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巴基斯坦街头开始崛起 第264节

  一个锅炖着鱼汤。

  另一口锅正闷着小杂鱼。

  另外。

  李阿姨利落的做了几道小菜。

  拍黄瓜,凉拌西红柿,炒了两个青菜,拿出盐水花生,再把自家卤的牛肉和烧鸡拿出来切一下摆上。

  等会还有小杂鱼。

  随便在桌上一摆,就是一桌子菜。

  这些菜肴不算精美。

  但在船上。

  却别有一番特别的风味。

  老吴倒是也懂一些。

  准备的菜里没有阿西莎她们忌讳的食物。

  红烧杂鱼速度更快一些。

  等李阿姨将鱼盛到两个大盘子端上桌之后,其他几个小菜也全部准备好了。

  至于鱼汤。

  还需要再多煮一会。

  “吴叔,阿姨,你们也一起过来吃吧。”

  何文玉招呼了一声。

  夫妻俩还有些不好意思,毕竟人家是租他们家船的游客。

  不过在杨凡也招呼之下。

  两人还是过来了。

  看着老吴,杨凡笑着说道:

  “我看你那不是还放着几瓶酒嘛,拿一瓶来嘛。”

  老吴愣了下,看向阿西莎她们几人,有些不确定的问杨凡:

  “她们……”

  杨凡说道:

  “这不碍事。”

  “又不是给她们喝的,何况她们不是有饮料嘛。”

  “我们尊重她们的风俗,她们也尊重我们的风俗,大家相互尊重嘛!”

  老吴乐了。

  冲杨凡比了个大拇指:

  “是这个道理!”

  然后从后面摸出一瓶酒。

  不是什么高档的酒,也是当地酒厂酿的粮食酒。

  老吴给自己倒了半杯:

  “我少来点。”

  “解解馋就行,还开着船呢。”

  杨凡也没劝。

  倒是何文玉让人有些意外。

  也拿过来一个杯子,倒了半杯白酒,算是陪杨凡的了。

  其他人倒上了饮料。

  就在大家一起举杯的时候。

  哗啦啦~~~~

  外面突然开始下起大雨。

  雨点又大又密集,仿佛是从天上直接倒下来一般,重重落在湖面上,瞬间将平静的湖面敲碎。

  连绵的大雨。

  像是将天和地连在一起。

  形成了一幅壮观而又略带压抑的画面。

  阿西莎她们几人顾不上吃饭。

  纷纷凑到窗户边。

  看着外面这难得一见的奇景。

  雨势很大,外面的能见度很低,天色又格外的阴暗,远处的小岛变成了一个个模糊的黑色阴影。

  从船舱向外面看去,一种无形的压迫感扑面而来。

  几人纷纷拿出手机。

  将这难得一见的景观拍下来。

  过了一会儿,杨凡笑着对几人说道:

  “吃饭吧。”

  “这样的经历很难得啊。”

  可不是嘛。

  阿西莎她们坐下之后还在感慨。

  现在身处华夏,此时还是在船上,吃着自己参与捕上来的鱼,欣赏着外面的雨景。

  精神都有些恍惚了。

  在巴基斯坦,此时的画面根本无法想象。

  其实不光是今天的这一幕。

  这些天在华夏。

  很多事情都是她们之前想都不敢想的。

  “哇,这个鱼好好吃!”

  伊娃将她那条被打过特殊花刀的鱼夹到碗里,尝了一口之后,忍不住赞叹。

  自己亲手钓上来的鱼,好像味道都鲜美很多。

  阿西莎她们也忍不住点头。

  巴基斯坦河道很少。

  很少有鱼出售。

  就算有。

  一般也都是海鱼。

  这种河鱼,她们以前很少吃到。

  老吴和杨凡碰了下杯,看着阿西莎几人,点头说道:

  “她们筷子用的不错嘛!”

  看来。

  老吴是真了解这些。

  倒是李阿姨听了这话有点奇怪:

  “这叫什么话?”

  杨凡知道李阿姨对国外的情况不太了解。

  笑着解释道:

  “她们那边人,都是不用筷子的,也就是和我认识之后,才开始学用筷子。”

  李阿姨恍然大悟般道:

  “原来是这样。”

  “刚刚感觉她们动作慢吞吞,我还以为她们感觉这些菜不合胃口呢,原来是我多想了。”

  “学会用筷子好啊!”

  “要不然,会错过很多美食。”

  现在除了伊娃。

  连阿西莎都是能听懂大部分中文的。

  听了李阿姨的话之后,她们都忍不住的连连点头。

  逛了这几天。

  她们也庆幸之前学了用筷子。

  要不然。

  这一趟华夏之旅将会少很多的乐趣。

  毕竟华夏的美食,对于她们几人来说,也是这次旅途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系慢慢拉近。

  李阿姨和老吴两人。

  也好奇的向冬妮娅她们打听巴基斯坦那边的情况。

  夏天的阵雨来的快急。

  去的也快。

  在哗啦啦的下了一会之后,雨很快停了,天上的乌云也快速消散。

  外面的景象。

  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恢复。

  当天空渐渐放晴,半空还飘着一朵朵云彩的时候。

  要不是甲板上还有残留水迹。

  完全看不出几分钟之前,这里才经历过一场大雨的冲刷。

首节 上一节 264/2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