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 第51节

  她心里有点小小的紧张和窃喜。

  “没,就说知道了。”王盛收起手机,反手握住她作乱的手指。

  李晓冉松了口气,随即更紧地抱住他的胳膊,脸颊贴在他肩上,语气娇憨:“那就好,那你今晚还是去我那儿?”

  窗外流光溢彩的霓虹灯掠过她发亮的眼眸,里面盛满了期待和依恋。

  两个刚刚尝到情爱滋味的年轻人,食髓知味,恨不得时时刻刻黏在一起,尤其是李晓冉,正处于极度迷恋和缺乏安全感的阶段,只盼着能将王盛牢牢锁在自己身边。

  王盛看着她这幅模样,笑了笑,没接话,只是对前面的杨师傅道:“杨师傅,去……”

  ……

  次日,上午。

  王盛来到北影厂,召集公司还在京城工作的管理层众人,简单开了个新部门成立会议,宣布成立艺人经纪部,李婷婷暂时兼任部门主管,接着又宣布公司即将启动第一个电视剧项目,正式进军影视行业。

  众人对‘艺人经纪部’这个新部门成立的反应是,北影厂演员剧团·市场版。

  至于电视剧项目,众人虽感觉新鲜,但也没太在意。

  这年头,扑街的电视剧太多了。

  估摸是王盛又在布局什么吧。

  李婷婷迅速与赵苯山、郭大以及被赵苯山一个电话叫来的范炜对接,敲定了演出合同。

  合同条款清晰,酬劳公道,三人签得十分痛快。

  老赵的片酬是十万,老郭的片酬是五万,范炜的片酬是两万。

  影视圈尚未被资本深耕,演员片酬暂时还没有涨到天上去。

  ……

  另一边。

  李晓冉也抽空给自己的经纪人丁心打了个电话。

  丁心不仅是她的经纪人,更是鑫宝源影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的老板,赵宝钢的发妻。

  “丁心姐,我跟您说个事儿。”李晓冉的声音带着几分雀跃:“我接了个新戏,是部电视剧,北影厂的项目。”

  “哦?这是好事啊!”电话那头的丁心语气欣慰:“什么角色?导演是谁?什么时候开机?”

  她一边问,一边快速在脑海里过滤着近期北影厂的项目信息,没听说有这么一个电视剧项目啊。

  “角色挺好的,是女二号。导演和制片是盛影传媒的王盛王总。”李晓冉语气平常道。

  “谁?!”丁心的声音陡然间拔高,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惊讶:“盛影传媒的王盛?!那个搞婚庆电影的王盛?他组局拍电视剧?”

  “嗯,是的,丁心姐。”李晓冉被她的反应弄得有点懵。

  电话那头沉默了足足有五六秒,丁心的声音再次传来时,已经完全变了调,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热情和急切:“晓冉!我的好晓冉!你认识王总?你怎么不早说啊!哎呀!这可是条真龙啊!你什么时候搭上线的?怎么认识的?关系怎么样?”

  一连串的问题砸过来,让李晓冉一时不知该先回答哪个。

  她这才隐约意识到,王盛如今在京圈的能量和地位,似乎远超她的想象,连在圈内颇有能量的丁心姐,听到他的名字都如此失态。

  “就是之前拍头纱吻广告认识的呀。”

  李晓冉含糊地解释:“关系……还不错。”

  “对对对。”

  丁心拍着脑门道:“我把你拍过头纱吻广告的事给忘了……”

  咦?

  不太对!

  丁心人在圈内,太明白那些男人什么德性了,她道:“晓冉,和王总好好处啊,他绝对是你这辈子最大的贵人,赵导这边的新戏要是有什么合适的角色,我会向他推荐你的。”

  “哦,谢谢丁心姐。”

  “没事,大家都在京城讨生活,低头不见抬头见。”

  在丁心看来,给李晓冉安排几个小配角算得了什么,打好关系,指不定日后要靠李晓冉背后的王盛捞一把呢,另外,多一条互换资源的路子也是好的。

  “诶?”

  丁心语气一转,问道:“你是女二号?那女一号是谁啊?”

  躺在床上打电话,把大长腿伸展的李晓冉,双目迷茫道:“我不知道啊……”

  她还真没注意这个,女一号是谁啊?

第62章:流量打法

  七月午后的阳光,透过盛影传媒调度中心办公室的玻璃窗,在地面上拉出长长的、慵懒的光斑。

  空气里弥漫着老旧电扇搅动的微尘。

  王盛正伏案疾书,钢笔尖在稿纸上划过,发出沙沙的轻响。

  《家和万事兴》的剧本大纲已经细化了不少,人物的对话、关键的情节点正逐渐变得丰满。

  他沉浸在对剧情和笑料的琢磨当中,将记忆与1996年的审美、语境进一步融合。

  就在这时,王盛放在桌上的诺基亚2110“滴滴滴”地响了起来。

  王盛瞥了一眼来电显示,是韩三坪办公室的号码。

  “喂,厂长。”

  “盛子。”

  韩三坪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背景音很安静:“我和京城台的老于约好了,后天,26号晚上七点,谈联合摄制和广告分成的事。地方你定,选个清净点、说话方便的地儿,定好了把地址发给我助理。”

  王盛精神一振,这是正事:“明白,厂长。地方我来安排,定好后告诉潘助理。”

  “嗯,这次见面很重要,你提前把咱们的诉求和底线再理一理,做到心里有数。”韩三坪叮嘱了一句。

  “您放心,保证不掉链子。”

  ……

  另一边的城市角落,李晓冉从新华书店里走出来,手里拎着一个沉甸甸的塑料袋,里面是几本崭新的菜谱,《家常菜一本通》、《美味快手菜》、《厨师长教你做菜》。

  接着她又跑去百货商店,买了新的炒锅、汤锅还有一堆油盐酱醋。

  回到住所,她把菜谱在茶几上一字排开,系上一条新买的碎花围裙,表情严肃得像是要攻克什么表演难题一般。

  整个下午,厨房里都弥漫着一种既努力又略带手忙脚乱的气息。

  油锅的滋啦声、切菜的笃笃声,偶尔会变成略显慌乱的敲击声、以及她小声念叨“先放油还是先放葱姜蒜”的自言自语交织在一起。

  ……

  傍晚时分,王盛接到李晓冉的电话,声音里带着雀跃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邀请他过去吃晚饭。

  王盛也没扫兴,处理完手头的今日份工作,起身赴约。

  ……

  推开李晓冉的房门,一股混合着饭菜香气和淡淡焦糊味的独特味道扑面而来。

  客厅的茶几上,已经摆好了三盘菜,一盘西红柿炒鸡蛋,色泽尚可,鸡蛋块稍显零碎;一盘辣椒炒土豆丝,刀工嘛……只能说充满了后现代主义的不规则美感,但好歹是丝状;旁边还有一碟从外面熟食店买回来的凉拌卤肉,算是荤菜。

  电饭煲里正冒着热气,米饭已经焖好了。

  李晓冉解下围裙,脸上带着点汗渍,却笑盈盈的,眼神亮堂堂地看着王盛:“回来啦?快洗手吃饭!我还没学会做太复杂的荤菜,你先尝尝这两个素菜味道怎么样?我只放了盐和味精。”

  她特意强调了一下,像是完成了某项了不起的成就。

  王盛洗了手坐下,夹了一筷子西红柿炒鸡蛋送入口中。

  味道很家常,咸淡适中,西红柿炒得有些软烂,鸡蛋倒是挺嫩,就是油稍微多了点。

  他又尝了尝土豆丝,口感还算爽脆,辣椒的香气也出来了。

  “怎么样?”李晓冉紧张地问,双手不自觉地绞在一起。

  “挺好。”王盛点点头,给出了中肯的评价:“就是普通家里做的味道,能下饭。”

  这个评价显然让李晓冉非常满意,她顿时笑逐颜开,像是拿到了什么表演大奖,赶紧给王盛盛饭:“那就好那就好!下次我再试试别的!”

  两人就着简单的家常菜吃着饭,气氛温馨。

  筋斗云蹲在旁边的椅子上,歪着脑袋看着这两个两脚兽。

  吃着吃着,李晓冉像是忽然想起什么,好奇地问:“诶,王盛,你那部《家和万事兴》的女一号,想好找谁演了吗?感觉需要个挺有生活经验的姐姐吧?”

  王盛扒拉着米饭,头也没抬:“嗯,得找个三十岁左右,能撑得起场面,有点泼辣劲又得有点母性光辉的女演员。回头让厂艺办帮忙物色一下,看看谁合适。”

  “哦。”李晓冉点点头,她纯粹是随口一问,满足一下好奇心,听到答案也就不再多言,继续开心地吃着自己炒的、得到“肯定”的菜。

  ……

  与此同时。

  在京城另一处住宅里。

  赵宝钢拖着略显疲惫的身子回到家。

  他在京城电视艺术中心忙活了一天,那里的工作氛围和创作压力不是一般的小。

  洗完手坐到饭桌旁,妻子丁心已经摆好了饭菜。

  吃饭间隙。

  丁心像是闲聊般提起:“哎,宝钢,你猜我今天听说什么了?北影厂那个王盛,就是搞婚庆电影闹出好大动静的那个王盛,他要组局拍电视剧了。”

  赵宝钢夹菜的筷子微微一顿,抬起头,脸上露出感兴趣和一丝警觉混杂的神情:“王盛?拍电视剧?什么题材?”

  他对这个横空出世、几乎重整了北影厂部分生态的年轻人早有耳闻,其敏锐的市场嗅觉和强悍的执行力在圈内早已传开。

  “听晓冉那丫头说,是个家庭喜剧。”

  丁心一边给他夹菜一边说:“导演和编剧都是他本人。而且,他已经联系了赵苯山和郭大,连范炜都叫上了。”

  这些都是她从李晓冉嘴里套的信息。

  李晓冉也没多想,就说了。

  “赵苯山?郭大?范炜?”赵宝钢的眉头微微蹙起。

  这个演员阵容堪称豪华,尤其是对于一部电视剧而言。

  这年月,或许赵宝钢之流还不懂什么是流量明星,但是懂什么叫腕。

  赵苯山、郭大,就冲这两个争夺第二代小品王头衔的笑星巨匠,京城大多数观众也会尝尝咸淡,毕竟电视剧是免费的,而这个年代,看电视更是主要的家庭娱乐活动。

  另外,春晚的笑星,在京城这个春晚大本营影响极大。

  王盛一出手就是这种量级的配置,其野心和能量可见一斑。

  “家庭喜剧?《我爱我家》那样的吗?”他沉吟着,下意识地用筷子轻轻点着碗边。

  市场嗅觉极其敏锐的赵宝钢,立刻意识到这不仅仅是又多了一个竞争对手那么简单。

  王盛此举,很可能是在试探京城电视剧行业的虚实,这背后牵扯到的资源整合能力和对观众口味的判断,让他这个多年的行业老兵不得不心生警惕。

首节 上一节 51/1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