把控,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

  “如果真要实施振阳同志所说的计划。”

  “首先,必须要有位强有力的领导者统筹全局。”

  “这个人既要能妥善处理北高丽的复杂局势,又要全力推动东北地区的经济振兴。”

  “还要在贸易区的谈判中争取最大利益,不仅要有出色的行政手腕和果敢的决策魄力,还得有足够的威望震慑各方势力。”

  内阁首辅瞬间领会了皇帝陛下的意图:“你打算将北高丽与经济的事情统筹起来?”

  “正是。”皇帝陛下点头,目光坚定,“北高丽的核威胁一日不除,东北的战略安全就难以保障,贸易区若能成功建立。”

  “东北的经济发展将迎来新的契机,这两件事紧密相连,必须同步推进,缺一不可。”

  “然而,东北……”

  “并非实施贸易计划的理想之地。”

  内阁首辅眉头紧皱,满脸忧虑,随即起身走到旁边的地图便,皇帝必须也走了过来。

  “你看,这里是帝国至关重要的粮仓。”

  “大豆产量占据全国三分之一,玉米和水稻的产量总和,更是撑起全国四分之一的粮食供应。”

  “这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根基,不容有失,一旦大规模开展贸易区建设,土地征收、工厂兴建等活动势必会对农业生产造成冲击,风险实在太大。”

  “再者是原油。”内阁首辅接着说道,“达庆油田即便产量有所下降,每年仍能产出3000万吨原油,加上辽河油田,东北原油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

  “这些宝贵的资源是工业的血脉,不能因贸易区的建设而受到资本的过度干扰。”

  除此之外,内阁首辅还有一些难以言说的因素。

  东北存在诸多历史遗留问题,国企改革留下的种种难题、老工业基地的沉重负担。

  使得这片土地在战略安全层面的重要性远远超过经济发展,这一点,皇帝陛下与内阁首辅都心知肚明,无需多言.

第一百四十五章【给振阳同志加加担子】

  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战略安全的重要意义。

  按照帝国的长远发展规划,五年后,或十年内老美会针对他们,十五年后国力将超越老美,

  届时东北地区的地缘格局必将发生重大变化。

  若西方势力与斯拉夫帝国联合对帝国施压,外东北的领土问题很可能被重新提上日程。

  毕竟,帝国不提。

  那不是不代表帝国不记仇。

  外东北地区,关系到东北全面振兴。

  那个地方帝国早晚会拿回来.

  只要拿下外东北区域,吉省和黑省将正式拥有出海口,出海口对帝国而言经~济还是次要。

  东北地区只要有了一个出-海口。

  帝国的海军势力,甚至是影响力将翻倍。

  首先,北高丽地区将和斯拉夫帝国彻底切断,往后唯一能依靠的便是帝国,听话那自然好,要是不听话那就换一个听话的。

  其次,帝国将威慑南高丽和东瀛地区。

  未来帝国甚至取代老美的驻军也不是不可能。

  对于帝国而言,所有的方向,经济也好,政治也罢,哪怕是外交,甚至是战略,全部都是围绕两个阶段来走。

  第一个阶段便是将夷州岛收回来。

  只要收回夷州岛,也就是未来的夷州省,帝国将会冲破第一岛链,直接威逼第二岛链。

首节 上一节 150/1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