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情报王 第149节

  但也是因为太频繁,形式太固定,好多事都没仔细聊过。

  老张的生意看起来也不错。

  据他说,他家里辉煌的时候,曾经也是好几个摊位,雇了好多员工的。

  这老哥是重整旗鼓呢。难怪今天早上没过来。

  然后,第二条情报——

  【食客动态(稀有)】:隔壁租售中心的张静离职在即,她会在明天特意来社区食堂吃饭,品尝离职前的最后一顿包子。张静会点餐所有品类。

  这小姑娘跟赵仪琳年龄相仿。

  俩人常常能聊到一起。

  有时候陈舟见小师妹敲敲墙壁,然后店里就会把这个小姑娘刷新出来。

  陈舟也不知道她俩是怎么做到的。

  不过,情报上说,张静辞职在即,可能她们的缘分到此为止了。

  陈舟打算,明天好好招待她一下。

  毕竟也当了这么长时间邻居。

  最后——

  【市场消息(稀有)】:根据调查显示,单身人口、小家庭的增多,以及多元化的消费理念,打破了以往大盘菜的点单模式。小份菜颇具发展潜力。在海滨市,小份菜有着很大的市场空缺和消费需求。

  一条关于餐饮市场发展的情报。

  陈舟前几天自己去外面吃饭的时候,就有所察觉,一两个人想在饭馆吃顿饭,多有不便。

  点多了浪费,点少了又吃不好。

  海滨市的小份菜市场还有很大空缺,这倒是真的提醒到陈舟了。

  如果社区食堂拉长营业时间,可以尝试把小份菜加进来。

  他之前就想着在中午加入正餐品类。

  现在正好就着发展机会谋划一下。

  当然,直接把经营时长延续到晚上,属于非常冒进的想法——

  首先,这工作时长已经超标了。其次,店内的人手也不够。

  可以先从中午做起,慢慢来。

  包子作为早点这块,是社区食堂的招牌,早餐时段也贡献了三分之二的营业额,肯定继续。

  等中午时段则慢慢向小份菜转移。

  因为小侯的加入,中午时间,陈舟基本不用参与包包子。他掌握到的其他菜谱也可以利用上了。

  忙完生意之后,陈舟简单把想法跟几名员工说了说。

  在社区食堂发展的大方向上,老板是绝对的掌舵人。

  “老板,你说咋干,咱就咋干。”

  小师妹无论是私下里还是员工餐,她吃过陈舟做的饭最多。

  发表看法时,也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

  “师兄,不是我说,你做的饭菜肯定特别受欢迎,我其实当初想来店里上班,有小小的一部分原因就是你做的饭好吃。我有点吃不够。”

  陈舟笑了笑,馋丫头叽里咕噜又把自己心里话说了出来。

  而郑阿姨和新来的小侯,的确都是面点方面的专业人才。包包子,还是他们主要工作的内容。

  如果以后中午的时段生意往小份菜倾斜。两人有厨房工作经验,暂时也可以做简单做做切配菜、打饭的工作。

  郑阿姨让老板放心:

  “干活这块,我肯定没问题的。”

  郑阿姨,她老人家工作起来经常是心无旁骛,说话都不离开案板的,的确让人放心。

  小侯同样瓮声瓮气地答应下来。

  他很喜欢店里的工作,最近谋划了下班十公里跑步的具体路线和时间安排。

  至于菜谱这方面,陈舟既是掌舵的,也是掌勺的。

  回去也得好好研究一下。

第159章 隔墙有耳,小份菜筹备

  下午去菜市场的时候,陈舟遇到老张,当面和他聊了会儿。

  陈舟玩笑道:“诶,张伯伯,最近挺忙啊,送货都见不到你了!一天不见,我还有点想你。”

  “难为兄弟惦记着我,”老张咧嘴一笑:“我正琢磨再支个摊呢。”

  “怎么样?新地方考虑在哪?”陈舟问道。

  “没什么头绪,”老张挠了挠头,“我特么还是败家容易。”

  老哥把他父亲经营下来的生意赔进了期货里,如今也体会到老父亲当初的不易。

  陈舟鼓励他:“这不慢慢也好起来了么。你没问题的。”

  “多谢了。”老张目光深沉地对陈舟点了点头。

  这么长时间在他这里买肉,张金生从中也得到了很大的认可。

  “和谐菜市场考虑过没有?”

  老张想了想,“地方倒是不错,但我没在那混过啊。”

  陈舟笑笑:

  “我们店来的那个小伙子,他们家之前在和谐菜市场租了个门店,正打算兑店呢。

  而且那边我还有个熟人,卖香料的姐姐,热心肠,也可以帮你问问。”

  老张欣喜道:“这感情好。”

  陈舟没把话说太死,“就给你个参考啊,这都得慢慢研究。”

  “这话没毛病,”老张转而问道:

  “我看你店里招来个小伙子,这意思,打算把生意也往大干点?”

  陈舟回答:“我这准备试试在中午做小份菜,跟盒饭差不多,店里卖。”

  老张算半个餐饮人,他更多从顾客的角度分析:

  “要我一个人的话,我挺乐意去这样的店吃饭,拼几个菜,啥都能尝尝。

  而且在你这里吃饭,让人放心啊,比路边卖的有保障多了。”

  两人的对话,以熟悉的商务互捧结束。

  晚上回家吃饭的时候,则是家庭会议时间。

  老板娘给陈舟认真回忆着,最近做过的美食。

  “白灼大虾、蟹黄灌汤包、炖排骨、红烧猪尾巴冬瓜丸子汤。”

  好多都是之前从周围人口中得到的菜谱,但没有正式登上过社区食堂的饭桌。

  林女士比陈舟系统上登记得还清楚。

  “你这不会还有个小本本吧?”陈舟玩笑道。

  林女士给丈夫白了一眼:“哼。”

  老婆虽然在经营过程中有所缺席,但其实一直默默关注着自己,以及自己的小店。

  把这些事都放在心上。

  包括她那人淡如菊的账号,从来都是给陈舟店里引流用的。

  当然,除非喝醉酒,这些事,林女士都不会说。

  “那今天这素烧茄子怎么样?”陈舟问她。

  “味道挺好的。”

  0.5已经收到,陈舟就是想听老婆亲口说说。

  不过,虽然林女士说了很多,但他觉得小份菜的定位还得先放在,中午的一顿便饭上。

  核心在于:以价格亲民的菜品为主,菜品选择相对丰富,分量刚刚好吃完。

  分量小的话,加两只大虾,加一段猪尾巴,这可能都是在接受范围内的。

  以后还得慢慢看。

  夫妻俩对面,陈桃桃一直在煞有介事地倾听着。

  但老父亲做过的好吃的,让陈桃桃挨个说一遍,小丫头肯定费点劲。

  她记着她那干饭神菜:

  “西红柿炒鸡蛋,爸爸,不要放绿辣子呀。”

  陈舟笑笑,“行,这个必须加上。”

  听完老父亲的话,陈桃桃疑惑了一下,到底是加还是不加,她没反应过来。

  陈舟给她解释道:“是西红柿炒鸡蛋必须加上。”

  陈桃桃这才点点头:“必须哒~”

  食无定法,适口者珍。

  放不放青椒的事情,提醒陈舟,根据当地人们的口味菜品也得适当做出调整。

  初步研究之后,陈舟把社区食堂小份菜的初期菜品定在了——

  西红柿炒鸡蛋、土豆丝、小卤肉、烧茄子这几样。

  不算特别丰富,但胜在下饭,厨房也容易准备。小卤肉甚至都是现成的。

  汤品选择了冬瓜丸子汤。

  店里还有丝瓜鸡蛋汤,也可以利用上。

  当然,还有林女士钟爱的凉拌菜,由陈舟在店里自己拌。

  接下来就是定价的问题。

  荤素分开,按量计算是最透明的,这需要有人单独负责这项工作。

  再有就是,店里的餐具,也不太能满足要求了。

  装包子用的大盘肯定不合适。

  最好是带格子的,方便分装菜品。要不就串味了。

首节 上一节 149/1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