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一共是四个单位啊。
都上报上去了。
“小川医生,我建议你看一下自己的手机,我觉得信息肯定很多……”
尹小小决定还是让小川医生自己看一下通知吧,相信他现在的私信肯定有很多。
“我瞅瞅。”
很快张灵川就拿出了手机。
一点开。
微信图标的信息是99+。
他愣住了。
要知道群之类的他基本上都折叠了,所以这些都是好友发来的,99+,这上百条信息这到底得多少人发过来啊!
「老同学牛逼!」
「张总,太浮夸了啊,五个院校单位联合培养博士。」
「热搜圣体,又上热搜了。」
……
「张哥,太强了,宫深传那边刚买的热搜,你这五个院校单位联合培养博士一出来把她们都碾压哭了。对了,我听说你好像今年要参加春晚录制,到时候咱们可以见上一面,我和子薇、露姐都在。」
「你小子你不老实啊,什么时候勾搭上儒济明的,你不知道老爷子人都炸了,一直在骂儒济明混蛋!然后还把我们给骂得狗血喷头,说什么早知道当初就让东北中医药大学也参与进去了!」
「小川,欢迎来到我们首都中医药大学读博士,到时候老头子我啊,带你逛逛校园,对了,这些是博士的书籍目录,可要好好准备面试,展现出你的水平出来~」
张灵川看了一圈。
同学、朋友、老师甚至是认识的一些明星,比如李超、蓝子薇、周露这些,他们甚至还知道自己准备去春晚录制。
但张灵川现在还不打算回复,因为这么多信息,现在还没忙完不适合干这么手抽筋的事。
毕竟人家过来恭喜你,你总不可能一点都不理会人家吧。
那你回一条信息,人家很快又一条信息发过来。
这不得聊到手抽筋。
还是等到休息的时候躺在床上回复吧。
特别老沈的那条质问的信息。
还有儒济明老先生的信息。
前者说勾搭,他真的是大写的冤枉,根本没有的事情!
甚至他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儒济明先生的首都中医药大学会成为自己的培养单位之一。
而后者。
看着那密密麻麻的书,张灵川已经满头黑线了。
同时他也非常的纳闷,材料都交上去审批了,儒大师究竟是怎么做到中途加一个人进去的。
果然是首都中医药大学的副校长,国医大师,简直是恐怖如斯啊。
“小川医生,你看看热搜,之前你在凉山给看诊的小姑娘小秋,也上热搜了。”
一边吃饭一边刷手机。
尹小小往下拉之后看到看到了一条在三十多的热搜。
【35.凉山颅咽管瘤莫小秋已经进入手术筹备阶段】
【生命火线栏目组:经过张兽医号脉、诊断,最终确诊为颅咽管瘤的凉山美布县小姑娘莫小秋即将迎来自己生命的转折点,进入到了手术筹备阶段,医生直言,小秋的病灶位置特殊,此手术的难度将是世界级。】
「天啊,看到这个消息我心头一紧,要手术了吗!」
「希望小姑娘能跟阿云一样,手术顺利成功!」
「姑娘一定要坚强啊!」
「半个多月了,终于看到了最新的消息,加油!」
「有些时候真的不知道为什么老天爷这么恶毒,对这么一个可爱的女孩这么残忍。」
……
下边挤满了各种评论。
“啊?她做手术成功了吗?”
张灵川立马凑了过来。
他还是很关心这个小姑娘的,想知道对方手术到底成功了没有。
颅咽管瘤的手术很复杂。
毕竟是在脑子里边的手术,稍有不慎就是万劫不复。
“没呢,正在筹备,也没说什么时候动手术,可能也快了吧!在热搜榜单三十五名呢。”
尹小小回答张灵川的话。
确实。
莫小秋的手术日程已经提升上来。
此刻的天坛医院。
夫妇俩已经在这里住了半个月。
楼道上是一个扎着两个辫子,跑得欢快的小女孩。
她并不知道自己的病情有多么严重,始终无忧无虑。
因为爸妈和医生们都在说,这一次是过来抓虫虫的。
只要把脑袋里的虫虫给抓出来,到时候就不会头疼发烧,甚至是眼睛看不见路了。
“小秋。”
就在这个时候。
一个十分憔悴的女人对着小姑娘喊了起来。
“妈妈,我来了!!”
莫小秋立马跑回了病房里。
整个依旧是那一副活蹦乱跳的模样。
“来,小秋我们来做一个检查。”
“哦~”
小秋像是轻车熟路了一样。
乖乖的坐在妈妈的腿上,然后负责的医生此刻那小手电照着小秋的眼睛,还检查了一下对方的手部是否灵活之类的。
“小秋真乖,医生姐姐问你一个问题好不好啊,七加一等于多少?”
在这里小秋融入得很不错。
外加上对方是一个小朋友,一个个都很喜欢给对方出考题,也通过这一种氛围缓解在医院的这种冰凉感。
毕竟是医院。
就算病房里再怎么温馨,终究是缺一些温馨的味道。
一副冰凉凉的。
但小家伙们也确实是让医院活跃了不少。
多了些许情感和人情味。
在意识到小秋的手术或将很艰难的时候,病友们都是在祈祷的,希望对方能挺过去。
成功的从手术台上下来。
而医生们就更不用说了,希望每一台手术都能成功,每一个患者都能恢复成正常人的模样。
“等于,等于8~”
莫小秋稍微思考了一下,然后回答道。
“诶呀!小秋真是聪明!”
“天啊,瞧瞧这都能答对,你可比哥哥厉害多了。”
病房里都是好几个床位。
而他们所在的这个区域也全都是小朋友。
毕竟医院这点人性化还是有的,将小朋友都分到一块,大人在一个区域。
因此小朋友们也可以玩在一起,甚至家长们也会相互交流。
都处得极其的融洽。
“我也知道是八。”
旁边一个六岁的小男孩说了起来。
对方的脑袋,也就是发际线上来一点的位置有一道很深的疤痕。
原来是之前已经做过一次颅咽管瘤的手术,但因为做得不彻底又复发了,最终来到了天坛医院这边再做手术。
“哥哥也很聪明啊,不但聪明,也非常非常的勇敢。”
李彩萍夸赞道。
不过每次看对方头顶的那一条长长的疤痕,她就莫名的感觉到心酸。
接下来自己的女儿也要上手术室了。
医生说这一次的手术风险很大,自己女儿病变的位置也非常的特殊,所以存在一定的概率下不来手术台,家属要有心理准备。
真的。
作为一个母亲。
听到那样的话心都要碎了。
可如今还能怎么办,这里已经是治疗颅咽管瘤最好的医院了。
不在这里治疗,她又能把女儿送到哪里去给谁治呢?
用同在这里住下,陪着孩子看诊的病友家长们的话来说,这已经是他们的孩子生命的最后一站。
如果在这一站不能延续。
接下来孩子的命运就是不断地做手术,不断地复发,最后孩子死在手术台上。
这半个月的时间,她们这个病房有一个六岁的小姑娘就没下手术台。
她从四岁在省医院做手术,最后复发了两次,第三次就来到了天坛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